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2/08/12
為讓國人能夠吃到安全營養又充足的在地農產,農委會和臺灣海洋保育與漁類永續基金會合作,選用國產新鮮食材製作餐盒。現在跟著小編的鏡頭來看看60元的鯖魚幸福餐盒,價格優質、食物美味,讓國人填飽肚子的同時也能支持在地農漁畜業,共同實踐臺灣「零飢餓」目標。
2022/08/11
豐濱鄉持續復育酒麴原料植物、傳承傳統釀酒文化,並於港口村、豐濱村成立田間教室,並輔導部落小旅遊的體驗行程,讓遊客以認識自然人文為出發點,了解阿美族人與酒的各種生活故事。
2022/08/10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智慧土壤感測器,用於預測土壤中剩餘的氮含量,使農民可以更準確的預測施肥的最佳時間與用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在節省施肥成本的同時亦降低化肥對環境造成的破壞。
2022/08/09
WasteFuel Agriculture公司致力將動物廢棄物轉換成生質能源,希望從酪農業廢棄物生產設施的厭氧消化器開始,將甲烷轉化為可再生天然氣或甲醇等生質能源,這對船用燃料尋求減少碳足跡也是一個新的機會。
2022/08/08
跨國食品公司達能(Danone)的北美公司於2017年推出了一項土壤健康計畫,以改善土壤中的有機質,進而增加碳吸存並提高產量、減少化學物質使用、恢復生物多樣性並提高土壤保水力以提供酪農場長期的經濟韌性。
2022/08/05
日本的海洋科學組織JAMSTEC,透過科學研究並與新創企業合作使科學研究商業化,促進民營機構和公務部門的創新,應用尖端科學技術來改變人類與海洋的關係。著眼於大海,掌握全球環境變化的現狀,並透過國際合作為未來的預測提供數據,以實現地球所依賴的海洋的永續性,日本將繼續追求永續發展的目標。
2022/08/05
台灣有機食農遊藝教育推廣協會,希望透過有機食農教育來重視整個環境,這需要消費者支持,並給年輕人希望,從消費端推動更多年輕人進入農業。農田實作課程、照顧土壤、產地到餐桌以及消費指南都是授課範圍,增加台灣民眾對環境永續的認識。
2022/08/04
人造衛星發射雷射的技術,有助於建立全球森林的3D圖,精準掌握森林的高度與密度,甚至是碳吸收效率。
2022/08/03
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一項研究發現,高光譜傳感器可提供具有成本效益且高精確度的現地量測。為了解玉米作物氮含量,研究小組將高光譜傳感器設在飛機上,檢測田間作物葉片和冠層氮含量,並將高光譜傳感器傳出的數據之最大氮素回收率Maximum Return To Nitrogen (MRTN) 與玉米氮含量計算器共同使用,為從事農業工作者進行農務時程調整,MRTN系統將根據土壤氮肥使用量和季末產量之間的經濟權衡,提供推薦的氮肥施用量。
2022/08/02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發表研究,確定了蟋蟀、蝗蟲和蠶蛹粉的蛋白質特性和營養功能,為食用昆蟲的蛋白質應用奠定基礎,希望能解決全球人口壓力下不斷增加的糧食壓力,並兼顧環境永續發展。
2022/08/01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開發利用微生物發酵方式生產蛋白之方法,與傳統蛋雞養殖業相比可減少約90%的土地使用及31-35%的溫室氣體排放,可望作為更加永續的食品原料製造替代方案。
2022/07/29
FAO正在加緊腳步,幫助改造農業糧食系統,以更好的應對氣候危機,通過推廣使用綠色及適應氣候變化的農業技術,有助於減少從生產食物並到達餐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