MENU
文章
文章
2020/06/15
西元前3000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西南方的烏魯克(Uruk)人口密度比現代的紐約市還要高,為了供給足夠糧食,擁擠的城市不斷擴展灌溉系統,砍伐樹林以增加農地,但後來沒有樹木進行自然流域供水過濾,烏魯克的灌溉系統受到汙染,造成土壤鹽分過高無法耕種;西元500年,斯里蘭卡的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也發生人口成長的問題,同樣也仰賴灌溉系統生產糧食,但因為宗教信仰使得人們在土地上種植更多樹木,灌溉系統的設計與周遭森林共存,因為永續性的做法讓居民與環境得於共存至今。   或許我們會認為大自然與都市空間不具關聯性,但城市的永續與樹木息息相關,樹木的功能就如同海綿,能吸收暴風雨帶來的逕流,再將雨水釋回大氣中;樹根群所構成的網絡緊抓住土壤抵禦山崩,同時能讓土壤保存水分、過濾有毒物質;樹根可預防洪水且減少排水設備與汙水處理設備的需求;樹葉能捕捉碳與空氣中的汙染物質,使空氣淨化,對於氣候變遷的現今環境極為重要。數世紀以來,人們一直發掘樹木有哪些益處,樹木不僅影響城市設施的健康,對於城市居民的健康也有重要影響,例如:1870年代的美國曼哈頓,公園以外的地方鮮有樹木,夏日時期因為沒有樹蔭,建築物吸收太陽輻射量高達9倍,同時因為公衛水準不高,壓迫性的高溫使得曼哈頓變成細菌繁殖地,霍亂隨之而來;現今的香港矗立摩天高樓與建設地下設施,使得樹木不易生長,這也導致城市空氣品質處於「危險」的程度,可能會造成支氣管疾病、肺部功能變差。樹木也會影響心理健康,研究發現綠色葉片可延長注意力並減少壓力,也有人發現醫院病房窗外的景色若是磚牆,則病人的恢復速度比窗外景色是樹木來得更慢。   18世紀起,部分都市規劃者重視都市綠地的重要性,這也使得丹麥哥本哈根、美國喬治亞州等地城市面臨汙染與天然災害的恢復能力增加;都市種樹不僅對人有益,美國波特蘭的森林公園因保留了生物多樣性,遂成為112種鳥類、62種哺乳類動物的居住地;新加坡對於栽植樹木更不遺餘力,50多年來新加坡政府已經種植120萬顆樹木,整體超過50%以上的綠化面積而減少空調需求,建築具高程度垂直綠化外觀,使得建物能夠自給自足,也能將太陽能、收集到的雨水供應給附近溫室。   推估2050年,屆時全球有65%的人類居住在都市,都市規劃者可將綠色都市、環保作為設計基礎,城市也不再只是人類的家。
2020/06/15
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新式作物生產力即時評估演算法,應用兩顆衛星所產生的表面反射率數據以及開發兩款演算法,進而推估農業用地的葉面積指數,得出地區農作生產數據;同時研究團隊也與農民合作,在田間架設網路攝影機以便於地面監測與紀錄。研究證實衛星與演算法的計算數據與田間監測數據吻合。
2020/06/15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最近抱怨中國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而口是心非,但依據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美國與中國的雙邊農產品貿易已取得進展。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農業部部長珀杜(Sonny Perdue)於今(2020)年5月21日表示,由於全球COVID-19疫情蔓延,美中皆面臨經濟困難,但中國刻正向美國購買更多的農產品。   最近中國落實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的進展包括: 美國藍莓和加州酪梨現在可出口至中國。這將在明(2021)年為美國加州酪梨和藍莓生產者向中國消費者提供行銷產品的新的市場進入機會。2019年中國進口超過86億美元的美國生鮮水果和蔬菜創歷史新高。 美國加工用大麥、草料提摩西乾草(Timothy Hay)、苜蓿乾草顆粒和立方體以及杏仁粉顆粒和立方體現在可出口至中國。2019年中國向美國進口15億美元的大麥用於飼料和麥芽飲料之用,以及進口5億美元的飼料產品創歷史新高。 最近兩週,中國已公布美國牛肉、豬肉、禽肉、海鮮、乳製品和嬰兒配方奶粉取得出口至中國資格的工廠更新清單,包括牛肉499家、豬肉457家、禽肉470家、海鮮397家、乳製品253家和嬰兒配方奶粉9家。由於採行這些行動,與過去相較,有更多的美國工廠可向中國出口美國食品和農產品。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食品安全檢查署(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 FSIS)也已針對這些變動更新其出口資料庫(export library),包括可能出口至中國產品範圍、中國的標示要求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中國已於5月15日發布人類消費用低蛋白奶粉(dairy permeate powder)的新國內標準,未來中國將可進口美國該項產品。