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創新健康畜產養殖,讓產地到餐桌「同一健康」
2018/02/01
臺灣地狹人稠,高密度的飼養無可避免加快流行病在禽畜中的傳播,也會影響禽畜的生長情況。事實上,和人一樣,禽畜都需要妥善的營養照料。在農業科技的進程加持下,新劑型維生素的誕生,不僅有助降低抗生素用量,還能增強禽畜抵抗力,促進生長效果。  臺灣的畜牧技術已相當先進、成熟,藉由育種技術,也成功培育出成熟時間越來來越短、抗病力越來越強的雞隻品種;在先天環境的條件限制,高密度飼養卻也是難以改變的現況。而所有的禽畜,都和人一樣,都是要「預防重於治療」,在飼料中添加優質營養劑,增強吸收率,就能幫助農人飼養出最好的畜產肉品。  藉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啟動的「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全球運籌」計畫,貿立實業公司申請執行「農業業界科專計畫」,完成的新劑型奈米微乳化維生素技術開發,強化飼料添加物品質,為飼養業者開創飼料添加物新選擇,有助於飼養者因應禽畜各種緊迫狀況及不同生長階段與飼養環境的營養需求。  應用奈米微乳化技術,降低飼養風險與成本  具有獸醫師背景的貿立實業董事長劉學文,致力於臺灣畜牧產業發展,全心投入動物飼料營養相關產品,自成立以來,就不斷力求突破,希望協助業者提供更高品質的肉類產品,同時大幅提升動物的營養狀態與健康。貿立提供許多解決方案,讓動物重量均勻增加,減少仰賴抗生素,並增強禽畜從飼料吸收營養素的能力。迄今,在禽畜營養的專門業務上,已建立包含有機礦物質合成、微生物發酵、營養配方設計、功能性營養劑生產及國際貿易業務等5個平臺。  「貿立實業為改善一般維生素粉末或傳統液體維生素溶解度低的問題,及提升維生素於動物體內之吸收效率,開發出水包油(Oil in Water, O/W)技術,並成功研發出畜禽用奈米微乳化型態液體維生素。」產品營銷經理李穎儒進一步表示,「這項技術主要是將脂溶性維生素包埋於水分子中,形成水包油的特殊球型結構體,因此在水溶液中能以任意比例溶解,具有高溶解度及高透析性。  而經由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新劑型奈米維生素可在半小時內被蛋雞與肉雞快速吸收,吸收速率較一般液態維生素需1.5小時顯著提升,同時可提高蛋雞與肉雞對維生素之利用率及飼料換肉率,提升蛋重及肉雞體重,並能適時改善蛋雞與肉雞處於緊迫壓力時所發生之生理狀態與反應。」  換句話說,透過此新劑型奈米維生素之生產技術開發,不僅可穩定生產含充足維生素且功效穩定之飼料添加物,強化飼料添加物品質,還能降低飼養戶之飼養風險與成本。  無抗養殖營造安心健康成長環境   除了首創應用奈米微乳化技術,推出新劑型奈米維生素「益維寶」外,貿立另還推出酚多精(液劑)、酚多精S(粉劑)系列產品,結合多種植物精油和漢方植物萃取成分,用來取代傳統抗生素或降低抗生素用量,並提供客製、定性化產品。  「天然的植物精油與漢方中草藥,如薄荷、板藍根等,本來就具有一定程度的預防效果,不僅針對疾病可治標治本,相對抗生素也更安全,及不易產生抗藥性及藥物殘留問題。」李穎儒說,「這樣不但有助於降低畜牧養殖各類發炎,如呼吸道疾病、生殖系統等問題,對於緊迫症狀,像是病原菌、疫苗過敏、高溫、併欄、運輸等,也同樣具抑制病原菌生長與發炎生成的作用,達到無抗養殖的目標。」,「2018年將會推出抗熱包覆酚多精產品,對粒狀飼料具有更高的功效。」  「現今食品安全問題,突顯出建立健康畜產養殖的重要性。」曾任職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動物科技研究所,現為貿立實業資深市場經理的劉昌宇博士指出,現代人雖然非常重視肉品安全,卻忽略一個最重要的根本,「其實從養殖禽畜的建築、環境的溫度乃至其餵飼的飼料都與禽畜的優劣息息相關嗎?」就如同英國俗諺說:「You are what you eat」,意指吃進什麼樣的食物,就決定什麼樣的身體,我們想要吃到健康安全的食物,也得讓禽畜在安心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事實上,只要友善飼養指標達成時,高品質與安全的肉品自然隨之而來。開闊的飼養空間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在地取食避開飼料添加物中的藥物與抗生素,更增添肉品風味、人道屠宰與低溫處理則確保肉品在分切過程中不受微生物汙染,保持鮮度與口感⋯⋯這都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劉昌宇表示,不過臺灣受限於先天條件,實在難以達成這樣的飼養方式,「所以我們希望為禽畜爭取福利,讓他們能夠透過優質的營養品,健康安全的成長。」  媲美歐美日大廠品質,前進國際佈局  目前,貿立實業從研發、生產至通路,掌握禽畜營養一貫化作業,導入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及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且自行設置營養檢驗室,以確保生產及管理系統上,能符合國際規範及食品安全的管制,不僅品質媲美歐、美、日,更受到大陸及東南亞等市場青睞,並已於菲律賓取得登記販售,積極於越南、印尼、泰國及馬來西亞進行佈局。  就如歐盟國家推行「同一健康」的概念,禽畜的健康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只是產銷履歷最基本的承諾,其他像是友善環境、禽畜福利之生產管理等,其實也是消費者應該重視的環節,從產地到餐桌,絕對是對健康的最佳投資。  相關資訊  想更進一步了解此專案研發成果細節,請逕洽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陳小姐,電話:03-5185092,信箱1032201@mail.atri.org.tw。
