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綠趨勢】太空科技協助打造後疫情時代的綠色經濟
2020/12/24
欲從COVID-19大流行中恢復經濟,同時促進潔淨生活和數位化轉型,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採取了多項綠色計畫,探求使用破壞式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ies)來改造城市綠地、改善空氣品質並為海洋能源提供太空(space-based)服務。ESA計劃使用太空和5G技術來實現智慧型運輸服務,在智慧城市中,為提高循環性,可透由使用太空技術以促進大眾運輸轉為零碳排放及道路交通信號之動態地圖系統。   另外歐盟(EU)提出了重大復甦計劃,其中一項包含早前倡議的《歐洲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該倡議旨在到2050年要達到碳中和,並致力於數位轉型。為因應此策略,ESA邀請各企業制定可活絡歐洲經濟且促進綠色開發及數位服務轉型的措施,計劃涉及的領域包含能源效率、農業技術、智慧建築、城市綠地管理、交通運輸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等。   ESA與Mirpuri基金會合作,該基金會將發揮創新與技術的力量,為永續發展努力。例如,衛星應用可用於幫助規劃、監控、預測和改善再生能源的產能,並以人工智慧、物聯網和遙控駕駛飛機系統做輔助;綠色建築可以利用太空數據和物聯網感測器將新建築建置於生態安全區域中,從而節約能源、減少熱島效應並達成綠建築更新;數位科技、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可以改善智慧移動(smart mobility)與運輸服務,並有助於制定多元的運輸計劃,提升空氣品質和能源效率;而衛星導航可協助實現「從農場到餐桌」計劃,增強供應鏈及向消費者揭露食物來源,衛星應用可以改善責任糧食生產,防止浪費及損失,有助於永續的食品加工和分配。另,ESA也與Enel能源集團合作,釋放太空科技在能源工業的應用所產生的巨大價值,推動能源轉型。【延伸閱讀】多國農業部長支持OIE動物數據系統的數位化   在過去十年間,ESA已發起約90項與歐盟綠色政綱目標相關的活動,從市政當局、企業、工會到致力於綠色經濟的基金會,ESA與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網絡,可以善加利用太空技術促進歐洲及其他地區的綠色成長,並期待與各業合作,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財務和商務支持,希望使創新概念付諸於市場,打造後疫情時代的綠色經濟。
WTO農業談判應著重在可獲致的實際成果
2020/12/21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農業談判特別會議(special sessions of the Agriculture Committee, COASS)於今(2020)年11月10日舉行,會員們討論亞伯拉罕主席近期任命的11位各議題協調人所提出的第一份報告。   美國於會中表示,會員們於明(2021)年召開的第12屆部長會議(the 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應著重在農業談判可獲致的實際成果,並建議透明度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成果,因為會員們在其他議題的立場仍保持不變,而達成透明度協議,未來將可取得更多成果。   美國表示,會員們不應浪費時間在其他議題反覆表達其立場。   一位貿易官員表示,歐盟還要求會員們應避免保持敵對立場,並贊同美國的看法,透明度應是WTO農業談判的優先事項。   美國和歐盟及大多數會員們皆贊同由新協調人來主導農業談判進程。   11位各議題協調人向會員們報告其迄今為止的進展: 境內支持   加拿大籍協調人麥當諾(Greg MacDonald)、印尼籍協調人瑪哈拉尼(Fenny Maharani)和墨西哥籍協調人奧爾梅達(Elisa Olmeda)表示,其11月與會員們舉行約20場次雙邊會議,並指出,所有會員皆強調需解決導致貿易扭曲的境內支持問題,但對境內支持新規範應如何看待,則持不同的看法和立場。而要在MC12獲致成果的關鍵因素包括應建立會員間彼此的信任以及會員立場的彈性。會員們選定幾份文件,作為深化技術性討論的良好基礎,包括凱恩斯集團、中國和印度以及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ACP)所提交之文件。協調人表示,會員們對如何解決境內支持的失衡和日益嚴重的貿易扭曲問題提出不同看法,並強調需要明確某些關鍵概念,例如需依據會員們不同的想法來定義「比例性」概念(亦即具貿易扭曲效果潛力會員應作出更大的削減承諾)。   部分會員還重申其對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 LDCs)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的重要性。有關會員們就COVID-19疫情對農業談判所面臨挑戰的看法,部分會員對某些會員向農民提供大量補貼表示關切。部分會員亦對糧食安全表示關切,並強調需有手段和政策空間來應對未來的危機。部分會員強調需持續進行農業改革,包括限制和削減具貿易扭曲效果的境內支持,還強調需透明度並向WTO即時通報為應對危機而採取的境內支持措施。 市場進入   哥倫比亞籍協調人阿貝利達(Daniel Arboleda)及烏克蘭籍協調人珂齊茨(Mariya Khrystyna Koziy)表示,其目標是促近非正式對話,以便為談判確定明確的討論起點,並強調透明度、包容性及中立性的指導原則。協調人指出,會員們對影響談判的外部因素表示關切,例如新任WTO秘書長的遴選,MC12召開的日期和COVID-19疫情蔓延。   會員們也在諮商中同意,談判不應從零開始,並建議可以前任主席版的報告作為談判的基礎。主持人根據他們的磋商確認,談判過程應以會員提出的技術性分析工作為基礎,並歡迎會員們提出新的意見和想法。協調人表示,其將與志同道合的支持者和非支持者分別召開會議並以小團體討論進行。 出口競爭   瑞士籍協調人高爾(Laura Gauer)表示,部分會員認為前任主席先前提供給會員參考的選項文件和加拿大、挪威和瑞士之提案作為後續談判討論的出發點。因此協調人要求會員們儘快和首都進行諮商,並以書面提供意見和反饋。 出口限制   巴西籍協調人班圖(Leonardo Rocha Bento)表示,在出口限制議題似乎存在兩個不同的陣營,第一個是部分會員提議的決定,「會員不應對世界糧食計畫(World Food Programme, WFP)非商業人道主義目的而購買食品時,採取出口限制;另一陣營則認為應把重點放在透明度上,至於如何前進則尚未達成共識。 棉花   巴西籍協調人卡瓦略(Sergio Carvalho)和布吉納法索籍協調人瓦利(Emmanuel Ouali)表示,需要一個新的方法來重啟棉花議題談判,並建議透明度可能會是將所有與會者帶回談判桌的一項議題。 糧食安全目的公共儲糧計畫(Public Stockholding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 PSH)   牙買加籍協調人道格拉斯(Craig Douglas)表示,其在第一回合諮商中已向會員們提出4個問題: 如何改善有關PSH的峇里過渡機制決議(Bali Interim decision)? 貴國政府目前面臨那些挑戰?如何因應? 要在此議題取得進展,需回應哪些關鍵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否已改變優先事項?   