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5/08/17
摘要 根瘤菌感染豆科植物的根,它們會誘導固氮根瘤的形成。這種共生關係在農業上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能減少植物對氮肥的需求。 但豆科植物在土壤中所碰到的數千種不同的土壤細菌裡,如何能識別出有益的共生夥伴呢?細菌表面上的胞外多醣 ( Exopolysaccharides , EPS)對於這些微生物與多細胞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很重要。 在這項研究中,Jens Stougaard及研究團隊從百脈根這種植物中分離出一種與感染相關類似受體激酶的epr3“胞外多醣受體”基因,可針對根瘤菌識別。EPR3的表現是在偵測到 “Nod因子”的細菌信號作用分子時誘導產生的,該受體能識別出可以相容的胞外多醣,從而控制共生性感染。   資料出處: Nature 關鍵字: 根瘤菌感染 胞外多醣
2015/08/12
摘要 DNA甲基化是植物和哺乳動物正常生長發育過程所必需以及主要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作為基因組自然發生的共價修飾之一,DNA甲基化得過程是必需的,它廣泛參與轉錄抑制、轉位子靜默、細胞發育與分化調節…等過程。 在植物中,DNA主動進行去甲基化過程是通過ROS1家族主導的鹼基切除修復機制來完成的。研究人員發現阿拉伯芥MBD7和IDM3是阻止基因表現抑制和DNA高度甲基化的抗靜默因子。MBD7結合到CpG高度甲基化的區域,並與其他的抗靜默因子(包括組蛋白乙醯轉移酶IDM1以及α晶狀體結構域蛋白IDM2和IDM3)形成抗靜默複合體。 該研究揭示了甲基化CpG結合蛋白MBD7通過促進DNA主動去甲基化,限制了DNA高度甲基化以及轉錄的基因靜默(gene silencing),MBD7和IDM2、IDM3以及IDM1形成抗靜默蛋白複合體,在DNA的主動去甲基化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近年來遺傳領域的一項重要突破。   資料出處: Molecular cell 關鍵字: 甲基化   基因靜默
2015/08/11
摘要 水在地球上幾乎無所不在的存在空氣中,即使是在最炎熱的沙漠也不例外。但是,當你口渴時,這種情況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大部分H20是以蒸汽的形式存在空氣中,而不是以方便飲用的液體狀態存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以色列錫安這個地方已經開發出便利攜帶式的水分產生器,它通過抽取空氣冷卻的過程中分離水分,類似冷氣機由空氣中提取水分的原理,但卻更有效率。   資料出處: Time 關鍵字: 水資源
2015/08/11
摘要 用成年斑馬魚人工培育出一個新穎、有競爭力可作為骨髓移植的系統。造血幹細胞和原始細胞 ( 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HSPC ) 移植(通過骨髓或週邊血液原始細胞的輸入進行)在臨床上被用來治療血液和免疫系統的某些癌症和疾病,但目前我們對於HSPC如何轉移到移植對象上仍然所知甚少。 Leonard Zon及研究團隊通過成年斑馬魚建立了一個具競爭力的骨髓移植系統,在其中轉移情況通過對腎臟(成年造血點)的活體螢光成相進行測定。藉由利用這一系統模型來篩選轉移增強的活性,發現環氧二十碳三烯酸 ( 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 ,EETs) (其中包括11,12-EET和14,15-EET)是能夠通過一個由轉錄因子Runx1介導的表達程序的激活來增強移轉和HSPC分化的藥物。 研究團隊的研究建立一個新的方法來探索HSPC植入的分子機制,並發現了一個以前沒有的路徑,可進化保留調控造血的多個生合成和再生過程的路徑。說明了EETs可能具有促進骨髓移植的臨床潛力。   資料出處: Nature 關鍵字: 成年斑馬魚  骨髓移植