豬皮水解膠原蛋白胜肽,變身平民版維骨力
2018/01/30
豬皮是豬隻屠宰後的副產品,除了供直接食用、製造皮革與明膠外,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林亮全教授因應銀髮族保健的需求,對豬皮進行加值應用,低溫萃取豬皮的水解膠原蛋白胜肽,成為平民版維骨力,幫助銀髮族改善關節炎。 在臺灣,豬皮經屠宰處理有兩種狀態,一是經由燙毛、脫毛後,豬皮全供消費者食用,幾乎無廢棄;另一則是電動屠宰場將豬皮以整張剝除後,用於製作皮革,並把修整、裁邊剩下的零碎豬皮,加工提煉出明膠。 豬皮明膠有很多用途,能製作膠囊、點心、化妝品⋯⋯等,但近年用量銳減。「現在吃素人口多,而且回教國家也不能使用豬皮做成的食品、用品。」熟悉肉品屠宰業的林亮全教授指出,豬皮受到需求降低的影響,大多被絞碎製成滷肉飯的原料。 萃取膠原蛋白,豬皮變身保健潛力股 不過在林亮全教授眼中,豬皮的應用可不能這樣被埋沒。他利用低溫萃取技術,取出豬皮的膠原蛋白,再以酵素水解,經冷凍乾燥後製成 膠原蛋白胜肽。 這樣的膠原蛋白胜肽,可以有效減緩退化性關節炎。林亮全教授為了證實豬皮的水解膠原蛋白胜肽,也能跟目前國內銀髮族食用的維骨力,具備相同的保健優點,進行老鼠實驗。 他的研究團隊在老鼠身上注射藥劑,讓老鼠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然後餵食豬皮的水解膠原蛋白胜肽,並為老鼠照了X光片,發現老鼠的骨骼獲得修復、改善。 這項研究已得到國家發明專利,實驗證明豬皮萃取的膠原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程,而且副作用極低,具有發展保健食品的潛力。同時,還能為豬隻屠宰後的豬皮副產物,提高附加價值,增加業界收益並降低豬皮廢棄物的汙染。 「平民版維骨力」成本便宜、成分天然 林亮全教授以「平民版維骨力」形容他研發的豬皮水解膠原蛋白胜肽,「豬皮成本便宜,水解膠原蛋白胜肽的成分也純天然。」他指出,坊間維骨力的成分為蝦蟹殼類,容易造成人體過敏,豬皮可避免此困擾,且其中所含的葡萄糖胺,也能促進膠原蛋白的製造,「那不就直接吃這款膠原蛋白水解物就更好!」 針對改善關節退化的部分,林亮全教授亦將維骨力及豬皮水解膠原蛋白胜肽一起進行實驗,結果顯示維骨力持續吃3個月左右,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然而豬皮水解膠原蛋白持續吃1個月,即有明顯改善效果。 供應全球75億人口的農業,利用科技創新加值,不僅提高技術含金量,成為國際金融專家推崇的投資金磚,讓傳統的農業樣態增加科技產業的發展內涵,吸引全球市場關注。 臺灣擁有深厚的農業技術研發與應用基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啟動「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全球運籌計畫」,鏈結國內產學研的研發能量,一起攜手引導農業科技產業進行創新、產生新價值。 林亮全教授研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豬皮水解膠原蛋白胜肽,即是「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全球運籌計畫」的成果亮點之一。目前他將「以豬皮的膠原蛋白水解物製作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產物之方法」技術,以50萬元授權金額,移轉予嘉頂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嘉頂生技)。 嘉頂生技的母公司是國內最大專業豬肉生產商的嘉一香食品公司,嘉一香從上游的飼料、到豬隻屠宰及加工製成食品,採用一貫化作業,擁有來源充足的豬皮用於製作水解膠原蛋白胜肽。 而這款「平民版維骨力」產品預計於兩年內上市,先以臺灣為銷售的主市場。未來也可針對貓、狗等伴侶動物的保健食品市場,開發相關產品,改善毛小孩的退化性關節炎。 豬隻全利用,發展銀髮商機 林亮全教授投入豬隻副產品的創新研發運用,瞄準人口老化帶來的銀髮商機,研發保健食品,改善老人生理退化帶來的不便。他笑稱,豬從頭到腳的利用,都能發展銀髮商機,讓豬隻屠宰後,所有部分都能被利用。 在他的研究當中,利用豬與雞屠宰後剩下的豬腦、豬眼、豬膽、豬肝、雞血⋯⋯等廢棄物,開發許多令人驚豔的產品。例如,雞骨的骨髓能提煉製作抗高血壓製劑,並已獲得專利,而製劑含有接近10%的精胺酸,還能改善男性陽痿。 從豬眼睛的水晶體抽取玻尿酸,與使用雞冠以有機溶劑萃取相比,雖然量少,但分子量較高、無溶劑殘留,可注射關節,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銷售日本的烏骨雞,自切除不要的頭與腳萃取出黑色素,可用於抗氧化、防曬的化妝品原料;自豬肝萃取的水解胜肽,被人體攝食後,可促進腸胃道分泌膽囊收縮素、胜肽YY,增加飽食感、幫助降低進食量。 另外,林亮全教授正在研究豬膽,開發能改善酒精脂肪肝、三酸甘油脂、高血壓的製劑;將雞隻屠殺後剝掉不要的沙囊膜,找出修復胃潰瘍、皮膚的有效成分。 「我希望做到全豬、全雞的利用,屠宰後沒有廢棄物,而豬、雞所有副產物都有對人類健康更好、更有價值的用途。」林亮全教授語重心長地表示。 經過加值創新,讓農業副產品、廢棄物已從汙染環境的問題,轉變成創造價值與利潤的經濟解方,提升臺灣農業競爭力、開拓新商機。 相關資訊 想更進一步了解此專案研發成果細節,請逕洽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陳小姐,電話:03-5185092,信箱:1032201@mail.atri.org.tw