承認PSH是一項棘手的議題,且需要會員們相互妥協和彈性,協調人指出幾個「有希望的跡象」使得PSH可能獲致成果,包括所有接受諮商的會員們皆表示繼續談判的意願並認為COVID-19疫情的影響可能會提供後續探討PSH計畫相關性的機會。 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   協調人指出,部分會員希望此一進程將由新的投入推動。其他會員指出,透明度和包容性原則應指導整個過程的討論。實質上,支持者強調需採行一項簡單的工具來應對其進口量激增和價格下跌。協調人表示,支持者強調SSM是一項強制性的議題,應根據會員自身的情況發展,而非支持者則提出應與市場進入和境內支持建立連結。   他並表示,部分非支持者認為前任主席在上次報告中提出的想法將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數個支持者則警告說,這將無法提供其正在尋求的解決方案,反而他們認為過去G33提案是進行討論的更好起點。協調人計畫持續與更多會員進行諮商,以調和不同立場,並制定一項行動計畫。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1/1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中國已履行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2020年農業採購目標的71%
2020/12/17
今(2020)年10月23日,美國政府對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銷售表示樂觀,儘管中國可能無法達到其購買承諾。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及貿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 USTR)在一份聯合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已履行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2020年農業採購目標的71%,約236億美元的農產品,今年似乎是美國對中國農產品銷售最好的一年。   該份報告指出,「中國是否能完全履行該協議的目標仍有待觀察,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但中國刻正取得實質性進展。」「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直至今年2月14日方生效,而3月是該協議生效的第一個月,這意味著美中雙方已履行該協議7個月。」   該份報告指出,中國已履行該協議所規定57項技術性承諾中至少50項。這些代表著減少與消除美國農產品在中國市場所面臨的結構性和非關稅障礙的具體承諾,包括肉類、禽類、海鮮、稻米、乳製品、嬰兒配方奶粉、園藝產品、動物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寵物食品及農業生技產品。   迄今為止,中國已履行的承諾包括: 取消進口美國禽肉的禁令,包括含禽肉的寵物食品。 取消30月齡及以上的美國牛肉和牛肉製品的進口禁令,並移除符合中國進口條件之牛肉產品清單中所有牛齡的限制的規定。 簽署協議,允許進口美國園藝產品,包括生鮮切片馬鈴薯、加州油桃、加州酪梨及藍莓。 允許進口美國加工用大麥、草料提摩西乾草(Timothy Hay)、苜蓿乾草顆粒和立方體以及杏仁粉顆粒和立方體。 取消對含有反芻動物成分的美國寵物食品之進口限制。 更新允許可出口至中國的美國海鮮種類清單。 擴大允許可出口至中國之美國牛肉和豬肉產品清單,包括肉類加工品。 發布新的食用低蛋白乳糖粉(dairy permeate powder)國內標準,並允許美國該項產品出口至中國、承認美國乳製品食品安全的監督體系、允許進口美國超濾牛乳製品(ultra-filtered)用以強化並延長有效期限,以及簡化美國乳製品和嬰兒配方奶粉的註冊要求。 簽署區域化(regionalization)協議,即美國若有發生禽流感或雞瘟(Newcastle disease)時,中方容許美國未受感染區域的禽肉仍可出口至中國。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26)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美國可能會超過WTO規定的191億美元農業境內支持金額
2020/12/14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於2019年和2020年可能會超過WTO規定的191億美元農業境內支持補貼金額。   美國政府一直在向受貿易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導致經濟衰退打擊的農民提供援助。包括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部長珀杜(Sonny Perdue)在內的政府官員們都堅信,這些援助計畫皆符合WTO的規定。   但美國遵循承諾的方式依賴於使用微量措施(de minimis)比例來豁免計入某些農業境內總支持(Aggregate Measurement of Support, AMS)支出。CRS表示,自2017年以來,美國尚未向WTO通報其境內支持支出,也未揭露如何將新的財政支持計畫予以分類。   CRS補充表示,若USDA將境內總支持分類和向WTO通報其境內支持支出方面遵循前例,則預估美國2018年將符合WTO規則,但2019及2020年將會超過WTO規定的農業境內支持補貼金額。   該報告指出,美國此舉違反WTO規則將會使美國受到其他WTO會員的挑戰,但若美國的財政援助計畫是暫時性的,則WTO會員的挑戰將不會成功。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2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年全球貿易總值將下降7至9%
2020/12/10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公布之數據,儘管今(2020)年第三季出現回升跡象,但預估2020年全球貿易總值相較去(2019)年將下降7%至9%。   UNCTAD在其全球貿易季度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三季的全球貿易總值較去年同期減少5%,但和第二季大幅衰退相比,仍有19%的成長。   UNCTAD表示,今年第三季景氣回溫的力道並不足以使貿易擺脫赤字,初步預測估計今年第四季將比去年同期下降3%。   報告指出,中國已出現最大的貿易復甦。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之初,中國的出口減少,在第二季開始逐漸回穩,並在第三季回升,年成長率達近10%,與此同時,中國的進口也在7月和8月趨於穩定,並在9月成長13%。   整體而言,開發中國家的出口表現較已開發國家為佳,儘管出口仍較去年減少。以2020年第二季來說,所有地區的國際貿易總值均下降,但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亞和南亞地區,其中進口降幅達35%、出口則下降41%。   報告指出,自今年4月以來,因應COVID-19疫情的醫療用品貿易值平均成長50%以上,但大部分是較富裕國家從中受益。自COVID-19疫情發生以來,高所得國家的人民每人平均每個月獲得10美元的相關醫療用品,而中所得國家只有1美元,低所得國家則只有0.1美元。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WTO十月漁業補貼談判會議因故延後召開
