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3/02/07
澳洲新創公司Star Scientific Ltd,已開發出一項專利“HERO”技術,可用催化劑將氫氣和氧氣轉化為能量,順利驅動發電站渦輪機,有機會改變現在燃煤發電廠,為世界提供動力。
2023/02/06
澳洲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一種自然機制,可以幫助植物限制水分流失,而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影響最小,透過操控這種保水機制,未來可望幫助植物育種者和農業科學家開發培育出耐旱作物來對抗極端氣候。
2023/02/04
建立健全以“高產、優質、經濟、環保”為導向的現代科學施肥技術體系,完善肥效監測評價體系,探索建立公益性與市場化融合互補的“一主多元”科學施肥推廣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完備的化肥減量化法規政策、制度標準和工作機制,著力實現“一減三提”。
2023/02/03
科學家們使用人工光合作用來製造食物,開發兩步電催化過程,將CO2和H2O轉化為O2和醋酸鹽,有機體靠消耗醋酸鹽生長,並在黑暗中生產食物;這種碳固定系統與光伏發電相結合,為糧食生產提供了一種更節能的替代方法;在氣候變化帶來日益困難的條件下,人工光合作用為種植糧食提供了無數可能性。
2023/02/03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iwan tea Assortment & Grading system, TAGs),是茶業改良場開發的茶葉評鑑系統,以茶改場研發的風味輪系統為基礎,讓每一款分級後的臺灣茶都能擁有專屬的風味敘述,使消費者更容易了解茶的風味特色。此外,更結合臺灣茶溯源系統及藥檢,確保經過分類分級的茶葉都能安心無虞,達到產品安全、產地明確、消費者安心的三贏局面。         分類分級系統由產官學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進行評審,依據茶業改良場建置的茶葉風味輪來描述茶葉風味、製作風味說明圖卡,並依據不同地區的茶葉特色加以分類分級,讓消費者能輕鬆了解、認同分類分級的結果。         本場擬定一套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期能一次解決「安全、國產及產品分類分級」的問題,形成一個可供國內外愛茶人士,深入了解臺茶並安心購買之系統,建全臺灣茶產業發展。
2023/02/02
國發會在2022年底公布「2050淨零12項關鍵戰略」,相關政策仍需持續研商。環保署2023年1月17日再舉辦座談會,針對「淨零綠生活」及「資源循環零廢棄」兩項關鍵戰略展開討論。不少民間團體認為蔬食推廣及一次性用品減量作為不夠積極,環保署表示,目前訂定中的綠生活指引不排除納入蔬食,今年也將開始研擬生鮮裸賣相關措施。
2023/02/01
現有的替代蛋白,主要分為三類:以大豆或豌豆等豆類來源的植物蛋白、培養一小部分動物細胞樣本的動物細胞培養肉及由微生物來源發酵而衍生的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蛋白富含蛋白質,並含有必需胺基酸,如果到 2050 年將 20% 的動物肉,用微生物蛋白替代,每年的森林砍伐可能會減少一半,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023/01/31
為什麼了解豬的叫聲很有趣?最近一項研究深入了解豬發出的不同聲音。 豬福利專家Irene Camerlink博士解釋說明,更好地了解豬的叫聲可以幫助豬農做出更好的管理決策。
2023/01/30
研究顯示,家畜生產可以協助實現2030年的1.5°C目標,前提是充分採用已確定的有效產品為基礎並且使用最佳的緩解策略。然而,由於對畜產品的需求預計將會增加,目前的策略只能滿足短期目標,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制定滿足長期目標的策略。
2023/01/20
新年新氣象 兔年也要好好補充農科趨勢正能量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管理團隊 祝大家新年快樂
2023/01/19
繼食農教育法在民國111年5月4日公布施行,農委會今天公布112年食農教育推廣及創新整合計畫徵案簡章及相關作業原則等研提機制,歡迎各界於5月15日前提出計畫向其申請。
2023/01/18
日本研發一種硫磺製的自然生物降解肥料,並導入最新可偵測土壤的肥沃性且可自主掌握最佳肥料使用量給予施肥的自動化設備,其成效相較往年減少了15%的施肥量,且作物不失原先產量與口感。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