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06/03
美國農業部部長維爾薩克(Tom Vilsack)於今(2021)年3月30日表示,美國不排除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的可能性。   維爾薩克部長過去曾在歐巴馬政府於原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談判時擔任農業部部長,其暗示美國可能會考慮加入CPTPP。   維爾薩克部長於維吉尼亞州舉行的農業貿易年會視訊會議上表示,CPTPP除了能幫助美國的農業之外,還能幫助美國及其他亞太國家與中國相競爭。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期間退出TPP,但以日本為首的其他國家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仍持續談判,並將TPP更名為CPTPP。   維爾薩克部長建議,拜登政府應完成先前川普政府與英國和肯亞的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談判,但其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已向英國表明,英國若不取消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SPS)貿易障礙,美國國會將反對不向美國開放英國市場的貿易協議。   他並表示,與此同時,與肯亞達成的貿易協定將會增加美國對非洲的農產品銷售。   英國駐美大使皮爾斯(Karen Pierce)在會中表示,迄今為止的五回合美英FTA談判已取得重大進展,但她告誡道,美英FTA最終版必須使消費者對其食品和農產品的安全性充滿信心。   她並表示,隨著美英FTA恢復談判,雙方皆互有紅線,「但其相信最終能達成協議。」   另外,戴琪貿易代表持續與其他貿易夥伴舉行視訊會議,並已於3月30日與南非貿易、工業和競爭部部長帕特爾(Ebrahim Patel)以及紐西蘭貿易部長歐康納(Damien O'Connor)進行討論。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3/31)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6/02
在咖啡原料產地,將咖啡果中的咖啡豆取出後,剩餘的副產物─咖啡果肉少數被轉變為肥料,大多通常被丟棄。紐約新創公司Good Liquorworks與哥倫比亞咖啡種植者聯合會(FNC)合作,從哥倫比亞Caldas地區的農民購買的咖啡果肉原料,並與Finger Lakes Distillery釀酒廠合作製造伏特加,此新產品比起一般以馬鈴薯或穀類製作的伏特加,具有圓滑口感、濃郁且特殊的風味,產生特殊風味的因素與咖啡果實的種類、成熟度、品質或收穫後的製程無太大相關,使生產商容易利用,創造新價值。
2021/06/01
臺灣林地面積約220萬公頃,但木材自給率卻低於百分之一。為降低臺灣對進口木材的依賴,避免木材短缺引發衝擊,林業試驗所透過經濟性人工林規劃,進行優質造林苗木的育種選育,計畫以相思樹、櫸木、香杉、臺灣杉與臺灣肖楠等5種臺灣原生樹種翻轉木材自給率, 改善木材多依賴國進口的問題,培育苗木預計將陸續提供人工林種植。   農委會預計在2027年把國內木材自給率從原本0.5%提升到5%,將以導入經濟性人工林規劃的方式在國內現有人工林裡取10到11萬公頃,作為經濟性人工林生產專用,約占臺灣森林面積220萬公頃的5%,以輪伐期定在30年為目標,每公頃的木材蓄積量可達到600立方公尺,以提升臺灣木材自給率。
2021/06/01
欲藉由了解養豬生產系統對環境影響的時間變化以及影響因素,以規劃增加產量並減少資源投入的策略,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球糧食安全研究院(IGFS)研究團隊利用養豬產業數據庫中的生產性能數據,開發生命週期評估(LCA)模型,分析約20年間英國養豬生產系統的稀疏歷史數據,估算產業對環境影響的變化,發現英國養豬業的碳足跡減少了近40%,且飼養較瘦、生長較快的豬可減少20%碳足跡,使能源需求的大幅減少,而敏感性分析顯示優化動物營養和飼料供應也對環境有益。
2021/05/31
許多科學家對印度-澳洲群島的生物多樣性深感興趣,然而卻不了解影響生物多樣性的營養狀態,因此,此研究探討印度-澳洲群島中不同密度比例的浮游生物如何影響珊瑚礁魚類的生物多樣性模式,研究結果發現食浮游生物的珊瑚礁魚類藉由獨特的海洋條件,將熱點地區劃分出來,同時可能在周遭地區造成不同比例的生物滅絕。因此,這項研究將生態成功案例與不同物種的滅絕交織在一起,提供了對生物多樣性梯度起源重要的見解。
2021/05/31
