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減量】減少乳牛排放碳和甲烷的8個方法
2022/10/17
透過控制乳牛的飼料成分提高牛奶產量和飼料利用效率可以抑制甲烷排放來實現淨零目標。針對營養策略包含草地管理,主要是通過抵消對濃縮物的需求,而大多數管理的策略主要透過動物、糞尿和肥料管理來發揮作用。        根據英國畜牧業卓越創新中心(Centre for Innovation Excellence in Livestock, CIEL)最新報告表示,透過與生產力、健康、飼料效率和未來甲烷產量相關的性狀遺傳改良也將是改善全國畜群排放量的正向方法。 報告中強調酪農需要考慮的8個選項 使用可靠的碳計算器完成定期的年度碳審查,以建立基準線並確定農場的主要地點。 保持高水平的生產效率至關重要,如:畜群的健康狀況、減少首次產犢年齡、優化產犢間距、更新率、乳牛壽命以及優化飼料攝入以配合動物飼料…等。 提高草料的質量和利用率,因為這是乳牛飲食的主要組成成分。 透過在牧草混合物中添加豆類以促進土壤健康和肥力、減少對人工肥料的需求,並同時保持或提高牧草的生產力。 在建議的飲食中增加澱粉和濃縮物的比例,以減少每單位採食量甲烷的產量。 新型飼料添加劑可以減少瘤胃中甲烷的產生,但尚未在英國乳牛場獲得證實。 透過性狀的遺傳改良,如:乳牛大小、飼料效率、生育率、壽命或健康等與生產力相關等性狀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為了幫助實現長期排碳,這應成為牧場決策的一部分。 如何儲存和利用水肥或糞便以減少排放: 添加劑可以減少儲存糞便的排放量 低排放擴散可減少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同時提高氮的使用效率並減少對人工肥料的需求。 精確施肥可以更好配合土壤養分狀況與植物養分的吸收。 CIEL(Centre for Innovation Excellence in Livestock)的研究        CIEL是英國政府於2016年設立的四個農業技術卓越中心之一。旨在將組織與其他行業或學術合作夥伴聯繫起來,以在整個供應鏈中提供現實世界的創新。最近的一項研究則考慮開發無棕櫚油補充劑以餵飼反芻動物,而該補充劑由英國營養和補充劑公司UFAC-UK共同開發。利用諾丁漢大學乳品研究創新中心的研究能力,該項目將由當地採購的植物油和海洋油製成的無棕櫚油補充劑與棕櫚油補充劑進行比較。        根據試驗產品和牛奶的當前價格,初步結果表明整個英國乳牛群的潛在經濟利益超過8500萬英鎊(1.01億歐元)。他們還發現,餵食新的飼料補充劑時,乳牛的效率更高,可以提高產乳量和蛋白質濃度,而於乾物質的採食量沒有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名為Enviro-lac新型無棕櫚油補充劑的飼料碳足跡約為對照組棕櫚油補充劑的三分之一,使每公斤的牛奶所產生的碳足跡減少11%。        諾丁漢大學乳製品的Phil Garnsworthy教授說:「新的無棕櫚油補充劑透過精確餵飼來提高牛奶產量和質量以及減少濃縮飼料,使生產者提供顯著的經濟收益。」並補充說明:「使用無棕櫚油補充劑將有助於減少因種植棕櫚而被砍伐的森林,從而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延伸閱讀】- 添加新型添加劑Bovaer可使乳牛甲烷排放量減少
【減量】減少肉雞與蛋雞排放碳的方法
2022/10/14
根據英國畜牧業卓越創新中心(Centre for Innovation Excellence in Livestock, CIEL)報告指出,大多數農民需要專注於提高畜群的生產效率,以減少他們的碳足跡。對於農業部門的許多人來說,投入成本是首要考量的因素,圍繞飼料、草料和養分管理的潛在效率尤其重要。 飼料、糞便、燃料、墊料和電力        此報告對於肉雞提出了七種減排方案,其中有82%的排放與購買的飼料有關、糞便管理有9%相關、燃料有6%相關、購買的墊料有2%相關以及電力有1%相關: 由於大豆的碳足跡通常很高,因此找尋飼料中大豆替代品與土地利用變化至關重要。作為飼料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例如:菜籽粕、豆科植物))對減少肉雞的碳足跡影響最大,但這不會顯著減少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因為大豆大部分生產於其他國家。 提高飼料效率和增強動物健康的遺傳改良只會導致碳足跡小幅的減少,因為這些性狀已經經過嚴格的遺傳選擇。 幾種可以替代蛋白質來源,例如昆蟲粉、藻類和微生物蛋白質,可能具有減少家禽生產碳足跡的潛力,因此正在考慮在英國使用。 飼料加工技術的改進以及加入合成的氨基酸和酶等專業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肉雞生產系統的碳足跡。 精準飼養和管理策略具有減少排放碳足跡的潛力,但成本很高。從長遠來看,技術進步可能使此類策略更經濟且更容易取得。 糞便的物理處理(例如:改進堆疊、製成粒),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些可以再透過化學和生物方法進一步減少其排放量,但這些緩解措施缺乏較好的設計和經濟可行性的訊息。 替代糞便管理系統,例如:使用墊料作為燃料或厭氧消化的基質,而不是將其散佈在田間,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減少氨排放和其他氣味來提供其他環境效益。        蛋雞對於英國溫室氣體排放而言是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畜產品,減少蛋雞的溫室氣體排放七種方法為: 透過遺傳改進來改善蛋雞的健康使其長壽。 新母雞生產雞蛋對環境影響的貢獻是相當大(碳足跡20-25%)。減少新母雞的溫室氣體排放選擇包括管理和飲食,例如:使用本土蛋白質來源。 雖然蛋雞飼料中的大豆含量低於肉雞,但減少進口大豆可以使溫室氣體排放減少。 飲食控制,例如:降低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改進飼料加工技術以及加入合成氨基酸和酶等專業成分,這些方法都與減少蛋雞生產的碳足跡有關。 精確餵養和管理策略具有減少排放的潛力,但代價可能較高。 糞便的物理處理(如上述肉雞)。 替代糞便管理系統(如上述肉雞)。 豆類代替大豆的肉雞研究        英國畜牧業創新卓越中心(CIEL)進行了一項肉雞的研究,其中豆類被用來代替大豆作為替代蛋白質來源。研究結果發現,當飼料中約50%的大豆被豆類替代時(這些成分與土地利用變化無關),肉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基本上沒有變化。然而,當成分與土地利用變化有相關時,使用豆類代替大豆可使肉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        家禽複合飼料公司ABN表示,想要創造具有盈利的低碳家禽行業需要清晰的思考。ABN的高級營養經理Brian Kenyon表示,調整家禽飲食以滿足可持續性要求並減少對大豆的依賴將帶來挑戰,而且需要切合實際的時程。【延伸閱讀】- 添加新型添加劑Bovaer可使乳牛甲烷排放量減少
