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04/19
蘇格蘭海洋農場的鮭魚孵化場因將養殖廢料汙泥回收成營養豐富的農業肥料,而獲得了VIBES蘇格蘭環境企業獎。此項目是使用挪威工程公司Scanship AS的技術並與英國廢料管理公司Rock Highland合作而達成,海洋農場目前正在製訂其漁業廢料回收計畫的第二階段,目標是去除殘留的水分並將污泥轉化為乾顆粒,減輕運輸之不便,且更方便應用於農田成為天然肥料替代品。
2021/04/19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於今(2021)年2月18日表示,預計到2021年財政年度,美國農產品的出口值將增加50億美元,達1,570億美元,且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值將創新紀錄水準。   據USDA在2月18日開始的年度農業論壇所發布的預測,由於中國的強勁需求和價格上漲,預計美國大豆出口值將比USDA 11月的最新估計增加11億美元,達274億美元的創新紀錄。   美國豆粕出口值預計增加7億美元,而油籽及其製品的總出口值預計達383億美元的創新紀錄,相較先前的預測增加20億美元。玉米出口值預計增加8億美元,係因更高的單位價值可抵消略微減少的出口量。   根據USDA的數據,基於較高的單位價值,預計小麥出口值為69億美元,增加7億美元。總體穀物和飼料出口值預計為378億美元,相較USDA 11月的預測高出22億美元。由於單位價值和出口量增加,棉花出口值預計將增加6億美元。畜牧業、乳製品和家禽出口值預計增加3億美元,達326億美元,係因牛肉和禽類產品出口值成長預測足以抵消乳製品的減少。園藝產品出口值預計將保持不變,達345億美元。   由於美國第一季強勁的出口量和銷售激增,尤其是玉米,其中國的出口值估計比USDA 11月的預測增加45億美元,達315億美元的創新紀錄。預計到2021年財政年度,中國將仍是美國最大的農產品市場,其次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時,美國農產品進口值預計為1,375億美元,比USDA 11月的預測增加5億美元,係因畜牧業、乳製品和家禽進口值增加。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2/19)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4/16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抗病品系的可可葉片中發現高含量的抗菌化合物clovamide,經由實驗證明得知clovamide含量與抗病原菌相關,將來育種者可藉由可可幼苗葉片中clovamide含量進行抗性篩選,預計將大幅提高育種抗黑莢果病(black pod rot)品系可可效率。
2021/04/15
5G專網擁有多項優勢,一方面可獨立運作,不受公共網路壅塞的影響;另一方面亦可確保感測設備聯網的通訊品質,確保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應用的可靠性;另一項重點是,5G專網與公共網路實體隔離,可避免企業機密敏感資料外流。台灣推動5G「專網專頻」政策,規劃4.8至4.9GHz頻段的專網,將提供給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與IoT等相關企業的應用整合平台使用。
2021/04/15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於今(2021)年2月11日終止前任政府所啟動的一項進口防衛措施調查,進而安撫對《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不滿的佛羅里達州和喬治亞州藍莓生產者。ITC認定生鮮、冷藏或冷凍藍莓進口數量之增加並非生產相同或直接競爭產品之國內產業受到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之虞的實質原因(substantial cause)。   ITC一致決定終止調查,這意味著不會建議總統採行救濟措施的建議。   川普政府在無法說服墨西哥和加拿大接受其有關為USMCA的季節性和易腐水果建立爭端解決機制(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的提案後,啟動進口防衛措施調查。   美國東南部的生產者和國會議員認為,墨西哥刻正向美國農產品市場傾銷藍莓、水果和蔬菜。   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R-Fla)評擊ITC的決定,並稱其「無視佛羅里達州藍莓生產者所面臨的困境,且其多年來一直忍受墨西哥進口產品與日漸增的掠奪和不公平競爭。」   魯比奧參議員表示,「向佛羅里達州的水果和蔬菜生產者提供救濟措施已為時已晚,其將致力於確保立即、有效、可執行和永久性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不公平的進口競爭。」他並補充表示,其希望與拜登政府就此項議題進行合作。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2/1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4/14
循環經濟日趨重要,菇類菌絲體作為可替代性分解資材具有極大的潛力,相關企業利用菌絲體製成建築材料、衣服材料、素肉來源、包裝資材及醫美產品替代物。可大幅降低石油化學物的利用,降低碳排放,對環境非常友善,相關產品可分解作為堆肥,加以利用,為循環經濟一大助力。
2021/04/13
