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新益生菌促進豬隻健康,並減少糞便排泄
2014/06/25
摘要 玉米用於生產酒精之同時所產生之大量副產品-含可溶物的穀物幹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簡稱DDGS),而隨糧價暴漲,養豬業者為降低飼料成本,將之用於牲畜飼養中,但由於其纖維質高,亦增加了豬隻排泄量。美國農業研究局(ARS)科學家研究餵養豬隻一新益生菌,除可增加纖維醱酵,減少糞便排泄,並可改善豬隻健康,此益生菌可以液態餵食,或冷凍乾燥後添加於飼料中。 關鍵字: 豬 益生菌 禽畜排泄物  資料來源: http://www.ars.usda.gov/is/pr/2014/140327.htm http://www.ars.usda.gov/is/AR/archive/mar14/pigs0314.htm
餵養雛雞球蟲病凝膠疫苗以防治球蟲病感染
2014/06/25
摘要   球蟲病(Coccidisis)為常見之家禽疾病,是由艾美屬(Eimeria)球蟲引起的禽類原蟲性疾病。當雞隻食入已可孵化之蟲卵,受感染後發育成長緩慢甚至導致死亡,傳統家禽疫苗接種為採用噴霧法,然而此法可能會遺漏部份雛雞而降低防禦效果,美國農業研究局(ARS)科學家研發將低劑量艾美屬(Eimeria)球蟲卵囊疫苗注入凝膠中,餵養一日齡雛雞,發現接種防禦率較噴霧法高,可防止球蟲病感染,且接種組增重量較未接種者高。 關鍵字: 雛雞疫苗   球蟲病(coccidiosis)   資料來源: http://www.ars.usda.gov/is/pr/2014/140128.htm
日本研發趨勢-牧業
2014/06/20
摘要 牧業飼料作物研發重點,以及堆肥廢棄物處理及生產方法簡述。   作  者: 資料出處: 日本農林水產技術會議、NARO獨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機構 相關連結: http://www.s.affrc.go.jp/ http://www.naro.affrc.go.jp/ 關鍵字: 飼料作物  牧業 禽畜堆肥  報告檔案: 日本研發趨勢-牧業
全球飼養趨勢-丹麥的動物福利理念
2013/09/17
隨著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動物的福利狀況越來越受到關注,消費者對於畜牧產品的需求從數量逐漸轉向質量。30年前,臺灣豬農從丹麥手中,搶走日本市場,30年後,台灣是口蹄疫疫區,丹麥卻成為世界第一大豬肉出口國,產品除了供給鄰近的英國、德國,甚至傾銷到中國。 而丹麥養豬的策略只是「快樂」兩個字而已,在丹麥的農場非常注重舒適的設備,讓豬隻有好的生活環境,早期集約化養豬中常見的問題有環境髒亂、空間狹小、限位飼養、漏縫地板等,使豬隻生理與行為異常,這勢必降低豬隻的免疫力,導致個體對各種應激源和病原菌極度敏感,進而大量的使用疫苗、抗生素等藥物,不僅增加生產管理成本,而且影響動物食品安全。 而改善豬的福利可以大大降低異常行為發生,提高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改善繁殖性能,降低仔豬的死亡率,福利養殖是未來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途徑。中國大陸在母豬分娩哺育欄做了新的設計,不僅可以降低仔豬被踩踏的死亡率,更可降低母豬的不適性。 而丹麥再進行屠宰的過程也做到降低痛苦的處理,在運送途中不讓豬隻擁擠踐踏,等待屠宰時,讓保持環境安靜,降低豬隻的不安情緒,之後送進二氧化碳處理機,讓豬迅速暈倒,15分鐘內一刀斃命,不折磨豬隻。這不僅是人道的做法,更可提高肉質的美味,根據屠宰業研究,豬生前如果緊張焦慮,會讓肉變酸,品質嚴重下降,相反的,豬肉則嚐起來味甜,價錢較高。
餵食飼料米有助提昇豬肉美味
2013/06/17