提前掌握母豬健康狀況 AI養豬系統應用商機8億
2022/10/06
耒耜邑農業科技打造「豬來寶」團隊,運用AI技術,打造母豬健康偵測平台,透過紅外線熱像儀組偵測母豬頭部溫度,讓豬農有機會提早發現母豬發情或生病異狀,降低損失,技術成果也獲得數位部肯定。        耒耜邑農業科技經理鄭虢鍇告訴中央社記者,養豬產業過去多透過人工方式紀錄豬隻健康情況,過去豬隻若有異狀,也必須透過獸醫、以侵入式方式量測母豬肛溫,非常不方便,豬農多數也不會常態測量,但這也導致太晚才發現母豬健康亮紅燈。        鄭虢鍇指出,團隊打造的系統結合養殖現場的自動餵料設備,在現場架設紅外線熱像儀組,運用AI人工智慧技術做影像辨識,判斷豬隻個體與頭部部位,接著判讀位置以量測母豬的體表溫度。        也就是說,在豬隻飲水、吃飼料時,設備就可以自動幫豬量測體溫,經過後端系統分析後,可以藉此提早偵測豬隻是否有發情或熱疾病等徵兆,目前溫度量測正確率可以在正負攝氏0.3度之間。        雖然豬隻發情或身體發炎時,都會造成體溫上升,不過,鄭虢鍇解釋,系統可以搭配個別豬隻的飲水跟吃料量做進一步分析。例如,母豬發情時,每天飲食量可能較少、飲水量比平常多、體溫也在幾天內會緩慢上升,相比之下,若是真的身體發炎,母豬體溫會在短期內快速上升。        團隊建置的平台可以看到母豬體溫、飲水、飲食量3條曲線的走勢,就能綜合判讀母豬身體狀況。鄭虢鍇指出,如果體溫狀況異常,就可以發出訊息提前向豬農示警,減少可能損失或避免症狀惡化等,「如果只是『熱緊迫』,可以在養殖環境開風扇、灑水降溫,不見得要用藥」。【延伸閱讀】- 利用AI影像辨識勘查雞隻生長狀況        這套母豬健康偵測平台技術目前已在彰化的永隆畜牧場進行實務驗證近3個月,在小範圍的初步測試中,發情狀況的監測準確率可超過9成以上。        團隊目前提出的AI母豬健康偵測平台,可以協助監控管理豬隻健康,也在今年數位部數位產業署辦理的「前瞻應用與公益創新實證賽」[1],從137件徵件中脫穎而出成為4名佳作之一。        鄭虢鍇表示,隨著相關實際驗證、資料蒐集規模日漸擴大,加上團隊也有專家顧問團,有望進一步提升病症與模型判斷的精確性,希望目前打造的母豬健康偵測平台,未來可以發展成豬隻智慧養殖跟健康管理系統。「概念上就是幫豬隻打造履歷表,讓每隻豬隻年齡、身體狀況、是否生病過都能一目了然。」        目前全台灣有6000多個豬場,鄭虢鍇預估,其中有意轉型為智慧養殖的豬農,預估達1成,團隊未來也希望把相關系統建置更成熟完整,預估相關系統應用產值上看新台幣7億元到8億元。 註1: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為開發地方智慧創新服務、實踐數位治理服務及推動產業數位轉型,並達成創新經濟與數位國家的政策目的,透過競賽辦理方式,以「科技轉型」與「永續發展」二大主題領域相關垂直應用關鍵議題,公開甄選國內具有創新、創意及技術能量之產業、新創、學界等優秀團隊,藉由共創媒合、解題驗證等機制,帶動5G、AI、IoT等科技技術應用進行實證試煉。
【減量】添加新型添加劑Bovaer可使乳牛甲烷排放量減少
2022/10/05
甲烷排放是乳製品行業面臨的最大氣候挑戰之一。乳牛是反芻動物,這意味著為了消化腸道內的飼料,乳牛會不斷地打嗝,而釋放出會影響氣候變化的甲烷。事實上,Arla Foods農場總排放量的40%來自乳牛對飼料的消化。這兩家公司在新聞稿中表示,Arla Foods的農場是世界上氣候效率最高的乳製品生產商之一,每公斤所產出的牛奶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15公斤。Arla Foods致力於在這十年內加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根據Arla Foods可持續且遠大的發展目標,該合作社將在丹麥、瑞典和德國等50多個農場中,針對10,000頭乳牛試用新的飼料添加劑Bovaer。        Bovaer是乳牛和其他反芻動物的飼料添加劑。帝斯曼(DSM)公司經過長達十幾年的時間研發這種飼料添加劑,並在全球14個國家進行廣泛的測試。Bovaer在歐盟、巴西、智利和澳大利亞均有販售。在歐盟,Bovaer是第一個獲批具有環境影響的飼料添加劑,並證實其對甲烷排放的影響以及對動物、消費者和環境的安全性。Bovaer機制為透過抑制乳牛瘤胃中催化甲烷的酶,以減少每頭乳牛甲烷排放量。其成分可被安全分解成天然存在於牛胃中的化合物,經科學證明不會影響牛奶的品質。每天於每頭乳牛的飼料中添加四分之一匙的Bovaer就能平均減少30%的甲烷排放量。因此,這種飼料添加劑有助於立即顯著減少肉類和乳製品的生態足跡。        在2022年的夏秋兩季,Arla Foods將與其農場主合作,確保試驗點項目擁有多元化的乳牛族群。在農場試點期間,農民將從飼料供應商處收到Bovaer,並將其混合到乳牛的飼料中。Arla Foods會將收集牛奶樣本進行分析,並與未餵食Bovaer的乳牛所產出的牛奶進行比較。如果初步調查結果符合預期,Arla Foods 計劃在2023年將試點項目擴大一倍,如:20,000頭乳牛。【延伸閱讀】- 飼料添加3-硝基氧丙醇(3-NOP)可顯著減少肉牛的腸甲烷排放
蛋白質行業如何創新以滿足需求
2022/10/04
隨著市場對替代性蛋白的需求增加,為了符合健康、永續性和合乎道德,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制定了“蛋白質路線圖”作為對各種新型替代性蛋白產品和成分的指引。        澳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消費國之一,但過去的二十年,紅肉的消費量一直在持續下降,除了成本考量之外,與健康、環境和動物福利有關;但中國和越南等國家,中產階級的肉類消費量則一直在上升;這種需求的轉變為製造替代性蛋白業者擴大規模和產品多樣化創造更多的機會。        澳洲的植物蛋白產業規模雖然小,但過去一年上架的植物蛋白產品迅速上升,總數達到 200 多種。根據統計,過去兩年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增加約 30%。植物蛋白產品是透過將各種植物成分(如全麥、豆類、堅果和油籽)加工成食品,包括麵包、義大利麵以及肉類及奶製品的替代品。例如:羽扇豆、鷹嘴豆和小扁豆可製成植物肉,而蠶豆或綠豆可製成蛋白粉;現在可用的大多數植物蛋白產品為進口或使用進口原料在澳洲製造,因此生產植物蛋白產品業者有很大進步空間。        未來幾年肉類仍為許多人的主食,但澳洲消費者越來越在意肉的來源,而“數字完整性”系統可能是一個有用的解決方案:從原料來源、營養、包裝、公平貿易到有機認證的所有內容,並記錄相關的勞動條件、碳足跡、用水、化學品使用、動物福利以及對生物多樣性和空氣品質的影響。