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04/08
29國的貿易部長和官員們於今(2021)年1月29日,就2021年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需完成的重要議題進行討論,雖互有歧異,但包括美國在內的的所有會員皆同意,亟需解決新任WTO秘書長的任命、決定WTO第12屆部長會議(The 12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召開日期和地點,並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4.6條達成漁業補貼協議。   除了美國外,28個會員皆呼籲應恢復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以確保兩階段爭端解決機制能維持運作,紐西蘭貿易部長歐康納(Damien O'Connor)警告,若兩階段爭端解決機制(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無法正常運作,對新的貿易協議進行談判就毫無價值(little value)。   在瑞士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所召開的WTO非正式部長會議視訊會議上,瑞士副總統兼經濟和貿易部長帕梅林(Guy Parmelin)強調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期間,WTO在2021年剩下的11個月中必須完成的優先事項。   參與此次會議的國家包括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查德(代表低度開發國家(the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LDCs))、智利、中國、埃及、歐盟、印度、印尼、牙買加(代表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ACP))、日本、哈薩克、肯亞、韓國、模里西斯、墨西哥、紐西蘭、挪威、俄羅斯聯邦、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南非、泰國、土耳其、英國以及美國。知情人士表示,奈及利亞和巴基斯坦等數個先前曾參與瑞士舉辦的WTO非正式部長會議的國家,今年因不明原因而被排除在名單外。   除了上述爭議外,WTO總理事會(General Council, GC)主席沃克(David Walker)大使和杜哈回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威爾斯(Santiago Wills)大使和WTO副秘書長沃爾夫(Alan Wolff)談論WTO刻正進行的工作。   多數部長們則各自提出其重視的優先事項,包括1.新任WTO秘書長的任命;2.恢復兩階段爭端解決機制,係因美國持續杯葛填補AB的7位法官空缺導致其無法正常運作;3.達成有關公平和平衡架構的漁業補貼協議,將會停止工業化規模漁業;4.擬議的WTO改革;5.非正式且非強制性的複邊聯合聲明倡議(Joint Statement initiatives, JSI);6.渥太華集團(Ottawa Group)對於貿易與健康以及貿易與環境的複邊倡議,包括促使紐西蘭取消化石燃料補貼;7.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有關著作權、工業設計、專利和未公開資訊等相關規定之豁免;8.解決工業補貼新規範。   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會員皆強調任命新任WTO秘書長的重要性,以加速推動現行仍懸而未決的優先事項,並在MC12取得成果。 WTO新任秘書長   沃克主席在會中表示,其刻正與會員們就任命新任WTO秘書長一事進行諮商。沃克主席在去(2020)年11初發表的有關WTO秘書長遴選程序的最終報告表示,奈及利亞前財政部長伊伊衞拉女士(Ngozi Okonjo-Iweala)已獲得會員們的最大支持,並建議任命其出任WTO秘書長。但是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大使卻以其不具備任何貿易背景為由而反對,反而建議韓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俞明希(Yoo Myung-Hee)出任WTO秘書長。隨著美國政權的轉移,伊衞拉女士出任WTO秘書長的機會大幅提高。美國畢斯比(David Bisbee)代表在視訊會議中強調,拜登政府的首要優先事項,即在若干議題上取得成果,並在MC12應對所面臨的挑戰,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遴選出新任的WTO秘書長。」畢斯比代表表示,美國政府刻正積極考量新任WTO秘書長的遴選以及其他關鍵舉措。   俞明希部長在會中建議,對於新任WTO秘書長遴選,「WTO會員們需真誠地進行諮商,以取得共識」。