摘要 日本岩手縣藤沢町經營養豬場的雅客(アーク‧Arkfarm) 株式會社,今年6月16日在東京發表餵食「飼料米」的新品牌豬肉「大地の米豚」,並指出採用飼料米的豬肉比起一般豬肉含有更高比率的油酸(oleic acid);由於高油酸含量有助肉質柔軟、且能提昇肉味,可望成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商品。 雅客的橋本社長表示:「販售高品質豬肉的通路,若能加以擴張,就能充分利用水田來生產飼料米。」並十分期待今後新市場開拓的成績。「大地の米豚」於2010年12月開始向餐廳和預訂客戶出貨, 7個月飼養過程中,在肥育後期的3個月開始餵食飼料米,將糙米磨碎後混入飼料中,使米的比例達到30%。該公司將四頭飼料米豬和4頭對照組進行化驗分析,發現飼料米豬所含的油酸,比起同公司飼養的一般豬高出19%。此外也對餵養50%米飼料的豬進行比較,結果50%米飼料的豬肉油酸比例並未較30%米飼料的豬肉提升,且30%米飼料的豬肉口味較佳。 將油酸含量作為訴求並進行肉類品牌化的案例,日本在2009年4月以長野縣的牛肉作為開端,大分縣、鳥取縣陸續在2011年2月出現類似案例;油酸做為肉質評比的定量指標,讓肉品行銷加值能有明確賣點,倍受相關業界矚目。雅客株式會社更活用養豬廢棄物製作堆肥,讓飼料用稻的生產與畜產業緊密結合,其企業化經營的實例,對於開創「附加價值」與「循環型農業」兩立兼顧的產業模式亦深具啟發意義。 關鍵字:飼料米 油酸 豬肉 循環型農業     資料出處: 飼料米がオレイン酸増加・豚肉うま味でPR,日本農業新聞
104年畜牧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2013/06/14
104年畜牧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1.訪談緣由:屆於104年度各領域研提優先推動議題方向,依國科會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結論,如何發展以"產業為導向之全球布局科技研發"為首要之務,因此本學會首次透過各領域長官質性訪談方式,了解各領域104年(短期)可研提之重點方向,供農業科技人員進行計畫研提規劃時之參考! 2.訪談目的: 建議104年度畜牧領域可研提之重點研究方向 3.訪談時間:6/5上午10點 4.訪談人物:中央畜產會李春進執行長 5.資料整理人: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6.訪談綱要: (1) 針對畜牧業領域進行現況分析 (2) 以產業需求面進行未來計畫研提建議 7.訪談結果: (1). 牧業領域的發展主軸: A. 短期:競爭力-建立畜牧產業為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且具國際競爭力之產業 B. 中期:品質-提供消費者健康、安全、高品質之畜禽產品 C. 長期:永續-推動節能減碳及動物福利,促進畜牧產業形象及永續經營 (2). 產業需求問題與可研提之研究方向: A. 飼料及原物料價格上漲,需降低生產成本    (a) 替代性飼料原料及配方    (b) 提升畜禽繁殖效率及育成率    (c) 可改善生產效率之新式生產系統 B. 消費者意識提高,重視食品安全    (a) 畜禽優良生產規範及標準作業程序    (b) 畜禽產品安全評估、管理及監控技術    (c) 有機畜禽產品生產模式 C. 國際間及國內逐漸重視動物福利之趨勢    (a) 建立適合國內生產環境之畜禽福利評估指標    (b) 可兼顧動物福利之生產系統 D. 環境汙染及資源再利用之趨勢    (a) 建構對環境友善之生產作業    (b) 畜牧場節能減碳之研究 E. 生物科技發展    (a) 就由基因與分子標記強化育種與保種作業/速度    (b) 提供動植物疾病防治工具 F. 資源整合創新提高附加價值    (a) 利用農產副產物提高產品品質(如乾草)    (b) 強調多元化與開放式經營體系,如品牌化多元儲存加工作業    (c) 產業鏈之整合,強調一條龍之產業經營模式,融合文創、物流行銷、食品安全監測處理作業等元素    8. 當天訪談照片:     作者: 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關鍵字:     報告檔案: 104年畜牧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應用超低溫卵子保存技術,首度成功產下仔牛