例如:由澳洲雪梨NanoTag Technology 公司所製作的一種獨特的微點矩陣圖案,印在肉類產品的包裝,掃描時可驗證產品的真實性,買家可以看到產品的包裝日期、批號和原產地。        海鮮也是健康低脂蛋白質的重要來源,澳洲對尖吻鱸和墨瑞鱈等平價魚類的需求正持續增長,雖然澳洲每年生產 11,000 噸白肉魚,但進口量幾乎是十倍,才能滿足一年的需求;2030 年澳洲水產養殖業的目標是本土生產可達到 50,000 噸。        精準發酵是另一種生產富含蛋白質產品和成分的技術,到 2030 年可能價值 22 億澳元;傳統的發酵涉及使用微生物(如細菌和酵母)來製作食物,包括優格、麵包或天貝;若使用精準發酵,可以定制微生物以創造新產品。例如Every Company使用定制的微生物菌株來製造不含雞肉的蛋清替代品;Perfect Day創造了一種無牛牛奶。        如果想吃肉,但仍然擔心動物福利或對環境的影響?試試在實驗室培養,生物學上與常規品種相似,但不是源自農場的肉。例如:澳洲公司Vow正在使用動物細胞製作豬肉和雞肉,以及袋鼠、羊駝和水牛肉。這些產品尚未商業化,但在 2020 年Neil Perry主廚使用這些肉並創建了菜單。        可食用的昆蟲,幾千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地美食的一部分;昆蟲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蛋白質、omega-3脂肪酸、鐵、鋅、葉酸和維生素B12、C和E。養殖昆蟲碳足跡較低,需要較少的土地、水和能源。澳洲公司Circle Harvest銷售一系列可食用昆蟲產品,包括富含蟋蟀粉的義大利麵和巧克力布朗尼混合物。        蛋白質對人類的健康非常重要,到 2030 年,植物肉、人造肉和食用昆蟲將只是填滿澳洲冰箱的一部分食物,蛋白質路線圖勾勒出未來的基礎,製造替代性蛋白業者可獲得更好的成果,並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延伸閱讀】- 植物肉口感仿真肉 背後學問大
【減量】英國公司(Better Origin)所開發小型昆蟲農場以減少雞隻的碳足跡
2022/09/26
總部位於英國的Better Origin公司開發它認為將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的解決方案:如何在全球不斷增長人口的情況下滿足蛋白質需求。根據農業技術創新者的說法,答案是分散食物鏈,從全球轉為本土。 動物飼料循環模型        為了實現此目標,該公司創建小型昆蟲農場,從超市收集當地的廚餘作為原料,並將其轉化為高質量、可持續的動物飼料。【延伸閱讀】- 利用廚餘生成清潔能源        此小型昆蟲農場重現“在自然中發現”的條件,食物被昆蟲吃掉並升級為動物飼料的必須營養素。Better Origin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系統創造最佳環境,生產提供給畜產動物的黑水虻幼蟲。該系統設計為超本地化、自動化且易於安裝於本地農場上,並有相機、電腦螢幕以及傳感器以監控每個小型昆蟲農場內的條件,確保環境適合生產黑水虻幼蟲。Better Origin認為,這種方法可以不需將動物飼料運送到世界各地,並確實減少對大豆等商品的需求,而這些商品則是人為毀林與土地利用變化的最大驅動力。Better Origin的集裝箱農場,稱為X1。在 1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可以與目前在1500平方公尺的大豆園中生產相同數量的飼料。        每天所生產的食物當中有三分之一被浪費,僅在英國就浪費450萬噸的食物。如果廚餘是一個國家,它將成為僅次於美國與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國家。透過利用廚餘作為原料,Better Origin正在提高食品系統的效率並降低農民的飼料成本,而此循環模式將透過降低農場排放和提高生產力來幫助減少畜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對動物福利也有益處,因畜產動物覓食活食而不是餵食顆粒飼料。 安全與可持續性的餵飼系統        面對一系列導致全球混亂的危機,因此轉向當地食品供應鏈和發展食品主權已成為熱門話題。Better Origin的首席執行官Fortis Fotiadis強調,本地化確實帶來了糧食安全方面的好處,但是隨著歐盟採取行動增加耕地面積以填補飼料供應短缺,以及英國政府被指控盲目陷入食品和飼料安全危機,這些問題需要以可持續性的方式實現。        一位食品科技企業家表示,飼料生產的循環方法可以帶來好處。他說明,我們這一代的人需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能夠以可持續性和安全的方式生產糧食。最近的事件,如:流行病、英國脫歐和烏克蘭目前的局勢,確實暴露我們食品供應鏈的脆弱性。全球化的程度導致食物鏈大部分效率較低,如:英國養殖的雞所餵飼的飼料於南美地區種植,此地區既不安全也無持續性。然而,Better Origin找到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案,並將食品供應鏈本地化。透過將當地生產的大量廚餘轉化為持續性的食品來實現這一目標,且由於黑水虻幼蟲於英國生產,因此同時解決可持續性和安全性問題。 推動增長以擴大影響        Better Origin的技術雖然可以應用於世界上任何的畜產業,但該公司決定首先關注英國的家禽行業。去年(2021年)的12月,Better Origin簽署了一項協議,為英國連鎖超市Morrisons的散養雞農場提供十個小型昆蟲農場。        大豆目前佔雞隻飼料的10-20%,而英國供應鏈中有高達70%的排放來自飼料。在這10個散養雞農場以減少大豆含量且餵食昆蟲以減少食物浪費,預計每年可以使56公頃的南美土地免受森林砍伐。根據該公司分享的數據,它還將減少5,737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節省400億升水並減少1,500噸食物浪費。Morrisons表示此次合作將幫助今年推出碳中和雞蛋品牌。Morrisons的農業主管Sophie Throup表示,減少畜產飼料中的大豆是需要降低碳足跡的農場主要挑戰之一。昆蟲飲食可能更適合雞隻,它們似乎很喜歡而且營養和健康益處是顯著的,因此給予昆蟲飲食可能是未來飼養雞隻的方法。        為了支持Morrisons的執行以及未來的交易,Better Origin目前正在擴大其團隊,為增長做進一步的準備。支持這一點,該集團籌集1600萬美元,由Balderton Capital風險投資公司做領導。這筆錢將用於專注團隊的發展,以滿足最近的一些大合同,如:與Morrisons的合作夥伴關係,並且計劃於英國和歐盟擴大技術,同時保持在研發領域的領導地位。