與會者們表示,若干與會者提到伊衛拉女士,並強調需立即任命其出任WTO秘書長。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沃克主席可能會在本(2)月召開GC特別會議,以完成新任WTO秘書長的任命。 美國對AB並未表示意見   除美國外,所有與會者在會中皆強調,亟需恢復AB的職能,以確保兩階段爭端解決機制維持運作,但美國對此並未表示意見。   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美國的緘默反映出其確保弱勢、不具備完整功能的爭端解決機制有一定的政策延續性。   與會者暗示,美國可能會向WTO要求支付一筆金額,以換取其杯葛AB 7位法官空缺的遴選。   對於如何取消有害的漁業補貼,以符合聯合國SDGs第14.6條之要求,並確保「有效且適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部長們意見仍存在嚴重的分歧。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紐西蘭、澳洲、挪威、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美國等國的貿易部長們皆呼籲,考量永續性且在漁業補貼協議取得具企圖心的成果,並限縮S&DT,係因其認為漁業補貼協議不應包括太多的豁免和排除條款。   與之呈強烈對比的是,印度、印尼、南非、肯亞、代表ACP集團的牙買加以及代表非洲集團的模里西斯皆強調,應給予數以千萬計的漁民享有S&DT,包括家計型漁民至關重要。   開發中國家和LDCs皆呼籲,導致全球魚群資源枯竭的核心問題,在於工業化規模漁業議題。   印度貿易部長戈雅爾(Piyush Goyal)則認為,應採行「汙染者付費」(polluter-pay)原則,而印尼新任貿易部長盧特菲(Muhammad Lutfi)則強調必須終止工業化漁業。   知情人士表示,開發中國家部長們呼籲,在漁業補貼協議以及WTO所有協定中確保有效的S&DT。 WTO改革   貿易部長們也對WTO改革表達各種看法,新成立的渥太華集團工業化國家,例如歐盟、加拿大、澳洲、日本、紐西蘭、挪威等國則尋求透明度與通知的重大變革。   日本、歐盟、美國談及其為遏制工業補貼而制定新規範的議程。熟悉會議程序的與會人士表示,數位與會者批評美國以市場導向為優先的改革。   渥太華集團所有成員國皆呼籲在JSI中取得重大成果,例如數位協議(電子商務)、投資便捷化和政府採購。日本呼籲取消數據流通的限制,而加拿大則強調貿易和婦女的經濟賦權議題。   此外,渥太華集團也呼籲促進貿易和健康的自由化倡議,包括取消醫衛相關供應鏈產品的貿易限制。   但值得注意的是,歐盟於今年1月29日對於其境內疫苗自由輸出採行限制措施,顯示歐盟和其他渥太華集團成員似有看法衝突之情形。   中國則支持此一倡議,認為有助於因應COVID-19議情蔓延醫衛相關物資短缺之情形。 TRIPS豁免   TRIPS之豁免亦與疫情相關,印度、印尼、南非及代表非洲集團之模里西斯認為,TRIPS之豁免有助於提高全球疫苗產量與治療藥物量能的最佳方法,紐西蘭則是唯一提及TRIPS豁免之已開發國家會員,這暗指渥太華集團在支持貿易與健康倡議的同時,有必要參與TRIPS豁免議題之討論。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2/01)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4/07
根據最近發表在國際期刊《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上的研究發現,植物體內生物時鐘(circadian rhythm)的變化與人類體內生物時鐘的變化相同。研究表明,植物DNA序列中的單個鹼基變化就可以潛在地決定植物是早起的百靈鳥型還是晚起的夜貓子型。這個研究發現將來可應用於農民選擇種植最適合其所在地的植物型,有助於提高產量甚至可抵禦氣候變化。
2021/04/06
消費者正向食品生產商施壓,要求他們支持減少水和肥料用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使用更多自然技術來維持農場的土壤質量。在食品工業正努力走向綠色產業,如:北美農民利用水少肥料少的稻米品種製成啤酒;淡季種植黑麥向技術公司出售碳信用額。許多公司如:化肥生產商Nutrien,藉由購買農民碳信用額,試圖減少其公司的淨排放量,為農民增加了新的創收潛力。農業綜合企業稱這對農民來說是雙贏,因為他們的田地變得更健康,並獲得了額外的現金。但有一些環保主義者質疑這種計劃的好處以及如何驗證隔離的溫室氣體量。
2021/04/01
台中農改場與農業試驗所等單位研發間歇灌溉技術,更開發智慧化灌溉系統,不僅可以節約灌溉用水至少30%,農民可用手機直接用App進行遠端操作,在家就可監測水位,而一指按下智慧灌溉,省去很多巡田水時間。
2021/04/01