乳牛餵食微藻能提升乳製品營養
2018/01/26
隨著素食人口逐漸增加,微藻(Microalgae)被認為具有取代動物性蛋白的潛力,部分食品藉由添加微藻強化營養素含量。隨著越來越多的食品製造商將微藻納入其產品開發,預期銷售將會迅速增長;根據Credence Research 的報告,全球微藻市場預計在2023年達到447億美元。   微藻中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可降低人體膽固醇,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Omega-3脂肪酸又稱為n-3脂肪酸,屬於不飽和脂肪酸類,最常見的為ALA、(α-次亞麻油酸,α-Linolenic acid)EP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而母乳中含有豐富的ALA,具有保護嬰兒視力、增強智力等功能,提供嬰兒成長發育所需營養。但西方人的飲食中所提供的長鏈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普遍低於每日建議量,雖然可以魚產品補足營養;然而受到過度捕撈的影響,魚類供給可能不足,且魚類本身無法自行合成EPA,需要依靠攝食藻類補充。   先前研究指出,添加亞麻籽到牛飼料中可以幫助草飼牛生產的牛奶中含有更多的Omega-3脂肪酸。而現在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Harper Adams University)發現,在牛飼料中添加微藻也可以增加牛奶中的長鏈Omega-3脂肪酸含量,提升奶酪、優格等以牛奶為基底的乳製品中所含的營養,同時也降低了產品中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口感卻維持與傳統飼養的產品相同。【延伸閱讀】今年首批青貯料額外措施之建議   微藻於酪農業的商業潛力在於,富含Omega-3的牛奶可以提高乳製品產業的競爭優勢,且可以幫助素食飲食中提供更好的營養來源,而不必改變素食者的購物習慣。
昆蟲飼料可提高家禽產業之永續性
2018/01/24
蛋白質為人體必要的營養來源之一,傳統畜牧業與漁業提供了絕大部分的動物性蛋白質,蛋白質飼料來源則歸功於豆類與玉米等作物;然而現今全球人口數量持續上升,使得蛋白質需求量逐漸提高, 一般的肉類生產系統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水與土地資源,因此找尋節能且有效的飼料替代物為當務之急。   巴西為禽類蛋白質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先前的肉雞生產評估顯示,飼料生產時的間接用水占產業總用水量的99%。雖然家禽生產肉類的效率比牛羊等畜牧動物高,但其衍生之環境汙染與自然資源的消耗都會限制產業的擴大範圍。故研究人員嘗試用昆蟲作為替代性飼料的蛋白質來源,希望幫助減少生產時的能量損耗,以提高經營家禽產業的永續性。   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de Janeiro;UFRJ)選擇利用黑水虻(Black Soldier Fly Larvae;BSFL)加工成昆蟲粕,並與原家禽生產系統所使用的豆粕進行比較,以能值(Emergy)評估系統中的能量損耗和使用效率,並以焦耳(seJ)表示。此系統涉及三個步驟,包含a)建構系統中的能量利用流程圖,並設定主要組成部分與邊界;b)在能值評估表中記錄數據;c)計算能值指數後討論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使用昆蟲粕(insect meal;IM)的轉換效率為78,408sej/J,而豆粕(soybean meal;SBM)則為191,899sej/J,顯示昆蟲粕的能值轉換率(transformity: emergy per energy of the product)較豆粕提高144.74%,可再生性(renewability)提高了45.64%。此外,使用昆蟲粕的環境負荷率(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ELR)較豆粕減少1.91到1.04,而能值可持續性指數(emergy sustainable index;ESI)從0.86提高到0.96,家禽產量亦有增加。 相關實驗計算結果代表BSFL昆蟲粕能有效提高巴西家禽產業生產的永續性,雖然目前尚有法規與商業規模的生產限制,但隨著資源越趨稀少,昆蟲飼料技術具有未來家禽業之高度應用潛力。【延伸閱讀】昆蟲添加劑可能作為對抗家禽傷寒的工具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減少乳牛抗生素使用的新工具
2017/12/29