【循環】地產地消!日本埼玉縣畜產業之循環型農業(SDGs)
2022/08/19
為促進在地畜牧業的循環型農業科技技術發展,琦玉工業大學與尾熊木牧場集團共同締結「琦玉縣深谷市續產業之循環型農業產學聯盟」。       由於推動畜產業之循環型農業之際,常面臨牛糞製造堆肥時造成環境惡臭問題。為闡明造成臭味關鍵因子,目標著力在分析其成分定性與定量之元素,探索降低惡臭因素,並從農業廢棄物中製作成有效吸附惡臭成分的吸附劑。此外,分析沼氣發酵殘渣成分,尋找出適合牛糞堆肥的植物,利用成分調整(氮、磷酸P、鉀肥K),創造差異化與附加價值化。未來將利用牛糞,積極發揮沼氣產生能源發電與儲電之作用。       上述地方循環型農業計畫,由琦玉工業大學和尾熊牧場共同創立的產學聯盟進行研究試驗。尾熊牧場為琦玉縣內唯一飼養最多和牛品牌的畜牧場,主要負責牛糞發酵處理與堆肥化,建構牛舍與相關實驗場域,促進堆肥產品化。琦玉工業大學則由生命環境化學科(環境物質化學研究室)專以研究環境化學,因應氣候暖化,利用二氧化碳回收與儲存技術、以及利用生質能產生化學製品和能源團隊負責。藉由學術研究知識洞見,協助地方環境發展,加上產學共同研究、共同建立廢棄物再生的社會循環系統,促進SDGs循環型農業之推動。以下為該計畫研究內容與共同研究目標: 此產學聯盟以「埼玉縣深谷地產地消畜產業之循環型農業SDGs」為主,其共同研究目標:①降低製造堆肥時牛糞發酵所造成環境負荷、②藉由堆肥製造時特別註記氮磷鉀成分,以增加產品附加價值。       研究內容:造成臭味關鍵因子的定性與定量分析,探討可除去吸附因應方法。此外,建立可迅速檢測堆肥中的氮磷鉀成分,增進優化堆肥成分措施。【延伸閱讀】- 利用啤酒渣及牛糞製造有機農藥
【減量】荷蘭研究放牧可減少畜牧業氨與甲烷的排放量
2022/08/16
荷蘭有近70%的甲烷排放來來自農業部門,主要透過乳牛腸道進行排放;農業部門氨排放量為111.2千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占全國排放量的94%,其中有64.4千噸來自牛隻。為了達到《荷蘭氣候協議》,減少畜牧業甲烷與氨的排放,荷蘭農業部、自然資源與食物品質部(LNV)委託荷蘭瓦赫寧恩大學暨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以期在2030年將甲烷減少50至100萬噸CO2e,同時將氨減少約0.8萬噸CO2e。        為了確定控制變數,研究團隊比較春季、夏季、秋季不同季節放牧、欄牧餵食青貯料與新鮮牧草、採食量等不同飼養方式對甲烷排放量的影響。新鮮牧草的生長季節和生長條件以及青貯料的品質也會可能影響排放量,故研究人員還比較了年輕牧草與老牧草之間的差異,並利用Greenfeed設備測量乳牛腸道甲烷量。        在春季,當新鮮牧草品質最好時,短草的甲烷排放量比長草、莖稍多的草減少約10%。由於春季牧草品質較好,因此餵食新鮮牧草與青貯料的甲烷排放量差異最大。研究人員指出可能原因:「青貯草中的糖已經預先浸泡過,而新鮮的牧草中的糖則受到蠟層的保護。乳牛反芻過程中會使這種糖釋放得更慢,影響瘤胃中揮發性脂肪酸-乙酸、丁酸和丙酸的比例。當形成乙酸和丁酸時,會產生大量的氫氣,與釋放的碳結合並在瘤胃中形成甲烷;反之,若形成丙酸,則會抑制甲烷生成菌之活性,故產生的甲烷則較少。」        研究人員表示,新鮮牧草含有許多營養成分。仍在調查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排放量降低。關於新鮮牧草和放牧仍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研究顯示,與夏季欄牧餵食新鮮牧草相比,放牧產生的排放量較低,可能原因為割草的階段,與新鮮牧草相比的青貯料是在不同的時間收穫,品質也可能有很大的差異。        當夏季欄牧餵食新鮮牧草時,由於割草時間較放牧晚,因此牧草的莖也較多,導致乳牛消化率降低。研究發現,乳牛的消化率會影響甲烷的排放量,當消化率愈高時,甲烷排放量較低。另一項研究中發現,春季放牧能大幅減少甲烷排放量,在6月以前,當乳牛攝取新鮮牧草時,甲烷的排放量能降低25%。6月1日以後,甲烷的排放量僅能降低15%。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放牧能使乳牛腸道甲烷排放量比餵食青貯料減少10至30%,而夏季欄牧餵食新鮮牧草則能減少0至20%的甲烷排放量。為了解釋草料影響甲烷排放的機制,該研究也探討瘤胃中草料和消化特性,一般來說,當粗蛋白含量越低,乳牛腸道甲烷排放量越高。然而,對於草地上的新鮮牧草而言,當粗蛋白含量較低時,乳牛腸道甲烷排放量略為下降。        另外,與青貯料相比,新鮮牧草的消化率較高,會產生較高濃度的丙酸,並抑制甲烷的形成。由於,春季牧草對減少甲烷排放量有顯著影響。因此,可以藉由放牧取代青貯料或者提高新鮮牧草和青貯料的品質,改善乳牛對飼料的消化率來減少甲烷排放量。【延伸閱讀】- 預測乳牛甲烷排放的新方法
【減量】新創公司致力將動物廢棄物轉換成生質能源
2022/08/09
畜牧業必然會產生動物廢棄物,動物廢棄物雖然是一種有價值的肥料,但也會在過程中釋放出溫室氣體-甲烷。        在最近的世界農業博覽會上,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新創公司WasteFuel Agriculture公司看到了甲烷的價值,將甲烷轉換成為可再生天然氣,或轉化為甲醇都有助於將甲烷從空氣中排出並充分利用,作為生質能源,幫助農民發掘新的商機。       WasteFuel Agriculture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Trevor Neilson指出,在農場將動物廢棄物轉化為生質能源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WasteFuel Agriculture公司首先與酪農場展開討論。農民可以參與將沼氣池中的甲烷轉化為可再生天然氣;或將甲烷轉化為甲醇,這對船用燃料尋求減少碳足跡也是一個新的機會。        全球第一大海運公司快桅(Maersk)為訂購的新船隻購買 40 萬噸綠色甲醇,並預計未來不再購買以化石燃料為動力的船,因此將需要盡可能更多的甲醇。        對於農業市場,將從酪農業廢棄物生產設施的厭氧消化器開始。避免將廢棄物運送到加工設施的問題。但有一些問題仍需要克服,例如農民雖然有興趣,但已因務農已忙得不可開交,不希望他們的生活變得更艱難。但這可能會是農場的寶貴收入來源,WasteFuel公司將與農民合作這項新業務。        加州是這項新業務的熱點,部分原因是酪農場靠近鐵路線,可以將甲醇或可再生天然氣等成品運輸到可以出口或使用的港口。對於已經投資購買厭氧消化器進行營運的農民來說,轉向可再生天然氣或甲醇是對厭氧消化器的升級,將成為WasteFuel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WasteFuel公司的發展,未來將繼續與農民合作,創造加工規模經濟。        來自沼氣池的甲烷,可以變成可再生天然氣或甲醇,與天然氣相比,可再生天然氣的低碳強度使得價格更具吸引力,至於甲醇,目前加州並未在其環境收入計劃中承認這種燃料。但因為綠色甲醇的市場將擴及世界上大多數海運公司,且甲醇還有很多其他工業用途, 未來預計此產業將會繼續成長。【延伸閱讀】- 新技術將啤酒轉換成燃料