美國副貿易代表(Deputy US Trade Representative)習達難(Dennis Shea)於今(2021)1月6日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對印度的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上表示,印度已逐漸成為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但近期雙方貿易夥伴關係卻因印度所實施的貿易限制而受到影響。   習達難副貿易代表表示,「儘管我們對於印度政府為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而進行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感到激勵,但令人感到失望的是,印度近期所採取的措施似乎改變其路線,但實際上卻限制了貿易。」   美國駐WTO官員指出,自上次印度貿易政策檢討會議以來,印度的最惠國平均適用關稅稅率(Average Most-Favored-Nation Applied Tariff Rate)自13.5%提高至17.6%。習達難副貿易代表表示,「這一趨勢將不利印度整合至全球供應鏈。美國要求印度進一步開放其貿易體制,俾利協助印度透過貿易來創造就業機會,包括調降關稅以及消除不合理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SPS)措施與技術性貿易障礙(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   他並表示,尤其是印度農業部門仍有許多產品不對外國開放,同時採行高關稅與無科學依據的SPS措施。此外,印度政府對其農民的補助「扭曲國內農產品市場價格,使其稻米與小麥等產品生產過剩,因此其農產品貿易政策持續給消費者和生產者帶來傷害(disserve)。」   除農產品外,印度所採行之貿易措施亦對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醫療設備、化學藥品等產品造成貿易技術障礙。   美國官員表示,印度雖已逐漸改善並推動智慧財產權,但執行面卻無法落實。習達難副貿易代表表示,「在智慧財產權保護與執行方面,印度仍是世界上最具挑戰的經濟體之一。印度產業可透過商標(Trademark)、著作權(Copyrights)、專利(Patents)和商業機密(Trade secrets)來保護其品牌和產品並獲利,但目前印度仍尚未推動智慧財產權政策。」   習達難副貿易代表還批評印度禁止和限縮外國投資零售、電子商務、保險等服務業部門。美國要求印度應避免對數位貿易設置貿易障礙,包括限制跨境資料流通(Cross-Border Data Flows)。   習達難副貿易代表還指出,印度並未善盡WTO通知義務,且對國內外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通知與評議程序也很有限。此外,缺乏透明度將導致政策不確定性,並對試圖在印度投資與貿易的外國公司帶來困境。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1/0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3/31
菲律賓瑪布亞科技學院 (Mapúa University Manila)的學生Carvey Ehren Maigue研發AuReus包覆層,先從腐爛的蔬果廢棄物中萃取有機發光化合物,將其懸浮於樹脂化合物中,紫外線通過此樹脂材料便被轉換為可見光,再以太陽能板將其產生的可見光轉換為電能。不同於傳統太陽能板需要直接面對太陽捕獲可見光和紅外光,AuReus可以捕獲紫外線並充分利用,取代一般含偏轉紫外線之塗料的窗戶,然AuReus尚待改良,期望創建善用現有資源的系統,充分利用農作物副產物,邁向永續和可再生的未來。
2021/03/30
小農場不易取得穩定的基礎設施與耕作技術,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美國技術公司Farm From a Box開發多功能、客製化、離網的箱中農場,該工具箱包含冷藏庫、WiFi存取點、太陽能供電系統與供水幫浦、雲端數據監控等,由用戶自行設計農場系統,以滿足各種作物的栽種需求。Farm From a Box工具箱具有多功能、易使用、低成本等特性,除了永續節能,還可協助小農場發展、食農教育、難民學習技術。
2021/03/29
畜牧場通常以直接將糞肥施用於土讓、刮除至糞坑或排放到潟湖等方式處理肥料,而乳牛糞肥富含氮和磷等營養物質,可作為天然肥料,然而含高量氮、磷的肥料施用於田間時,養分可能會滲入地下水或積聚在地表水體中,反而導致藻華汙染水質。德克薩斯農工大學農業生命院與塔勒頓州立大學的各領域專家們開發一種生物炭輔助的植物修復系統,將牛糞轉換為特殊生物炭,施用於牧草生產系統中,以生物炭穩定養分,使牧場植物慢慢將養分吸收和利用,同時防止過多營養物質流入逕流成為污染物。