2019年中國自全球進口120億美元的乳製品。 中國的關稅排除程序已生效,以便捷化進口美國產品。USDA將持續為想加入此程序的出口業者爭取。美國貿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持續執行關稅排除程序,並適時對中國產品免加徵關稅。USDA也刻正履行該協議規定之義務。   但是兩位共和黨參議員於5月21日對中國是否能達成該協議之承諾表示質疑。佛羅里達州參議院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R-Fla)在美國製造業協會贊助的一項計畫中表示,「我認為中國將會作假帳,以確保看起來像其已履行該協議之承諾。」   密蘇里州參議院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R-Mo)表示,他已獲悉中國有意想重談該協議,而美國應拒絕中國該請求。「當然我們必須要讓中國遵守承諾。」但他補充表示,中國將不會確實履行該協議。   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於5月21日在華盛頓郵報贊助的一項計畫中表示,美國政府無意重談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   美國政府希望中國能確實履行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承諾。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06/12
橄欖為歐洲重要的經濟作物,其作物病害為葉緣焦枯病菌,因尚未找出治療方法,橄欖樹一旦遭受瓢蟲等病媒傳播則影響樹體的輸水功能而死;荷蘭瓦赫寧恩大學等聯合團隊共同研究橄欖產業經濟發展概況,並推估若未執行任何補救措施,未來50年西班牙橄欖產業將蒙受重大損害。
2020/06/11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與美國農業部共同探討患有大豆胞囊線蟲的大豆於叢枝菌根菌的保護機制並進行試驗,於溫室中以患有大豆胞囊線蟲的大豆分別進行接踵5種叢枝菌根菌菌種,試驗證明未接踵叢枝菌根菌之大豆根中囊腫最多、F. mosseae抑制效果最佳,未來將可進一步研究菌種滅除線蟲之用途。
2020/06/11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於今(2020)年5月19日在華盛頓召開的會議中建議,應終止任何允許活牛進口的貿易協議。   川普總統在會議中宣布,將向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影響之農民提供更多援助,他並表示,「他在5月19日已看到先前美國與其他國家所簽署的貿易協議文件,故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活牛。因此,他認為應考量終止這些已簽署的貿易協議。」   他並補充表示,應持續與貿易夥伴國達成貿易協議,但全國牧牛人牛肉協會(National Cattlemen's Beef Association, NCBA)回應表示,活牛進口不是一個問題,因其僅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係因美國簽署《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而該協定允許美國可持續進口活牛。   NCBA表示,「然而,若川普總統認真考量重新開放進口生鮮牛肉,則NCBA及其會員們強烈要求美國政府應再考量其允許自巴西等國進口生鮮牛肉的決定,係因巴西境內持續受到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影響,而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卻決定重新開放進口巴西牛肉。」   因此,NCBA建議,川普總統應再檢視自巴西、納米比亞「和其他可能存在食品安全或動物健康疑慮而可能影響美國消費者或養牛生產者的國家重新開放進口牛肉的決定。」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2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06/10
細菌性潰瘍會導致番茄枯萎潰瘍而死,目前尚未有明確品種或栽植技術可解決此病,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團隊為解決此項番茄栽植難題,研究密西根棒狀桿菌對番茄的感染機制,發現野生番茄的接踵處上方5至10公分處的病原菌密度低,推估為病原菌受到野生番茄維管束中的原生木質部管柱之限制。
2020/06/09
挪威漁業公司Mowi與Tidal團隊協同研發鮭魚養殖智慧管理系統,透過水下感測器與分析軟體協助蒐集鮭魚養殖的環境、魚體條件等參數,再由人工智慧平台進行數據分析,協助養殖漁民有效率地做出明智決策,希望達成海洋資源永續不枯竭的目標。