運用微生物發酵製造卵白蛋白的永續替代方案
2022/08/01
雞蛋白粉(又稱蛋清粉)為食品工業中廣泛使用的原料之一,未來市場預計將持續成長,而日益增加的消費需求也讓生產鏈中的永續與動物福利議題受到關注。在生產鏈源頭的蛋雞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並會造成水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森林砍伐等問題。此外,集約化的養殖易使動物成為人類病原體的重要宿主,導致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爆發。【延伸閱讀】- 歐洲動物保護組織呼籲提高養殖雞標準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與芬蘭科技研究院(VTT)組成的未來永續糧食系統研究小組發布研究,顯示利用真菌生產卵白蛋白(ovalbumin,蛋清中主要的蛋白質成分)能有效減輕雞蛋白粉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負擔。        細胞農業,用於重組成分生產時又稱精準發酵(precision fermentation),能為動物性蛋白生產提供新的方案。蛋白粉中的蛋白質有一半以上來自卵白蛋白,VTT成功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以木黴菌Trichoderma reesei製造卵白蛋白,並將其從細胞中分離後濃縮乾燥為最終產物。團隊的研究顯示,以真菌生產的卵白蛋白減少了近 90% 的土地使用需求和 31-55% 的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如使用低碳能源生產,精確發酵有可能將影響降低多達 72%,而用水對環境的影響則與生產地點所在位置有高度關聯,整體而言,該研究顯示了精準發酵技術在提高蛋白質永續生產的潛力。
德國Siemens與英國Hoofcount合作開發智慧乳牛足浴設備
2022/07/19
乳牛會跛行是由於腳蹄上沾染細菌所引起,這會造成其疼痛、活動受限及行為改變、產乳量減少、生育能力下降、治療頻率增加、足蹄修剪成本上升及勞動力浪費等情況。對於擁有100頭乳牛的酪農來說,跛足的治療每年預計要額外花費數千英鎊開銷,而對於整個英國乳製品產業的財務影響估計遠遠超越1億英鎊。然而,定期幫乳牛洗腳能有助於減少及預防這類蹄病和跛足的發生。        全球電子與電機技術巨頭德國Siemens公司對於植物生長優化、動物健康促進和永續食品生產等智慧農業技術的應用並不陌生,目前該公司已與英國的動物足浴設備製造商Hoofcount進行合作,兩家公司將共同使用Siemens頂尖的數據蒐集及控制技術-LOGO智慧邏輯模組來結合現實及數位世界,打造智慧乳牛足浴設備,LOGO能管理及控制Hoofcount足浴盆的化學幫浦、水幫浦以及動物餵飼等關鍵機制,而控制器則允許Hoofcount追踪經過足浴池的乳牛並蒐集相關數據,最後將這些數據顯示於HMI螢幕上進行視覺化。而浴槽則設計成能進行遠端控制,並且可以將數據傳送至雲端進行分析,幫助酪農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改善乳牛的健康與福利問題。【延伸閱讀】- 自動擠奶機器人的使用有助於乳牛繁殖時的育種選擇
甜菜鹼和脂肪對抗乳牛的熱緊迫
2022/07/05
隨著全球暖化事件的增加,預計夏季影響大多數乳製品的熱緊迫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也將增加。飼料消化和代謝亦會產生熱量,這將會增加乳牛的總熱負荷,當這種負荷由於環境因素而無法消散時,其採食量和產乳量就會受到影響。研究顯示,當溫濕度指數(THI)超過68時,乳牛很可能會出現熱緊迫症狀。        甜菜鹼已被證明具有滲透調節功能,有助於緩解動物的熱緊迫。另一方面,脂肪的熱量增量與大多數飼料相比較低,並且先前研究已證明,在炎熱的天氣給乳牛餵食高脂肪飲食可以產生更多的能量校正牛奶(energy corrected milk)。在這項研究中,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動物實驗前的經濟閾值分析評估甜菜鹼及脂肪添加劑是否滿足可行或有益的生產需求。【延伸閱讀】- 甜菜鹼具減緩失智症進程的潛力        本研究透過與乳牛的熱緊迫期相比的經濟閾值分析,以評估每種添加劑對於最小變化乳產量的飼料有利替代品。實驗飲食內容共分三組: l 甜菜鹼:控制飲食+每頭牛每天16克甜菜鹼 l 脂肪:控制飲食+每頭牛每天0.7公斤芥花油 l 甜菜鹼+脂肪:控制飲食+每頭牛每天16克甜菜鹼和0.7公斤芥花油        結果顯示,餵食甜菜鹼日糧的乳牛在數量上與餵食對照組日糧的乳牛在緊迫前的產乳量相同,但在熱緊迫和恢復期間,乳牛每天平均多產0.07至0.05公斤的乳固形物。實驗後的經濟分析中,僅考慮THI ≥ 75天的熱緊迫產乳效益,在添加劑和乳價條件下,添加甜菜鹼日糧超過了所需的產乳量閾值。然而,當添加劑成本高而乳價格低時,在炎熱天氣條件下,餵飼甜菜鹼的優點不足以證明此額外的花費與對照組日糧相比較為合理。但將動物實驗恢復期間記錄的益處納入後比較時,於研究中所有的添加劑和牛奶價格情況下,添加甜菜鹼與對照組相比可為一種有益的替代方案。        另一方面,脂肪餵飼組的乳牛在所有實驗組別中產生了最多的乳固形物。結果顯示無論熱緊迫條件為何,餵飼額外的脂肪本身對產乳有好處,這可能是由於在熱緊迫之前的總能量攝取量更高所導致的結果。實驗後的經濟分析結果中,在測試所有的價格條件下,添加脂肪於日糧中都超過了所需的產乳經濟閾值。        整體而言,在日糧中添加脂肪或甜菜鹼都有可能產生足夠額外的牛奶並超過生產閾值,因此於炎熱氣候期間,任一種添加劑都可成為與對照組相比一種有益的替代方案。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餵食甜菜鹼和脂肪組合的乳牛並沒有產生足夠的額外乳固形物來作為對照組有益的替代品。這可能是因為甜菜鹼和芥花油對產乳量產生拮抗作用,此推斷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這種長期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表示,使用甜菜鹼或脂肪添加劑或許能做為管理熱緊迫的長期投資如遮陰基礎設施和遺傳改良等的替代或補充策略。
歐盟從農場到餐桌的戰略:動物福利能走多遠?
