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06/24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於今(2021)年5月16日裁定,有合理的跡象表明,由於印度進口有機豆粕據稱受到補貼並以低於公平價值的價格銷售至美國市場,致使美國產業造成實質損害。   由於ITC的肯定性裁定(affirmative determination),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將持續調查印度進口有機豆粕,將定於今年6月24日作出初步平衡稅(countervailing duties)裁定,並於9月7日作出初步反傾銷稅(antidumping duty)裁定。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5/1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6/23
AgriFuture Australia其下evokeAG計畫將聯合農民、技術開發人員、研究人員及澳大利亞太空中心等資源合作,以太空科技,如衛星影像識別、全球定位系統(GPS)資訊、自動導引及天氣預報系統等之技術來改變農業經營管理系統。透過科技之運用來輔佐農民做出最適當的耕作決策與處理,藉此降低資材之耗費、增加收益及減輕環境衝擊。
2021/06/22
全球正面臨地球暖化、自然災害等環境因素變異,造成農業生產力逐漸衰弱、地方活力也隨之沒落,加上當前面臨前所未有新冠性病毒等所帶來浩劫。為解決這長期抗戰,國際間紛紛推動各相關政策議題,對此,日本農林水產省加速推動「綠色糧食戰略」目標戰略的擬定,以力圖穩定未來糧食安全系統,創造農業生產值與農業永續性發展。
2021/06/21
番茄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蔬果,然而在栽培過程中,容易遭受到根瘤線蟲的危害。根瘤線蟲主要危害作物的根系,影響水分及養分的吸收,尤其在番茄採收期更容易加劇萎凋現象的發生,嚴重影響番茄的品質及產量。   目前慣行的防治方式以化學農業為主,但為了推動化學農藥減量政策,和守護農產品食用安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自高雄市旗山區水稻有機田土中分離出有益微生物–本土性鏈黴菌KHY26菌株具有產生抗生物質,嵌鐵物質及幾丁質分解酵素等多種抗生機制,不易衍生抗藥性問題,對多種植物病原菌及寄生性線蟲皆具有優異的防治成效。   本影片由高雄農業改良場為大家介紹鏈霉菌KHY26的運用及成果,希望農友運用非化學藥劑施肥或防治,採用友善方式耕作也讓民眾了解台灣目前的農業改革新發展。
2021/06/21
據統計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比起鐵路、公路、輪船、飛機等運輸產業所產生的排放總合還要多,而乳牛所排放的甲烷更是被指為助長全球暖化的元凶。過去研究指出餵飼蘆筍藻能有效減少乳牛的甲烷排放,這種海藻內含高濃度的溴仿,可以抵消牛隻瘤胃中甲烷的生成,但根據瓦赫寧恩大學暨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顯示,蘆筍藻內含的溴仿最終會出現在乳牛的生產的牛奶及尿液中。
2021/06/21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部長維爾薩克(Tom Vilsack)於今(2021)年5月11日讚揚墨西哥延長美國出口有機產品取得《有機產品法》(Organic Products Law)認證的期限。   墨西哥已將期限延長至今年12月31日,允許USDA認證的有機產品在年底前出口至墨西哥。   同時,維爾薩克部長表示,USDA將與其有機出口業者合作,並過渡到新的墨西哥合規法(new Mexican compliance law)。   維爾薩克部長表示:「這是對美國農業以及維持美墨雙邊關係正向發展的重要一步。」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5/1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6/18
研究顯示,目前全球一半的農業用地正在退化中,聯合國大會主席勃茲克爾呼籲,各國須加強防止土地退化,這是保障糧食和水資源安全,以及防範未來健康和環境威脅的唯一途徑。他建議,應將更多氣候基金用於獎勵保育土地、鼓勵優先考慮可再生商品等商業模式,來改變世界經濟及保護環境。
2021/06/18
為有利於農民妥善使用農業數據,提升農業數位化經營管理之需求,日本農林水產省整合各家農業機械獲取數據與軟體,推動農業數位化開放式API,制定了「農業開放式數據指導方針ver1.0」。
2021/06/17