有鑑於致病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日益嚴重,全球衛生領導人呼籲減少農業和人類醫療的抗生素使用。   諾丁漢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獸醫學院於Veterinary Record的報告中研究了英國特定乳牛場的整年度抗生素藥物使用狀況,其中取了358個農場場作為調查樣本,內含乳牛總數約為81,000頭,佔全國乳牛總數的7%。調查發現,大部分的抗生素為注射用,並且佔所有使用(或出售)給農場之抗生素總量的78%。此外,治療皮膚炎的牛足浴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是目前需要減少的目標。   近年來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逐漸興起,因此英國乳牛場的抗生素使用持續下降。為了協助評估抗生素使用狀況,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線上工具- AMU Calculator,能記錄每日用戶使用的藥品與抗生素,並將輸入數值從施用毫克/每公斤個體數量(population corrected unit;PCU)轉換成統一的固定劑量單位DDD(defined daily dose)或DCD(defined course dose),幫助獸醫或農民紀錄長期藥物用量之趨勢與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等族群間的比較。【延伸閱讀】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日本全國土壤肥力資訊   此類新型監測工具可協助建立不同牲畜使用抗生素的基準與監測比較不同地區間藥物施用的情況,提升藥物利用的精準性,減緩抗藥性的產生。目前已有50位獸醫開始使用AMU Calculator,但要建立適用於全國的用藥基準還需要再收集更多資料,才能幫助農民和獸醫找出更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   此工具可於AHDB Dairy免費下載,網址如下:https://dairy.ahdb.org.uk/resources-library/technical-information/health-welfare/amu-calculator/#.WkGwFN-WaUk
3D體感技術應用於動物即時監控與體重測量
2017/12/18
進行農場管理時,動物體重是日常健康監測的重要指標,但受到人力與時間限制,無法於短時間內重複進行個別動物的測量。故法國正努力研發更便宜、更方便的新型設備取代老式的秤重籠,以便進行這些例行性的動物體重測量。   在法國Romillé的IFIP實驗站與Advansee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個原型裝置,該裝置由位於畜舍建築走廊的支架組成,其約長3公尺,寬1.80公尺,高1.80公尺,並於同一平面安裝5個Kinect相機,其安裝在中心處1個以及門廊角落4個,中心處的相機將會在最佳時刻控制所有相機同時進行拍攝,以完整地呈現動物影像,同時Kinect相機每秒可拍攝30張照片,並利用RX成像儀測量50頭豬(10-110公斤)的體積大小,且所有數據會傳送到電腦中進行計算,並將動物的體積轉化為體重。其目標是增加三維秤重之精確度,持續藉由改善演算法以減少體積估計值與實際測量結果之間的差距,以確切得知動物體重,因此目前正在嘗試將重量誤差縮小到5%內。【延伸閱讀】自動化3D攝影幫助及早發現豬咬尾   該計畫預計於2018年初結束,希望在優化3D測量準確性的同時也能降低成本,期望未來可幫助屠宰前的體重等級分類,或是結合動物身上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晶片識別,並存檔於電腦之中進行其他應用,協助業者定期追蹤個別動物的重量變化與生長曲線。
枯草芽孢桿菌可幫助水解羽毛蛋白質作為飼料之應用
2017/12/11
每年家禽業約產生600噸羽毛副產物,若能將其再利用可增加收益並減少環境汙染。其中一種再利用方式是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由於羽毛主成分為蛋白質,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可補充所需蛋白質並降低飼料成本。但羽毛所含蛋白質中80-90%為角蛋白,角蛋白含有大量雙硫鍵與疏水性,不易被一般的蛋白質水解酵素分解;為了能讓羽毛中的蛋白可被添加到飼料中使用,需要先用化學或物理方式促進角蛋白水解。目前的處理方式是利用高溫蒸氣與化學處理,使得羽毛較容易被分解,但成本昂貴且會耗損部分必需胺基酸,因此巴西研究了利用微生物改善雞羽毛水解產物的技術,並對其所做的副產品作為飼料進行評估。   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 AMR)幫助雞羽毛分解,並評估該分解產物與擠壓生產之玉米粉混合物作為飼料的有效性。其中一組試驗為添加B. subtilis AMR到含有0.1g 酵母萃取物的100mL羽毛培養基,並且測試了數種緩衝液,包含檸檬酸緩衝液、磷酸緩衝液與甘胺酸緩衝液,將混和物培養8天;另外一組試驗為混和羽毛與磷酸緩衝液6天,另額外添加葡萄糖、蔗糖、玉米漿、酪蛋白與酵母萃取物,此兩組試驗每天進行發酵混和物樣本分析,檢查微生物生長、羽毛狀況、角蛋白分解活性與可溶性蛋白質含量。之後再添加B. subtilis AMR到1L的羽毛培養基中培養6天,使羽毛水解,再混和1公斤玉米粉與260毫升的水解羽毛擠出成形。【延伸閱讀】提升白鮭廢棄物利用價值的新加工系統   實驗發現在pH 8.0的環境下酵素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質的產量最高,而在羽毛培養基中加入蔗糖(0.5g / L)可使B. subtilis AMR的角蛋白溶解活性增加了1.3倍,是最佳的添加物。此外分析擠出物的物理與化學性質,顯示加入分解後的羽毛提高了灰分和總氮含量,並且可檢測到所有必需氨基酸,表示發酵過的羽毛蛋白質被分解成較小的分子,能促進生物利用度,而這些結果皆顯示此類羽毛水解產物具有作為動物飼料補充劑的潛在用途。