2020/12/07
據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於今年(2020)年10月14日以「醫療原因」為由延後召開WTO 10月漁業補貼談判會議。   熟悉談判進展的人士表示,數個會員抗議威爾斯主席臨時決定召開的杜哈規則談判小組會議與稍早原定要召開的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理事會(Trade-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uncil)會議同一天召開。   威爾斯主席於10月14日寄給會員們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很遺憾,基於醫療原因,我必須推遲本週原定要召開的WTO 10月漁業補貼談判會議。儘管原因似乎只是一個簡單而溫和的普通感冒,但在此時期,特別是考量每個人的健康後,我認為最好還是謹慎一點,若我們下週能繼續談判,那就更好了。」   威爾斯主席已將會議定於10月21日至22日,以及10月23日召開。同時,由於瑞士日內瓦邦已宣布10月14日生效的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準則,因此可能無法召開涉及100多位會員的WTO實體會議。   瑞士日內瓦邦在一封信函中表示:「在原定於10月15日召開的會議中,日內瓦邦聯邦議會(The Council of States)已決定採取新措施,以保護人們免受COVID-19疫情的傳播。」   相關保護措施如下: 禁止在公共場所(公共廣場、長廊和公園)舉辦超過15人的聚會。 在所有公共場所皆須配戴口罩。 禁止舉辦超過100人的私人聚會。 對介於15人至100人的私人聚會,除一般防護措施(例如,社交距離和手部衛生)外,除非規定來賓不可互換座位,否則活動組織者必須保證全員皆需配戴口罩並禁止所有消費。組織者還必須收集每位賓客的身份和聯絡方式,且該清單應保存14天,並應衛生當局要求提供給衛生當局。 對於最多可容納15人的私人聚會,組織者必須確保遵循一般防護措施(社交距離和衛生狀況),並確保賓客配戴口罩。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15)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行政院】豬肉進口五大措施
2020/12/07
豬肉進口五大措施 政府守護大家的食品安全,宣布豬肉進口五大措施: 未查廠不給進口 逐批查驗才進口 貨號溯源管源頭 標示跟著肉品走 校園只用國產肉   所有賣豬肉的地方,都要清楚標示產地國、而且學校裡面的營養午餐全面使用國產肉,政府嚴格把關,大家放心相挺台灣豬肉!   有政府!請安心!
美國50個參議員要求其政府與臺灣展開臺美FTA談判
2020/12/03
美國50位參議員於今(2020)年10月1日要求其政府與臺灣展開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談判。   國會議員們越來越支持美國與臺灣達成FTA,部分原因是想警告中國勿像最近香港那樣試圖接管臺灣。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愛達荷州共和黨參議員的芮胥(Jim Risch)(R-Idaho)與參議院臺灣連線(Senate Taiwan Caucus)主席奧克拉荷馬州共和黨參議員殷霍夫(Jim Inhofe)(R-Okla)和紐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D-NJ)等50位參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並要求其與臺灣展開臺美FTA談判。   目前為止,美國對臺美FTA談判的熱情不高。   但參議員們認為,臺美FTA將可推進美國政府實現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倡議(Indo-Pacific Initiative),並促進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 印太倡議   參議員們在信中表示:「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是美國積極努力的目標,以打擊中國使用不公平貿易行為與其他政策提高在該區域的經濟主導地位。經由與臺灣達成協議,建立理念相近的政府網絡,致力於公平競爭與不受政府操縱的開放市場,將能實現此一目標,也能向其他國家發出信號,表明臺灣是切實的商業合作夥伴。」   參議員們在信中還提到,美國必須與臺灣共同解决一些議題,特別是農業標準方面。而臺灣近幾年來首次决定允許美牛和美豬進口,這正是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參議員們表示:「臺灣為美國第11大貿易夥伴,臺美貨品貿易總額2018年達760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額為185億美元,臺灣證明有實力與美國保持強大的經濟夥伴關係。強勁的貨品和服務貿易狀況,臺灣為美國提供約20.8萬個就業機會,該數字只會隨著簽訂臺美FTA而提高。」   此外,參議員們在信中指出,臺美FTA將可使美國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0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漁業補貼談判應先關注新的漁業補貼協議的核心規範和實質內容
2020/11/30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會員們於今(2020)年9月29日召開的非正式代表團團長會議中,反對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的一項提案,即擬議的漁業補貼協議應作為一項單獨的協議,抑或是作為《補貼及平衡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SCM)的附件。   據了解,會員們向威爾斯主席表示,漁業補貼談判應先關注新漁業補貼協議的核心規範和實質內容。   即使擬議的漁業補貼協議之核心規範尚未取得進展,威爾斯主席仍在會中要求會員們就最終漁業補貼協議的「形式」(form)作出決議。   在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貿易部長於9月22日承諾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漁業補貼協議後,威爾斯主席於9月23日在寫給各會員的電子郵件中強調,其希望會員們認可「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猶如是一個單獨的協議,若我們發現會員們認為該草案文件是ASCM的附件時,則應重新研擬該草案文件,以反映此種情況。」 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   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在看似非理性繁榮行為中,威爾斯主席認為在核心漁業補貼規範並未取得進展的情況下,他會持續追蹤該協議的「形式」。   