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農、畜、水產品的產地與生產履歷判別技術
2013/03/11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針對層出不窮的農產品產地標示不實問題,首都大學東京(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的伊永隆史教授透過原子同位素檢測,開發出可以鑑別產地與生產履歷的方法。目前DNA 檢測方法,雖能判別品種,對於產地辨識上卻無能為力,因此同位素檢測將是產地辨識技術的新方向。由於作物在不同生長環境(水源、氣候)下,碳、氧元素的同位素組成不同,乾燥地帶碳元素的穩定同位素比例較高,而氧元素在低緯度區域的穩定同位素比例較 高,因此即可判斷農產品的產地;此外,從氮元素的穩定同位素也可以分辨是否使用化學肥料,故可望助於提升有機農產品認證的公信力。
家豬基因體定序已初步完成
2013/03/0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由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和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跨國研究,已完成家豬基因體98% 的定序工作。定序品種為農牧業者十分熟悉的杜洛克(Duroc),該品種肉質優良,在日本亦廣泛用於配種。隨著科學儀器和技術的日新月異,核酸解碼速率大幅加速,也使基因體定序的競爭日益加劇。基因體定序完成後,基因和肉質、瘦肉率、抗病性等的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釐清。未來可望利用DNA 資訊推動優質性狀家豬品種改良,以及醫療用實驗動物的開發。
一劑雙效的豬用疫苗
2013/03/07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動物衛生研究所與動物疫苗微生物化學研究所,共同開發出世界首創可以同時預防豬丹毒症與黴漿菌肺炎的新型疫苗;這兩種對日本養豬業影響甚大的傳染病,過去必須分別注射疫苗,如今新型的二合一口服疫苗,不但能降低疫苗生產成本,也省去不少業者在注射作業上的辛勞。然而此新型疫苗運用了基因重組技術,產品尚須先進行實驗室及田間試驗,並經食品安全委員會審查通過,故距離正式實用化仍需一段時間。
農業科技前瞻策略規劃成果-畜牧領域
2013/02/20
摘要 探究現況畜牧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費時耗工的畜禽養殖模式、季節變化影響畜禽生產率、以食品營養為依歸,提供品質風味佳的畜產品、研發抗逆境與高產量品系為主的生產系統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3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畜牧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結合資通訊、自動化生產及生物技術,改善生產效率與飼養環境;並育成具特定性能(如抗逆境或是豐產)之畜禽品種,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有效率地生產優質之動物性蛋白質與相關產品。在生活方面畜產品除具高營養價值外,並具有多種機能特性,提供消費者保健之需求及生醫領域之應用。生態方面對於畜產廢棄物藉由妥適的回收及再利用;另運用減碳的保鮮包裝及運送技術,使台灣畜產品更具生態環保及環境永續之外部效益。 資料來源: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畜牧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畜牧最終版
開發合理農地利用法,達成利用水稻作為飼料進行繁殖和牛周年放牧的目標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中央農業綜合研究中心與茨城縣常總市畜牧業者共同開發了以種植飼料水稻的水田來進行繁殖和牛周年放牧的方法,期待可以發展為降低家畜生產與農地保護成本的有效技術。此方法利用通電柵欄限制牛的行動,春夏以牧草進行放牧,秋天則在水田上栽培飼料水稻,直接放牧給牛隻食用(即所謂立毛放牧),進入冬天後則使用收穫後發酵的水稻粗飼料放在放牧的給牛隻食用,以積極利用水田進行周年放牧。常總市的示範案例在飼料水稻收穫後利用,降低成本約1/5。畜產農家的家畜飼養頭數增加,然而勞動的時間卻減少了,飼料的自給率提升;水田耕作的農家亦因為轉作實施的面積擴大6公頃以上,解除了農地閒置休耕的問題。未來將開發用於立毛放牧的水稻品種的栽培方法,使其飼料供應可延長至12月下旬。再者,將在有機物蓄積豐富的菜園開發新的低投入型大豆輪作栽培模式,以供作冬天給與牛隻食用的發酵粗飼料(whole crop silage)。