利用微生物製成的燃料電池清理養豬廢水
2017/12/06
養豬等畜牧業於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含有氨與磷酸鹽的有機質廢水,造成周圍環境汙染與惡臭;常見的清潔方式為將廢物集中於特定區域內,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與曝氣處理,製程有機堆肥。然而日本土地資源有限,養豬場集中的地區產生之有機廢棄物已超過當地可利用土地之負荷,因此需要更好的處理方法以減少人力與土地消耗。   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kinaw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duate University, OIST)使用了一種微生物燃料電池(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能幫助類似地點處理廢水問題,減少當地的廢棄物負擔。目前研究人員已開發出可長時間運行且不會故障的MFC,他們在Scientifica上發表的論文中表示,在使用MFC以前需要先培養或接種可進行分解功能的細菌,因此可以將含有細菌之汙泥鏟到MFC的陽極,此部分的細菌大量繁殖後可用於廢水處理。若陽極事先與汙泥中特定廢棄物接觸則MFC處理廢水的效果更好,且使用養豬場汙泥處理廢水的效果優於啤酒廠汙泥。【延伸閱讀】快速且可靠的微生物污染檢測技術   此電池開發的理想目標為:能夠長期使用且不需額外花心力維持運轉。故除了養豬場外,該單位還在其他地區的設置MFC做為測試,其中加利福尼亞的酒廠能用處理過的廢水進行灌溉,而沖繩的Awamori (泡盛)蒸餾廠已運行五年了,廢水處理後可達安全排放到下水道的程度。目前此MFC處理有機物的效率高達90%,但其中產生的磷酸鹽及氨含量豐富,這些營養物質釋放到水中容易造成優養化現象;故沖繩的畜牧研究中心(Okinawa Prefectural Livestock and Grassland Research Center)及環境科學中心(Okinawa Environment Science Center)在當地政府的資助下開發相關營養物質的解決方案,也許可作為有潛力的農業副產物肥料。Goryanin教授表示,廢水處理的最終目標是達到幫助無乾淨水源的國家獲得乾淨的飲用水,緩解全球的廢水負擔。
關於食用動物抗生素之替代品使用與研究仍需有更多有效數據及資料
2017/07/21
由於人類和食用動物使用抗生素的情況持續增加,導致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逐漸受到重視,農民亦面臨著如何在減少與謹慎地使用抗生素之下,仍維持提高動物健康之挑戰,而根據新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1月1日生效之規定,農民不能再長期使用醫學上重要的抗生素以促進食用動物生長,同時需要有處方的同意才能繼續使用這些抗生素藥物進行疾病預防,以監控食用動物抗生素之使用,並達到其減少使用之目標。雖然目前已有許多抗生素替代產品幫助農民與獸醫減少抗生素之使用,但實際上其最終是否能夠有效地使用與應用於大型農場仍存有一些問題需待解決。   從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之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抗生素替代品最為廣泛使用的項目有疫苗、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質(prebiotics)等,而這些抗生素替代品儘管在促進生長與預防疾病方面有顯著的功效,但其功效在動物群體間往往會有不同的效果差異,因此這些產品在實際工作環境使用上仍是缺乏相關的關鍵數據。   此外由於消費者以及大型禽肉品加工業者在未施用抗生素家禽肉品之需求日益增多,使得越來越多的在家禽養殖業者改用抗生素替代品,而明尼蘇達大學獸醫醫學教授Tim Johnson也指出,除了疫苗外,目前市面上最常使用的方式是藉由將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質(prebiotics)添加到飼料和水當中,以建立腸道有益微生物之移植(colonization)並幫助腸道中有益微生物抵抗有害細菌之入侵。   然在肉牛和乳製品行業之推動也逐漸開始使用益生菌(probiotics),以提高畜產生產力與疾病預防,而明尼蘇達大學醫學教授Tim Johnson亦提到另一種常使用的方式且則是在飼料中添加免疫調節劑,以誘發宿主免疫系統的反應,其免疫調節劑之目的主要是藉由增強免疫系統,使其在進行疫苗接種後,從而對抗原產生更強大的免疫反應以協助免疫系統因應疾病之挑戰。   