2020/06/08
防波堤或海堤的混凝土四周水域的水流明顯其實並非是件好事,代表沿海地區沒有生物物種,沿海地區是海洋空間中最豐饒的區域,但這也代表人類也偏好居住在這裡,當人類在這裡建設,我們也驅趕海洋物種。海洋世界的具體有許多化學添加劑,其中有些物質正浸濾到海洋中,人為發展持續下卻阻擋了海洋生物的蓬勃發展,忽略自然環境的需求使得平衡傾斜,而我們也無法重返。   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新創公司ECOncrete希望進行一場海岸線改革,試圖將原有的消波塊換成特殊生態混凝土塊,使得海岸線上了無生機的消波塊化身為生態系統。生態混凝土塊為特殊水泥配方,這種生態混凝土含有可促進植物生長的元素,降低對海洋環境的侵略性。研發實驗室中,科學家正進行哪種混合物對海洋生物最為友善的檢測,採用不同尺寸的冰塊立方體混凝土板,置入不同數量的幼蟲並且重複實驗,以獲取精確、具穩定性的研究結果。使用生態混凝土可使得海岸生物多樣性增加,不到三個月即可成為螃蟹、海葵、海星的棲息地。生態混凝土也成為用於拯救瀕臨絕種的人工海洋生態環境或牡蠣養殖場域,表面紋路可在海水流經生態混凝土時速度變緩,幫助海洋生物攀附而居。
2020/06/08
中國南京工業大學研究團隊採用魚鱗進行效用加值試驗,先萃取魚鱗製成明膠,再將明膠製成一次性朔料薄膜,取代原本穿戴式電子產品與顯示器的塑膠材料,其功效與塑膠無異,並可於60℃熱水溶解、埋於土壤中24日可降解,解決塑膠處理困擾並為漁業開啟新的研發方向。
2020/06/08
美國於今(2020)年5月15日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總理事會虛擬會議上採取反對的立場,這暗指美國打算使其「供應鏈多元化和增加其國內的製造能力」,而且還與其他工業化國家採取「相應的WTO(consequential WTO)」以應對「市場機制(market-oriented conditions)」,其中可能包括新的工業補貼規範。   在WTO總理事會虛擬會議上,討論各國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所採行之貿易相關措施,美國貿易代表署副代表兼駐WTO大使習達難(Dennis Shea)強調,美國將採取多邊舉措以解決WTO的「存在危機(existential crisis)」。   習達難大使特別強調對開發中國家採取分級/差異性(graduation/differentiation)規則,以讓開發中國家據此檢視其在當前和未來的WTO貿易談判中是否得以適用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並對各國採行之懲罰性措施加強「履行通知要求」。   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表示,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反對美國的WTO改革提案,係因其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付出龐大的代價,以確保S&DT彈性。   在未提及美國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刻正採行之措施的情況下,中國抨擊部分國家為實現在地化生產而採行自給自足措施,且透過補貼和稅收扣除額(tax deductions)將製造業和服務業重新回歸國內,並要求購買本地產品以及加強國外投資審查。 貿易限制   中國駐WTO貿易官員張向晨(Zhang Xiangchen)大使呼籲各國應避免採行貿易限制措施、恢復WTO的正常運作、「密切關注開發中國家會員和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會員的困難,並提供針對性的援助,尤其是貿易融資,以使其能度過此次危機以及持續推進工業化進程。」   瑞士代表許多工業化國家和幾個開發中國家要求會員們不要對醫療和醫藥產品以及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   被稱為系統之友(friends of the system)的工業化國家和幾個開發中國家迫切要求提高透明度措施、使電子商務自由化的新具約束力的承諾並採取措施保持供應鏈暢通。   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表示,瑞士代表工業化國家和幾個開發中國家發表強而有力的聲明,呼籲各國取消對醫療設備和食品實施出口限制。   瑞士貿易官員錢柏威(Didier Chambovey)大使還列舉其他各種舉措,例如制定新的WTO規範以改善現有的WTO規範以及亟需讓已停擺的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恢復運作。   錢柏威大使還列舉瑞士政府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措施,包括需確保透明度和履行通知要求、電子商務全面數位化、延長凍結電子傳輸課徵關稅(the moratorium on customs duties on electronic transmissions),並避免實施以鄰為壑 (begger-thy-neighbor)的貿易政策。   