據悉,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總理事會(General Council, GC)新任主席宏都拉斯大使卡斯蒂約(Dacio Castillo)將於今(2021)年3月30日召開會議,「在工業化國家和大多數開發中國家間仍持續堅持各自立場不變的情況下,討論如何推進可在第12屆WTO部長會議(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完成的談判工作。」   卡斯蒂約主席和WTO秘書長伊衞拉(Ngozi Okonjo-Iweala)共同主持2小時的視訊會議,目的是為今年11月29當週舉行的MC12制定可交付成果進程的第一步。   伊衞拉秘書長在與各集團會面諮商後,將重點聚焦於(1)WTO對解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的因應對策;(2)達成漁業補貼談判;(3)取得以糧食安全為目的之公共儲糧(public stockholding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s, PSH)的永久解決方案之成果,以及取消對世界糧食計畫(World Food Programme, WFP)因人道性質之糧食採購實施出口限制;(4)加速關於服務業國內規章、電子商務、微中小型企業和環境之聯合聲明倡議(joint statement initiatives, JSI)的談判工作,儘管違反了《馬拉喀什設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核心條款。   熟悉該會議的消息人士表示,伊衞拉秘書長一直沒有特別強調需要規範來解決產業補貼和國營企業議題,而這也是美國、歐盟和日本據稱針對中國的一個優先議題。   伊衞拉秘書長於2月15日的重要聲明中表示,「會員們還必須加強產業補貼規範。在此方面,重要的是應確保會員在某些情況下向其國營企業補貼不會扭曲競爭條件。」   伊衞拉秘書長還對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議題保持緘默,並承認「這是一項破壞會員信任且意見分歧的議題。」   伊衞拉秘書長似乎傾向於「部分開發中國家會員主動提出放棄S&DT。」   先前川普政府提出對開發中國家採取「差異性」(differentiation)規則據此檢視是否得以適用S&DT為首要優先事項。   知情人士說,拜登政府是否會延續此項議題,以及其他如市場導向改革等議題,仍尚待觀察。   美國新任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尚未提出MC 12的優先事項。 上訴機構解決方案   然而,除美國外大多數WTO會員們皆希冀儘快解決爭端解決機制(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陷入的僵局,以恢復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一位首都官員表示,若沒有AB,談判任何新協議或在此時不進行任何改革,WTO的信譽將會降低。   他並表示,包括58個提案會員和61個支持會員在內的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皆希冀就暫時豁免《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TRIPS)義務取得成果,然而包括美國在內的少數工業化國家正在杯葛此項豁免提案。   除非恢復AB和豁免TRIPS義務等兩項議題立即獲得解決,否則可能會阻礙其他議題的進展。   由於會員們對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capacity and overfishing, OFOC)議題規範的立場鮮明無法彌合(unbridgeable positions),尤其是第二份主席版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第5.2條允許主要補貼國持續對工業化規模漁業補貼,惟需舉證採行適當的保育管理政策,因此目前漁業補貼談判仍然陷入僵局。   伊衞拉秘書長希冀在年中取得成果,但若剛結束的3月漁業補貼談判會議未有任何進展,則應修正達成漁業補貼協議的最後期限。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3/29)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5/28
大自然中,植物不斷受到草食動物的攻擊,其演化出一套生存策略,包括透過草食動物分泌的特定分子或植物本身的分子等來啟動誘導原,接著激發植物的各種防禦機制,賦予對捕食者的抵抗力,相關反應機制也為有機農業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2021/05/27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105年起創全國之先導入植物醫師制度,以自有經費聘請2名植物醫師高佩琳及鄭靜霖,為高雄農民解決農作物疑難雜症;今年又爭取到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補助基層農會新聘2名儲備植物醫師陳原諄及邱柏勳,分別派駐在美濃區農會綠色農業資材中心及大樹區農會姑山倉庫,就近輔導產地農民,加倍把關農產安全。
2021/05/27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杜哈回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威爾斯(Santiago Wills)大使對具爭議的主要補貼國豁免條款未能取得進展感到沮喪,該豁免條款允許主要補貼國可持續向工業化規模漁業提供補貼,惟需證明其採行永續海洋保育計畫。   在今(2021)3月17日至19日召開的漁業補貼談判會議期間,針對威爾斯主席於去(2020)年12月所發布的第二份主席版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chair’s second revised draft text)(簡稱該草案文件)第5.2條會員們皆各自堅持其立場難以協調。   