同時在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Pew Charitable Trusts)報告亦提到,在對於豬隻的生長促進和疾病預防方面,雖然目前已有數種不同的抗生素替代產品,其包括有益生菌,飼料酶,抗菌肽以及有機酸等,但其中一些產品的基礎作用機制仍是不明需要投入更多相關的研究,對於這些缺乏一致性之多項抗生素替代品應如何策略性的組合使用,以真正達到減少抗生素使用之目標才是未來需要重視的議題。【延伸閱讀】乳牛養殖價值計算,增進選種效率   此外,公共衛生和動物醫學顧問DVM Gail Hansen亦表示,雖然目前可以看到不少關於這些抗生素替代品在不同動物物種中使用之案例,但其作用機制仍需要更多研究投入,特別是在他與長期使用這些抗生素替代品的農民交流過後發現,若是在缺乏有效數據之驗證下就過於推動此類抗生素替代品,未來將可能會降低農民對於此類產品之接受度與信認,使其未來在推廣上更為困難。
澳洲純種安格斯牛怎麼養? 農委會組專家團隊解惑
2017/06/30
這是近20年來,國內業者首度引進國外肉牛品種來台,但國內飼養環境和澳洲不同,台灣本島高溫多濕的飼養環境,和澳洲很不一樣,來自澳洲代孕母牛是否能適應,且順利繁殖,專家仍進行試驗中,農委會為業者組成專家飼養團隊,定期解決澳洲牛的飼養困境。 農委會畜牧處家畜生產科科長陳中興表示,這批牛檢疫完畢後,就直接進入各牧場,但後續,飼主都沒有養過這種純種肉牛,未來可能飼養過程中,牛所吃的飼料、精料都不同,因此由國內的畜產專家組成專家團隊,未來會定期幫飼主解惑,也希望未來在台灣也能針對生產、營養、飼養管理,擬定安格斯肉牛標準化飼養方式。 陳中興也提到,這批帶孕母牛已經懷孕6個月,吃的飼料一定與一般公牛不一樣,但究竟該如何調配,台灣還沒有經驗,也因此,首批引進的肉牛,也是新的嘗試。 根據了解,這批專家團隊包括前金門畜試所所長文水成、國內的動物營養專家台大動科系教授徐濟泰、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系兼任教師陳淵國博士等人。 芸彰牧場場長張志名表示,確實需要國內專家們,定期開會給予技術指導,因為這是澳洲純種安格斯肉牛第一次來台灣,台灣飼養環境高溫多濕,和澳洲飼養環境不一樣;加上過去養肉牛取肉販賣,但現在養這批安格斯帶孕母牛是養來生產繁殖的,這兩者落差大,因此需要專家學者給予技術指導。 他也說,金門曾在民國102年間引進布拉安格斯品種飼養,經過3年努力,群體數才增加1倍;現在安格斯肉牛來台,有沒有辦法適應台灣本島的環境,都還需要再觀察。
美國肉品供應鏈 減用抗生素
2017/03/23
在環保主義者和維權股東施壓下,美國大型食品企業和連鎖餐廳正採取行動,避免飼養食用動物時使用過多抗生素。全球第二大雞隻飼養業者泰森食品(Tyson Foods)每年屠宰23億隻家禽,該公司2月宣布,6月後將不再在品牌旗下的雞肉產品使用抗生素。分析師認為,泰森此舉進一步證明大型飼養業者跟上限制使用抗生素的風潮。科學家認為這些抗生素會提高人類對肺炎、感染和其他疾病藥物的抗藥性。這股風潮源自2014年的寶鵰雞公司(Perdue Chicken),漸漸影響到以販賣雞肉為主的連鎖速食餐廳,如福來雞(Chick-fil-A)、麥當勞、沃爾瑪、Pilgrims Pride等。每家企業採取的措施不同,某些業者仍允許為肉雞施打不適用於人類藥品的抗生素。但數據顯示,美國估計僅40%到50%肉雞沒有施打抗生素,比率遠低於豬和牛,反映整個食品供應鏈限制施打抗生素的行動,還有努力空間。不僅如此,有關企業如何使用抗生素的資料仍然付之闕如。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公開相關資料,只能從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資料看出業者購買多少抗生素。而數據顯示,企業使用藥物的情況並沒有減緩。很多大型企業仍然沒有停止替自家雞隻施打抗生素,例如百勝餐飲集團旗下的肯德基,在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守護委員會(NRDC)的抗生素政策上拿了「不及格的分數」。美國大型雞肉生產商桑德森飼養場公司也對這樣的趨勢不以為然。晨星食品業分析師阿卡巴利表示:「現今各界對於無抗生素肉品的需求確實愈來愈強烈,但這是一時的流行還是個長期現象,仍然值得觀察。」
緬甸乳牛繁養殖計劃
2017/03/06
由於近幾年緬甸國內經濟發展迅速與人口購買力支持續增加,其對畜產品與乳製品之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此緬甸政府為了提高牛奶產量而進行了一項乳牛養殖計畫。在此計畫中,將藉由國際原子能(IAEA)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之協助,提升當地實驗室設備與培訓專業研究人員,並透過核能技術與分子技術以遺傳基因選育改良當地乳牛品種及建立完整的人工授精與精液保存技術,使得乳牛產生更多的牛奶並保留其對當地環境與疾病之耐受性。【延伸閱讀】英國政府擬定了對抗牛結核病的下一階段策略   現在緬甸所設立之實驗室其生產冷凍精液之能力較以往增加五倍,每年可提供32,000個人工授精卵,此外更開發了一個大型的基因資料庫與精液儲存冷凍庫,經由這些現代科技技術之發展,替緬甸酪農產業創造了更高的經濟價值,而未來相關的技術如何推廣到其他較偏遠地區使用亦將是另一項需要克服的新議題。
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畜牧業起何作用?
