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Biovakka的生物沼氣池工廠,運用環保的方式管理豬糞肥
2016/08/03
在芬蘭納坦利(Naantali) 的研討會中,說明農業和林業在循環經濟方面的潛力,研討會中參觀位於Vehmaa的Biovakka生物沼氣工廠。Biovakka生物沼氣工廠是在2002年由21個農夫建立,主要是為了擴大生產豬的地區,他們開發運用環保的方式管理豬糞肥。目標是:•處理來自農業、工業和都會區等各種有機物,並提供廢棄物的管理服務•生產沼氣•製造安全營養產品•建立含有養分回收和濃縮製程之沼氣工廠網路目前有兩個工廠運作中,2005年在Vehmaa開始第1個工廠的營運,2009年在Turku營運第2個工廠,而兩個工廠回收不同種類的廢棄物,因此產出也不同。在Vehmaa的Biovakka生物沼氣工廠是回收酶產生的副產品、餐飲業的剩菜、食品工業的副產品及動物糞便等。這些材料被提煉成濃縮肥料產品、熱能和電能,未來產生的生物甲烷可作爲運輸燃料或其他工業用途。這些營養物質除了能應用在農業外,也能應用在工業方面。
在芬蘭發展循環經濟,以改善畜產管理
2016/08/02
在2015年10月28日至29日芬蘭納坦利(Naantali) 的研討會中,內容提到許多農業和林業有關循環生物經濟的案例,這些案例為促成其發展已採取相關措施,且發現若發展循環經濟,能改善芬蘭的畜產管理。營養物的徑流和水道的優養化,使波羅的海面臨危機,導致肥料變貴, 需要更多能源和溫室氣體來生產,其組成要素(如磷)變得更稀少。而芬蘭每年產生約2,000萬噸的糞肥用於生產有機肥料。其中糞肥含17,500噸的磷,這能達到全國農場對磷的需求。根據上述原因,芬蘭已建立完善的糞肥管理程式,以提供更多的糞肥加工設施,如Biovakka的生物沼氣池工廠 ,如下圖,可製造堆肥、肥料、沼氣和乾淨的水。
科學家用豬心做人體器官移植
2016/05/05
內文美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為5隻狒狒進行豬心移植實驗,此實驗是透過血管將豬心連接於腹腔內,豬心在狒狒身上存活的天數平均為298天,以前最長的時間也只有500天,現今的技術可將生命延續至945天。豬心能在異種器官移植後繼續存活,是因豬有基改過,使其器官能與狒狒更兼容。由於狒狒在生物學上與我們十分相似,因此科學家認為透過狒狒進行異種器官移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未來研究員表示將使基因改造的豬心完全取代狒狒的心臟,若成功的話,豬心移植到人的心臟的實驗,將是最進步的實驗。
COP21氣候會議上沒有提到畜牧業對地球的影響
2016/04/25
摘要 珍古德(Dame Jane Goodall)是英國科學家也是聯合國大使,在世界各地演講時,總是帶著黑白毛絨的牛娃娃,用牛娃娃向世界解釋甲烷氣體(CH4)和全球變暖的關係。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會議後,珍古德和動物福利國際基金總裁兼執行長唐斯 (Azzedine Downes) ,討論動物與全球暖化之議題。珍古德和唐斯,對全球未正視因肉食增加而造成的氣候影響感到驚訝,但也抱持著希望。唐斯說:「雖然人類破壞了地球,我們也有保護地球的義務,如果我們積極一點,我相信就能保護我們的地球及地球上的生物」。 COP21是由196個締約國共同參與第21次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UNFCCC)會議,此會議為期兩週並於11月30日開始。會議主要是限制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制定其法律,而其中一種溫室氣體就是甲烷。但在巴黎COP21會議上,畜牧業和甲烷這個影響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只被提到一次。甲烷是在動物消化過程中及糞便儲存時所產生的氣體。