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美國需要制定產業政策
2020/07/02
美國貿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於今(2020)年6月4日表示,鑒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美國應要制定自己的產業政策,以使其在危機發生時不再仰賴進口。   萊特希澤貿易代表在一次虛擬活動中向紐約經濟俱樂部表示,這就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有意將供應鏈轉移回美國的原因。   他並表示,「在COVID-19疫情危機過後,美國必須制定一項產業政策,以確保在未來任何危機中皆能在國內生產所需之產品。不論是採取補貼或關稅還是其他手段,否則美國將再也無法找到其定位。」   正值COVID-19疫情開始蔓延之際,美國最初發現其國內醫護人員所需的個人防護設備仰賴進口。川普總統還表示,他希望減少美國對進口藥品的依賴。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抱怨中國的產業政策。   雖然最近香港出現緊張局勢,萊特希澤貿易代表表示,其對中國履行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的狀況感到「非常好」。即使面對COVID-19疫情蔓延所導致的全球經濟衰退,中國仍在履行該協議。他並表示,中國在該協議中達成結構性改變方面「做得很好」。   萊特希澤貿易代表還反對最近有關中國未購買美國農產品的不實報導,他並表示,中國最近幾週皆有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今年6月第1週稍早,媒體報導轉述中國官員的話,中國已停止購買美國農產品,以回應川普總統對中國和香港官員實施制裁的決定。   實際上,中國在6月第1週已向美國購買1.85億美元的大豆。川普總統最近再次抱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但萊特希澤貿易代表表示,美國不應退出WTO。   他還指出,美國和英國將於6月舉行下一回合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談判。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6/05)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東協加三經濟部長有關紓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的聯合聲明
2020/06/29
東協加三(ASEAN Plus Three)於今(2020)年6月4日舉行經濟部長特別會議虛擬會議,並於會後發表「東協加三經濟部長有關紓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對其經濟影響」的聯合聲明 ,內容如下: 東協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的經濟部長對持續影響本地區及世界人民生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表示嚴重關切,對因COVID-19疫情而失去生命和遭受痛苦表示最深切的同情。他們希望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阻止COVID-19疫情蔓延,並決心協同抗疫,以紓緩此次疫情對各國和地區經濟的衝擊。 部長們歡迎東協積極探討與外部夥伴及國際社會開展合作,以紓緩COVID-19疫情對其經濟之影響。部長們認為亟需加強協調,以應對COVID-19疫情蔓延對其人民帶來的負面衝擊,以及影響區域供應鏈、金融市場和人力資本的經濟中斷。 部長們對東協加三對抗COVID-19疫情高峰會特別會議發表的聯合聲明感到鼓舞,並同意採取必要措施,將領導人的指示轉化為具體行動。 部長們重申保持貿易和投資市場開放的重要性,以加強區域供應鏈韌性及永續性,並維持必需品和服務的流通。因此,部長們同意避免採取可能影響本地區食品、商品、藥品、醫療用品等基本必需品暢通的非必要措施,並將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現有規則通報所有貿易限制措施。部長們還表示將盡最大努力確保商品和服務,尤其是基本必需品和服務的持續流通。 部長們將繼續應對非關稅障礙,尤其是那些會阻礙商品和服務供應鏈自由流動的舉措。為對抗COVID-19疫情蔓延,其將確保限制商品和服務跨境移動的措施是公眾健康應急所必須的,應具針對性、適當性、透明性和臨時性,並應符合WTO規則,以避免對本地區貿易造成不必要的貿易障礙。他們鼓勵採取便捷化措施,以加快疫後經濟復甦。 部長們意識到促進商務人員必要跨境移動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鼓勵 東協加三成員國政府以國家層級自願建立相關準則,在發生全球公眾健康危機的情況下,根據各國政策、法律和法規,在例外的情形下允許必要跨境移動,並且不影響疫情期間防止病毒傳播和保護公眾健康。 部長們歡迎各國有效利用東協加三稻米緊急儲備機制(ASEAN Plus Three Emergency Rice Reserve, APTERR),以克服可能的食物短缺,並在緊急狀態下幫助確保本地區的糧食安全。他們也將致力於交換有關醫療必需品生產和貿易相關資訊,並探討建立區域儲備的可能性。 部長們將支持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medium,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MSMEs)和相對脆弱的經濟體,鼓勵其利用數位經濟和技術保持運作,並提升自身能力,應對COVID-19疫情期間的新需求。部長們還強調,在尊重各國和國際法律架構的同時,透過電子工具促進資訊和資料跨境傳輸,以發展數位經濟,並加強消費者和企業對數位經濟的信任至關重要。部長們也支持刻正進行的WTO電子商務談判。 部長們歡迎知識分享和政策及專案執行最佳實務交流,以管理COVID-19疫情對其經濟的負面影響。他們將進一步利用現有平臺,如東協加三資深經濟官員會議(SEOM Plus Three Consultations),以促進和加強本地區相關資訊、經驗和最佳實務的分享和交流,尤其是應對COVID-19疫情所需的預防、紓緩和糾正措施。部長們鼓勵各國資深經濟官員彼此分享已發佈政策,並通報這些政策後續效果,從而將一個經濟體的力量和知識推廣為本地區的最佳實務。上述政策包括提振企業信心的措施,如刺激或救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等。 部長們將鼓勵緊密合作,尤其是海關部門間的合作,並考量世界海關組織(World Customs Organization, WCO)的標準、建議和WTO《貿易便捷化協定》相關條款,持續推進尤其是陸路邊境的貿易便捷化措施。他們將持續與全球和地區供應鏈所有夥伴緊密合作,以便捷化邊境相關程序以及促進跨境貿易發展。 部長們指示官員們推動「加強東協加三供應鏈連結聯合研究」等現有東協加三經濟合作倡議,以加快地區疫後經濟復甦、穩定商品、服務生產和供應鏈、加強地區經濟穩定性和韌性,重塑發展和連結,使其更具韌性、永續、更不易受未來內外部危機影響。 部長們將共同努力,透過減少貿易障礙、促進貿易投資、拓展合作領域等舉措,加強區域經貿合作,以儘快恢復地區經濟成長。依據 2019 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領導人會議聯合聲明的指示,他們將致力於2020年簽署RCEP,以彼此滿意的方式共同解決印度的未決議題,以實現更高水準的區域經濟整合。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6/04)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全球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總值急遽下降