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糧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養豬所產生的磷的再利用技術開發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畜產草地研究所為核心的研究團隊,開發豬舍排放水的水質改善技術,僅需透過簡單的操作,將豬舍汙水倒入網中並通入空氣,便可將汙水中的磷透過磷酸銨鎂(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MAP)結晶化反應將其除去與回收,回收後的MAP將可作為洋蔥栽培用的磷肥使用,亦可作為陶瓷原料利用。期待此技術實用化後,不僅可降低汙水的水質汙濁物質的濃度,同時可回收因資源有限而價格高漲的磷資源。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環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從活牛予以音樂刺激時發出的一種腦波,開發BSE臨床診斷的有效方法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動物衛生研究所與北海道力畜產試驗場共同開發了以聽覺腦幹誘發電位檢查罹患BSE牛隻的腦幹機能障礙特徵的技術,可望應用於BSE的臨床診斷。過去大多使用牛隻死後的腦來進行BSE的檢查,尚未建立BSE的生前診斷技術。此次以聲音刺激活牛,並以針電極置於牛隻的頭部皮膚,捕捉到腦內產生之非常短暫且微細的電氣變化,稱為「聽覺腦幹誘發電位」,解析此電位的波形,可以證明BSE症狀將引起腦幹特定部位的波型特徵的變化。本技術實用化後將可應用於牛隻出現神經症狀時進行BSE的初步篩檢,然而BSE的確定診斷仍必須採用Western blot技術進行牛隻的延髓檢查,以及免疫組織的化學檢查。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E化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農業科技前瞻策略規劃成果-畜牧領域
2013/02/18
摘要 探究現況畜牧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費時耗工的畜禽養殖模式、季節變化影響畜禽生產率、以食品營養為依歸,提供品質風味佳的畜產品、研發抗逆境與高產量品系為主的生產系統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3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畜牧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結合資通訊、自動化生產及生物技術,改善生產效率與飼養環境;並育成具特定性能(如抗逆境或是豐產)之畜禽品種,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有效率地生產優質之動物性蛋白質與相關產品。在生活方面畜產品除具高營養價值外,並具有多種機能特性,提供消費者保健之需求及生醫領域之應用。生態方面對於畜產廢棄物藉由妥適的回收及再利用;另運用減碳的保鮮包裝及運送技術,使台灣畜產品更具生態環保及環境永續之外部效益。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畜牧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澳洲昆士蘭州的牧場管理
2013/02/18
簡介 昆士蘭州總面積1,727,000平方公里,其中超過80%都用作為放牧地,範圍從潮濕的熱帶地區延伸到乾燥的西部牧場。最廣的放牧是在自然牧場上。雖然是屬於重要牧場區,但它們所佔的面積不到昆士蘭總放牧面積的10%。牧場的投入需求最少,幾乎不使用肥料或灌溉,除草劑也僅是用來處理外來雜草入侵,而農藥是用來控制害蟲如蝗蟲。 目前昆士蘭放牧土地的牧場管理上正面臨到許多困難,包括高度多變的氣候條件、變動的商品價格和牧場規模過小,牧場規模可能小到無法以放牧業為經濟來源。這些壓力會導致過度的飼養密度,最主要的影響就是造成放牧地的土地退化。而放牧者面臨的挑戰是他們的牧場管理作法需配合現況條件,同時又要能產出足夠的收入。 氣候 降雨減少的雨量變動是昆士蘭州氣候的主要特徵,從海岸到陸地雨量越來越明顯減少,之間的差異從潮濕熱帶海岸地區的平均總年雨量2000-4000公釐到西南部乾燥地區150-250公釐。 昆士蘭的北部,大部分降雨是落在夏季,而在南迴歸線以南的區域則是冬季為主要雨季。但平均降雨量可能會容易讓人誤解,因為該數值可能意指正常的和預測的雨量。圖一即是昆士蘭中部Jericho地區從1989年至2010年的總降雨量。可以清楚看到低於平均降雨量的月份要比高於平均降雨量的還要多。因此,取其中的中間值比較適合,因為它已經剔除了極端的數值。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澳洲昆士蘭州的牧場管理 發布日期: 2013/02/07 資料出處: 2011年6月 Managing grazing lands in Queensland
全球首見! 免疫不全豬