從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報告中,得知全球畜牧業甲烷排放量,每年有7.1億噸的二氧化碳量,佔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畜牧業甲烷排放量歐盟佔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2.8%和美國占10%。 歐洲議會代表德國議員萊恩(Jo Leinen),長期致力於環境和動物的福利。他譴責畜牧業會危害動物、人類健康和地球。 歐盟每年生產83億隻動物作為食物,而美國則是生產超過100億隻動物作為食物。萊恩估計在全球每年有760億隻動物飼養後宰殺製成食品。肉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比全球交通運輸還多。萊恩警告的說:「全球人口現在70億,未來將成長至100億,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吃肉,那我們也不用討論氣候變遷的影響了」。畜牧業造成地球另一個危害是水資源。每樣食物都有「水的足跡」,也就是生產糧食需要不同加崙的水。每磅牛排至少需要1800加崙的水來生產。生產肉類所用的水和影響全球變暖的甲烷,只是畜牧業損害環境的開始,地球受土地劣化、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的影響還在後頭。國際人道協會想提高政治家、科學家、醫生和消費者的重視。該組織努力讓畜牧業在氣候協議中佔有一席之地。萊恩作為歐洲議會代表團主席的身份與中國談判。關注中國對待動物兇殘的方式,生產不健康的動物,並表示「從現在開始,動物福利的問題將會列入歐洲與中國議會間的議程中。」 在COP21會議上,畜牧業和動物福利專家所要傳達的訊息相當清楚「少吃肉,少暖化」此舉有利於環境、人類和動物等三方。在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中,農場裡的動物沒有被提及,但是倡議人士承諾畜牧業將留在巴黎氣候協議會後討論。
抗傳染病的動物育種
2016/03/25
摘要動物基因的差異,不僅只在抗感染的能力,也在感染時,他們能維持自身功能的能力,也就是遭受到感染時的忍受度。這是由動物遺傳育種中心的博士候選人Hamed Rashidi所進行的研究,Hamed Rashidi在3月18日將在荷蘭Wageningen大學進行「動物育種防治傳染病」的論文宣讀。從他的研究結果得知,可以在育種程序中培育出更具適應能力的動物。
酪農們一起對抗牛隻打嗝和放屁來保護環境
2015/09/01
內容 牛打嗝放出的氣體導致全球暖化,法國農民為了要保護氣候,給他們的牛群吃草,這將減少動物打嗝和放屁的排放量。 吃草的牛和其他反芻動物(如綿羊和山羊),由於其緩慢的消化作用便會產生甲烷(CH4)。當他們打嗝和放屁,甲烷便釋放出去。甲烷是比二氧化碳更具破壞性的溫室氣體。事實上,在造成全球暖化上,甲烷的效率為約二氧化碳的20倍。聯合國表明,牛對環境的影響比轎車和卡車的排放量相加起來更多。 牛之所以會打嗝是因為腸道發酵(enteric fermentation),導致甲烷氣體積聚,接著以排放的方式釋出以調節腸胃中的壓力。在法國,反芻動物排放的甲烷佔該國的溫室氣體的5%左右。為了幫助牛減少打嗝和放屁,一間法國公司Valorex設計出了一套新的飲食計劃。該營養計劃是要讓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在牛隻的飲食中達到平衡的作用。科學的研究發現,動物飼料中這兩種脂肪酸不平衡的組合,會造成牛隻排放更多的甲烷。Valorex發言人Jean-Luc Besset表示,以苜蓿,亞麻子和草類的混合取代過去玉米和大豆為主的飼料配方,一頭牛原本每天釋放約600至800升的甲烷,但吃改良式配方的飼料後,排放量減少了20%,證實了改變兩種脂肪酸在牛的飲食中的含量,可以達到減少甲烷排放的目的。 這個由法國政府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贊助的計畫,要求農民按照該配方飼養他們的牛群,並記錄牛群的甲烷排放量。另外,經由檢測牛奶,也可以測量碳排放量。Besset解釋說:「分析牛奶如果有很多的脂肪酸,我們能夠據以估計產生的甲烷的量。