包括美國在內的工業化國家、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的貿易官員們在會中討論該草案文件是一項獨立協議抑或是ASCM附件的利弊(pros and cons)。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會員們向威爾斯主席表示,當各國在有關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OFOC)以及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和過漁規範之所有核心實質性議題上仍意見分歧時,要討論該協議的「形式」則為時尚早。 意見分歧(Difference)   與會代表表示,雖然加拿大等部分會員傾向達成一項單獨的協議,但其他會員表示,該協議應作為ASCM的附件,其中包括防衛條款(safeguard provisions)。   舉例來說,美國談及談判的歷史和授權加強漁業補貼,暗示著其將該協議視為ASCM的附件。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美國建議會員們應先討論實質性議題,然後再決定該協議的形式。   在面對激烈的反對以及缺乏共識下,威爾斯主席在總結會議時表示,會員們需要在適當的時機回頭正視此議題。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會員們向威爾斯主席表示,應注重新漁業補貼協議的實質內容,而非其形式。   與此同時,威爾斯主席於9月28日在寫給會員們的另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其通知會員們從10月5日開始將密集召開會議,該等會議將側重於討論定義,特別是定義「魚」(fish)一詞,是否應豁免自然災害或此類事件,以及保留項目(placeholder)10有關爭端解決的領土議題。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3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在MC12獲致農業成果至關重要
2020/11/26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農業談判特別會議(Special Sessions of the Agriculture Committee, COASS)新任主席哥斯大黎加大使亞伯拉罕(Gloria Abraham)於今(2020)年9月25日召開的COASS中表示,在明(2021)年第12屆WTO部長會議(the 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達成一項農業協議對於維護全球貿易機構(global trade body)的信譽至關重要,係因此舉將可印證WTO有能力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帶來的挑戰。   亞伯拉罕大使自今年7月21日被任命為COASS新任主席以來,她向各代表團提交的第一份報告中表示,明年召開的MC12也應為後續談判做好準備。而近期明顯遭遇的困境是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包括MC12召開的日期和地點的不確定性,屆時再視疫情情況作調整(WTO News, 20200925)。   會員們指出,境內支持(Domestic Support)議題仍是許多代表團列為首要的優先事項。許多會員們還表示,應在市場進入(Market Access)議題取得進展,但也承認該議題將無法在MC12達成協議。   此外,會員們還呼籲應重新關注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的糧食採購可豁免出口限制,並在整體出口限制方面提高透明度和澄清度(clarification)。   其他優先事項包括糧食安全目的之公共儲糧(Public Stockholding Programs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s, PSH)的彈性、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棉花(Cotton)議題。 農業談判進程   亞伯拉罕主席向會員們表示,協調人(facilitators)將在未來幾週內就各項議題逐一討論,該進程將具有針對性和技術性,並透過釐清各項議題為日後的決議奠定基礎。此外,還將評估縮小意見歧異的方法且儘可能找出可被會員們接受的「著陸區」(landing zones)並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進行首次評估。她並補充表示,其將於不久後寄送一份邀請函,邀請有興趣被任命為主席協調人的代表替自己宣傳。   亞伯拉罕主席將於11月16日和12月7日召開2次COASS會議,屆時各協調人們將報告其進展並請會員們說明新提案和建議。 會員的提案(WTO News, 20200925)   澳洲代表由農產品出口國組成之凱恩斯集團(Cairns Group)說明有關透過開放貿易保護全球糧食安全的提案。該提案呼籲WTO會員們確保因應COVID-19疫情所採行之任何緊急農業措施應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性和臨時性,且應符合WTO規則,並應斟酌採行新措施。此外,各國因應疫情所採行該等農業措施應具透明度,並儘快向WTO通報。該提案還呼籲WTO會員們不對WFP和其他人道主義機構為非商業人道主義目的而購買的糧食實施出口限制,並強調談判的重要性,以建立一個公平和具市場機制的農業貿易體系。   數十個會員支持該提案,但部分開發中國家會員警告,應彈性處理糧食不安全國家的關切事項。許多代表團支持對WFP的糧食採購豁免出口限制,但其中一個會員對「適用於任何情況的豁免」(blanket exemption)表示關切。與會者贊同馬利共和國的一項提議,即邀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和WFP的代表向會員們簡要說明COVID-19疫情蔓延對各國之影響。   加拿大代表提出加拿大、挪威和瑞士的聯合提案,該提案要求會員們應在MC12就提高出口競爭(export competition)的透明度作出決議,並呼籲未履行第10屆WTO部長會議(10th ministerial meeting, MC10)對出口競爭之決議的會員應確保在2021年6月或12月前,將取消出口補貼的承諾反映在WTO承諾時間表中,並要求會員們在出口競爭年度調查表的回覆中提供更多資訊以及補充WTO秘書處的資料。該提案還提出提高出口競爭年度調查表回覆率的方法並重申會員們應持續就出口競爭議題進行談判的承諾。   數個會員支持該提案,但一個會員警告表示,應瞭解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履行新的透明化義務的限制。   加拿大還代表澳洲、巴西和加拿大提出聯合提案,旨在解決因會員突然加徵關稅而引發的議題,這將對出口業者帶來不確定性,並對進口業者增加額外成本。該提案的目的是編制實施關稅改變時各國當前作法的清單,且與會員們分享因實施關稅改變而產生的潛在問題,並提出各種選項以提高實施關稅以及運送過程中之運輸管理的可預測性。   數個會員呼應該提案提出的透明度議題並支持根據會員當前的作法制定可行的方法,而部分其他會員則警告,該提案將會增加開發中國家的行政管理成本並限制其政策空間。   俄羅斯根據去(2019)年1月有關提高實施關稅透明度的圓桌會議討論的結果向WTO提交一份提案。