2015/08/06
摘要 日本是鮪魚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但由於自然資源正面臨枯竭,國際間嚴格管制捕撈。為因應於此,進行自然資源保護相關研發技術,如培養稚魚至可自行覓食為止才施行流放計畫等。 東京海洋大學海洋科學部的吉崎悟朗教授,主要研究如何將大型魚中難以飼養的親魚,借近親緣種的小型魚「借腹養殖」之技術。 吉崎悟朗教授今後的目標,預計將此技術應用在鮪魚等大型魚。結合此技術,同時也可應用於保護瀕危的魚類。 ・目標與背景  目前鮪魚增加產量面臨最大挑戰 ・內容與特徵  利用櫻鮭產下虹鱒的精子並順利受精 ・展望  拯救瀕危物種   資料出處: 東京海洋大学海洋科学部海洋生物資源学科 關鍵字: 海洋資源  借腹養殖  報告檔案: 利用櫻鮭成功繁育虹鱒
2015/08/04
摘要 自古至今豬在形態學與生理學上,與人類的器官相似度極高已眾所皆知。為此,廣為應用於醫學、生物學、免疫學、藥理學、再生醫療等領域。尤其是,1950年後半,由於醫藥品非常欠缺安全檢測,使得實驗動物受到高度的注目。但介於這些動物並非專供於實驗使用,因此,歐美針對實驗動物的取得,飼養管理的簡易度,以及遺傳基因和微生物學調控等,大幅推動研發和改良計畫。 這不僅成為國際間議題,連同我國(日本)現況來看,已有部分民間企業展開研發和改良。由於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我國(日本)對於實驗小豬的生產管理模式及各種條件的建立明顯地落後。因此,農林水產省家畜改良中心,自1991年,以茨城牧場為主要施行單位,並與日本實驗動物協會(社)合作,以研究萬用型小豬為目標,從國內持有實驗小豬的各單位引進第6模型小豬,展開性能調查。1996年,透過地方賽馬全國協會的協助下,從墨西哥猶卡坦引進墨西哥無毛小豬作為新育種材料。並在茨城牧場著手展開第7模型性能調查和新模型的形成。2002年,在獨立行政法人農畜產業振興機構的協助下,以小豬的繁殖和普及化為目標,編製飼養操作手冊,並將實驗手法拍攝製成DVD,發布在全國各動物實驗相關單位。未來預計推出茨城牧場正開發第2模型小豬(墨西哥無毛豬、三元交雜種)特徵、體重推測、其他等介紹: ・實驗小豬的使用動向 ・實驗小豬的使用與課題   資料出處: 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關鍵字: 實驗小豬  報告檔案: 日本實驗小豬的使用現況與課題
2015/08/03
摘要 臺灣有機農業發展20年,面積卻不到全國農地1%,農委會編列1億4千萬預算,預計利用退輔會在花蓮壽豐的9公頃土地,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立全台第一個「有機農業研究中心」,研發有機種苗、資材、天敵防治等,將花蓮打造成台灣有機農業重鎮。 目前退輔會已經允諾,撥用壽豐9公頃農地給花蓮改良場,作為有機農業研究中心基地。花蓮改良場副場長范美玲表示,這塊農地面積很大,而且十分集中完整,空間獨立,「是很好的有機示範場地」,不過因為前身是河床地,土壤比較貧瘠,也沒有灌溉水利設施,必須先將基礎設施整理好,再逐步開發,還沒決定要種什麼作物,未來研究將朝向有機作物栽培技術、有機資材、土壤肥力改良等多方並進,開設更多相關課程,成果也會分享到全台,不會只侷限在東部。 花蓮改良場近年積極推動「天敵防治」,在田埂種草設綠籬,營造生物棲地,之後也打算運用在研究中心,協助改良環境。   資料出處: 上下游 關鍵字: 有機農業研究中心
2015/08/03