2016/10/25
在《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畜牧業起何作用?》報告中提出建議,目的在於加大畜牧部門對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的貢獻。建議針對不同類別的利益相關方,包括:國家、政府間組織、私有部門及民間社會組織等。具體如下:1.因地制宜確定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具體途徑各國和其它利益相關方應:a)採用本報告介紹的通用方法,在合適的層面因地制宜確定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途徑。這些途徑應著眼于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抵禦能力和保障社會公平/責任,從而加強可持續性各方面之間的協力合作,減少權衡取捨;同時可借鑒包括“可持續畜牧業發展全球議程”以及“農業溫室氣體全球研究聯盟”等在內的各類舉措。為此圍繞可持續發展目標,各利益相關方應向涉及多利益相關方對話、協商和協作的各類舉措提供支援。2.進一步將畜牧業納入國家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各國應:a)確保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和計畫能採用糧安委提倡的糧食安全和營養綜合方法,並與可持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各國應更好地將畜牧系統對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做出的貢獻納入本國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各項政策、戰略和計畫都應考慮到不同飼養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這些系統的動態變化特性。各國應特別提倡在一定範圍內實現作物和畜牧一體化,所採用的手段應能適應系統的多樣化特徵。3.提高部門政策和計畫之間的一致性各國和各政府間組織應:a)提高可持續農業發展、糧食系統、衛生、社會保護、教育和營養相關政策和計畫之間的一致性以及相關機構和部委之間的一致性。4.制定性別敏感型畜牧業政策和干預措施各國、政府間組織和其它利益相關方應:a)收集有關婦女在畜牧生產中所發揮作用的性別分類資料,以瞭解畜牧部門哪些地方長期存在性別不平等現象;b)通過立法,並保證其有效執行,以便讓婦女在社區和家庭層面平等獲取和掌握土地和資源;c)確保婦女,特別是小規模經營者,能獲取信貸,同時針對婦女開發特殊金融產品,以説明她們實現經濟活動多樣化;d)改善畜牧部門婦女的勞動條件,包括加工環節的勞動條件;e)在考慮到婦女在生產和生育中所發揮作用的前提下,在地方層面採取措施,保證在畜牧業價值鏈所有環節中確保婦女的參與;f)採取措施,在推介新技術時通過包容性培訓和能力建設活動,增強婦女的技能和知識。5.更好地將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相關問題納入貿易政策各國和各政府間組織利益相關方應:a)更好地將農業,包括畜牧業、飼料和相關技術問題,納入區域和多邊貿易規則和政策,以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b)制定合理的國家、國際食品安全和品質標準,確保通過能力建設和必要的資源加以執行。各國政府、生產者組織、私有部門和民間社會應:c)在動物源性食品和畜牧飼料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考慮到可持續農業發展的方方面面。6.限制和管理價格過度波動各國、生產者組織和其它利益相關方應:a)開發工具來限制和管理價格過度波動,包括通過採用糧食儲存設施、保險計畫和其它公共政策工具及私營部門舉措。這些工具應特別注重飼料市場中進口激增和波動性帶來的風險以及小規模經營者的特殊脆弱性。7.保護、保存家畜遺傳資源和推動資源分享各國、政府間組織、糧食生產者、私有部門和研究機構應:a)為支援可持續農業發展,加強合作,確保知識的傳播和創造以及適用技術的轉讓,以便對原生境和種質庫及相關設施中的家畜遺傳資源開展確定特性、養護和管理。b)採取行動最大限度減少原生境和基因庫中剩餘生物多樣性的遺傳侵蝕,同時承認和保護與家畜遺傳資源相關的傳統和土著知識;c)創造條件改善糧農家畜遺傳資源獲取及家畜遺傳資源相關利益的公平分享;d)考慮設立專項國際機制來實現這些目標;e)促進承認和保護小規模經營者和土著人民的家畜遺傳資源以及與這些資源相關的知識;f)承認和保護小規模經營者和土著人民對自身家畜遺傳資源獲取權的決定權,包括他們對誰應獲取這些資源以及誰能公平分享到資源利用所產生的利益的決定權。8.加強家畜疾病監測和防控各國和政府組織應:a)落實“同一個健康”相關舉措,以加強畜牧系統中的疾病監測和應對;b)開展合作,對跨界疾病和新型人畜共患病進行透明的早期預警報告;c)提供充足手段,確保遵守國際和國家法規;d)為改善動物衛生和福利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包括為能力建設計畫提供支援。9.推動研究和開發各國和政府間組織應:a)在制定研究和開發議程和劃撥資金時,應採用參與式方法,並側重於所需技術、措施、指標和體制,以便提高各類畜牧系統中的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抵禦能力,保障社會公平/責任。b)推動參與式研究,以促進有關家畜飼養(包括家畜育種)的多種知識體系的一體化;c)促進科研人員與農戶和其它利益相關方在創新進程和平臺中開展合作,確保傳播研究成果和分享良好規範。