俄羅斯表示,該會議的結論是(1)關稅改革很大比重是在正式公佈日生效;(2)關稅政策缺乏可預測性,可能會使微型和中小型企業無法有效整合至全球價值鏈中;(3)線上資料庫和入口網站的可得性對便捷化取得貿易資訊至關重要。俄羅斯表示,其將持續探尋提升實施關稅透明度的方法,以便在MC12提出具體的提案。   日本就日本、以色列、韓國、瑞士和臺灣等5個會員審查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所採行之出口限制措施說明其審查結果。日本表示,該審查結果的相關資訊來源於WTO秘書處、會員通知以及今年6月18日召開的COASS中各國有關COVID-19疫情的回覆資訊。   日本指出,自今年3月以來,共有16個會員實施21項出口限制措施,其中11項是出口禁止,5項是出口配額,2項是許可證要求。最初採行的3項出口禁止措施,後來更改為出口配額。該等措施之平均執行期限約為130日,1/3的措施尚未取消,部分措施的執行期限在今年底前維持不變。此外,21項出口限制措施僅有6項措施已向農業委員會通報但沒有任何措施提前通報。日本還分析會員們在6月18日召開的COASS中各國有關COVID-19疫情的回覆資訊,以確定與現行規範應用有關的問題。日本認為,若沒有明確的出口限制規定,糧食價格將會上漲,並對進口國之糧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十多個會員表示,其願意持續討論並強調會員們應向WTO通報所採行之任何出口限制措施和/或此類出口限制措施對全球農產貿易產生不利影響。一個代表團表示,WTO會員們應確保脆弱國家能保障其國內的糧食需求。   澳洲代表說明凱恩斯集團提案,並探討解決具貿易扭曲效果的境內支持措施的可行方式。澳洲表示,此種溝通源於自1995年以來各國因境內支持議題談判進展有限而日益沮喪且對具貿易扭曲效果的境內支持總金額持續成長而感到擔憂。凱恩斯集團預估,若不加以限制,在2030年,「全球琥珀色措施」(Amber Box)總金額將達到2兆美元。   擬議的架構包含5個要素,其中以權利為重點,而非實際的境內支持水準,以確保政策空間;考量《農業協定》第6條「境內支持」條文中具貿易與生產扭曲效果的所有形式之支持措施,但不影響各種要素的處理方式;確保那些擁有最高權利並對全球市場產生潛在影響的國家作出最大的貢獻;並確保考量會員們各自的發展需求。   約有20個會員發言,其很大程度反映其在各項議題的長期立場,例如應將境內支持作為農業貿易談判的優先事項、應將境內支持的要素作為未來規範或減少承諾的重點以及會員們的貢獻,特別是在發展階段。   巴西因透明度目的而提交一份概念文件,旨在提出一個討論和反思的架構,以指引渥太華集團(Ottawa Group)官員執行該集團在6月18日召開的COASS商定的3個農業行動要點。該文件特別著重在WTO會員們根據COVID-19疫情所汲取的經驗教訓以及可採行哪些措施來持續改善農產貿易,以確保未來的危機不會破壞貿易、糧食安全和長期農產品市場的穩定。   數個渥太華集團成員國表示,其將致力於就該文件所提出的各項議題開展後續的工作。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28)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WTO副祕書長要求G-20貿易部長應加強WTO改革
2020/11/23
在今(2020)年9月22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貿易部長雲端視訊會議中,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副祕書長沃爾夫(Alan Wolff)呼籲WTO會員們「應重新參與談判(renewed engagement)」,以「確保WTO已充分做好準備,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挑戰。」他要求會員們應儘速達成刻正進行的談判,且在具體提案的基礎上推動WTO系統性改革,並取消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而制定但現已不必然需要的貿易限制措施。   沃爾夫副祕書長在會議中指出,證據表明貿易在緩解COVID-19疫情蔓延早期發生的關鍵醫療用品短缺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WTO經濟學家初步的研究數據顯示,與去(2019)年度相比,2020年上半年全球個人防護用品、洗手液、呼吸器等產品的貿易成長30%左右,而此貿易成長和整體貨品貿易下降18%形成強烈對比。沃爾夫副祕書長指出,若非政府採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去應對市場需求下降,則整體貨品貿易下降將會加劇。   儘管事態出現相對正向的發展,沃爾夫副祕書長仍警告G-20貿易部長們,「COVID-19疫情蔓延尚未結束,而各國面臨的經濟挑戰將會持續。」他並表示,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貿易限制措施的持續抑價(rollback)所導致的經濟好轉可能會逐漸失去動能。會員們應避免「為應對經濟衰退而需獲得政府支持,但最終可能會扭曲市場的競爭條件並加劇未來的貿易緊張情勢。」   沃爾夫副祕書長強調在COVID-19疫情蔓延下開放和可預測的貿易對促進各國強勁的經濟復甦的重要性。他並表示,WTO會員們有機會和下一任秘書長共同合作,以確保全球貿易體系維持正常運作,並為參與國際貿易或受影響的會員提供公平的貿易機會」。   「G-20領導人和貿易部長要求推動WTO系統性改革進程,應從會員認真審議具體提案開始,把WTO恢復到其應有的狀態:成功完成談判,在普遍獲得認同的結構內解決爭端;由強大、敬業、專業的祕書處積極提供服務。」   沃爾夫副祕書長建議,應透過G-20在今年3月提出的標準來審查緊急貿易限制,即此類措施應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性和臨時性。此審查將可逐步取消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   沃爾夫副祕書長並呼籲WTO會員們應儘速達成數位貿易和漁業補貼等議題談判。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漁業補貼辯論仍在持續
2020/11/19
美國於今(2020)年9月18日建議設定某些類型漁業補貼金額上限,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新漁業補貼協議的一部分,但此建議卻受到歐盟和其他幾個國家的冷淡回應。   數個開發中國家也反對讓WTO監督漁業管理,同時要求其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SDGs)第14.6條給予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 LDCs)適當和有效之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   開發中國家表示,在漁業補貼協議範圍和補貼範圍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討論執行新漁業補貼協議的透明度和通知條款並不合適。   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威爾斯(Santiago Wills)於9月底召開的非正式代表團團長會議中,對會員們進行談判的方式表達憤怒。他強調會員們應真誠地為獲致成果而努力,並暗示「部分代表團刻正談判有關如何在訴訟中捍衛其立場以及在允許他國履行承諾前就先質疑他們。」   