2021/03/29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於今(2021)年1月29日召開非正式部長會議(informal ministerial meeting)視訊會議,並在會中就貿易政策面臨的挑戰與第十二屆WTO部長會議(The 12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的優先事項進行討論。29個WTO會員討論如何減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導致經濟衰退的方法、促進貿易和降低醫療產品貿易障礙的提案以及貿易政策環境面等議題。   瑞士主席帕梅林(Parmelin)在會中總結時表示,各國部長們強調需儘速確認因疫情而延期至2021年的MC12召開日期和地點,並強調任命新任WTO秘書長(Director-General)的急迫性。美國先前對奈及利亞籍WTO秘書長候選人伊衞拉(Ngozi Okonjo-Iweala)持保留意見,根據WTO的說法,伊衞拉女士是「最有可能取得各國共識的候選人」,而美國則表示「刻正積極考慮這項重要的決定」。   有關COVID-19疫情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方面,部長們強調貿易和WTO對促進經濟復甦扮演重要的角色,並透過實施貿易便捷化措施確保公平和買的起醫療產品(包括疫苗)的重要性。此外,也指出智慧財產權和透明度的重要性。加拿大強調渥太華集團(Ottawa Group)在貿易和健康倡議所作出的努力,該倡議旨在「維持市場開放、促進疫苗的分配,並為未來全球健康危機作好準備」。   部長們同意在「功能完善的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支持下維持「可靠的多邊貿易體系(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並承諾「恢復互相信任的共識」。而部長們感到遺憾的是未能在2020年前完成漁業補貼談判,並同意應「儘快」達成「一項全面且有效的漁業補貼協議」。   許多部長們呼籲應就以下議題取得成果,包括農產貿易政策改革;有關服務業國內規章(services domestic regulation)、電子商務(e-commerce)、投資便捷化(investment facilitation)以及貿易和女性經濟賦權(women’s economic empowerment)的聯合聲明倡議;以及對開發中國家及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ment Country, LDC)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幾項應對全球挑戰的新措施,包括在2020年WTO貿易與環境週(WTO Trade and Environment Week 2020)期間所發起的貿易和環境永續發展議題。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3/29
栽培鳳梨適合年平均溫度在24到27度之間,土壤以土層深厚、排水性佳、通透性好之沙質壤土PH4.5到6之間最為適合。台灣栽培鳳梨的面積主要以台中以南,高屏地區每年大概有5千公頃左右的栽培面積,佔台灣整個產量約4成左右。 台灣鳳梨栽培會遇到的2個主要的問題包含: 一、土壤酸化   鳳梨適合栽種於酸性土壤中,但長期種植只會使土壤更加酸化,進而導致磷肥有效性不足,但又因鳳梨不適合生長於石灰性土壤中,土壤酸化問題無法以傳統添加石灰資材方式改善。排水良好的石礫或砂礫地,其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較為不易,有機無毒栽培之田間雜草管裡,傳統以塑膠布覆蓋,後續不易移除且不環保。 二、剩餘物   剩餘物的部份,鳳梨果皮佔果實比例大約4成,而整體剩餘物包含葉片,佔全株比例約80%,若直接丟棄非常可惜。   為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積極研發,以環境友善循環農業的方式來解決種植鳳梨所面臨的問題,期望藉由農業剩餘物的加值應用,有效回收農業剩餘物再利用,將有助於農業的穩定生產與永續發展。
2021/03/26
土地退化日趨嚴重,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育及核能安全部(BMU)的國際氣候倡議計畫(IKI)資助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研究團隊分析種植木薯帶來的永續土地利用效益,發現木薯具有耐高溫、耐旱之優勢,以及可能使退化的土地恢復地力、可吸收土壤重金屬之特性,適合種植在熱帶國家貧脊土壤,協助生產者於土地恢復後種植可可、玉米或豆類,減少非法種植與森林砍伐,藉由適當的作物管理可產生許多正面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影響。
2021/03/25
近年乾旱頻傳蘆筍面臨缺水危機,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推廣「設施蘆筍滴灌節水栽培」,經輔導應用節水技術,較傳統溝灌種植節省灌溉用水50%以上,可降低雜草孳生保持畦溝乾燥,方便採收,更有提升產量及穩定蘆筍嫩莖脆嫩度品質優勢。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