2020/06/22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於今(2020)年6月2日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鑒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總值可能會急遽下降,但部分產品對中的出口值可能會上升。   據估計,2020年全球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總值可能下降155億美元至331億美元,與COVID-19疫情蔓延前全球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總值年成長率預測相較下降46%。   UNCTAD指出,全球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總值下降將會損害仰賴初級產品出口的國家,例如能源產品、礦石和穀物。   約三分之二的開發中國家依賴產品出口。對於那些仰賴初級產品出口的開發中國家,其出口總值下降幅度將介於29億美元至79億美元間,且其出口總值年成長率將下降9%。   全球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總值占全球出口總值比重為五分之一。 UNCTAD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對中國的產品出口總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對能源產品、礦石和穀物的需求大幅下降。2020年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值可能會下降10%,相較之下,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中國對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值預計將成長10%。   中國對鐵的進口值仍可望增加,但其進口值成長率可能會下降三分之二,亦即從COVID-19疫情爆發前的年成長率預測19%降至僅6%。UNCTAD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對小麥的進口值預計將下降25%,是COVID-19疫情危機發生前的2倍。   儘管COVID-19疫情蔓延,但中國對數項農產品的進口值可能會成長。例如,現在中國自開發中國家的大豆進口值將成長34%,這比先前對大豆進口值成長率預測高出10%。   同樣地,中國自開發中國家的銅進口值年成長率將成長2倍,亦即從COVID-19疫情爆發前所預測的年成長率5.4%增至11%。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6/0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福特大使將辭去WTO農業委員會主席一職
2020/06/18
蓋亞那大使福特(John Deep Ford)於今(2020)年5月25日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農業談判特別會議(special session of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COASS)中宣布,其將於今年6月30日起卸任WTO農業委員會(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COA)主席一職。   福特大使說,他將離開瑞士。在過去2年中,他曾擔任WTO COASS主席,並且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Latin America and Caribbean, LAC)地區第一位擔任此重要職務的大使。   福特大使宣布辭去該職務是緊接在現任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Azevêdo)決定提前1年卸任之後,   福特大使表示,鑒於第12屆WTO部長會議(12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而延遲至明(2021)年舉行,其想為WTO新的領導層做好準備。MC12原定於今年6月在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舉行。   福特大使表示,其承諾將主持COASS至今年6月,但因MC12至少會延後1年,並考量談判期間延長,故應儘快任命COA新任主席,俾利在MC12舉行前制訂一項新的工作計畫。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26)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美國已看到中國落實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的進展
2020/06/15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最近抱怨中國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而口是心非,但依據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美國與中國的雙邊農產品貿易已取得進展。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農業部部長珀杜(Sonny Perdue)於今(2020)年5月21日表示,由於全球COVID-19疫情蔓延,美中皆面臨經濟困難,但中國刻正向美國購買更多的農產品。   最近中國落實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的進展包括: 美國藍莓和加州酪梨現在可出口至中國。這將在明(2021)年為美國加州酪梨和藍莓生產者向中國消費者提供行銷產品的新的市場進入機會。2019年中國進口超過86億美元的美國生鮮水果和蔬菜創歷史新高。 美國加工用大麥、草料提摩西乾草(Timothy Hay)、苜蓿乾草顆粒和立方體以及杏仁粉顆粒和立方體現在可出口至中國。2019年中國向美國進口15億美元的大麥用於飼料和麥芽飲料之用,以及進口5億美元的飼料產品創歷史新高。 最近兩週,中國已公布美國牛肉、豬肉、禽肉、海鮮、乳製品和嬰兒配方奶粉取得出口至中國資格的工廠更新清單,包括牛肉499家、豬肉457家、禽肉470家、海鮮397家、乳製品253家和嬰兒配方奶粉9家。由於採行這些行動,與過去相較,有更多的美國工廠可向中國出口美國食品和農產品。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食品安全檢查署(Food Safety and Inspection Service, FSIS)也已針對這些變動更新其出口資料庫(export library),包括可能出口至中國產品範圍、中國的標示要求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中國已於5月15日發布人類消費用低蛋白奶粉(dairy permeate powder)的新國內標準,未來中國將可進口美國該項產品。2019年中國自全球進口120億美元的乳製品。 中國的關稅排除程序已生效,以便捷化進口美國產品。USDA將持續為想加入此程序的出口業者爭取。美國貿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持續執行關稅排除程序,並適時對中國產品免加徵關稅。USDA也刻正履行該協議規定之義務。   但是兩位共和黨參議員於5月21日對中國是否能達成該協議之承諾表示質疑。佛羅里達州參議院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R-Fla)在美國製造業協會贊助的一項計畫中表示,「我認為中國將會作假帳,以確保看起來像其已履行該協議之承諾。」   密蘇里州參議院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R-Mo)表示,他已獲悉中國有意想重談該協議,而美國應拒絕中國該請求。「當然我們必須要讓中國遵守承諾。」但他補充表示,中國將不會確實履行該協議。   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rry Kudlow)於5月21日在華盛頓郵報贊助的一項計畫中表示,美國政府無意重談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   美國政府希望中國能確實履行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承諾。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川普總統想要終止任何允許活牛進口的貿易協議
