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美味、營養且永續的植物性肉類替代品,將著重於發酵乾燥鷹嘴豆和乾燥豌豆,以製作新型...
This Is One Of The Weirdest Plants You'll Ever See | BBC Earth Science
2025/07/24
生長於墨西哥山區的巨型玉米(olotón)能透過根部黏液中的固氮菌,自行固定大氣氮源,減少化肥依賴。為保護此原生品種,研究團隊與在地社群簽署利益共享協議,共同開...
2025/07/24
工研院結合水下感測與視覺辨識,開發AI投餵技術,透過聲波與振動分析魚群攝食反應,量化漁民直覺,實現自主投餵,節省15%飼料、減少30–40%人力,並跨物種適用,打造智...
2025/07/23
在因應氣候變遷的作為中,導入生命週期評估模式成為推動畜牧場永續管理的方法之一,本文以隆盛畜牧場為例,說明我國畜牧場如何實施循環經濟模式進行畜牧場的轉型。...
2025/07/22
探討水稻根系分泌物與甲烷排放間的關係,發現延胡索酸及乙醇為其中重要因子,最終研究團隊成功選育高產且低甲烷排放的品種,並證實外施乙醇或oxantel能有效降低甲烷排...
2025/07/21
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開發一種近紅外光螢光奈米感測器,能夠在活體植物中即時分辨並監測二價和三價鐵的含量,將有助於探討植物養分吸收、優化施肥策略並減少...
2025/07/18
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探討玉米根系對水分的感測機制,發現熱帶及亞熱帶品種的根系能更有效尋找水源,而生長激素及乙烯為調控根系生長的重要因子,未來將進一步探...
How Billions of Locusts Are Farmed, Harvested, and Eaten Every Year | Locust Processing In Factory
2025/07/17
蝗蟲從古老害蟲轉型為高蛋白、低脂肪且環保的養殖作物;其短生命周期、低成本與快速繁殖,促使全球養殖業規模化,產品涵蓋整隻零食、蛋白粉與罐裝食品,為糧食安全...
2025/07/17
苗栗農改場歷時5年,運用5代雜交與「雜交性狀保留技術」,培育出兼具高耐病力與高產量的蜂種,清潔力由70%升至90%、幼蟲存活率提高40%、採蜜力增30%;以新台幣13萬...
2025/07/16
勞動力短缺為全球農業部門面臨的重要議題,臺灣透過人力團制度的堆動,有效改善農業缺工問題,進而穩定臺灣農業勞動力供應。...
2025/07/15
近年來福壽螺入侵肯亞地區並重創水稻生產,隨著灌溉計畫、農機具等方式逐漸傳播,研究人員進行田野調查繪製福壽螺族群地圖,並分析未來遭入侵的風險地帶,有助於制...
2025/07/14
矽能夠提升作物生產力及逆境韌性,研究人員發現水稻矽的吸收及累積過程中,訊息傳導蛋白Shoot-Silicon-Signal (SSS)扮演重要角色,SSS僅於莖部轉錄並透過韌皮部運輸,若以此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