牛奶生產,飽和脂肪酸的生產,和甲烷生產之間,存在著一個科學的解釋。 參加計畫的農民表示,更換了飼料後除了對環境有好處之外,牛奶也變得好喝,他的70頭奶牛變得更少生病,也比較有耐力,因為ω-3可以幫助牛隻對抗疾病,即使有小問題也更容易恢復。這意味著我們給牠們更少的抗生素……牠們的生育能力也顯著提高。 到目前為止,經由計畫的實施,已經防止8,365噸的碳進入地球的大氣層。這是酪農們感到極其驕傲的事,過去農民被看作是一個主要的污染者。能夠作出貢獻,而且可以說,我們正在努力做一些對的事情,感覺很好。 未來的30年,預計全球牛奶和牛肉產量預計將倍數增長,牛打嗝所產生的甲烷對氣候仍會繼續排放進入大氣層中,而這些農民們沒有逃避自己的責任---放任他們的牛群繼續釋放甲烷。   資料出處: Deutsche Welle 關鍵字: 甲烷排放量  打嗝
日本實驗小豬的使用現況與課題
2015/08/04
摘要 自古至今豬在形態學與生理學上,與人類的器官相似度極高已眾所皆知。為此,廣為應用於醫學、生物學、免疫學、藥理學、再生醫療等領域。尤其是,1950年後半,由於醫藥品非常欠缺安全檢測,使得實驗動物受到高度的注目。但介於這些動物並非專供於實驗使用,因此,歐美針對實驗動物的取得,飼養管理的簡易度,以及遺傳基因和微生物學調控等,大幅推動研發和改良計畫。 這不僅成為國際間議題,連同我國(日本)現況來看,已有部分民間企業展開研發和改良。由於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我國(日本)對於實驗小豬的生產管理模式及各種條件的建立明顯地落後。因此,農林水產省家畜改良中心,自1991年,以茨城牧場為主要施行單位,並與日本實驗動物協會(社)合作,以研究萬用型小豬為目標,從國內持有實驗小豬的各單位引進第6模型小豬,展開性能調查。1996年,透過地方賽馬全國協會的協助下,從墨西哥猶卡坦引進墨西哥無毛小豬作為新育種材料。並在茨城牧場著手展開第7模型性能調查和新模型的形成。2002年,在獨立行政法人農畜產業振興機構的協助下,以小豬的繁殖和普及化為目標,編製飼養操作手冊,並將實驗手法拍攝製成DVD,發布在全國各動物實驗相關單位。未來預計推出茨城牧場正開發第2模型小豬(墨西哥無毛豬、三元交雜種)特徵、體重推測、其他等介紹: ・實驗小豬的使用動向 ・實驗小豬的使用與課題   資料出處: 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關鍵字: 實驗小豬  報告檔案: 日本實驗小豬的使用現況與課題
日本科學家嘗試在豬體內生產人體器官
2015/07/30
摘要 日本東京大學中內啟光教授計劃於今年8月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在美啟動一項於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利用人類的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和肝臟。目標為在5到10年內實現實用化,以此領先世界的其他研究者。 實驗首先通過基因技術培育不會長出胰臟的豬的受精卵,不進行人為干預的話可培育出沒有胰臟的小豬。實驗的第2步為中途向受精卵中植入人類iPS細胞後,再將受精卵放回母豬的子宮內,期待在小豬的體內可培育出人類iPS細胞生成的胰臟。在此之前,中內教授已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小白鼠的胰臟。   資料出處: Mathrubhumi 關鍵字: 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span>
【食安論壇】?畜牧產品生產與食安
2015/07/20