2020/06/11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於今(2020)年5月19日在華盛頓召開的會議中建議,應終止任何允許活牛進口的貿易協議。   川普總統在會議中宣布,將向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影響之農民提供更多援助,他並表示,「他在5月19日已看到先前美國與其他國家所簽署的貿易協議文件,故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活牛。因此,他認為應考量終止這些已簽署的貿易協議。」   他並補充表示,應持續與貿易夥伴國達成貿易協議,但全國牧牛人牛肉協會(National Cattlemen's Beef Association, NCBA)回應表示,活牛進口不是一個問題,因其僅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係因美國簽署《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而該協定允許美國可持續進口活牛。   NCBA表示,「然而,若川普總統認真考量重新開放進口生鮮牛肉,則NCBA及其會員們強烈要求美國政府應再考量其允許自巴西等國進口生鮮牛肉的決定,係因巴西境內持續受到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影響,而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卻決定重新開放進口巴西牛肉。」   因此,NCBA建議,川普總統應再檢視自巴西、納米比亞「和其他可能存在食品安全或動物健康疑慮而可能影響美國消費者或養牛生產者的國家重新開放進口牛肉的決定。」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2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美國推動WTO改革
2020/06/08
美國於今(2020)年5月15日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總理事會虛擬會議上採取反對的立場,這暗指美國打算使其「供應鏈多元化和增加其國內的製造能力」,而且還與其他工業化國家採取「相應的WTO(consequential WTO)」以應對「市場機制(market-oriented conditions)」,其中可能包括新的工業補貼規範。   在WTO總理事會虛擬會議上,討論各國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所採行之貿易相關措施,美國貿易代表署副代表兼駐WTO大使習達難(Dennis Shea)強調,美國將採取多邊舉措以解決WTO的「存在危機(existential crisis)」。   習達難大使特別強調對開發中國家採取分級/差異性(graduation/differentiation)規則,以讓開發中國家據此檢視其在當前和未來的WTO貿易談判中是否得以適用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並對各國採行之懲罰性措施加強「履行通知要求」。   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表示,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反對美國的WTO改革提案,係因其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付出龐大的代價,以確保S&DT彈性。   在未提及美國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刻正採行之措施的情況下,中國抨擊部分國家為實現在地化生產而採行自給自足措施,且透過補貼和稅收扣除額(tax deductions)將製造業和服務業重新回歸國內,並要求購買本地產品以及加強國外投資審查。 貿易限制   中國駐WTO貿易官員張向晨(Zhang Xiangchen)大使呼籲各國應避免採行貿易限制措施、恢復WTO的正常運作、「密切關注開發中國家會員和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會員的困難,並提供針對性的援助,尤其是貿易融資,以使其能度過此次危機以及持續推進工業化進程。」   瑞士代表許多工業化國家和幾個開發中國家要求會員們不要對醫療和醫藥產品以及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   被稱為系統之友(friends of the system)的工業化國家和幾個開發中國家迫切要求提高透明度措施、使電子商務自由化的新具約束力的承諾並採取措施保持供應鏈暢通。   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表示,瑞士代表工業化國家和幾個開發中國家發表強而有力的聲明,呼籲各國取消對醫療設備和食品實施出口限制。   瑞士貿易官員錢柏威(Didier Chambovey)大使還列舉其他各種舉措,例如制定新的WTO規範以改善現有的WTO規範以及亟需讓已停擺的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恢復運作。   錢柏威大使還列舉瑞士政府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措施,包括需確保透明度和履行通知要求、電子商務全面數位化、延長凍結電子傳輸課徵關稅(the moratorium on customs duties on electronic transmissions),並避免實施以鄰為壑 (begger-thy-neighbor)的貿易政策。   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指出,大多數開發中國家,包括印度、南非、印亞、波札那代表開發中國家、牙買加代表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countries, ACP)皆表示,正值各國仍在應對最嚴重的健康危機且在此關頭COVID-19疫情並無緩和跡象之際,利用COVID-19疫情蔓延來推動意義深遠的貿易自由化措施是錯誤的。   波札那代表非洲集團(African Group)呼籲應維護公共衛生體系,以解決COVID-19疫情蔓延是其主要優先事項,而反對就電子商務自由化實施新的具約束力的措施。   阿根廷代表南美國家表示,恢復以各種平台召開會議至關重要,這意味著多邊貿易體系在解決COVID-19疫情蔓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日本和其他許多國家表示,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任何緊急措施都必須具有針對性、平衡性、適當性和臨時性。日本對醫療用品和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表達嚴重關切,並呼籲延長凍結電子商務課徵關稅。日本還要求就電子商務、投資便捷化,以及微中小型企業規範,加快召開複邊聯合聲明倡議(joint statement initiatives, JSI)小組會議。   巴西表示,在COVID-19疫情不斷惡化的情況下,開發中國家更加脆弱,並呼籲應儘快取消限制性貿易措施。   歐盟發表一份長篇聲明,警告COVID-19疫情蔓延已打擊所有WTO會員們,並且彼此相互連結。歐盟表示,「COVID-19疫情需制定一套全球的解決方案,而該方案只有多邊貿易體系才能提供,而非「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   歐盟還制定談判議程,例如需完成漁業補貼談判和電子商務談判,並表示其將支持瑞士代表的系統之友倡議。 印度反對利用COVID-19疫情蔓延而取得貿易自由化的承諾   印度強烈反對主要工業化國家利用COVID-19疫情蔓延而從印度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取得貿易自由化承諾作出的巨大努力。   印度貿易官員迪帕克(J S Deepak)大使表示,「COVID-19疫情導致各國的經濟困難和其他負面影響,已無法如往昔一樣照常進行談判。」   迪帕克大使強調,保護人類生命必須優先於談判出新的承諾。他並在WTO總理事會虛擬會議中表示,「在COVID-19疫情蔓延的近幾個月裡,人們為如何死亡感到痛苦,我們必須緊急轉移注意力,以緩減許多人被迫生活的可怕條件,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   南非貿易官員彼得(Xolelwa-Mlumbi Peter)大使表示,「我們反對制定全球規則的提案,係因該提案限制我們應對危機、加強對未來危機的準備以及推動經濟復甦計畫的政策選項。她建議不應在不確定的政策環境中作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包括WTO規則中的關稅和出口限制。」   即將卸任的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êdo)在WTO總理事會的聲明中指出,必須透過採行協調且一致的貿易政策來重振全球經濟。早些時候,阿茲維多秘書長還呼籲應進行「相應的」和具有意義的WTO改革,以解決21世紀所帶來的挑戰。   阿茲維多秘書長表示,WTO規則有關會員們的權利和義務非常明確,這意味著各國所採取的緊急措施並不會限制其貿易和投資,但他強調必須抵制會影響供應鏈的政策。   WTO總理事會主席沃克(David Walker)大使宣布,其將於5月29日舉行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虛擬會議。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18)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WTO就關鍵議題作決策的規劃