威爾斯主席表示,其對會員們就「如何使其豁免於某一特定規範,同時又將其他會員納入該規範之適用範圍」堅持其立場感到吃驚。   他並表示,「這是行不通的,正值我們刻正處理永續性問題之際,應確保會員們遵循刻正談判的內容,而非挑戰現行措施。」   威爾斯主席對9月14日至18日召開的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會議未能取得進展表示嚴重關切。「訴訟應是萬不得已,而非對談判的基本態度,若此問題不解決,我們將會很快面臨實質性問題。」 美國介入   美國貿易代表署副代表兼駐WTO大使習達難(Dennis Shea)上週支持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consolidated draft text)和整體談判進行。習大使表示,美國並不認同持續討論該草案文件第5條第1款有關禁止導致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OFOC)補貼是可望取得重大進展的議題。   習大使表示,「簡言之,數個會員提出設定漁業補貼金額上限的提案,但我們屢見禁止其他會員進行補貼,並透過無數次豁免和排除來豁免自己補貼之提案。」此外,美國對「反對遠洋漁業強化透明度條款」表達關切。 開發中國家   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bbean Community, CARICOM)國家和萬那杜表示,其人口仰賴漁業以保障糧食安全,這暗示應有平衡的規範。   印尼貿易官員西里格爾(Syamsul Bahri Siregar)大使呼籲應將該草案文件變得更加簡明,並認為該草案文件仍存在「具大差距」。他呼籲應重新擬定有關OFOC草案文件並強調S&DT對印尼及其他開發中國家非常重要。印尼要求應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4.6條,採取「包容、透明、客觀的方式」。   印度今年排除任何有關漁業補貼協議,並強調S&DT仍是該協議的重點。   印度沒有點名包含中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及臺灣等國透過大規模工業化捕撈導致全球魚類資源枯竭,其僅表示非屬製造問題的國家不應承擔責任,並建議應採行汙染者原則(polluter principle),要求製造問題的國家來承擔責任。   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ACP)、非洲國家集團(Africa Group)、低度開發國家集團(the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LDCs)和南非等數個開發中國家集團,對該草案文件表達關切,並警告表示,應將其提案納入並修正該草案文件。   南非表示,「雖然針對不同群體討論關鍵的議題是您的權力,但重要的是應瞭解漁業補貼協議條款與議題選擇優先順序之連結,而非廣泛瞭解這些議題間彼此的影響。」   南非表示,透明度對會員們非常重要,但目前無法預判核心的規範。透明度規範不應造成會員們不必要的負擔,並應將開發中國家漁業部門的特殊性納入考量。   歐盟表示,應削減某些有害的漁業補貼,而漁業補貼上限則不在授權範圍內。數個會員仍反對漁業管理,但漁業管理在限制漁業補貼方面則扮演重要的角色。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21)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漁業補貼談判未取得進展
2020/11/16
據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會員在漁業補貼談判未能取得任何進展,係因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consolidated draft text)潛在的問題(fault lines)已經顯現,尤其是因為範圍和議題優先順序不明確所導致的。   於今(2020)年9月14日至18日召開的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會議期間,主席威爾斯(Santiago Wills)大使將議程聚焦於其3個月前發表的該草案文件第5條及第8條。第5條處理禁止導致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OFOC)補貼,第8條則處理通知、透明度和監督等保留項目(placeholder)。   會員們對第5條規定仍存在嚴重分歧,包含遠洋漁業、擁有數以百萬計家計型小型漁業漁民的開發中國家及低度開發國家的彈性以及對執行漁業管理計畫的政府提供豁免(exemptions)。   在會議期間,會員們還討論印度有關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之提案。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The 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members, ACP)提供有關S&DT條款的具體建議。 威爾斯主席要求會員們就美國和其他幾個國家所提有關遵循新漁業補貼規範透明度條款的聯合提案進行討論。   據數個不願具名的談判人士透露,威爾斯主席特別強調在此關頭應討論有關透明度議題,但卻對於新漁業補貼協定適用的範圍、結構順序以及制度建構一無所知,這使會員們感到驚愕。   然而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聯合提案,受到數個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的冷淡回應。   以下是有關第8條通知和透明度的擬議文件內容:   應阿根廷、澳洲、加拿大、智利、紐西蘭、祕魯、美國及烏拉圭代表團之請求,現將以下擬議文件分發給各會員審議:   第8條:通知和透明度 8.1.為加強和強化漁業補貼通知並使其能更有效地監督各國對漁業補貼承諾之執行情況,每個會員應依據《補貼及平衡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SCM)第25條定期通報漁業補貼之規定,儘可能提供下列相關資訊: (a)接受補貼的漁船之船名和識別碼(identification number); (b)提供補貼之海洋捕撈活動的種類或類型; (c)提供補貼之漁業魚種的漁獲量數據; (d)提供補貼之漁業魚群資源狀況(例如,過度捕撈者(overfished)、最大永續捕撈者(maximally sustainably fished)或低度捕撈者(underfished)),以及是否與其他任何會員共享魚群資源或由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eg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RFMO)管理或安排; (e)提供補貼之漁業船隊容量(fleet capacity); (f)相關魚群資源之保育與管理措施到位; (g)每個相關魚種之總進出口值。 8.2. (a)每個會員應在本「文件」生效日1年內,向「委員會」通報現有措施或已採取的措施,以確保本「文件」的執行和管理,包括執行第3、4和5條所述之禁止措施而採取步驟,且此後此類措施若有任何修正也應通報「委員會」。「委員會」應每年重新審視政策目標,並檢視本「文件」之執行和運作狀況。 (b)每個會員應在本「文件」生效日1年內,向「委員會」說明其漁業制度,並提供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政命令供參考,若有任何修訂也應立即通知「委員會」。