2022/06/27
目前歐盟動物福利法律之架構中,包含一項保護農業動物的指令、四項保護蛋雞、肉雞、豬和牛的最低標準規定、一項關於動物運輸規定以及一項關於屠宰的動物福利說明。然而,隨著社會越來越關注動物福利,這些規定被認為有許多不足之處,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歐洲公民倡議(ECI)於2018年9月提案推動「終結籠飼時代」,倡議呼籲立法禁止對多種動物使用籠飼,並有超過160萬人連署響應,促使歐盟委員會(EC)做出具體行動。         歐盟於2020年5月20日提出的「從農場到餐桌策略」(Farm to Fork Strategy)報告之中,宣布2023年將全面修訂現有的動物福利法。旨在提高其保護程度與適用範圍,使其更易於執行以及與新研究證據一致。承諾提議從逐步淘汰到最終禁止所有歐洲公民倡議中提及的動物物種與其所使用之籠子。在宣布該公告的同時,歐盟啟動了對當前養殖動物福利法規的適用性檢查,結果將被用於審查現有規則並制訂未來措施。同時,歐盟向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徵求了科學意見,而這些意見預計應在2022年或2023年初提供。         作為倡議的一部分,歐盟預計修正動物運輸與農場動物及屠宰相關的福利法規,亦建議評估歐洲法規架構下,動物福利標示標準的影響,因歐洲目前沒有相關的法規。此修訂將涵蓋為農業目的而飼養以及飼養的動物,包括貓和狗,但不包括野生動物、無脊椎動物或實驗室動物,但有關其在運輸過程中的福利規則則除外。歐盟的提議得到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的普遍支持,並受到有關各方的密切關注。         2021年10月,歐洲議會成員通過了一份關於從農場到餐桌戰略的倡議報告,批准了一份環境與農業委員會(AGRI)報告,其中包含關於動物福利和保護的規定。2021年12月,理事會批准了歐盟範圍內動物福利標籤的結論。歐盟修訂動物福利法規的公眾諮詢已經於2022年1月21日結束,並且收到近6萬份的回覆,且於2月份通過有關於運輸期間制定更好的動物保護規則建議,其中包括運輸行程不超過8小時,並要求成員國在歐盟境內的邊境建立動物運輸快速通道,以減少運輸時間。歐洲議會議員另建議歐盟任命一名負責動物福利的歐盟專員和一個專門的總幹事,以反映這個問題對歐洲公民的重要性,並確保給予足夠的政治關注。【延伸閱讀】- 動社推動物福利標章守護乳牛 未來盼擴展至豬雞禽畜
創新植物基乳化劑有替代食物中蛋及乳製品的潛力
2022/06/22
乳化劑為食品製造業中常用的成分之一,能將不相溶的水、油類液體均勻融合,如美乃滋成分中的蛋黃,因含有卵磷脂,為食品製造中最常見的天然乳化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植物基乳化劑,富含蛋白質及抗氧化成分,並有取代美乃滋、沙拉醬等食品中蛋奶成分的特性。         本研究的植物基乳化劑由啤酒發酵剩下的副產品穀麥酒渣(麥粕)製作,酒渣在發酵後進行一連串萃取過程,再經乾燥後即可用於製造食品。與市售品牌相比,以此植物基乳化劑製造的美乃滋中蛋白質及某些特定的必需胺基酸含量較高,另包含了更多營養與抗氧化成分,脂肪與熱量則無明顯差異。經實驗測試後,發現其質地與塗抹性也較佳。         雖有作為牛隻飼料及固體燃料等的用途,但目前啤酒渣尚未大量應用於食品工業,主要是因為難以從中萃取蛋白質,現有的化學萃取或高溫萃取方式花費太高且過程繁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團隊主要以酒渣對人類的健康價值及更天然的製程方法為研究方向,使用了用於製作純素發酵食品天貝(tempeh)的真菌Rhizopus oligosporus ,該真菌產生的酵素能分解酒渣的化合物結構,可以簡單又有效率的萃取蛋白質及抗氧化成分。         全球每年約有3900萬噸啤酒製造副產物進入掩埋場,將其升級為潛在的食物來源是一個提高食品供應鏈加工效率的機會,該技術使廢棄物能夠再次進行升級循環,可減少被送往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數量以及使用新材料進行生產的需求,進而能降低空氣污染、水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並可促進發展更健康的植物蛋白替代品。團隊未來希望繼續發掘此乳化劑於醫藥及化妝品領域的應用。 【延伸閱讀】- 利用啤酒渣及牛糞製造有機農藥
農業廢棄物加值應用 羽毛轉化變優質飼料
2022/06/0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天發布新聞稿,分享運用科技發展促進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的案例。為推動循環農業,農委會鼓勵大專院校進行多元飼料的開發研究,台大研究團隊運用微生物發酵技術改善傳統羽毛粉製程,將廢棄羽毛轉化加值成為優質飼料新選擇。        農委會表示,羽毛是家禽屠宰的大宗廢棄物,台灣每年約產生4萬公噸的廢棄羽毛,現行處理方式是將廢棄羽毛先以高溫高壓爐化製,再以水解羽毛粉的形式作為飼料原料,但過程中常因化製條件不當或受胺基酸組成限制,大幅降低羽毛粉的利用價值。        農委會說明,台大研究團隊運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發現運用篩選出的微生物進行發酵,除了可改善羽毛的胺基酸消化率外,也可利用菌體合成的菌體蛋白改變其胺基酸組成,且採用固態發酵可省去高溫高壓化製程序,兼具低耗能、降低碳足跡及提升廢棄物利用效率。        農委會指出,這項新技術同時解決商業上化製羽毛時的大量耗能,也同步改善羽毛粉胺基酸不平衡的缺點,目前正進行白肉雞生長試驗及相關經濟效益評估,未來將加速推廣於產業實務運用。【延伸閱讀】- 利用加工水產品廢棄物以製造尼龍
荷蘭Nutreco投資技術平台以改善印度的乳牛飼養效益