2013/06/13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佐賀縣畜產試驗場開發超低溫冷凍卵子保存技術,將牛的卵子經過零下196℃所謂「玻璃化保存」的超低溫保存後,仍可成功受孕,產出仔牛。本技術使用腹腔鏡採卵,經冷凍保存的卵子透過體外受精發育為胚,無論是直接移植或冷凍保存再移植到母牛體內,皆可成功誕生仔牛。在過去雖然已有牛受精卵和精液的冷凍保存的技術,但卵子經冷凍保存會使生存率下降,因此難以推行。本技術僅使用極微量的保存溶液,使冷卻速度能夠加快,為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的成功顯示,除了種公牛的精液可冷凍保存外,卵子也可以應用相同的冷凍保存技術,未來無論雄性或雌性皆可著手進行性狀的改良,使品種改良與繁殖大幅進步。此外,也可藉由保存性狀優良的母牛卵子,進行受精卵的量產,而發展品牌牛種。
應用超低溫卵子保存技術,首度成功產下仔牛
2013/06/10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佐賀縣畜產試驗場開發超低溫冷凍卵子保存技術,將牛的卵子經過零下196℃所謂「玻璃化保存」的超低溫保存後,仍可成功受孕,產出仔牛。本技術使用腹腔鏡採卵,經冷凍保存的卵子透過體外受精發育為胚,無論是直接移植或冷凍保存再移植到母牛體內,皆可成功誕生仔牛。在過去雖然已有牛受精卵和精液的冷凍保存的技術,但卵子經冷凍保存會使生存率下降,因此難以推行。本技術僅使用極微量的保存溶液,使冷卻速度能夠加快,為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的成功顯示,除了種公牛的精液可冷凍保存外,卵子也可以應用相同的冷凍保存技術,未來無論雄性或雌性皆可著手進行性狀的改良,使品種改良與繁殖大幅進步。此外,也可藉由保存性狀優良的母牛卵子,進行受精卵的量產,而發展品牌牛種。
以馬鈴薯為飼料可培育霜降豬
2013/05/28
摘要 日本長崎縣農林技術開發中心最新研究發現,將不合規格的淘汰馬鈴薯作為主原料,配製低賴胺酸(Lysine)成份的青貯飼料來餵養豬隻,已證實有助生產高品質「霜降豬肉」,今年夏天長崎縣農家共同合作將此技術實用化,除能活用廢棄物資源外,也讓肉品得以品牌化,倍受各界矚目。 賴胺酸為必需氨基酸的一種,過去研究中曾發現,餵養豬隻低賴胺酸的飼料,能促進豬隻筋肉內脂肪的合成,有助養成霜降豬肉。長崎縣農林技術開發中心的研究人員,注意到當地產出許多不合規格的淘汰馬鈴薯,在豬隻肥育期間混合50%馬鈴薯至飼料中加以發酵,使得賴胺酸含量降為一般正常飼料的80%,結果豬里肌肉中霜降狀脂肪比率達到6%,比起餵養正常飼料的豬高出3倍;此外油酸(oleic acid,豬肉中的美味物質)增加、肉的呈色也更加鮮明。同時皮下脂肪厚度並無差異,不影響豬隻健康狀況,甚至還能減輕豬糞尿的臭味,肥育所需時間也較一般飼料縮短9天。 在食味測試中,無論是腥臭味、柔軟度、鮮美度、風味好感度等各方面,「馬鈴薯霜降豬」均顯著優於餵食一般市售飼料之豬肉;問卷調查亦顯示57%的消費者認為「即使稍貴也想購買」,其中八成願意接售10~20%的溢價。研究人員指則出「雖然豬隻增重效果較差,但仍然可以維持出貨的頭數,若將商品品牌化,提高10%售價,將對經營面相當有利」。 長崎縣農林技術開發中心計算發現,「馬鈴薯霜降豬」可降低9%飼料費用,但因需要額外勞力配製青貯飼料,會增加10%勞動費用;若單價能提高10%,每頭豬淨利可達7183日圓,相當於3成的淨利提升。該中心以自今年6月與農家合作,配製16噸青貯飼料,預定今秋開始導入此新型飼養模式。 關鍵字:馬鈴薯 霜降豬 賴胺酸 飼料 豬肉     資料出處: 規格外のジャガイモを配合 霜降り豚肉特産へGO;日本農業新聞
餵食飼料米有助提昇豬肉美味
2013/05/15
摘要 日本岩手縣藤沢町經營養豬場的雅客(アーク‧Arkfarm) 株式會社,今年6月16日在東京發表餵食「飼料米」的新品牌豬肉「大地の米豚」,並指出採用飼料米的豬肉比起一般豬肉含有更高比率的油酸(oleic acid);由於高油酸含量有助肉質柔軟、且能提昇肉味,可望成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商品。 雅客的橋本社長表示:「販售高品質豬肉的通路,若能加以擴張,就能充分利用水田來生產飼料米。」並十分期待今後新市場開拓的成績。「大地の米豚」於2010年12月開始向餐廳和預訂客戶出貨, 7個月飼養過程中,在肥育後期的3個月開始餵食飼料米,將糙米磨碎後混入飼料中,使米的比例達到30%。