此外,會員可透過URL網址或其他適當的官方網頁向「委員會」提供最新的漁業制度等相關資訊來履行此義務。 8.3.每個會員應每年以書面形式通知「委員會」下列事項: (a)已確定從事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漁業之船舶及經營者名單、以及在適用情況下會員之「預防、阻止與消除非法、未報告以及未受規範漁業的國際行動計畫」(International Plan Of Action To Prevent, Deter And Eliminate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POA-IUU);       (b)與他國政府或政府機構簽署生效的漁業進入協議清單,並應包括協議名稱和當事國清單。 8.4.根據SCM協定第25.8條和25.9條規定,會員可請求被通知會員提供有關第1、2、3款所述資料提供額外資料。被通知會員應儘速以書面形式廣泛地提供該等資料。根據SCM協定第25.10條規定,若認為未獲提供第1、2和3款所述資料之會員,得將該事項提請他會員或「委員會」注意。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18)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後疫情時代 專家:科技創新為發展永續農業關鍵
2020/11/16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貿易及運輸。國際農業永續學會舉辦網路研討會,26國學者專家齊聚探討農業永續發展方案;與會人士說,科技、創新是後疫情時代發展永續農業的重點方向。   位於新加坡的國際農業永續學會(IAAS)與美國馬里蘭大學營養與食品科學系6日至9日合辦國際農業創新網路研討會,聚焦農業科技、農業創新、農業永續、農業投資等4大面向,共有來自台灣、新加坡、美國等26國的學者專家參與討論。   國際農業永續學會發布新聞稿表示,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巨大影響。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自年初以來肆虐全球,影響全球貿易與運輸,各國意識到糧食自給率將成為國安議題。【延伸閱讀】微藻將在減緩氣候暖化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面對未來自然環境劇烈多變,與會學者認為,農業科技有助大量生產品質穩定的農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可縮短產銷路程,讓消費者以合理價格購得新鮮農產品。科技、創新是各國後疫情時代發展永續農業的重點方向。   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國際農業永續學會理事長魏正毅表示,國際農業創新研討會是連結全球專  家、發掘合作機會的平台,透過跨領域學者專家經驗分享,盼為農業發展、農業企業化激發創新思維。   台灣中興大學教授、國際農業永續學會副理事長李宗儒指出,台灣在農業科技及互聯網技術卓越,樂意與國際合作並分享經驗。   另外,新加坡管理大學副教授、國際農業永續學會秘書長陳偉良說,新加坡是全球智慧城市之首,同時也是亞洲金融中心。近年星國政府推動智慧國計畫,可作為亞洲發展智慧農業的示範基地與訓練中心。
WTO會員們將努力推進農業談判,以期在MC12達成協議
2020/11/12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會員們將於9月25日召開的農業談判特別會議(Special Sessions of the Agriculture Committee, COASS)中努力推進農業談判,以期能在第12屆WTO部長會議(the 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達成協議。   WTO於今(2020)年9月16日表示,WTO農業委員會(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COA)還將討論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農業部門之影響,並計畫就棉花議題、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SPS)措施委員會以及標準與貿易發展基金會(Standards and Trade Development Facility, STDF)分別召開會議。   WTO副秘書長沃爾夫(Alan Wolff)表示,「WTO秘書處除致力於協助會員們執行烏拉圭回合農業協定(Uraguay Round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URAA)和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外,也致力於為農業談判提供必要的支持,並協助開發中國家滿足貿易夥伴的市場進入要求。」 COA   COA新任主席菲律賓籍艾斯康德(Maria Escandor)預定於9月21日至23日及11月30日至12月1日召開會議。9月的會議將包括定期交換會員們的農業政策相關資訊、針對奈洛比部長會議對出口競爭之決議採取後續行動的討論以及審查糧食淨進口開發中國家(Net Food-Impor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NFIDCs)清單。議程還列出COVID-19疫情蔓延對農業部門之影響以及會員們因應疫情危機而執行的政策。11月的會議則將跟進NFIDCs決議,且鑒於COVID-19疫情造成的貿易中斷,將考量農產貿易的未來之路。 COASS   COASS將於9月25日召開,以聽取新任主席哥斯大黎加大使亞伯拉罕(Gloria Abraham)自9月初以來對其會員廣泛諮商的結果報告,並邀請會員們討論如何推進前任主席福特(John Deep Ford)已經進行的密集工作。會員們將根據COVID-19疫情蔓延來審視談判的當前現況,並討論明年MC12召開前的工作計畫。 SPS措施委員會   SPS措施委員會已於9月16日召開非正式會議,為11月2日至6日召開的SPS措施委員會會議做準備,並對7月商定的新工作計畫之執行採取後續行動。會員們還將討論MC12的SPS宣言,SPS協定成立25週年紀念,以及會員們希望在2021年SPS專題會議上進一步詳細討論任何議題。 棉花議題   在11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WTO棉花日,會員們將檢視發展援助項目,並聚焦在WTO、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及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ttee, ITC)間有關強化低度開發國家使用棉花副產品之聯合倡議的第一批產出。這些會議還將監測棉花貿易相關資訊,並為刻正進行的棉花議題談判提供資訊。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1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發展計畫
2020/11/11