2022/06/01
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乳製品市場,每天能生產大約5.7億公升的牛奶,最新的研究顯示,該國的乳製品市場於2021-2026年間將以14.5%的複合年增長率上升。印度有三分之二的乳牛飼養是屬於小農(擁有2到5頭乳牛),故其乳製品生產在邁向永續經營的道路上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而飼養畜群規模較小的酪農在拓展業務時往往會面臨許多障礙,包含財務支持、高品質產品及服務的獲取及擴大客群等挑戰。        總部位於荷蘭的Nutreco是一家國際動物營養及水產養殖公司,今天宣布投資印度乳製品技術新創公司Stellapps,藉以幫助酪農提高生產力及效率。自2019年以來Nutreco已在亞洲、拉丁美洲、澳洲、歐洲及美國等地進行了10多項能提升’’從飼料到農場’’(feed-to-farm) 生產價值鏈永續性的新創投資,反應了其所許下持續支持創新技術的承諾。Stellapps是由五位資深產業技術人士於2011年創立,他們相信物聯網可以改變印度農村,並表示其smartMoo技術可協助提高乳品的生產力、品質並實現可追溯性。透過Stellapps線上平台所建立的合作關係,使酪農能夠獲得金融、優質營養來源和即時的獸醫護理服務,而其mooPay金融科技部門將透過提供數位支付、銀行業務、儲蓄、現金領取、信貸及保險等服務,來提升小農的金融普惠性(financial inclusion)。Nutreco的首席執行官表示,公司目標是透過創新技術的投資,提高食品供應鏈的生產永續性,並為小農提供更好的未來願景。【延伸閱讀】- 緬甸乳牛繁養殖計劃
與水鹿的親密接觸 南投食農體驗養鹿大啖鹿茸餐
2022/05/05
南投縣國姓鄉是全台最大的水鹿畜養區,為讓民眾瞭解水鹿習性及養殖,並刺激鹿茸及相關加工產品行銷,當地農會近期結合食農教育辦理養鹿生態體驗,帶領深入鹿寮近距離與水鹿互動,搭配食補及其他農作DIY,多元呈現地方產業特色。        國姓鄉農會指出,全鄉豢養台灣水鹿逾4800頭,居全台之冠,是國內最大的水鹿畜養區,其年產值更逾2億元,但今年受疫情影響,無法辦活動,行銷難免受衝擊,看準目前正值鹿茸採收期,辦理「FUN漫遊山城-養鹿生態體驗活動」。        為讓民眾如實體驗鹿農日常,國姓鄉農會擇定當地「百鶴養鹿場」作為水鹿生態的介紹基地,帶領學員深入鹿寮,並餵食牧草與水鹿親近互動,近距離觀察水鹿樣貌,並說明其生態與特性,不少學員則驚呼「與水鹿是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國姓農會表示,台灣水鹿為台灣特有種,眼下有明顯的眼下腺,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而有「四目鹿」之稱,性情雖溫馴害羞,但對聲音敏銳度極高,當陌生人接近、遇險或警戒時會翻唇噴氣,且會磨牙、跺腳,因此一般不作為觀賞鹿。        而養鹿生態課程中,鹿農更說明飼養方式,強調是以天然有機不能有農藥殘留的牧草、玉米、大陸A菜等葉菜植物來餵鹿,之後更讓學員品嘗鹿茸大補湯、桂竹筍,還有DIY薑黃手工皂課程,從鹿茸到薑黃,多元呈現地方農特產特色。        農會表示,疫情當下,透過食農體驗鼓勵民眾走到戶外,因此除辦理青梅、水鹿等體驗活動,本周六(7日)還有精品咖啡教育課程,將帶民眾手沖咖啡、溫泉足湯、左手香膏DIY,走訪糯米橋及沿線風光、大啖風味餐,民眾有興趣可關注「國姓鄉農會」臉書粉絲專頁。【延伸閱讀】-水牛進校園 嘉義大林鎮農會推廣食農教育
日本家畜改良中心最新發佈十大重點新聞
2022/04/13
日本家畜改良中心(National Livestock Breeding Center),依循國家農林水產省所訂定的新中期目標政策(第5中期目標:2021年4月1日至2026年3月31日),致力於家畜的改良和繁殖、改善飼養管理、飼料作物育種的種苗生產和分配,以及「牛追溯法」(為了牛個體識別信息管理和傳輸所制定的特別措施法)管理法令等執行項目。   特別是在家畜的改良和繁殖方面,承接民間私營部門難度較高風險業務之外,並作為中立和公平驗證單位。具體而言,該單位培育與提供國家資源與較稀有的畜牧育種、育種素材,並採取全國性規模的遺傳能力評估,以確保和各種遺傳資源之應用。此外,關於家畜之飼養管理改善,除了持續推動畜牧業 GAP,同時也致力於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職業安全和動物福利等SDGs相關畜牧產品生產活動。而本次家畜改良中心統整出2021年度這一年來所執行業務成果,嚴選出十大重點新聞。 一、榮獲第九屆全日本豬肉胴體大賽農林水産大臣獎 ! 家畜改良中心成功培育出「催肥養殖」豬隻 (催肥養殖豬)   為了全面推動全國豬隻改良,家畜改良中心分別在茨城牧場改善長白豬「  Landrace pig(L)種」,和大白豬  「Large White  pig  (W)種」繁殖能力,同時在宮崎牧場改良了杜洛克 「Duroc pig(D)種」的產肉能力(尤其是肉質),並將改良後的遺傳資源,作為改良純種豬隻所用。   這項改良技術於第九屆全日本豬胴體大賽中,榮獲農林水產大臣獎。未來該中心將強化與種豬飼養場的合作,以提昇國產豬肉品質,培育出更優質飼養的種豬,為國內優質豬肉的生產做出貢獻。 二、開發可實際評估與味道相關的脂肪酸之光學測量方法,並以快速而非破壞性評價食用肉類市場鏈的豬肉胴體     豬肉由一般成分 (水分,粗指防,粗蛋白質)和指肪酸所組成,過去分析肉質必須先將樣品在實驗室中進行切碎和分析(理化分析值),然而,為了更充分讓生產者掌握豬肉口感的成分資訊,能應用在食用肉類市場上,力圖研究出以不破壞豬胴體之一般成分和脂肪酸組成的快速分析技術。   對此,家畜改良中心開發並實際應用一種光學測量方法,無需切碎豬肉即可快速測量豬肉的一般成分(非破壞性)。 目前肉脂質測定裝置(牛肉脂肪酸組成測定裝置),已在全國肉類市場普及化外,仍持續蒐集與分析豬肉校準曲線數據之目標邁進。【延伸閱讀】電腦也會分析鮪魚肉質,透過手機拍攝即可完成判斷 三、日本國產雞品種榮獲國際味覺審查機構最高三星級評價!    