評析    董孟治(彰化縣政府動物防疫所所長)       在我們日常生活飲食當中,有大部份的人幾乎每天都會食用到畜牧產品,在這些畜牧產品中,我們將其歸類為三大類,分別是:乳類、肉類及蛋類。在乳類方面主要為牛乳及羊乳。在肉類方面又可分為二大類,分別為畜肉及禽肉。畜肉包括豬肉、牛肉及羊肉。禽肉主要為雞肉、鴨肉及鵝肉。蛋類以雞蛋最多,鴨蛋次之。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2年農業統計年報指出,國人每人每日糧食供給量分別為豬肉99.69公克、牛肉13.27公克、羊肉2.85公克、禽肉83.92公克、蛋類46.59公克及鮮奶42.06公克。   健康的乳牛才能產出香醇健康的牛奶,健康的蛋雞才能每天產出健康營養的雞蛋,健康的畜禽,才能提供健康優質的肉品供人類食用,但是這些動物的飼養過程當中,免不了會生病,嚴重的死亡或被提早被淘汰,輕微的就以藥物進行治療。因此,藥物的使用如稍有不慎,畜禽產品就會有藥物殘留的問題。一般來說,在畜牧產品生產的過程當中,主要有三大環節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分別是藥物殘留、斃死畜禽的非法流用及病原菌的汙染。 ㄧ、藥物殘留  所謂藥物殘留即動物用藥品或含藥物飼料添加物投與動物後,在其可食組織(肉、內臟),或其生產品(乳、蛋),所殘存的藥物。不同的藥品有制定不同的殘留容許量MRL (Maximal Residue Level)。當經濟動物生病時,其治療的方式可分為群體治療及個體治療兩種方式。  在家禽方面,大都是以全面性(整棟或整批)的投藥方式來治療,很少針對個體動物來單獨治療。當產蛋中的蛋禽進行投藥治療時,其所生產的蛋品是含有藥物的,所以集蛋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  在豬隻方面,除了全面投藥治療外,也有部分進行個別治療,或是將生病的豬隻併欄一起治療,原則上個別治療的動物是可以被區分開來的。  在牛隻方面,除非是傳染病的流行,才會進行全面性的投藥,否則生病的牛隻,大部分都是個別治療。因此,當動物生病並給予投藥治療時,每天產出的乳品或蛋品就會有藥物殘留的發生,若畜主沒有特別將這些產品區分開來處理,這些含藥物的乳品或蛋品就可能會流向市場,造成食安的問題。  在畜牧法第九條規定,畜牧場應置獸醫師或有特約獸醫師,負責畜牧場之畜禽衛生管理。所以當牧場中的動物發生疾病時,應請獸醫師前往診治,並開立藥品處方箋,囑咐畜主依規定用藥並遵守停藥期的規定。在現場的實務中,造成畜產品藥物殘留的態樣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藥品的使用對象錯誤、畜主未遵守停藥期之規定及交叉汙染。  藥品使用對象錯誤包括有不可用於產食動物的藥品而用於產食動物,或是不能用在產蛋雞的藥品,卻用在產蛋雞,使得雞蛋中含有藥物。在現場也有許多畜主,在動物生病時,並未請獸醫師診治,而憑著自己的經驗法則判斷,隨意購買藥品私自添加或打電話請飼料廠直接添加藥品(如客戶自備藥),這些錯誤的用藥行為,也造成了畜產品藥物殘留的發生。由於藥品取得容易,除了藥品的濫用外,也可能造成部份畜主使用到原料藥或偽、禁藥,而這些藥品的殘留對健康的影響更大。  停藥期是指動物於上巿屠宰(榨乳)供人食用(飲用)之前,應該停止投藥,以確保肉中、乳品及蛋中藥物殘留合乎法定之濃度(殘留容許標準),此所應該停止投藥之期間稱為停藥期。停藥期的計算錯誤也是發生藥物殘留常見的現象之一。因此,畜主需要特別注意停藥期的算法,也必須確實遵守停藥期的規定。舉例來說,同時併用二種藥品,是要以較長停藥期的藥品做為停藥天數,停藥期的算法是要以該批動物吃完該批添加藥物的飼料後開始起算,而不是從加藥或進料的那天算起。  在現場的個案中,也有一些案例是飼料廠及飼料車輛在生產或運送過程中不慎造成的交叉污染,這個部分如要解決,則需要飼料廠設置不同的生產線,分別生產空白飼料(不添加藥品的飼料)及添加藥品的飼料,以及將這些運載的車輛分開管理,以避免交叉污染的問題發生。當然畜牧場內的飼料貯存桶及輸送管線的管理也很重要,要避免不是治療對象的動物,吃到添加藥品的飼料。  另外,在生產肉類的畜禽方面,對於經過多次治療且健康狀況較差的病弱動物,在淘汰上市前需要停止治療並給予較長的停藥期,如果這些動物搶著上市,這些動物的肉品,就變成藥物殘留的高風險群。  因此,要改善這些錯誤的用藥行為,減少藥物殘留問題的發生,可加強下列三項措施:一、畜主遵守動物生病時,請獸醫師前往診治並依藥品標籤、仿單及處方箋所記載用法、用量,正確使用相關藥品。二、加強動物用藥品的原料取得、製造、販售及使用等各項管理工作。三、畜主的細心管理。  