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於2014年決議採用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作為未來議題發酵的主題,而國際合作社聯盟(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lliance, ICA)以聯合國擬定的SDGs為基礎,宣布未來十年戰略計畫與制定聯盟須完成的貢獻指標,呼籲聯盟成員彼此間在先進技術領域能更緊密相互合作,並透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進行聯盟間認證的相關討論與促進聯盟間推廣教育。   ICA對於戰略計畫之核心目標,列出了四大發展方向: 源於本質及獨特性之身分認同:雖然ICA具有公平、平等、團結等各自獨特的價值,然而類似的理念的組織逐漸增多,組織自身的獨特性與確立性必須明定而出,採納ISO認證、舉辦可提升ICA品牌價值的相關活動等措施仍在討論中。 行動成長 :為了因應社會環境的快速變遷,對於創新與新技術的應用普及性則視為不可忽視的環節;此外,ICA也重視戰略計畫中青年參與程度,並提出各國組織理事會任用青年人才之相關議題。 聯盟協同合作:有限資源於聯盟業務及相關推廣活動之發展,最佳方式則是透過聯盟共同協力所形成的協作群體。因此,聯盟協同合作方面,計畫也列舉出技術合作、提升附加價值、貿易等方式,朝著逐步建立會員合作清單,並依據合作社會員的個別優勢領域,設置資訊交流場域。 致力於永續發展之貢獻:關於SDGs的落實,也因ICA強化資訊傳播鏈結,並依據這些貢獻設置相關指標。除此,也針對聯盟間成員的發展程度及認知度設定新的評估指標。   其中,與農業相關部分,則以兩項目標作為實踐原則,分別為:(1) 致力於保障糧食安全、(2) 提出氣候變遷議題之因應措施。【延伸閱讀】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於水產養殖業推動遺傳改善做法具有穩定糧食安全的潛力   依國際情勢,日本合作社聯盟(Japan Co-operative Alliance, JCA)也提出相關看法,論及日本正在推動農業合作社間的跨群合作,揭示日本未來30年面臨的農業課題,必須依據SDGs的主題內容,逐步實踐這些目標。
WTO漁業補貼談判升溫
2020/11/09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已決定於今(2020)年9月14日起以其研擬的主席版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consolidated draft text)為基礎,加強漁業補貼談判。   會員們對於威爾斯主席於今年7月21日分發的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已提供初步意見,當時貿易官員們對該草案文件中有關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過漁魚群資源(overfished stocks)、產能過剩和過漁的提案表達高度的關切。   威爾斯主席於9月2日寄給各代表團團長的電子郵件中,並未提及COVID-19疫情蔓延是否會阻礙各國首都官員的旅行。他僅指出WTO秘書處刻正採取所有預防措施,例如配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   威爾斯主席說,他「銘記許多代表團們呼籲應在實質性和程序上具有彈性,並加強漁業補貼談判工作」,並認為「考量當前COVID-19疫情蔓延以及對前往日內瓦旅遊、參加WTO相關會議和活動的相關限制,許多代表團們支持會議群聚(meeting clusters)期間和會議群聚之間採用彈性的配置、模式和形式」。   威爾斯主席表示,9月14日開始的談判將意味著「一個新的工作階段」,他並指出,該草案文件是「不完整、帶有括號的,且在幾個重要議題仍有保留項目。」會員們可自行提出「新文件」(new texts),並會將之納入該草案文件中,包括制度安排和其他議題都有列為保留項目。此外,會員們也可修正該草案文件。   正如全球領導人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4.6條所提議之要求,今年年底前似乎難以達成新的漁業補貼規範,係因COVID-19疫情蔓延導致許多漁業補貼協議談判工作無法如期進行。 雙邊和全體會員會議   鑒於會員們對如何進行談判仍意見紛歧,威爾斯主席表示,「9月的會議會將各代表團組織的雙邊會議、其他會議與全體會員會議集中一起安排召開。」   根據威爾斯主席所述,9月工作計畫的細節包括針對「部分會員於7月所提有關過漁和產能過剩的部分條款以及通知和透明度進行討論。」   威爾斯主席表示,「我在6月25日向會員們說明該草案文件(RD/TN/RL/126和126/Add.1)的許多議題,在7月的會議中會員們已表達初步的意見,且應制定一項具彈性且聚焦的工作計畫。」   威爾斯主席針對該草案文件的許多議題表示,「仍有許多艱鉅的工作要做,這意味著我們需以有效和建設性的方法來討論該草案文件,並且不會影響任何代表團對各議題之立場。」   威爾斯大使認為,若會員們「在一項議題進展緩慢,也不應影響其他議題的談判工作,並希望能在其他議題取得進展。」   威爾斯大使表示,「總而言之,具彈性且聚焦的工作計畫應有助於我們找出該草案文件的共識和分歧點,並根據最終決策者的需要來制定各式方案」。他並建議會員們需討論該草案文件第5條有關「產能過剩和過漁」的幾項規定,包括對開發中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的若干條款。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1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臺美雙邊貿易協定聯盟成立
2020/11/05
臺北市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AmCham)及美臺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 USTBC)於今(2020)年9月15日成立臺美雙邊貿易協定聯盟(The US-Taiwan 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 Coalition, US-Taiwan BTA),用以倡議支持臺灣和美國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談判。   該聯盟將向各行業的企業和組織提供一項機制,以讓其表達推動貿易協議談判的支持。   該聯盟將舉辦工作坊、圓桌會議和講座,說明雙邊貿易協定的好處,並準備文章、社論和戰略文件,以協助引導有關優先部門和優先議題進行討論。   臺灣總統蔡英文(Tsai Ing-wen)已將臺美BTA作為首要優先事項,雖然美國國會大力支持,但川普政府卻仍表現得不是那麼急迫。   臺灣駐美經濟代表蕭美琴(Hsiao Bi-khim)表示,希望「工商業界的支持能鼓勵美國政府,開始啟動臺美FTA談判。」   中國強烈反對臺美FTA,並於9月14日發出警告,美中關係將會因美國政府與臺灣的經貿對話會議取得進展而受到「嚴重破壞」。   USTBC主席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拒絕中國的威脅,並表示「將臺灣的貿易自由化和美中貿易關係連結是錯誤的選擇。」   「美國可以追求與中國的商業利益,同時還與臺灣達成重要且有野心的貿易協定。若因中國的擔憂而阻礙與臺灣這個美國前十大貿易夥伴的進展,此為自我審查而且也違反美國利益。」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16)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