2020/06/04
據了解,雖然數個國家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確診案例有所增加,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總理事會主席沃克(David Walker)似乎正考量三種可能性,以便儘快召開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就關鍵議題作出決定。   議題內容包括WTO會員們是否準備批准哈薩克所提最新提案,於明(2021)年6月在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主辦第12屆WTO部長會議(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以及今年年底前完成漁業補貼談判的工作計畫。   數個貿易官員們表示,首次召開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的可能性是在今(2020)年WTO表定活動行事曆中排定的5月29日至30日。然而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表示,沃克主席和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êdo)尚未表明是否將於今年5月29日至30日舉行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   貿易官員們表示,也許在預定於5月15日舉行WTO總理事會虛擬會議專門討論WTO會員們因應Covid-19疫情採取貿易相關措施之後,可能會更確定是否會在5月29日至30日舉行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這取決於瑞士政府是否願意放寬部分封鎖條件,例如目前規定限制聚會人數在5人以內。   貿易官員們表示,第二種可能性是在6月的某個時候舉行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   不願具名的貿易官員們表示,第三種可能性是在7月底舉行WTO總理事會例行會議,係因WTO總理事會通常會在每年暑休前舉行。此外,數個國家已私下向沃克主席表示,在對抗COVID-19疫情蔓延時期要確定舉行MC12的日期和地點還為時尚早,在此關頭COVID-19疫情並無緩和跡象。 漁業補貼   此時WTO刻正嘗試探索各種方法來推近漁業補貼談判。包括魚之友(Friends of Fish)在內的一些國家正利用前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成員巴克斯(James Bacchus)和馬納克(Inu Manak)於5月5日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的題為「WTO和全球貿易的命運與魚息息相關 」(The Fate of the WTO and Global Trade Hangs on Fish)的一篇文章,作為結束加強漁業補貼工作的討論基礎。   巴克斯和馬納克在該文中指出,「漁業問題的根源在於WTO使用兩套不同的貿易規則,一套用於已開發國家會員,另一套則用於開發中國家會員」,這暗示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4.6條 對於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提供適當和有效之特殊及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是達成漁業補貼協定的一個障礙。   因此,「達成全球協定以限制漁業補貼,不只是對保護漁業和世界海洋捕撈資源至關重要。若能解決WTO核心問題之一,亦即能完全區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才能解決此一問題,因此,這也是對WTO未來的重要考驗。」 巴克斯和馬納克並指出,「漁業補貼取得進展將會是一個信號,當許多會員反對時,世界才有機會維護甚至加強全球和多邊貿易秩序。」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11)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美國發布行政命令以促進美國漁業的競爭力
2020/06/01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今(2020)年5月7日發布一項行政命令,透過促進美國漁業和水產養殖,以減少其依賴海鮮進口 。   商務部部長羅斯(Wilbur Ross)表示,「很不幸且不必要的是,美國過度依賴進口以滿足其境內海鮮需求。」這些行動將「透過取消限制美國海鮮產業不必要的法規,來確保其作為海鮮超級大國的地位。」   目前美國約進口其海鮮需求的85%。以下是美國的實況報導(fact sheet): 確保美國海鮮供應鏈:川普總統刻正採取行動,透過支持美國海鮮生產來確保其國家食品供應鏈。川普總統於今年5月7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以提高美國海鮮產業的競爭力並保護其海鮮供應鏈。該命令將指示其代理商擴大美國永續海鮮生產,包括: 促進更有效和可預測的水產養殖許可程序; 加快監管改革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商業性魚撈(Commercial fishing); 堅持對不符美國標準的進口海鮮實施進口限制。 川普總統所簽署的行政命令將有助於鞏固美國的糧食安全、保護境內海鮮產業的就業,並創造新的就業。 川普總統還宣布對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損害之漁民和相關企業補助3億美元。 擴大美國的海鮮產業:川普總統所採取的行動將擴大美國充分利用其海洋資源的能力。 美國必須採取措施加強其海鮮供應鏈,並將之帶回國內是很重要的。 儘管美國擁有全球最廣闊的海洋資源,但其水產養殖產量僅排名全球第17名,其海鮮進口量占其國內海鮮消費量的85%。 中國水產養殖產量是美國的100倍之多。 美國水產養殖產業繁瑣的過度監管和繁文縟節刻正抑制其創新和生產。 依據美國現行法規,小型水產養殖設施被迫涉及多個聯邦機構不必要復雜的許可程序。 保護美國的食品供給:這項行動基於川普總統的承諾,即確保美國擁有健全且豐富的食品供應鏈。 川普總統已不斷的採取行動,以支持美國農民、牧場主和食品供應商。 川普總統透過簽署公平且互惠的貿易協議如《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以及實施強硬的關稅,為擴大美國農產品市場努力不懈。 川普總統已向受報復性關稅影響之農民和牧場主提供10億美元的補助。 川普總統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為美國農民而戰,但卻引起多重爭端。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08)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APEC貿易部長們承諾將促進對抗COVID-19疫情的必需品和服務貿易
2020/05/28