各國、政府間組織和私有部門應:d)充分利用資訊通訊技術的潛能,收集、分享和利用不同畜牧系統中的資訊,確保讓更多人獲取此類資訊,尤其是婦女和弱勢、邊緣化群體。10.對指標和方法進行審查和改進,找出資料空白糧農組織應與相關國際、國際機構及利益相關方合作:a)通過採用世界農業普查等工具和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對監測和評價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時所需的資料組、指標和方法進行審查,並找出資料空白;b)改進對草地及其生物多樣性變化的監測,並就其全球狀況進行報告;c)將有助於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基於實證的政策措施以及生產者組織、私營部門和其它利益相關方所採取的行動相關資料公佈在網上。針對特定畜牧系統的建議各國、政府間組織和其它利益相關方應在所有農業、糧食安全和營養相關政策中考慮到不同畜牧系統所發揮的作用,推廣適應每一類型系統特點的、以可持續農業發展為導向的途徑來提升效率和可持續性,其中應特別:11.通過以下措施,承認和支援小規模混合系統在糧食安全和營養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a)加強經濟可行性和市場准入;重視市場公平,並採取措施克服各種障礙,尤其是參與小規模畜牧經營活動的婦女和邊緣化、弱勢群體所面臨的障礙;b)為集體組織和小規模經營者的行動營造有利環境;對市場訊息和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包括非正式市場);c)按照糧安委《國家糧食安全範圍內土地、漁業及森林權屬負責任治理自願準則》以及國際法律框架中其他相關文書,加強傳統土地的安全性、權屬和權利以及公共自然資源的產權和治理;d)充分利用畜牧業在小規模混合系統中可持續生計方面所發揮的潛在作用。12.通過以下措施,認可和支援放牧系統的獨特作用:a)加強地方牧民組織在適應性土地管理和治理中發揮的作用,以提高放牧系統和家庭的抵禦能力,尤其是面對氣候變化、衝突和持續危機以及價格波動時的抵禦能力;b)考慮採用創新性融資機制,針對牧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對基本服務的提供開展投資,包括提供合適的教育、衛生、通訊、飲用水和衛生設施服務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統;c)探索途徑,幫助牧民更好地與當地、全國、國際市場建立聯繫;d)按照糧安委《國家糧食安全範圍內土地、漁業及森林權屬負責任治理自願準則》以及國際法律框架中其他相關文書,加強傳統土地的安全性、權屬和權利以及牧場資源的產權和治理;e)通過適當的基礎設施、制度、協定和規則,方便牧民的流動,包括跨界流動。13.通過以下措施,提高商業化放牧系統的可持續性:a)支持牲畜、草地和飼料的可持續管理,以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損害,具體措施包括推廣有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生產模式;b)探索因地制宜的技術方案和政策措施,使動植物生產在不同範圍內實現一體化,如農林牧一體化系統;c)推廣能提高商業化放牧系統的資源利用效率和抵禦能力的做法。14.通過以下措施,應對集約化畜牧系統面臨的特殊挑戰:a)確保勞動者,尤其是婦女和其它弱勢群體,包括臨時和流動工人,在生產、加工和銷售所有環節中的勞動和生活條件能達到國際標準,並受到國內法律的保護;b)在整個食物鏈中開展生命週期評估,以確定增產方案,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和對能源、水、氮和其它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c)通過對畜群和家畜個體表現進行監測,提高技術效率;d)利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準則和私營部門相關舉措,通過對集約化系統中不同物種推廣良好規範以及確立和實施嚴格的標準,支持和改善動物衛生;e)尋求和實施相關方法,在畜牧生產中減少抗菌素的使用;f)在不同層面和農戶組織共同開發創新性方法,包括通過技術創新,推廣將糞便作為有機肥料,將作物副產品或殘餘物和廢料作為飼料。
亞洲畜牧與漁業研發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2016/08/30
亞洲畜牧與漁業研發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在高層政策會議中探討-為了永續發展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投資農業之研究畜牧業在2050年之全球趨勢:發展中國家畜牧業之需求與生產都在迅速增加發展中國家在消費肉類所取得之收益,超過了已開發國家亞洲每人平均消費力上升 從2010年到2050年,亞洲地區對牛奶的需求將翻倍成長家禽、羊肉和牛肉的需求將增加一倍以上亞洲進口量將提升,特別是對於豬肉和家禽農業生產值的比例轉移到畜牧業魚的需求量不斷增長水產養殖業的需求正快速成長中水產養殖業近90%之產量在亞洲許多亞洲國家中的小農戶仍主導畜牧業之生產畜牧業將增加農民收入在亞洲,貧富國家生產力之差距仍然存在魚對窮人飲食的重要性亞洲畜牧之問題亞洲水產養殖之問題投資於亞洲畜牧業之研究投資於亞洲魚之研究總結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