內容 目前人們印象中多半存在兩種型態的農業;一種是寬闊的鄉間農場,以及散佈於高樓屋頂或建築物附近的城市農場。一般認為鄉間農場生產較多的糧食作物,但事實並不盡然,尤其多位於開發中國家。 根據NASA的衛星圖顯示,在城市及其近郊有約4.45億公頃的土地用於種植食物,這大概就像歐盟一般大的城市農場。而在市中心,約有0.67億公頃的土地用於栽種農作。 由國際水資源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美國柏克萊大學和史丹佛大學合作調查城市農業及水資源運用之研究指出,世界上多數的城市農場仰賴雨水滋養,也有一部分經由灌溉耕作培育,使農夫能在旱季時持續栽種蔬菜,不過也有汙染附近居民飲用水的可能性。 非洲迦納的首都阿克拉(Accra, Ghana),約有80萬居民的飲食作物是由當地約2,000位城市農夫所生產,而灌溉水則來自於家庭廢水回收處理再利用。但這些再生之水其實都有汙染風險,城市農業須找出有效且安全的回收方式,以避免農作物及水資源發生雙重汙染。   資料出處: Fast Company 關鍵字: 城市農業  家庭廢水
2015/07/31
摘要 水稻是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的主食,但水稻生長時所排放的甲烷含量達到全球的17%(每年約100萬噸)。 大部分甲烷的產生是由田土內的微生物所產生(為消化根系內的糖份)。因此,科學家加入一個單一基因,使糖份可以貯存在莖部與穀粒內,使得稻田內的甲烷排放量大量的被降低,且可以使穀粒中的澱粉含量提高。 一直到2002年科學家才發現,稻穗上的穀粒數量愈多,該塊農田所排放的甲烷量就愈少。   資料出處: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關鍵字: 甲烷  澱粉含量
2015/07/30
摘要 日本東京大學中內啟光教授計劃於今年8月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合作在美啟動一項於豬體內培育人類器官的實驗。將利用人類的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在豬體內培育胰臟和肝臟。目標為在5到10年內實現實用化,以此領先世界的其他研究者。 實驗首先通過基因技術培育不會長出胰臟的豬的受精卵,不進行人為干預的話可培育出沒有胰臟的小豬。實驗的第2步為中途向受精卵中植入人類iPS細胞後,再將受精卵放回母豬的子宮內,期待在小豬的體內可培育出人類iPS細胞生成的胰臟。在此之前,中內教授已成功在老鼠的體內培育出小白鼠的胰臟。   資料出處: Mathrubhumi 關鍵字: 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span>
2015/07/30
摘要 以海洋矽藻三角褐藻為研究物件,發現在高碳條件下不僅其生長速度加快,油脂含量也顯著升高。通過生理生化測定以及基因表達分析,發現氧化型磷酸戊糖途徑(OPPP)的活性顯著上升,表明三角褐藻在高碳條件下可以利用該途徑產生的NADPH,並通過脂肪酸碳鏈的延長來配置細胞產生的還原力。研究結果解釋了藻類在高速生長和油脂快速累積過程中NADPH的來源及分配。 海藻可以利用無機碳源(如HCO3-、CO2等)進行光合自養和利用有機碳源進行兼養和異養的特點,從甘油、葡萄糖、甘氨酸等有機物中篩選了可供三角褐藻生長利用的有機碳源,利用穩定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了有機碳源在細胞中的代謝過程及其路徑。 研究結果顯示,在碳源存在的條件下光照可以顯著提高三角褐藻的生長速度,且其生長速度與光強呈正相關。通過代謝組分析,發現光呼吸過程參與了三角褐藻的有機物代謝過程。   資料出處: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關鍵字: 三角褐藻  油脂累積
2015/07/29
摘要 最新的基因組標識研究有助於預測從農作物種類如何反應環境逆境。這是第一次對該議題進行研究,運用這些基因組標識可以協助確認這些植物在一些像是乾旱或有毒土壤的環境逆境下仍能生長良好。   資料出處: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關鍵字: 基因組標識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