經濟部技術處推動的工輔農策略,在跨部會努力下,與地方政府、農委會、勞動部與原民會等合作,已成功在原鄉創造技術帶動經濟價值擴散的典範,落實聯合國里山倡議政策(環境永續與在地經濟),及循環經濟(淨零碳排)觀念,以科技支持無毒永續、智慧生態、在地生產與跨領域產業生態系,開啟部落農業生產科技化、高值材料化及跨領域產業協同擴大規模經濟力提升的契機。
2021/06/17
據悉,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秘書長伊衞拉女士(Ngozi Okonjo-Iweala)預計於今(2021)年7月下旬召開有關漁業補貼的部長視訊會議,由於各議題皆缺乏實質進展,因此希冀透過此次會議來決定成果。   一位熟悉4月20日非正式代表團團長會議的與會人士表示,美國顯然將強迫勞動議題作為漁業補貼談判的一個重要內容,並倡議全球貿易談判應以勞工為本的成果非常重要。   該人士建議,美國應將重點放在永續性,而非補貼。但數個其他與會人士建議,美國希望應終止有害的補貼。   然而,美國並未在會中發言。   中國曾於4月16日反對納入第5.3條有關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OFOC)規範,但卻在會中保持沉默。   許多開發中國家在會中呼籲對家計型漁業提供水平豁免(horizontal exemption),同時反對第5.2條工業化國家持續向工業化規模漁業提供補貼。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ACP)以及印度建議,第5.2條應採取混合法。   但對於工業化國家,特別是歐盟認為,第5.2條是最終協議以及區域漁業管理計畫的必要條件。   南非表示,若會員們「要在這些談判中找到前進方向,我們需確保授權取得成果,漁業補貼規範能有效禁止某些形式的補貼,以改善海洋的現狀。」   南非也提及,最終協議不應鞏固「現有的不平衡,而有效的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應是協議的一部分。」 伊衞拉秘書長的聲明   伊衞拉秘書長在4月21日舉行的非正式全體代表團團長會議(the informal open-ended Head of Delegations meeting)中表示,其支持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呼籲「部長參與」(ministerial engagement)。   她並表示「此次會議召開之目的是讓部長們檢討一份最新且有希望達成的最終文件。」   儘管漁業補貼協議包括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OFOC及過漁魚群資源等三大議題之禁止性補貼三大議題缺乏實質進展,伊衞拉秘書長聲稱「現在只需在政治層面解決最後的障礙。」   伊衞拉秘書長吹捧其最近與各國貿易部長召開的漁業補貼談判會議。   伊衞拉秘書長敦促會員們勿發表長篇聲明,並重申其長期立場,同時希望會員們交換「具體」想法,以彌合歧見。「這是我們取得成果的唯一途徑。」   伊衞拉秘書長並暗指,「若海洋中不再有魚,那麼在《馬拉喀什設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前言中談及的糧食安全和生計來源,那些仰賴魚類資源的漁民也將會消失。」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4/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6/16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生產的食物中有3分之1遭到丟棄,糧食浪費是個相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新鮮蔬果的採後處理於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據統計會有接近一半的作物於此階段被浪費掉,而由英國Martin Lishman公司所開發的ImpacTrack震動感應數據記錄器,能讓用戶進行採後流程優化,進而減少糧食浪費,而最新開發的芒果造型監控器,正為歐洲芒果加工設施提供監控服務。
2021/06/15
為幫助農民能在水果處於最佳狀態時即時收割,目前已經開發許多評估水果成熟度的技術,其中機械技術使用最為廣泛,但傳遞機械能測試水果硬度的設備,易損傷軟質果肉。日本芝浦工業大學研究團隊利用雷射誘發電漿產生的脈衝激發,透過判斷在硬質水果產生的0S2振動模式,以及在軟質水果表面區域產生的雷利波之傳播速度,來評估水果的硬度。未來研究團隊將完善此類非接觸且無損耗的硬度評估方法,協助農民將成熟度適當的水果採收,達到減少浪費同時保持終產品的高品質。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