為解決烏干達毛豬價值鏈中的限制,國際畜產研究所(IRIL)實施MorePORK II計畫,以資通訊技術平台—PigSmart,強化價值鏈成員之間的鏈結工具,提供資訊、教學與工具等面向的干預措施,例如飼料計算器、AgriTechTalk公司推出的毛利率計算器、Akorion公司推出EzyAgric APP協助記錄與市場分析等,實現環境永續和性別包容的最佳綜合干預措施,提高豬的生產力和收入。
2021/04/12
傳統「線型經濟」在資源逐漸耗竭、環境汙染、生態破壞的情形下,逐漸被新興而起的「循環經濟」所取代,「循環經濟」以大自然為範本,強調資源應皆可被循環利用,藉由產品重新設計、產品翻新、維修、最大化產品及副產品價值、服務取代擁有等方式,使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降低汙染產生,配合政府政策與消費觀念改變,邁向循環經濟。
2021/04/12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提名的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於今(2021)年1月13日向農業組織代表表示,在拜登政府領導下,美國農民和農業將成為美國貿易政策的重點。   拜登的過渡團隊表示,戴琪(Katherine Tai)貿易代表與農業執行長委員會會員們討論未來政府首要的貿易政策重點,並「有機會共同努力制定實現支持農民和農產業的明智且永續的貿易議程。」   戴琪向委員會會員們表示,貿易是拜登總統競選的「重塑更美好未來」之經濟政策議程的重要部分,並利用美國貿易工具來創造更多的共榮(Inclusive Prosperity)並振興美國各部門的經濟。   與會人士在會中討論「共同致力於實現支持農民和農產業、就業率成長和農村經濟的議程,並透過強而有力且有效的執行機制為美國勞工和產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與會人士持續表示,「農業對其經濟和經濟復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美國貿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委派戴琪貿易代表重申其承諾,即確保農民和農業在其重建過程中佔據一席之地,並且仍然是美國貿易政策的重點。」   農業執行長委員會會員包括全國小麥種植者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Wheat Growers , NAWG)執行長錢德勒(Chandler Goule);農業零售協會總裁兼執行長達倫(Darren Coppock);美國農業聯合協會主席杜瓦爾(Vincent Zippy Duvall);美國種子貿易協會總裁兼執行長拉維尼(Andrew Andy Lavigne);全國農民聯盟主席拉魯(Rob Larew);美國大豆生產者協會執行長沈士奇(Steve Censky);美國甜菜生產者協會副總裁馬克沃特(Luther Markwart);美國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總裁兼執行長諾瓦克(Chris Novak);農業金融委員會主席兼執行長霍澤(Todd Van Hoose);肥料研究所總裁兼執行長羅森布什(Corey Rosenbusch);美國國立養牛協會執行長伍德爾(Colin Woodall);國家玉米生產者協會執行長道根(Jon Doggett);國家棉業總會總裁兼執行長亞當(Gary Adams);全美農民合作社聯合社主席兼執行長康納(Chuck Conner);全國牛奶生產者聯合會主席兼執行長吉姆(Jim Mulhern);全國高粱協會執行長提姆(Tim Lust);美國新鮮農產品協會主席兼執行長施滕策爾(Tom Stenzel);美國稻米協會主席兼執行長沃德(Betsy Ward);美國全國農業廳協會農業執行長格倫(Barb Glenn);全國豬肉生產者協會副主席兼法律顧問喬達諾(Nick Giordano);生物科技國際事務與貿易政策副總裁奧馬拉(Matt O'Mara)和生物科技資深總監盧特(Erick Lutt)。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1/14)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4/09
甲殼廢棄物含有豐富幾丁質(Chitin),為提升此低成本、可再生資源的利用與增值,新加坡國立大學Yan Ning副教授帶領研究團隊開發一種較永續、合併化學與生物程序的製程,以稀酸處理蝦殼廢棄物,得到未純化的水溶性幾丁質與殘餘蛋白質之水解混合物(含GlcNAc),將此基質作為碳與氮源,利用經改造的大腸桿菌菌株將其轉化為酪胺酸(Tyrosine)及L-DOPA等高價值的含氮化合物(簡稱NCCs)。研究團隊期盼將此經濟、高效的化學與生物綜合製程延伸應用到其他類廢棄物,並邁向技術商業化。
2021/04/08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疫情,可說是徹頭徹尾的改變了全體人類生活,除了到哪裡都擔心會受到感染之外,群聚感染的疑慮也導致農業層面上,面臨了人力短缺的狀況,而如今,機器人與AI智能工具的導入,成為一線曙光,看似能解決這樣的窘境,且目前已經有成功的案例誕生。
2021/04/08
台灣人愛喝咖啡,但烘焙產製前去除的咖啡鮮果果皮卻成影響環境衛生的農業廢棄物,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研究團隊竟將果皮當原料,並研發出不帶苦味,甚至風味甜美且略帶白甘蔗香的咖啡果茶,讓「果皮變黃金」。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