亞太經濟合作(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貿易部長們於今(2020)年5月5日承諾,將促進對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必需品和服務貿易,包括藥品、醫療用品和設備、農產品和食品。   APEC貿易部長們還承諾,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全球供應鏈中斷。   APEC貿易部長們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指出,「我們將確保貿易連結保持開放,並探索各種方法促進人們的跨境移動,同時不會減損防止病毒傳播所作出的努力。」「我們將密切合作並解決任何不必要的貿易障礙。」   儘管各國可能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來應對COVID-19疫情蔓延,但該等措施「應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度和臨時性,以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貿易障礙,並應符合WTO規則。此外,依據現行WTO規則,各國應向WTO通報所採取的任何與貿易相關的措施。」 APEC貿易部長們所發表的聯合聲明如下:   APEC貿易部長們承認COVID-19疫情蔓延所帶來的史無前例的挑戰。我們對COVID-19疫情蔓延所造成的人類傷亡深感難過。我們還對世界各地尤其是來自會員經濟體的第一線勞工,在保護公眾健康的貢獻和犧牲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們知道,全球會員體刻正面臨的健康和經濟危機對其人民的生活和生計已產生長期不利影響。   我們還關注COVID-19疫情對脆弱的開發中經濟體的影響。我們重申各級合作和整個地區合作的重要性,以加快對抗COVID-19疫情,並承諾緊密合作以戰勝COVID-19疫情。   我們承認儘管COVID-19疫情傳播刻正平息,但仍是每個經濟體的最優先事項,而解決COVID-19疫情蔓延所帶來的經濟挑戰也必須特別關注。   我們承認保持市場開放並共同努力創造一個自由、公平、非歧視、透明、可預測和穩定的貿易和投資環境的重要性,以確保在這艱難時期貿易和投資持續暢通無阻。   在此方面,我們將努力促進必需品和服務的流通,以對抗COVID-19疫情蔓延,包括跨境的藥品、醫療用品和設備、農業和食品以及其他用品,並最大程度降低全球供應鏈中斷。我們將確保貿易連結保持開放,並探索各種方法促進人們的跨境移動,同時不會減損防止病毒傳播所作出的努力。我們將密切合作並解決任何不必要的貿易障礙。   我們承認經濟體可能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來應對COVID-19疫情蔓延,但該等措施「應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度和臨時性,以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貿易障礙,並應符合WTO規則。此外,依據現行WTO規則,各國應向WTO通報所採取的任何與貿易相關的措施。   我們承認APEC部分成員國受到COVID-19疫情蔓延的風險最大,並鼓勵APEC經濟體應儘速採取行動,提供及時且負擔得起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並採取措施進一步強化醫療保健體系的彈性、可擴充性和永續性。   我們也意識到APEC會員體在當前經濟放緩的脆弱性,並鼓勵經濟體採取所有必要步驟,以確保向最受關注的經濟部門和勞工提供支持,並確保制定包容性的政策工具以快速邁向經濟復甦。此外,使勞工重返工作崗位應是APEC所有經濟體的高度優先事項。   我們鼓勵APEC經濟體採取振興經濟措施(facilitative measures)以加速經濟回升。為此,我們已指示我們的資深官員們制定一種協調一致的方法,以收集和分享有關政策和措施的相關資訊,包括針對經濟危機而立即制定的振興經濟方案(stimulus packages)以及長期經濟復甦方案,這些方案可能有助於應對COVID-19疫情蔓延所帶來的經濟挑戰。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將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 ABAC)的建議納入考量方案中。共享資訊以確保一個經濟體的實力和知識可能會轉化為整個APEC地區的最佳作法。   我們承認與國際會員體的合作夥伴和成員國、私部門和學術界進行協調的重要性,因為其知識、敏捷、經驗和機智對於以動態、創新和及時的方式應對COVID-19疫情蔓延至關重要。   我們承認透過加緊努力,使全球供應鏈更具彈性、更不易受到衝擊以及促進永續經濟成長,來加強區域連結的重要性。   正值我們單獨或集體對抗COVID-19疫情蔓延並試圖緩減其對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影響之際,我們知道,隨之而來的經濟中斷正在發生改變。它可能會改變我們今日所了解的生計和經營事業方式。利用數位經濟和科技所帶來的機會,並透過智慧工作解決方案來實現無縫國際業務和跨境貿易,這對於緩解COVID-19疫情蔓延所帶來的廣泛影響以及進一步促動經濟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將以新觀點和創新工具來加強APEC數位貿易議程,包括電子商務和相關服務,以共同應對這些新挑戰。   我們將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健康、有彈性和包容性的亞太會員體。我們堅定不移地履行承諾並堅定決心有效減輕COVID-19疫情對健康和經濟的影響、儘速振興該地區的經濟並促進其安全性成長(Secure Growth)。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06)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WTO會員承諾將取消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採取的任何貿易限制措施
2020/05/25
42個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會員們於今(2020)年5月5日承諾,其將取消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採取的任何貿易限制措施,並表示,其將不會為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而對農產品和食品實施出口限制或「不合理的」貿易障礙。   「我們強調,若有必要,針對保護人民健康所採取的貿易限制性緊急措施應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度和臨時性,以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貿易障礙或全球食品供應鏈中斷,並應符合WTO規則。」   WTO會員們強調維持供應鏈良好運作的重要性,並呼籲WTO和其他國際組織應加強合作,以支持對當前和未來的健康危機採取一致的應對措施。「我們鼓勵WTO就旨在促進重要醫療用品以及其他必需品和服務的跨境流通的具體行動開展工作,包括透過採用最佳作法和簡化程序以及進一步開放貿易來實現。」   WTO會員們還重申支持WTO,並希望儘快恢復所有WTO活動。「我們將加強努力制定新的WTO規範、改善現有的WTO規範,並找到與WTO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有關情況的持久解決方案,以支持長期、永續的經濟成長。」「我們還將持續努力改革WTO,以使其盡可能有效運作。」   簽署聲明的WTO會員包括阿富汗、澳洲、巴貝多、貝南、柬埔寨、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蓋亞那、香港、冰島、以色列、牙買加、日本、肯亞、韓國、科威特、列支敦斯登、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墨西哥、摩爾多瓦、蒙特內哥羅、尼泊爾、紐西蘭、奈及利亞、北馬其頓、挪威、秘魯、聖露西亞、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索羅門群島、瑞士、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烏拉圭。 廢除WTO   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R-Mo)於5月5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呼籲廢除WTO,並指出,「我們所知道的全球經濟體系是一個遺產(relic),它需要由上而下進行改革。我們應從其領先的機構之一WTO開始,並應廢除它。」   霍利參議員指控,WTO成立的目的是促進自由貿易,但卻允許中國等國維持貿易障礙。   霍利參議員指出,「美國必須與其他自由國家一起制定新的安排和新規則,以恢復美國的經濟主權,並允許再次實踐使之強大的資本主義。」「這意味著美國將重回生產,以確保其重要的供應鏈並鼓勵國內創新和製造。再者,應達成真正互惠且互利的貿易協議,而退出對美國不利的貿易協議。此外,應建立一個朋友和合作夥伴信賴的新網絡,以抵制中國的經濟帝國主義。」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06)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美國與肯亞自由貿易協定有關農業部分