該公司將四頭飼料米豬和4頭對照組進行化驗分析,發現飼料米豬所含的油酸,比起同公司飼養的一般豬高出19%。此外也對餵養50%米飼料的豬進行比較,結果50%米飼料的豬肉油酸比例並未較30%米飼料的豬肉提升,且30%米飼料的豬肉口味較佳。 將油酸含量作為訴求並進行肉類品牌化的案例,日本在2009年4月以長野縣的牛肉作為開端,大分縣、鳥取縣陸續在2011年2月出現類似案例;油酸做為肉質評比的定量指標,讓肉品行銷加值能有明確賣點,倍受相關業界矚目。雅客株式會社更活用養豬廢棄物製作堆肥,讓飼料用稻的生產與畜產業緊密結合,其企業化經營的實例,對於開創「附加價值」與「循環型農業」兩立兼顧的產業模式亦深具啟發意義。 關鍵字:飼料米 油酸 豬肉 循環型農業   資料出處: 飼料米がオレイン酸増加・豚肉うま味でPR,日本農業新聞
開發快速診斷口蹄疫感染之基因檢查法
2013/03/30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1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宮崎大學針對已知的七種口蹄疫中在亞洲廣泛感染的其中四種,解析其共通的基因,以LAMP法迅速增幅目標基因,成功開發口蹄疫感染之基因檢查法。由於口蹄疫的早期症狀與其他疾病難以分別,期待將此成果應用於口蹄疫持續發生的地區,作為早期發現的重要技術。LAMP法為簡易且低成本的檢查法,不需要高價的儀器就可以以目視判定基因增幅的結果,未來為驗證其可用性,期望實際以病毒來進行實證實驗,並推廣至口蹄疫持續擴大發生之發展中國家。 關鍵字:口蹄疫LAMP法           發布日期: 2011/12/22 資料出處: 日本農林水產省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澳洲昆士蘭州的牧場管理
2013/03/27
摘要 昆士蘭州總面積1,727,000平方公里,其中超過80%都用作為放牧地,範圍從潮濕的熱帶地區延伸到乾燥的西部牧場,牧場的氣候型態分布差異性大,氣溫的變化、劇烈的降雨、以及蒸發率的上升,對放牧的動物、牧草產量和放牧地貌的健康都可能會有不利影響。因此,為了確保牧場生產力的延續,通盤性管理策略擬定是必要的。 其中,成功管理牧場之策略關鍵在於降低「總放牧壓力」,即如何維持牧場內擁有長期性且具高生產力的物種。原生動物如袋鼠、野兔,都會明顯提高放牧壓力,而且會與牲畜搶食飼料。管理總放牧壓力、牧場利用率、監測牧場動植物的組成及使用不同乾草補給物進行餵食等都是管理牧場的重要方法。 此外,在牧場管理中,觀察土壤表面的水蝕及風蝕的情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溪流和溝渠的出現、露出底土或因水或風造成的土壤沈積。改善方式可藉著利用藍藻、苔蘚和地衣等植物提高總地表覆蓋率,此法不僅有助於固定土壤內的氮,更可以提升土壤對抗風蝕和水蝕的能力,並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總而言之,維持健全的生物多樣性,將有助改善抵抗氣候或牧場本身復原生態系統能力。因此以維持良好生物多樣性方式進行牧場管理,應為確保牧場生產力之不二法門。   作者: 陳亭安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http://www.nrm.qld.gov.au/land/state/rural_leasehold/pdf/managing_grazing_lands_in_qld.pdf 關鍵字: 牧場管理 生物多樣性 報告檔案: 澳洲昆士蘭州的牧場管理 1210Queensland
一劑雙效的豬用疫苗
2013/03/20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動物衛生研究所與動物疫苗微生物化學研究所,共同開發出世界首創可以同時預防豬丹毒症與黴漿菌肺炎的新型疫苗;這兩種對日本養豬業影響甚大的傳染病,過去必須分別注射疫苗,如今新型的二合一口服疫苗,不但能降低疫苗生產成本,也省去不少業者在注射作業上的辛勞。然而此新型疫苗運用了基因重組技術,產品尚須先進行實驗室及田間試驗,並經食品安全委員會審查通過,故距離正式實用化仍需一段時間。
優質肉牛美味的原因可望闡明