動物用藥品管理法第三十二條之三:禽畜及水產養殖業者,使用有停藥期間限制之動物用藥品,其於停藥期間屆滿前所生產之禽畜、水產類、乳、蛋及其他供食用之產品不得出售供屠宰、加工或食用。所以對於這些淘汰的動物及有藥物殘留蛋品的處理,變成一個重要的工作,政府應該思考如何去協助農民處理這些畜產品,而不是期待農民自己去找出路。當農民找不到適合的處理方式時,就會冒險上市,最後還是危害到國人食的安全。 二、斃死畜禽的非法流用  在動物的飼養過程中,動物的死亡是無可避免的。因此,每個畜牧場都必須與化製場簽訂委託化製的合約,當有動物死亡時就必須委託集運業者將屍體送到化製場處理,如果有人將這些屍體再利用變成食材,就會造成食安問題。幾年前,只要每逢肉品需求量大的傳統節日來臨前,就會看到檢調單位與政府管理單位查獲病死豬非法流用的新聞,造成民眾對肉類食品安全的疑慮,而導致肉品的銷售量減少及價格下跌。但是這幾年來經過行政機關及檢調單位的努力下,斃死畜禽遭到非法流用的情形持續減少,這些努力值得肯定,但也必須持續落實斃死畜禽處理的各項管理及加強查緝工作,以確保肉品的衛生安全。 三、病原菌的污染  乳品的製造過程中,都會經過殺菌處理的流程,只要操作及保存得當,一般較少發生病原菌汙染的情況。而蛋品的病原菌汙染以沙門氏菌及大腸桿菌的汙染較為常見,一般雞蛋所引起的細菌中毒,是以食用生雞蛋或未煮熟雞蛋或受細菌污染之蛋製品所造成。另外,今年這波的家禽流行性感冒疫情,大家也很關注禽肉及蛋品是否也會被禽流感病毒所污染,其實不管是禽肉或蛋品只要經過煮熟後食用,就沒有這方面的疑慮,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生食雞蛋或食用未煮熟的雞蛋,當然碰觸到這些屠體或雞蛋後,對於手部及相關刀具的清洗消毒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雞蛋的生產過程中,雞蛋的燻蒸消毒是減少病原菌汙染很重要的工作,根據屏東科技大學連一洋教授的研究指出,使用二氧化氯燻蒸消毒後的禽蛋,可以大量減少蛋品表面的細菌。依現行的法令規定,禽蛋運出畜牧場前必須完成燻蒸消毒並檢附獸醫師所開立的燻蒸證明書。因此,只要養禽戶落實禽蛋燻蒸消毒的工作,就可減少因病原菌汙染所產生的食安問題。   生產健康安全的畜牧產品是所有農民的責任,自己所生產的畜禽產品,自己敢食用是基本的要求。政府除了在各項畜產品的抽樣檢測,為國人的食品安全把關外,也要對農民提供各項輔導及適當的協助,讓農民能夠做得到,也願意做,相信這樣就能生產出健康安全的畜禽產品。 四、對於畜牧產品生產與食安的建議如下: (一)、將條碼管理系統應用於動物用藥品管理並落實獸醫師處方箋制度。應用條碼管理系統將所有的動物用藥品給予編碼,從原料取得、生產、成品、銷售及使用(獸醫師處方箋)均納入電腦管理,讓所有的藥品流向及使用清楚可查,阻斷農民不當取得藥品的管道,而達到不亂用藥,不濫用藥的目的,避免畜產品藥物殘留的發生。 (二)、建立蛋品溯源管理機制,以追蹤問題蛋品的來源,落實源頭管理工作。 (三)、對於有藥物殘留超標疑慮的蛋品,應建立適宜的處理方式,避免該類蛋品流入市場販售的機會。   資料出處: 民報 關鍵字: 畜牧產品  食品安全
德國全球第一 豬生物樣本資料庫
2015/07/14
摘要 豬是最接近人體生理的實驗動物,兩者基因相似度極高。德國慕尼黑MIDY-PIG生物資料庫內收集許多豬的身體組織,供全球研究人員免費取用。 MIDY-PIG生物資料庫為全世界第一個用來儲存大型、經基因工程處理動物的儲藏室,隸屬慕尼黑路得維西馬克西米利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用以存放不同年齡階段豬隻全身器官組織,設立此資料庫的主要目的為幫助科學家了解長期糖尿病併發症中所涉及的機制,包含心臟、腎臟疾病等。目前,全球的動物資料庫很少,且大多為老鼠樣本資料庫。而豬雖然養殖成本高,但因其生理機能與新陳代謝方面和人體相似,故其科學價值很高。 此資料庫可以讓不同的研究團隊利用同一隻豬,研究不同器官與疾病。德國慕尼黑大學的遺傳學家沃夫(Ekhard Wolf)表示,在資料庫內的動物,身體每個部位都沒有浪費,沃夫目前正計畫從事豬隻基因模型的建立。全世界的研究人員都可以向此資料庫申請免費獲取動物樣本,僅需負擔郵資。 為建立此資料庫,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了患有糖尿病的豬,這些豬和健康的豬一同飼養,所生出的小豬中,將有一半患有糖尿病,另一半則為健康豬,可用以對照研究。   資料出處: nature 關鍵字: 動物資料庫  糖尿病
