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國際
探討乾旱地區蘆葦床處理系統對於汙泥分解之成效以及根系微生物相,結果顯示蘆葦有助於硝化細菌及甲烷菌的生長,進而促進汙泥中的碳及氮分解,放線菌及擬桿菌則有助於有機質分解,此系統可做為環境友善且永續的汙泥管理工具。
示意圖
汙泥為廢水處理之副產物,常含有重金屬、過量營養物等有害物質,若處理不當會對環境及健康造成危害,傳統處理方法重度依賴化學物質及且極耗能源,使得永續性不佳。蘆葦床處理系統(Sludge treatment reed beds, STRBs)提供一種環保的替代方案,藉由蘆葦及微生物自然降解汙染物並穩定汙泥,隨著水汙染問題加劇,STRBs技術將有助於邁向更永續的未來。阿曼蘇丹卡布斯大學(Sultan Qaboos University)研究團隊對試驗規模之STRBs測試不同汙泥負載率,並以16S rRNA定序確認移除營養物及穩定有機物的關鍵微生物,是汙泥管理的重要里程碑。
研究人員分析3種汙泥負載率(75, 100, 125 kg/m2/year)STRBs的表現,聚焦微生物多樣性、汙泥分解及整體處理效率,結果顯示,較高的汙泥負載量與細菌多樣性增加而均勻度較低具有關聯性。蘆葦藉由創造有氧環境、根系分泌物等增加微生物活性,有助於硝化細菌及甲烷菌生長,促使根圈形成特定的微生物相,通常由假單胞菌(Proteobacteria)為主
此研究證實STRBs為環保且有效的汙泥處理方式,與傳統方法相比大幅減少化學物質及能源的消耗,有助於提升氣候適應力及永續性,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探討STRBs的植物多樣性、優化汙泥負載力及評估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驅動碳及氮循環,放線菌(Actinobacteria)及擬桿菌(Bacteroidetes)協助有機物分解。此外,STRBs在100 kg/m2/year汙泥負載量下有最佳表現,成功減少98%的汙泥,顯示此系統在乾燥且炎熱環境下,對於汙泥管理的重要性。【延伸閱讀】-【綠趨勢】將廢水副產物轉化為永續綠色燃料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