2013/03/1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傳說中極美味的霜降牛肉種牛「安福」,由於配種所得的子代肉質美味、價值高,對於推動日本牛品牌化有著重要貢獻,被稱為「飛驒牛之父」,目前繼承此血統的種雄牛,全日本僅存150 頭。日本岐阜縣畜產研究所和近畿大學利用13 年前死去後冷凍保存的牛體,從精囊中取出細胞進行複製,成功培育出「安福」的複製牛,並命名為「望安福」。以往體細胞複製技術通常只用在活體動物上,能從未經特殊處理下冷凍保存的殘體中,取出僅存的活細胞成功複製,意義十分重大,也讓已絕種的動物重新復育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家豬基因體定序已初步完成
2013/03/1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由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和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跨國研究,已完成家豬基因體98% 的定序工作。定序品種為農牧業者十分熟悉的杜洛克(Duroc),該品種肉質優良,在日本亦廣泛用於配種。隨著科學儀器和技術的日新月異,核酸解碼速率大幅加速,也使基因體定序的競爭日益加劇。基因體定序完成後,基因和肉質、瘦肉率、抗病性等的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釐清。未來可望利用DNA 資訊推動優質性狀家豬品種改良,以及醫療用實驗動物的開發。
農、畜、水產品的產地與生產履歷判別技術
2013/03/14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針對層出不窮的農產品產地標示不實問題,首都大學東京(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的伊永隆史教授透過原子同位素檢測,開發出可以鑑別產地與生產履歷的方法。目前DNA 檢測方法,雖能判別品種,對於產地辨識上卻無能為力,因此同位素檢測將是產地辨識技術的新方向。由於作物在不同生長環境(水源、氣候)下,碳、氧元素的同位素組成不同,乾燥地帶碳元素的穩定同位素比例較高,而氧元素在低緯度區域的穩定同位素比例較 高,因此即可判斷農產品的產地;此外,從氮元素的穩定同位素也可以分辨是否使用化學肥料,故可望助於提升有機農產品認證的公信力。
家豬基因體定序已初步完成
2013/03/12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由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和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跨國研究,已完成家豬基因體98% 的定序工作。定序品種為農牧業者十分熟悉的杜洛克(Duroc),該品種肉質優良,在日本亦廣泛用於配種。隨著科學儀器和技術的日新月異,核酸解碼速率大幅加速,也使基因體定序的競爭日益加劇。基因體定序完成後,基因和肉質、瘦肉率、抗病性等的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釐清。未來可望利用DNA 資訊推動優質性狀家豬品種改良,以及醫療用實驗動物的開發。
優質肉牛美味的原因可望闡明
2013/03/11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傳說中極美味的霜降牛肉種牛「安福」,由於配種所得的子代肉質美味、價值高,對於推動日本牛品牌化有著重要貢獻,被稱為「飛驒牛之父」,目前繼承此血統的種雄牛,全日本僅存150 頭。日本岐阜縣畜產研究所和近畿大學利用13 年前死去後冷凍保存的牛體,從精囊中取出細胞進行複製,成功培育出「安福」的複製牛,並命名為「望安福」。以往體細胞複製技術通常只用在活體動物上,能從未經特殊處理下冷凍保存的殘體中,取出僅存的活細胞成功複製,意義十分重大,也讓已絕種的動物重新復育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