2013/02/07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2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成果第4名為獨立行政法人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Primetech股份有限公司(Primetech Corporation)、獨立行政法人理化研究所領先全球,以基因重組及體細胞複製(克降)技術培育出欠缺免疫機能的豬。今後可望利用這種「免疫不全豬」,進行人類醫療新藥的創新研究、新藥的前臨床實驗及人體組織器官再生之研究。 日本為全世界首度以基因重組技術改造出IL2rg基因缺陷細胞,再經過體細胞複製技術(克隆),培養出世上第一隻欠缺IL2rg基因的免疫不全豬。這種免疫不全豬,由於喪失了免疫器官胸腺及淋巴球免疫細胞,因而無法產生抗體。本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細胞.幹細胞」(2012年6月13日) 由於喪失免疫機能的動物不會產生拒斥反應,因而開啟了不同種類動物間細胞及組織移植的可能性。現今的實驗材料已有「人化老鼠」,未來的研究方向將思考如何活用與人類相似程度高、取得方便的家畜「免疫不全豬」,作為人體治療及研發藥物的研究材料、新藥的前臨床實驗、重建人體組織及器官等。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畜牧 生技 發布日期: 2013/02/07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成功解讀豬的基因圖譜及DNA排列-可望加速豬隻品種改良-
2013/02/07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2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成果第5名為獨立行政法人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社團法人農林水產.食品產業技術振興協會農林水產先端技術研究所參與之國際豬基因組研究中,日前已完成90%以上的豬基因鹼基排列(約25億鹼基對),並解開其中約25,000個基因。這項成果不但能加速豬隻的肉質、抗病性、繁殖性的改良研究,還可望將豬用於醫療用途或是進行器官移植等。 在豬的18對染色體研究之中,日本除了負責解讀第6染色體及一部分第7染色體之外,還鎖定了約15,000個與組織.器官運作相關的遺傳基因。 本研究乃農林水產省委託之研究開發計劃「活用動物基因組創造新市場之技術研發」及「活用遺傳因子之植物(稻).動物基因組研究開發計劃」。 本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科學雜誌Nature(2012年11月15日)。 透過這次成功解讀豬的基因組,不但能解開豬隻家畜化的緣由,還能利用基因組情報,加速進行豬隻的肉質、抗病性、繁殖性的改良,或用於豬的器官移植及藥品實驗等醫療方面。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畜牧 生技 發布日期: 2013/02/07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提高小牛生存率、並減輕養牛農民的勞動負擔
2013/02/07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2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成果第7名為獨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畜產草地研究所、地方獨立行政法人北海道立綜合研究機構農業研究本部根釧農業實驗場.畜產實驗場、共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領先全球,找出促使母牛胎盤剝離排出的信號物質。這項成果可望減輕養牛農民的負擔,讓母牛在白天分娩後胎盤也能順利剝離排出。 由於牛的分娩時間日夜不定,造成養牛農民的勞動負擔。有時候會發生農民無法趕上母牛深夜分娩而造成牛牛母子雙亡事件。目前雖能施打天然荷爾蒙促使母牛在白天分娩,但此舉也容易引起分娩後胎盤停留子宮難以排出的現象。 如今日本領先全球首度發現,分娩後令胎盤從子宮順利剝離排出的信號物質(oxo-arachidonic acid.OXO-花生四烯酸)。如今只要施打OXO-花生四烯酸,就能克服分娩誘導法所造成之胎盤停滯的問題,使母牛白晝分娩後胎盤能順利剝離排出。 只要利用新發現的信號物質(OXO-花生四烯酸),就能克服胎盤停滯的問題,讓母牛在白天也能順利分娩,不但回避深夜分娩的困擾、提升小牛生存率、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動負擔。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畜牧 發布日期: 2013/02/07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