日本國產雞品種「龍野」(商標名:純和鶏)榮獲國際味覺審查組織(ITI)2021年度最高三星級獎。在味覺和品質皆受到日本國內及世界各地所認可。另一國產優良雞品種“播磨”(商標名:丹精国鶏),正以一年可量產 200 萬隻雞之長期目標邁進。家畜改良中心未來將持續致力於開發優良種雞,並提供和推廣更多優良“國產雞種”。 四、發揮遺傳的多樣性,三大形質評價高的育種雄牛「金幸隆」和「晴茂栄」   家畜改良中心為了確保「黒毛和種」的遺傳多樣性,主要以「系統群」育種雄牛進行研究開發,在本年度已成功評選出新的「金幸隆」和「晴茂榮」品種開始供應精液。   「金幸隆」具有稀有品種「榮光」號的遺傳基因,保有「確率」*約為18%,在胴體性能方面,經家畜改良中心的三大形質評價排名為史上第8位,其中BMS號為史上第3位,表現出非常優秀的能力,皮下脂肪變薄,產量標準值被評價為優良。   「晴茂榮」具有稀有品種「藤良」號的遺傳基因,保有「確率」約為6%,是一頭具有良好平衡,沒有胴體特徵,三大形質評價排名為史上第9位。上述,不論是何種的育種雄牛,都能發揮遺傳的多樣性,改良肉用牛的育種,供應候補育種雄牛,為提升日本和牛之優良種牛的頭數和產量做出貢獻。 *「確率」(probability )是偶然發生的現象與所有現象的百分比率。 五、耐熱遺傳能力評估&供應J-Sire檢定之育種用雄乳牛!( NLBC  Maurits Tambac)   由於受地球暖化的影響,熱應力( thermal stress )對乳牛的產奶量降低和生育力惡化等影響越來越嚴峻,為因應這情況持續惡化,需要對耐受性作遺傳性改良。荷斯坦品種  (Holstein) 乳牛是泌乳能力最好的奶牛,卻也是一種容易受熱應力影響的品種。因此,家畜改良中心 2021 年 8 月開始,利用由日平均氣溫(℃)和日平均相對濕度(%)計算出來的熱應力指數,對耐熱性的遺傳性能進行評估。   然而,由於對耐熱性相關的遺傳力較低,因此在選定交配育種雄牛和選定具有相似泌乳能力的奶牛狀況時,需要善用其耐熱性。在相同評價中,由優秀國內育種雄牛生產評審委員會,根據(J-Sire Project)評選出綜合評價(NTP)中,以遺傳多樣性的育種雄牛NLBC  Maurit Tombak品種勝出。 六、育種和肉質改良後的種豬排名   國產純育種豬改良協會,與民營育種豬生產企業、各地行政區、畜牧改良中心、檢測研究等各機構合作,共同致力於國產純育種豬的改良。該協會除統整遺傳性能評估的標準依據,同時也致力於推動國產純育種豬的改良。遺傳性能評估則委託家畜改良中心負責,並於2021年開始提供會員育種豬的種豬排名資訊。透過這樣的排名,讓各農場更易於比對種豬能力,並且更加容易在自家農場中尋找出具有改良育種豬所需育種特徵的種豬。預計未來每四年提供一次這類排名資訊,以利於國產純育種豬在遺傳性能評價。 七、畜牧農場經營通過兩大重要GAP和HACCP認證!   為了強化日本國內畜牧業的生產基礎,家畜改良中心正持續推廣 JGAP 和農場 HACCP 認証的取得。在畜牧業經營上,以SD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 為基礎進行相關畜產品生產活動,訂定符合食品安全、畜牧衛生管理、環境保護、職業安全等相關法規之檢驗項目。除此,也以GAP的經營角度,不斷重複實施、記錄、檢查、評價之生產管理模式,並將其改善。經由不斷努力下,2021年,岡崎牧場、奥羽牧場、岩手牧場和熊本牧場相繼取得JGAP認證捷報。另外,繼岩手牧場之後,十勝牧場於2021年通過農場HACCP認證。 八、日本唯一通過國際種子檢驗協會飼料作物種子的檢驗認定   長野分場是日本唯一通過國際種子檢驗協會(ISTA,總部在日內瓦)認可的檢驗所,作為日本唯一一家專門從事飼料作物種子的檢驗所,於全國大幅進行檢驗。 然而,受到“COVID-19”入境限制的影響,來自奧地利、義大利和美國進口的種子,改以遠距審核,卻不絲毫影響品質管理和檢驗技術,依舊獲取高度評價,並且再度取得認證更新。   另外,在國內的熊本牧場從2004年開始生產飼料用水稻種子,今年將計劃供應19噸的生種子和5個品種的保證種子,並在示範展覽中舉行研討會,提供關於生育狀況之動態資訊。家畜改良中心,伴隨著優良品種的推廣活動,透過供給高品質的飼料用作物種子,為國內飼料的自給自足做出貢獻。 九、有史以來最高的搜尋次數,提供更多牛個體識別資訊!   在全國牛個體識別數據庫中,記錄由全國牛隻管理者每日所彙報通知的出生、遷入、屠宰等情況,每天平均記錄約3萬件,截至目前為止已累積約3千萬頭牛的個體訊息及其滾動式更新履歴。   2021年度的牛個體識別信息的搜尋數量為4366萬頭(平日每天約15萬2千頭),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截至2020年底的累計總搜尋量約為5億3千萬,牛的個體識別資訊大多用於牛肉和牛肉的交易、產地確認及標示,因此,不僅是統計資訊、也作為出口牛肉的日本產地證明。家畜改良中心,開始在日本全國及縣級以上地區推行相關措施和各種補助業務,以利於乳牛和肉牛生產相關業者提升牛隻個體管理,以及經營上的工作效率。未來將繼續推動「個體識別信息」的使用,以便為畜牧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十、獲農林水產大臣的感謝狀!盡力防止豬瘟和高致病性禽流感蔓延   家畜改良中心為了支援家畜傳染病暴發的相關防疫工作,根據農林水產省請求,派任相關工作人員到現場投入相關協助工作。2021年共投入千葉縣和熊本縣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在宮城縣、栃木縣和群馬縣所爆發之豬瘟的緊急支援請求。   此外,2020年因分別支援9月所發生的豬瘟和11月所發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之防疫工作,家畜改良中心在2021年獲得了農林水產大臣的感謝狀,未來該中心繼續利用其擁有的技術、知識、和人力資源,提供現場各種支援服務。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