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監測外來入侵種-保障歐洲本土生物多樣性

2013/02/26

發布日期: 2013/02/26
資料出處:
  • http://tw.news.yahoo.com/%E5%A4%96%E4%BE%86%E7%89%A9%E7%A8%AE%E5%85%A5%E4%BE%B5%E5%A8%81%E8%84%85-%E6%AD%90%E6%B4%B2%E7%A9%8D%E6%A5%B5%E5%9B%A0%E6%87%89-105200141.html
  •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07436
 

摘要

21日由歐洲環境部公佈的《外來物種入侵對歐洲的衝擊》報告,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從全球各地引進至歐洲的動植物,為歐洲的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大於預期的威脅,每年至少造成160億美元的損失。

歐洲環保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EEA)表示,在許多地區生態系統因為汙染、氣候變遷和系統逐漸碎裂而被削弱。外來物種入侵對自然界帶來與日俱增的壓力,這種情況極度難以扭轉。從來自非洲的長尾鸚鵡、來自亞馬遜的鳳眼蘭、熱帶「殺手海藻」、日本虎杖等,共有超過1萬種「外來」物種在歐洲立足,其中已知至少1,500種有害,報告中警告,入侵外來物種的「競爭、掠食,以及在原生物種和外來物種之間傳遞疾病,對原生物種的生存造成重大威脅。」而這股正在擴張的壓力,將使得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難以恢復原貌。」,估計每年歐洲至少造成120億歐元(160億3千萬美元)損失。歐洲環境部表示入侵外來物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IAS)已被認定是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的因素之一,並且「在許多區域,生態系統因汙染、氣候變遷和棲地畸零化,生物多樣性更顯脆弱。」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定義,「外來種」(alien species)指被引入到一個地區或區域的物種,而這些地方原本沒有這樣的物種。「入侵外來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 IAS)則指對環境、經濟和(或)人類健康已造成(或可能造成)傷害的外來種。尤其當地氣候改變反而適合外來物種的生長,最終外來物種得以佔地為王,成了「入侵外來物種」。

歐洲環境部提出警告,隨著全球貨物運輸和人類遷徙的頻率和範圍持續增加,「入侵歐洲的外來物種的數量和所帶來的衝擊力,未來將可能大幅上升。」氣候變遷也使得入侵外來物種,有更多機會增殖和擴散,「在這種景況下,入侵外來物種可能會啟動一連串複雜且不可預測的後果。」物種入侵對生物多樣性、人類健康和經濟帶來的風險,比先前認定的還要大。根據歐洲環境部的建議,EEA敦促最好解決的方法是「結合預防性措施、早期偵測、一旦發現入侵跡象即予以快速回應」。把重點進一步放在防止引進有害物種,並建立較好的預警系統,以區分有害或有益的物種,在歐盟的政策框架下研擬具體方案。

註:

1.日本虎杖的地下根莖系統會嚴重損壞公共建設,如樓房建築、河堤邊坡築體、人工渠道、鐵道、一般道路以及建築工地。」「當洪防系統的完整性遭受破壞,可能導致洪災頻率增加。」

2.亞洲虎蚊,源自東南亞。虎蚊在白晝的攻擊性很強,能傳遞20多種病原體,包括黃熱病和登革熱。20多年來,由於西北歐和巴爾幹半島冬季已日漸溫和、夏天也變得暖和,正是亞洲虎蚊喜歡的氣候,而在逐漸乾燥的南歐則會數量減少。根據利物浦大學的研究團隊預測2030年到2050年的氣候趨勢,未來亞洲虎蚊對歐洲北部威脅可能增加,對南歐則會減少。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