2020/05/21
雖然美國和肯亞每年的雙邊農業貿易總值相對較小,美國農業團體仍有意簽署擬議的美肯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係因美肯FTA可能會打開撒哈拉以南更大的非洲市場。   美國政府已表示,美肯FTA將取代美國的《非洲成長與機會法案 》(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 AGOA)貿易優惠計畫,並作為與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達成更多貿易協定的典範,該FTA將可與美國建立互惠的貿易關係。   美國農業事務聯合會(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副主席史利格爾(Paul Schlegel)表示,「肯亞可能是一個具成長性的美國農產品出口市場,而美肯FTA也將成為該地區貿易成長機會的重要範本(template)。」   史利格爾副主席並表示,即使美國與肯亞的雙邊貿易規模不大,但「與肯亞和該地區其他國家的經濟和商業聯繫的成長潛力很大。」   農業事務聯合會希望簽署美肯FTA,並以《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SPS)條款為典範,削減或取消農產品和食品關稅,以及提升SPS標準。再者,還必須包括USMCA有關通用食品名稱和地理標示(geographic indications, GI)的規定。此外,肯亞需要取消貿易障礙,並承諾履行透明化、可預測的科學和基於風險的系統,以便及時審查農業生物科技產品。   美國全國農業廳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Departments of Agriculture, NASDA)在其評論中強調「迫切需要使美國出口市場多元化。」   美國與肯亞達成一項全面性和高品質的貿易協定,將為美國擴大進入非洲最大市場之一提供絕佳的機會。此外,美肯FTA不但解決關稅和非關稅貿易障礙,而且可作為與其他非洲國家簽署貿易協定的範本。   NASDA表示,美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長期出口成長潛力是「不可否認的」,而肯亞目前對多項農產品維持高關稅,其中玉米、稻米、乳製品、水果、蔬菜和糖的關稅皆超過20%。美肯FTA應調降這些產品的關稅,並還應包括以科學為基礎的SPS措施、減少技術性貿易障礙(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強有力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對美國農業生物科技產品的公平待遇。   美國稻米聯盟(USA Rice Federation)表示,肯亞可能是一個美國稻米出口的大市場,並打開非洲其他地區市場。但因高從價關稅,美國稻米目前在肯亞不具競爭力。因此,美國稻米聯盟要求其政府應將所有種類和形式的美國稻米免稅和免配額,作為美肯FTA談判的目標。   其他對擬議的美肯FTA發表評論的美國農業團體包括美國糖業聯盟(American Sugar Alliance)、西北園藝委員會(Northwest Horticultural Council)、美國蔓越莓學會(Cranberry Institute)、加州加州水蜜桃和加州罐裝桃協會(California Cling Peach and California Canning Peach Association)、美國馬鈴薯貿易聯盟(American Potato Trade Alliance, APTA)、北美藍莓協會(North American Blueberry Council)、美國小麥協會(US Wheat Associates)、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 和美國黃豆出口協會(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全國玉米種植者協會(National Corn Growers Association)、玉米加工協會(Corn Refiners Association)、美國穀物協會(US Grains Council)、加州櫻桃協會(California Cherry Board)、全國牛奶生產者協會(National Milk Producers Federation, NMPF)、美國乳製品出口委員會(National Dairy Export Council)。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4/29)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USMCA定於7月1日正式生效
2020/05/18
美國已於今(2020)年4月24日正式通知USMCA貿易夥伴已完成USMCA的國內批准程序,《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定於7月1日正式生效。   當USMCA正式生效時,它將取代已簽署26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該協定常被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批評為是曾談判過的最糟糕的貿易協定。   美國貿易代表署(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鑒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對其經濟之影響,執行USMCA更為重要。   萊特希澤貿易代表表示,「從COVID-19疫情蔓延所導致的危機和經濟復甦顯示,美國現在應比過去更加努力地提升北美的製造能力和投資。USMCA生效就是此項努力成就的一個里程碑。」   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尼爾(D-Mass)也表示,USMCA將協助此三個國家來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他並表示,「COVID-19疫情危機已顯示,及時獲得健康照護和買的起藥品將能挽救生命並支持經濟回升。」「將於7月1日生效的USMCA,納入及時獲得買的起的藥品的義務,還包括一系列的智慧財產權義務,以促進創新,包括新醫學療法的研發。」   USMCA還包含嚴格的工人保護環境標準。   尼爾主席表示,「很重要的是,美國必須從USMCA生效的第一天起就讓我們的貿易夥伴對自己應盡的義務負責,我們也必須對自己應盡的義務負責。」他補充說,他將密切監督後續的USMCA的執行和執法工作。   康乃狄克州眾議員德勞羅(D-Conn)表示,USMCA將為墨西哥勞工提供新工具,以確保其權利得到尊重。她並表示,「報導已指出,墨西哥勞工持續在工廠工作,甚至已出現COVID-19症狀並且生病。墨西哥政府因應此次危機已對其勞工們帶來不確定性,他們被遣送回國,並且不知道是否可領全薪。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4/2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IMF和WTO呼籲各國取消對醫療用品和食品實施出口限制