該草案文件第5.2條是由歐盟、日本、韓國等主要補貼國提出的,這將使第5.1條所指的任何補貼無效。而第5.1條規定,「任何會員均不得給予或維持從事漁業或漁業相關活動的漁船之補貼。」   此外,加拿大除外的主要補貼國仍反對對家計型漁業提供水平豁免(horizontal exemption)的特別需求,意味著數以百計資源貧乏的漁民無法免除適用第3條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第4條過漁魚群資源(overfished stocks)、第5條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capacity and overfishing, OFOC)等三大支柱之禁止性補貼。   熟悉談判進展的談判人員表示,威爾斯主席試圖在該草案文件中的幾項關鍵議題尋求共識,然而在今年1月、2月、3月召開的一系列漁業補貼談判會議卻未取得任何進展。而主要補貼國之一的美國則於3月19日召開的總結會議中卻並未發言。   而在3月召開的一系列漁業補貼談判會議中,威爾斯主席主要聚焦於該草案文件第5.2條和要求對家計型漁業提供水平豁免,以維持數以百萬計小規模漁民的基本生計。   不願具名的談判人員表示,許多開發中國家仍反對在允許主要補貼國適用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以及給予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the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LDCs)S&DT或共同但差異化責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y)之間進行權衡。   威爾斯主席召開了三場小組會議就該草案文件第5.2條尋求共識,但其進展甚微。他並表示,未來仍有很多談判工作要做。預計4月的漁業補貼談判會議將於4月12日起召開,但威爾斯主席尚未分發要討論的主要議題清單。談判人員表示,因為數個國家在先前的會議中曾要求應制定工作計畫,並排定議題討論的順序,而非恣意決定議程。   歐盟、日本及韓國等國則反對OFOC採行表列清單法(list-based approach)禁止某些形式的補貼,例如漁船的資本和營運成本以及漁業相關活動。根據數項研究指出,這些補貼最有可能會增加捕撈能力和努力。但表列清單法卻排除未列出的補貼,而美國和澳洲亦曾反對採行此法。 ACP集團   牙買加代表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States, ACP)在會議中表示,許多開發中國家和LDCs未提供前揭所述補貼,並且其在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Exclusive Economic Zone, EEZ)內從事的總體漁業活動約占全球漁業總時數的10%。   因此,ACP集團認為該草案文件第5.2條有關「證明(demostrate)」一詞存在明顯爭議,係因該規定僅要求補貼國證明其已採取行動維持魚群資源永續性。ACP集團也要求應將S&DT和第5.2條有關豁免的規定完全分開處理。此外,ACP集團反對試圖將WTO轉為「漁業管理機構」,並暗示「若此次漁業補貼談判是有關漁業管理議題,並將WTO納入漁業管理領域,以監控並執行其漁業管理體系,則無需以談判授權方式來解決漁業補貼。」   孟加拉則提議應就小型家計型漁業免除適用規範召開專責會議討論,以保護社會中最弱勢且脆弱的沿岸國漁業,並呼籲應給予其水平豁免。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3/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5/26
由於真菌感染可能造成全球一半水稻受損,因此,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防禦技術,該技術利用不同真菌接種於水稻花上,收割花朵中的種子再進行作物的栽種,這項生物防治的原理是利用該種真菌不會引起水稻疾病,並可增加水稻抵禦疾病的能力及預防類似病原菌的侵擾以達到環境友善的目標,相關研究發表於「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期刊。
2021/05/25
百事可樂PepsiCo為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二項的Zero Hunger做出許多努力,可分為三個面向,包含採用精準農業和基因等相關科技協助農業產量與品質提升,減少浪費、提升農夫基礎發展,豐富永續經營相關知識、政府與產業須透明化與簡化資訊,使農夫更易接觸與使用,配合政策與獎勵措施,使小農提高邁入永續經營的意願。
2021/05/24
為解決糧食不安全與氣候變遷問題,運用精準農業之新技術可提高農業生產率及永續耕作方式,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與技術聯盟與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可攜式拉曼葉夾感測器,以快速、非破壞性、可重複體內檢測活體植物的健康數據,協助農民在早期即時診斷多種植物中氮與養分缺乏、常見蔬菜之代謝物的含量,以及檢測植物逆境表現型的程度,例如乾旱、熱/冷溫度、鹽分和光逆境。此簡便的感測器是農民於田間使用的理想之選,其不僅是精準農業的有效工具,同時可協助減少肥料使用,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