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2/08/26
蔬菜育苗場除了專業設備、設施及技術外,也需良好的經營管理能力,才能有效處理日常繁複的種苗產銷管理作業。        蔬菜育苗產銷數位化行動管理系統有許多功能,包含:訂單排程、派工自動推播、工作進度紀錄與回報功能,綜整銷售、生產與工作進度、QR Code條碼精準管理種苗生產、植床空間管理與出貨,讓現場育苗產銷管理作業更為快速與準確。
2022/08/25
嘉義大學結合該校智慧農業戰情中心大數據資料,研發更符合養殖監測與設計的智能養殖設施,智慧水產養殖系統是利用物聯網系統管理平台,建構養殖池管理、數據彙整呈現、系統化智慧管控、專家系統建立及優化養殖管理等4個模組。
2022/08/2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以藻類來源的藻酸鹽(alginate)為原料的益生菌包埋塗層,能保護益生菌通過胃酸環境,安全到達腸道發揮作用,該技術作為農業及食品業應用有相當的潛力,研究人員將進一步測試該技術應用於其他類型的益生菌上。
2022/08/23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馬來西亞馬來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一種以藻類培養製造棕櫚油替代品的技術,該種油具有與棕櫚油相似的品質,並含有較高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該研究在最近發表在《應用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2022/08/22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生物材料,將剩餘的鋸木屑粉末和農業殘留物轉化為類似發泡聚苯乙烯的包裝材料,可以幫助解決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
2022/08/19
聯盟研究目標為降低製造堆肥時牛糞發酵所造成環境負荷,以及藉由堆肥製造時特別註記氮磷鉀成分,以增加產品附加價值。研究造成臭味關鍵因子的定性與定量分析,探討可除去吸附因應方法。
2022/08/19
農村再生最重要的是人的再生,唯有激發農村居民熱愛鄉土的情懷,及自主建設新家園的動力,農村才有改變的可能,農村的特色景觀與文化資產是農村最珍貴的資源。       此外穩定自主的經濟是農村再生的重要基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深入社區,積極輔導農村社區產業,大家齊心協力找到土地的新面貌。
2022/08/18
高科大團隊在茂林國小打造了一座芋頭窯,協助魯凱族傳承原住民食農文化。 魯凱族「芋頭料理」是原民傳統家常菜,族人輪班監看火候,經過一夜的柴燒烘窯,將芋頭烤乾,除了可以減輕搬運的重量,也便於貯存、攜帶,供長期食用。
2022/08/17
德國為履行減排承諾,希望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減少65%。根據德國《氣候保護法》,在2030年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14年相比需減少1,400至5,6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對此,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BMEL)制定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年度中期目標與十項措施,確保該國農業與林業能夠實現減排目標。
2022/08/16
對於畜牧業來說,放牧之所以有利,不僅是因為與夏季欄牧相比,氨排放量較低,而且與餵食青貯料相比,可以減少10至30%的甲烷排放量。以放牧方式飼養乳牛,畜牧業者即可利用草原管理措施對減少碳排放做出貢獻。
2022/08/15
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全球生態系動態調查(GEDI)的光學雷達測繪數據繪製玉米種植地圖,作物區別準確率超過 83%,本技術可應用於估算玉米產量趨勢及糧食安全問題相關研究。
2022/08/12
研究團隊已發展出改善作物品質的方法,而此方法不需要去創造基因改造作物,此新技術仰賴於生物活性化合物去影響植物細胞中特定基的表現,而生物活性化合物則需細胞穿膜肽作為載體,再利用噴物將其噴灑至作物葉片,使其從葉片孔隙進入植物細胞中,以此調控目標基因的表現。此技術與基因轉殖作物相比,時間更短,成本更低,且可應用於改善作物抵抗害蟲或增強其抗旱能力。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