日本岐阜大學利用微生物燃料電池成功從畜禽廢水回收磷
2015/02/11
摘要 岐阜大學於2014年12月2日,公開發表透過微生物燃料電池成功從畜禽廢水回收磷技術。 岐阜大流域圈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通過豬隻糞尿的畜禽廢水使微生物燃料電池運作,成功從正極回收磷技術。 磷為植動物代謝需要的元素,雖作為化學肥料來說是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但日本皆全依賴進口,再加上近年來磷礦石資源的枯竭,導致主要進口國中國關稅與國際價格的提升等各種不穩定風險因素。因此各企業與大學紛紛從含有洗滌劑的生活排泄水與含有排泄物的地下水,以及從各種產業廢水回收,推廣資源再利用化技術。 除此,釋放到自然環境中的禽畜廢物磷化合物河流和海洋的富營養化,如產生大量微生物的赤潮都是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透過微生物電池處理畜禽與生活廢水,對於磷的回收與廢水淨化是相當大優勢,並通過發電可達到廢水處理節省能源化,以岐阜大學目前實驗階段預計10~20年後即可達到普及化。   資料出處: 日本岐阜大學 關鍵字: 回收磷技術  微生物燃料
【特集JA全農飼料畜?中央研究所養豚研究室】提高養豬農場的所得之研究
2015/01/28
摘要 JA(日本農業協同組合)全農飼料畜産中央研究所研究著重於有助於提升產值的飼料研究與優良家畜之開發,肩負起提高畜產技術之重責大任。 目前已有年輕職員投入最前線研究,此特刊針對環境保全型飼料與豬的多品種開發作以下技術分析: ・減少糞便處理經費 ・解決惡臭問題 ・業界首創人工乳 ・差別化生產之貢獻 ・豬的品種與商業化之開發 ・販賣支援與分析技術   資料出處: 農業協同組合新聞 關鍵字: 牧業  報告檔案: 【特集JA全農飼料畜産中央研究所養豚研究室】提高養豬農場的所得之研究
日本農業技術基本方針 2014年8項新技術
2015/01/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發表2014年度針對以下8項技術,擬訂農業技術發展方向 1.提升新品種與新技術強化農畜產品 2.水田的生產資源利用最大化(促進國產用飼料用稻米等) 3.促進新世代園藝設施 4.促進農林水產品與食品出口戰略 5.振興藥物作物之生產 6.實現進攻農業之技術實證 7.防治鳥獸害因應對策 8.其它相關新技術之因應對策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產技術 關鍵字: 日本農業技術  報告檔案: 日本農業技術基本方針 2014年8項新技術
日本研發趨勢-牧業(摘要版)
2015/01/06
摘要 日本近期牧業飼料作物:水稻、高梁、玉米、牧草等品種研發,並述及禽畜飼養生產研發趨勢、降低堆肥廢棄物處理成本及改良生產方法等之簡述。   資料出處: 日本農林水產技術會議 NARO獨立行政法人 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機構 關鍵字: 牧業  飼料作物  禽畜堆肥  報告檔案: 日本研發趨勢-牧業(摘要版)
推動農業工業化之最先進技術-環繞型全自動擠乳器
2014/10/19
摘要 總部設在瑞士的DeLaval公司,引進最新技術迴轉型自動擠乳機,此系統至多可同時運作5台機器,於1小時內為90頭乳牛進行擠乳的自動裝置,並可在擠乳同時清潔消毒牛隻乳頭;除了備有影像和雷射裝置,甚至可輸入牛隻的個別資訊,以及設定牛隻乳頭自動定位。 於經濟效益上,可: 節省勞動力 增加乳產量 優量乳品質 降低成本 並具有以下彈性 配合酪農事業的成長擴張設備 自由選擇自動擠乳或手動擠乳 盡可能符合所有酪農經營型態   資料出處: http://wired.jp/2012/08/24/the-high-tech-of-rural-america-9-unusual-gadgets-and-contraptions/1/ 影片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_AOeOC4s 關鍵字: 酪農業  自動化