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指出,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包括印度、南非、印亞、波札那代表開發中國家、牙買加代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countries, ACP)皆表示,正值各國仍在應對最嚴重的健康危機且在此關頭COVID-19疫情並無緩和跡象之際,利用COVID-19疫情蔓延來推動意義深遠的貿易自由化措施是錯誤的。   波札那代表非洲集團(African Group)呼籲應維護公共衛生體系,以解決COVID-19疫情蔓延是其主要優先事項,而反對就電子商務自由化實施新的具約束力的措施。   阿根廷代表南美國家表示,恢復以各種平台召開會議至關重要,這意味著多邊貿易體系在解決COVID-19疫情蔓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表示,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任何緊急措施都必須具有針對性、平衡性、適當性和臨時性。日本對醫療用品和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表達嚴重關切,並呼籲延長凍結電子商務課徵關稅。日本還要求就電子商務、投資便捷化,以及微中小型企業規範,加快召開複邊聯合聲明倡議(joint statement initiatives, JSI)小組會議。   巴西表示,在COVID-19疫情不斷惡化的情況下,開發中國家更加脆弱,並呼籲應儘快取消限制性貿易措施。   歐盟發表一份長篇聲明,警告COVID-19疫情蔓延已打擊所有WTO會員們,並且彼此相互連結。歐盟表示,「COVID-19疫情需制定一套全球的解決方案,而該方案只有多邊貿易體系才能提供,而非「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   歐盟還制定談判議程,例如需完成漁業補貼談判和電子商務談判,並表示其將支持瑞士代表的系統之友倡議。 印度反對利用COVID-19疫情蔓延而取得貿易自由化的承諾   印度強烈反對主要工業化國家利用COVID-19疫情蔓延而從印度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取得貿易自由化承諾作出的巨大努力。   印度貿易官員迪帕克(J S Deepak)大使表示,「COVID-19疫情導致各國的經濟困難和其他負面影響,已無法如往昔一樣照常進行談判。」   迪帕克大使強調,保護人類生命必須優先於談判出新的承諾。他並在WTO總理事會虛擬會議中表示,「在COVID-19疫情蔓延的近幾個月裡,人們為如何死亡感到痛苦,我們必須緊急轉移注意力,以緩減許多人被迫生活的可怕條件,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   南非貿易官員彼得(Xolelwa-Mlumbi Peter)大使表示,「我們反對制定全球規則的提案,係因該提案限制我們應對危機、加強對未來危機的準備以及推動經濟復甦計畫的政策選項。她建議不應在不確定的政策環境中作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包括WTO規則中的關稅和出口限制。」   即將卸任的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êdo)在WTO總理事會的聲明中指出,必須透過採行協調且一致的貿易政策來重振全球經濟。早些時候,阿茲維多秘書長還呼籲應進行「相應的」和具有意義的WTO改革,以解決21世紀所帶來的挑戰。   阿茲維多秘書長表示,WTO規則有關會員們的權利和義務非常明確,這意味著各國所採取的緊急措施並不會限制其貿易和投資,但他強調必須抵制會影響供應鏈的政策。   WTO總理事會主席沃克(David Walker)大使宣布,其將於5月29日舉行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虛擬會議。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18)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06/05
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木黴屬真菌可協助植物發展抵禦機制,並進行多組試驗組進行比對,發現若自免疫力強盛的玉米根部萃取含有木黴菌的汁液注入正常或是表現衰弱的植株可增強抗病性,反之則植株表現變為弱化;而木黴菌也可促進植株產生12-OPDA且合成茉莉酸。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