2020/05/1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總裁喬治維娃(Kristalina Georgieva)和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êdo)於今(2020)年4月24日在一份聲明中呼籲,各國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應避免對重要醫療用品和食品實施出口和其他貿易限制,並自今年起儘速解除這些限制 。   喬治維娃總裁和阿茲維多秘書長警告說,「在各國封鎖的緊急情況下,對重要醫療用品和食品實施出口和其他貿易限制可能會在全球危機中造成嚴重損害。」「這些措施會中斷供應鏈、抑制生產,並誤導稀少且重要產品和勞工遠離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結果是延長並加劇健康和經濟危機,亦即對較貧窮和較脆弱的國家可能產生最嚴重的影響。」   喬治維娃總裁和阿茲維多秘書長表示,官員們指出,部份政府已採取措施便捷化醫療產品進口,例如削減進口關稅、限制通關程序以及簡化許可證和批准要求,並應關注重要品項的出口,例如藥品、防護設備和呼吸器。   喬治維娃總裁和阿茲維多秘書長也對貿易融資供給減少表達關切,這確保食品和基本醫療設備的進口能達到經濟體所需。此外,儘管供給強勁,但對部分食品品項的出口限制也刻正開始實施。   以下是IMF和WTO聯合聲明的文件:   正值我們的會員們努力因應全球健康和經濟危機之際,我們呼籲應更關注開放貿易政策在戰勝病毒、恢復工作和振興經濟成長所發揮的作用。尤其是我們關注實施出口限制的國家日益增加以及採取其他有關重要醫療用品和食品貿易限制的行動所導致的供給中斷。   貿易已使尖端醫療用品可在全世界以競爭價格來獲得。去(2019)年全球因應COVID-19疫情所需的重要產品進口總值近3,000億美元,例如,面罩和手套、洗手液和消毒劑、防護設備、氧氣面罩、呼吸器和脈搏血氧感測器(pulse oximetry)。由於承認貿易的重要性,各國政府採取許多措施如削減進口關稅、限制通關程序以及簡化許可證和批准要求等,來促進COVID-19疫情相關醫療產品的進口。   我們贊同採取這些措施。促進重要醫療用品進口可轉化為挽救生命和生計,並應關注重要品項的出口,例如藥品、防護設備和呼吸器。預期各國政府需要解決其國內危機,依《1994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第11條第2(a)款規定,允許會員們暫時實施出口禁止或限制之措施,以防止或緩和糧食或其他輸出締約國必需品之嚴重匱乏。我們要求各國政府在當前情況下採取此類措施時要謹慎行事。 這次不一樣(This time is different)   總體而言,實施出口限制可能會適得其反。在各國封鎖的緊急情況下,對重要醫療用品和食品實施出口和其他貿易限制可能會在全球危機中造成嚴重損害。這些措施會中斷供應鏈、抑制生產,並誤導稀少且重要產品和勞工遠離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結果是延長並加劇健康和經濟危機,亦即對較貧窮和較脆弱的國家可能產生最嚴重的影響。   為加速醫療用品的生產,建立現有的跨境生產和配銷網絡是很重要的。 貿易融資和食品(Trade finance and items)   我們也關注貿易融資供給減少。適當的貿易融資是很重要的,這確保食品和必要的醫療設備進口能達到經濟體所需。我們的機構正在追踪發展,並與貿易融資的主要供應商接觸。   除了對醫療產品的限制外,儘管供給強勁,但對部分食品品項的出口限制也刻正開始實施。全球金融危機的經驗顯示,各國採行之糧食出口限制成倍快速增加,並導致更大的不確定性和價格上漲。我們還擔心,如果重要的農業勞工不能移動到收成的地方,作物可能會腐爛。在新的種植季節開始的地方,種植可能會受到阻礙,從而減少國內和國際供給,並加劇糧食不安全。我們要求各國政府應以安全和適當的方式來因應這些挑戰。 需要相互合作(Cooperative effort needed)   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發展下,全球經濟領導人在2008年共同承諾,1年內將不再實施新的進口、出口和投資限制措施。這項承諾有助於避免各國採行廣泛的貿易限制,而這些貿易限制會加劇並延長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今日需要採取類似大膽的步驟。我們呼籲各國政府不要實施或加強出口和其他貿易限制,並自今年起儘快取消這些限制。WTO和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就這些重要議題的全球政策協調舉行兩個論壇。   歷史告訴我們,保持市場開放可以幫助所有國家,尤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讓我們根據已學到的經驗教訓來採取行動。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4/2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WTO討論COVID-19疫情期間採取與貿易相關的措施
2020/05/11
據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總理事會主席沃克(David Walker)將於今(2020)年5月15日召開總理事會虛擬會議,討論近期各國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所採行之貿易相關措施,他強調此次會議召開之目的,主要在於確保透明度和共享資訊。   沃克主席於今年5月1日寄給會員們的電子郵件中指出,在COVID-19疫情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召開總理事會虛擬會議有助於會員們「就此超乎預期的疫情發展對經濟和貿易所造成的影響,以及所採行貿易相關措施,交換彼此意見。」沃克主席明確表示,「總理事會不會在此次會議上作出任何決議」,並暗示其召開此會議,係因有許多代表團找他討論並「表達希望能就會員們針對COVID-19疫情所採行的貿易相關措施來分享相關資訊與交換意見。」   在沃克主席寄發此信前,9個南美國家於4月30日共同發布一份限閱文件,以作為在WTO關閉期間和重新開放後針對COVID-19疫情所應採取行動之討論基礎。   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巴拉圭、瓜地馬拉、巴拿馬、哥斯大黎加和哥倫比亞等9個國家在其限閱文件中指出,WTO應扮演監督運用國際貿易規則「來使貨品和服務供應鏈有序運作之角色,並在COVID-19疫情危機緩和後,為經濟復甦進程作出實質的貢獻。」   支持者認為,WTO的透明化規則「已建立工具和方法,可供會員們取得迅速反應和預測貿易關係變化所需的資訊。」因此,WTO必須「對COVID-19疫情蔓延所導致的經濟和商業影響作出緊急、務實和透明地回應。」   當務之急,WTO會員們需討論「這些為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卻可能會導致國際貿易流量和競爭條件發生改變之措施。」WTO是時候「以務實和漸進的方式提出解決這些緊急情況所需的措施。」   墨西哥等9個國家所提出的措施如下: 1. 「WTO關閉期間」的工作選項 (1)WTO應建立一個基於安全技術工具的遠距系統,在兼顧透明化和包容性原則下,使各代表團能持續進行WTO的工作。 (2)有許多技術導向的遠距系統可供選擇,包括: 視訊會議平臺:會員們可就需要透過視訊會議討論的各項主題進行非正式的對話、諮商、辯論和資訊交換。一般而言,除非會員們另有決定,否則不會在視訊會議上作出決策。然而,透過召開虛擬會議有助於會員們針對特定議題進行討論以取得進展。 書面程序:會員們可建立書面程序,以確保程序透明和包容,並在合理的時間內允許其與首都進行討論,以能適當地表達其國內意見。 書面程序可用於促進WTO各理事會及委員會(例如技術性貿易障礙委員會和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的工作,以解決特定貿易關切議題或解決與COVID-19疫情蔓延相關的緊急議題。同樣可透過書面程序或使用諸如農業委員會(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CoA)的農業資訊管理系統(Agricultu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G-IMS)之類的平台來處理該等工作。 上述所提的技術、平台和程序皆為應急之用,且是配合特定會議的需求和目標而行,但實際上應逐步推動,並持續修正,尤其是應優先使用所有會員皆容易取得和使用的工具,並應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以確保所有代表團皆能參與。 在上述所有情況下,會員們必須銘記需採取適當的網路安全預防措施,同時維護包容性和透明度,尤其是應確保過程的保密性和屬於政府對政府間的性質。 2. WTO重新開放,恢復面對面會議 (1)依據瑞士當局(WTO所在地主國)的指導方針,WTO秘書處已指出,WTO將保持關閉,直至有新的通知。然而,一旦WTO獲得授權重新開放,會員們和WTO秘書處便應開始準備恢復面對面的活動。 (2)逐步復工計畫的要素。這些要素必須符合瑞士衛生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隨著COVID-19疫情蔓延和疾病知識的發展所提出的建議。 3. 後勤考量 (1)WTO工作人員應分階段逐步返工,以確保WTO各處(Divisions)的工作運行,但應避免多於必要的人員大量湧進WTO總部。應隨疫情發展與衛生專家建議逐步增加WTO秘書處工作人員的人數。 (2)在召開面對面會議時,應較處理委員會和其他WTO機構的例行工作更為優先地去討論那些為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可能會影響國際貿易流量和競爭條件的措施,並以務實和漸進的方式提出解決這些緊急情況所需的措施。 (3)為避免傳染風險並符合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的建議,應避免在WTO總部同時舉行多場面對面會議。為避免不必要地延遲WTO議程,應依順序安排會議,或在可行的情況下面對面會議和虛擬會議同時並行。 (4)為保持與會人員間適當的距離,面對面會議應在大會議室(CR room)舉行。 (5)在可行的情況下,並同時遵行社交距離建議,會員們應考量減少首都官員參與,並由派駐在日內瓦的官員代表出席。 (6)考量若有WTO會員們仍維持隔離措施,則應預留更多時間來確認會議的召開和文件分發,以便讓各代表團在面對其各自不同的限制下,能有充分時間做好與會準備。 4. 健康考量 (1)尊重WHO和瑞士當局所作出的健康和安全建議是很重要的。在這方面,WTO會員們和WTO秘書處皆應確保將其建議適當地通知所有工作人員並履行之。為此,應安排與會代表和WTO秘書處工作人員參加有關良好衛生作法(good health practices)的資訊會議。 (2)雖然這不包含在建議中,但會員們和WTO秘書處的工作人員應在互動過程中和/或無法確保2公尺距離時,應考慮戴口罩。 (3)WTO秘書處應考量在會議室和社交區域以及衛生設備、自助餐廳和餐廳入口處提供洗手液。 (4)為了減少觸摸和傳染風險,WTO秘書處應重新考量在WTO自助餐廳和餐廳提供「自助」食品的必要性。 (5)應透過其「衛生工作小組」(Health Task Force, HTF)向WTO秘書處提供有關建築物、通訊裝置(耳機和麥克風)、電梯等消毒的專業建議。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5/04)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哈薩克願意於2021年6月主辦WTO第12屆部長會議
2020/05/07
哈薩克於今(2020)年4月27日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其願意於2021(明)年6月在首都努爾蘇丹主辦第12屆部長會議(the 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   哈薩克原本預定於今年6月在首都努爾蘇丹主辦MC12,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WTO已於3月12日宣布取消MC12。   哈薩克駐WTO貿易大使艾茲哈諾娃(Zhanar Aitzhanova)於4月27日寫給WTO的信中表示,哈薩克政府很樂意「通知WTO其仍準備在明年6月在首都努爾蘇丹主辦MC12。」   哈薩克要求WTO總理事會主席沃克大使(David Walker)就哈薩克提案與會員們諮商,她並表示,「我也要重申哈薩克對建立透明度、基於規則和包容性的多邊貿易體系原則的承諾。」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4/28)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WTO會員們要求開放農產品貿易
2020/05/04
包括美國在內的23個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會員們於今(2020)年4月22日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呼籲會員們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期間,應保持農產品和食品貿易的開放和可預測性。   該等會員們表示,「正值會員們採取措施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之際,至關重要的是這些措施不會對農業和農糧產品貿易產生不利影響,但最終將會對會員們及其人民的糧食安全、營養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WTO會員的農業和農糧產品出口值占全球出口值的63%,而WTO會員的農業和農糧產品進口值占全球進口值的55%。   簽署聯合聲明的會員包括:澳洲、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歐盟、香港、日本、韓國、馬拉威、墨西哥、紐西蘭、巴拉圭、秘魯、卡達、新加坡、瑞士、台灣、烏克蘭、英國、美國和烏拉圭。   該等會員們警告,「對農業和農糧產品實施出口限制和類似的貿易限制措施會造成不可預測的貿易環境,這將會對糧食供應產生不利影響,以及導致價格飆升、價格波動加劇,並導致重要糧食產品短缺。」   該等會員們承諾以下8點: 確保供應鏈保持開放和聯繫,以使國際市場能夠持續運作,並支持農產品和農業投入的流通,這在避免糧食短缺和確保全球糧食安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限制建立傳統出口農產品的國內糧食儲備,以避免國際貿易中斷或扭曲。 不對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以及避免對農業、農糧產品和重要農業生產投入實施不合理的貿易障礙。 確保因應COVID-19疫情所採取有關農業和農糧產品的緊急措施必須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度和臨時性,以及不會對農業和農糧產品造成不必要的貿易障礙或全球供應鏈中斷,並應符合WTO規則。 任何會影響農業和農糧產品的與貿易相關的COVID-19防治措施,應儘快向WTO通報,包括若有必要則根據WTO協定提供科學證據,以確保透明度和可預測性。會員們應有機會審查新措施。 確保透過現有的國際機制廣泛獲得有關糧食生產、消費和庫存水平以及糧食價格的最新和準確的資訊。 支持WTO和其他國際組織在分析COVID-19疫情對全球農業以及農糧產品貿易和生產之影響的努力。 進行對話以改善我們對區域或國際流行病的準備和反應,包括進行多邊協調以限制不合理的農業出口限制,尤其是在WTO。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4/2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G-20農業部長們反對就食品實施出口限制
2020/04/30
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農業部長們已於今(2020)年4月21日召開一場虛擬會議,討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對農業之影響,尤其是在獲得食品方面。   G-20農業部長們於會中反對就食品實施「不合理」的出口限制,並表示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任何緊急措施都必須具有針對性和臨時性的,並且不能中斷全球食品供應鏈。   G-20農業部長們在其聯合聲明中表示,「我們將防止各國採取任何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該等措施可能會導致國際食品價格過度波動,並威脅到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糧食安全和營養,尤其是在糧食安全低下環境中生存的最脆弱人群。」   「我們同意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任何緊急措施都必須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度和臨時性,以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貿易障礙或全球食品供應鏈中斷,並應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規則。我們承認透明度的重要性,並讚揚G-20貿易和投資部長們承諾向WTO通報所採取的任何與貿易相關的措施,包括農業和必需品。此外,我們重申同意不對世界糧食計畫(World Food Program, WFP)和其他人道主義機構為非商業人道主義目的而購買的糧食和農產品實施出口限制或課徵特別稅。」   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êdo)在會中要求農業部長們「共同採取行動,以確保我們對COVID-19疫情蔓延所採取的因應措施不會在無意中導致糧食短缺。」他並指出,供給和需求所受到的嚴重衝擊,加上嚴格的邊境管制和旅行限制已對各國的國際貿易造成嚴重打擊,尤其是糧食和農業部門。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4/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