推動農業工業化之最先進技術-虛擬牧場圍欄探測機
2014/10/19
摘要 由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研擬出的「虛擬牧場圍欄工程」,雖然該項目仍在測試中,但對於牧場經營者而言已能迅速控制於牧場放牧吃草的牛群,其於牛隻扣上GPS功能項圈,形狀類似狗項圈,一旦靠近邊界線即給予輕度休克,「虛擬牧場圍欄工程」讓牧場不需建構與修理柵欄,也無須花勞力趕牛群到其他區域吃草,更便於牧場放牧管理。   資料出處: http://wired.jp/2012/08/24/the-high-tech-of-rural-america-9-unusual-gadgets-and-contraptions/6/ 關鍵字: 畜牧  農業自動化
紐西蘭最大乳製品公司Fonterra公開發表調降生乳價格
2014/10/19
摘要 紐西蘭最大乳製品企業Fonterra(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 Limited),7月29日公開發表2014/15年度(6月~隔年5月)收購價格,總固形物從每公斤約7紐幣(637日幣:1紐幣=91日幣)下降到6紐幣(546日幣),2014/15年度的生產乳價格於5月底才剛公開,才不到2個月價格即下跌。 有關生乳的價格下跌,主要是受到國際間生乳價下降影響,以供應面來說,其背後原因為生乳主要出口國(歐盟,澳洲等)生乳產量佳,2013/14年集乳量較前年上升8.3%;就需求面而言,如因主要進口國-中國囤積乳製品,以及受到下跌國際乳製品價格影響,與其他新興國家(東南亞等)需求量的減少等。因此,可推測乳製品今後國際價格會再調漲,但調漲幅度和時間點,就目前來說是難以推測的。   【西元2014年7月30日發表】 資料出處: 獨立行政法人農畜產業振興機構 關鍵字: 畜牧  畜產趨勢
FAO與OECD 2014-2023年農業展望報告-家畜和生物燃料產量將超越農作物
2014/07/25
摘要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7月11日聯合發表2014至2023年之農業展望,預計到2023年時,全球穀物產量將較2011~2013年高出15%,穀物雖然仍為人類主食,但隨著都市化及收入提高,飲食習慣改變,對蛋白質、脂肪及糖類的需求亦提高,因此奶、魚及肉類的消費量將會增加,其中肉類則以家禽肉所占比率最高。往後兩年農作物價格將會持續下跌,由於已開發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分別對生物燃料及飼料的需求增加,因此主要增產農作物將是生產植物油的油菜籽、生物燃料作物及飼料作物。 亞洲及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在未來十年將會是主要的農作物生產地區,印度將超越歐盟成為最大牛奶生產國,漁業水產品生產主要將集中於亞洲。   資料出處: http://udn.com/NEWS/WORLD/WOR4/8799219.shtml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713/12878085.html http://www.fao.org/news/story/en/item/238638/icode/ http://www.oecd.org/site/oecd-faoagriculturaloutlook/ 相關連結: http://www.oecd-ilibrary.org/agriculture-and-food/oecd-fao-agricultural-outlook_19991142;jsessionid=10nrmlw5nhqvt.x-oecd-live-01 關鍵字: FAO  OECD 農業展望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