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3/01/17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的研究團隊與澱粉加工設備工程公司Microtec Engineering Group合作開發了一種「隱形」膳食纖維,可以將其添加到食物中,而不會改變其口感、顏色或味道。
2023/01/16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出利用蛋白製造氣凝膠的技術,可用於過濾淨化水質,由於蛋白質取得容易且價格便宜,因此可以較低的成本生產氣凝膠,團隊目前正致力於擴大生產規模,希望蛋白氣凝膠最終不僅可以用於過濾水,還可以用於儲能、隔音和隔熱等應用。
2023/01/13
你也有葉蟎蟲蟲危機嗎? 世界上公認的「不易防治作物害螨」- ✔️神澤氏葉蟎(紅蜘蛛)與✔️二點葉蟎(白蜘蛛) 危害作物種類繁多,世代短、繁殖迅速,具強環境適應力,且葉蟎害蟲對木瓜作物有不小的影響。 面對木瓜農友最頭痛的害螨,現在有解了❗️ 藥毒所成功開發防治葉蟎類的新型微生物製劑 #發光光桿菌,具高活性、環境友善與無抗藥性等特點,是國內生物農藥發展的新里程碑! 看影片有種植木瓜農友的使用心得👇
2023/01/13
日本農林水產省於2022年度公開最新全球暖化策略報告書,此報告書彙整了以水稻為主,其果樹、蔬菜、花卉、家畜等主要受到影響領域,以及各地農業生產現場受到氣候暖化影響下所造成的高溫損害和相關因應措施。
2023/01/12
缺資源、缺人才,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痛點,為協助中小企業找到合適的數位轉型方向與工具,資誠2022年持續進行《台灣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報告》,針對6種產業,分析中小企業數位轉型的目的、數位工具使用現況、轉型過程挑戰以及所需資源等。
2023/01/11
中國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達標合格農產品(以下稱農產品“三品一標”)是供給適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品質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是提升農安治理能力的創新舉措。
2023/01/10
奧地利約翰開普勒林茲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菇類製造可生物分解的電子設備材料,可使目前難以回收的複合材料製電路板有更加環保且永續的替代選擇。
2023/01/09
英國阿斯頓大學(As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以剩餘的咖啡渣餵食並種植微藻後,將藻類加工成燃料,生產出高品質的生物柴油,該技術有望減少對棕櫚油來源生質能的依賴,進而減少森林的砍伐和溫室氣體排放。
2023/01/07
日本政府自2021年揭示綠色糧食戰略,並於隔年2022年正式施行,高度應用AI、自動化機器人等先端技術,實現2050削減農藥與化學肥料、提升有機農業耕作面積之目標。
2023/01/06
風味輪就像是一種索引工具,藉由圖形化和既定詞彙的協助,讓品飲者方便聯想,去描述出他所品嚐到的風味,而不是憑空去想像。而透過風味輪的協助,消費者可以清楚明瞭的知道不同品種、不同產區甚至是不同等級風味的差別。如此一來減少了業者與消費者間對產品風味溝通上的落差,有助於茶葉的行銷推廣。臺灣特色茶風味輪開發過程是由 25 位茶改場從事製茶與茶葉感官品評專業研究人員組成風味輪工作小組,從全臺各地優良茶競賽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茶樣,其品質涵蓋入等至淘汰,目前共計已針對 495 個樣品進行品評,研究方法採用描述性分析,並經小組會議後達成共識,最後將選用的詞彙繪製成風味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於今年度 109 年 1 月 20 日及 7 月 21 日正式發佈了六大茶系之臺茶風味輪,其風味涵蓋了全臺各地的特色茶。臺茶風味輪甫一推出便引起了茶產業界的熱烈討論,茶農及茶商朋友們都對於利用風味輪行銷臺灣茶躍躍欲試,而除了國內市場外,國際市場亦是臺灣茶未來發展的主要重點,臺灣特色茶因種類繁多、製程複雜,國際上一般消費者多半僅對「臺灣烏龍茶」有印象,為增加國際消費者對臺灣特色茶之印象與記憶點,需善用國際消費者之生活性語言,連結國際消費者之味覺記憶與臺灣特色茶之共通性,方能突破臺灣特色茶長久以來行銷國際的困擾。未來,茶業改良場將以英、日文版臺灣特色茶風味輪為媒介,讓臺灣特色茶走出臺灣,提升於國際市場之能見度,讓臺灣特色茶走入國內外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進而成為臺灣茶的忠實消費顧客,以此逐步提升臺灣茶之國際競爭力。
2023/01/06
隨著茶葉購買率增加、人們自身對茶之健康益處的意識提升、茶相關護膚產品開發以及各國對茶相關合作與投入計畫,茶多酚市場預計於2022年至2028年期間將超過5.8%的年均複合成長率。
2023/01/05
弘光科大智慧科技學院舉辦「2022邁向淨零碳排社區實踐永續環境」成果交流研討會,專家分享實踐永續發展的經驗,社區長者也參加,了解地球面臨暖化問題及永續發展重要性。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