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5/05/28
摘要 手提式的電子設備,通常是由不可再生的、不可生物分解的以及含有潛在性有毒物質的材料所製成。 消費者追求得是下一個更好的電子產品,因此,這些電子設備以驚人的速度被丟棄。 在努力減輕的電子產品對環境所造成的負擔之下,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材料幾乎完全來自於木材的半導體晶片」。   資料出處: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關鍵字: 生物分解  木製晶片
2015/05/25
摘要 科學家們已經開始擔心人口快速增長的問題,是已經逼近不可繼續的標準,並威脅到全球糧食安全。而現在,新的研究表明,土壤流失可能加劇這個問題,並導致對人類產生安全性的後果。   資料出處: Nature World News 關鍵字: 水土流失  糧食安全
2015/05/22
摘要 根據研究人員表示,包括決定可可脂熔點基因的發現,一種可廣泛應用於食品和藥品上的關鍵物質,將有可能產生新的以及改良的產品。   資料出處: sciencedaily 關鍵字: 可可  脂熔點
2015/05/19
摘要 藉由結合具生物相容性的光捕獲奈米陣列與選拔細菌族群,改變了一個原有遊戲規則的新人工光合作用系統,該系統可以在二氧化碳被排出到大氣中之前捕獲它們,然後,由太陽能供電的流程,將其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工產品,包括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藥品和甚至液體燃料。 為環境提供了一個雙贏的局面:利用以太陽能為動力來固定二氧化碳的綠色化學。   資料出處: A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National Laboratory 關鍵字: 人工光合作用  生物化學  生物能源
2015/05/14
摘要 利用廢水作為藻類養殖的營養源已經成為目前藻類生質能源研究的主流,學界裡不斷有相關的研究。 美國萊斯(Rice)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發表了他們新的研究成果。他們利用都市廢水培養藻類,可以很容易培養出高含油量的藻類生物質,同時去除廢水中90%以上的硝酸鹽以及超過50%的磷。   資料出處: Rice University News & Media 關鍵字: 藻類養殖  生質能源
2015/05/12
摘要 世界農業的發展不僅已遇上人口增加、經濟增長需求、農業技術進步、自然資源限制等變化和挑戰,且受到國際市場與農產品貿易全球化的影響,逐漸轉型為新的發展型態。而面對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全球氣候變遷等威脅,農業永續發展的制約將更加嚴峻,加上糧食安全問題悄然浮現,世界各國莫不把農業議題列為施政重點,也因農業議題受重視之程度日漸提高,各國投資於農業產業金額也逐年提升,歐、美甚至是亞洲國家紛紛尋求新興國家如印尼、越南等國來進行農業生產的規劃。 為了因應環境情勢的快速變化,茲將全球農業趨勢分為七大方向,透過資訊的蒐集,提供全球農業的現況及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並藉由農業科技研發議題與相關政策之研析,提供臺灣農業能因應整體趨勢變化與未來需求,發展相關技術達成農業轉型之目的。 ・全球氣候變遷 ・生質能源與資源 ・全球糧食供給狀況 ・經貿自由化 ・新興國家中產階級興起 ・資通訊技術創新 ・現代生物技術應用   資料出處: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發中心整理 關鍵字: 農業  全球環境趨勢  報告檔案: 全球農業環境趨勢
2015/05/11
摘要     本篇彙整英國、丹麥、荷蘭、美國、韓國、日本、以色列及中國等8國之農業政策。   資料出處: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產發中心 關鍵字: 農業政策  報告檔案: 各國農業政策
2015/05/11
摘要 說起太陽能發電,相信大多數人腦海中會浮現安裝在陸地上或住宅屋頂上的太陽能板畫面,不過,近來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在水面上建立「漂浮太陽能發電廠」。 位於日本兵庫縣加東市(Kato)的Nishihira水庫及Higashihira水庫上,漂浮太陽能發電板的架設已於近日竣工,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太陽能發電廠」,該項目共有11,256個太陽能模組,總裝置容量為2.9MW,目前已完成併網,預計每年可產生330萬度電,足以供應920戶一般家庭所需電力。 該漂浮太陽能發電廠較陸地太陽能發電多了可利用水來冷卻發電系統的優勢,這種具備「冷卻效果」的設計,讓太陽能發電系統能更有效率地運作,先前韓國水資源公司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漂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發電轉換效率較一般陸地太陽能發電廠發電高出11%。且透過太陽能板來遮住陽光,剛好能減少水庫水分的蒸發與抑制藻類生長。 目前包括美國、英國、巴西等國都陸續興建漂浮太陽能發電廠,但日本該發電計畫,為目前全球最大的漂浮太陽能發電項目。   資料出處: Phys.org 關鍵字: 能源科技  漂浮太陽能發電廠 ;
2015/05/08
摘要 透過衛星照片的解析,測定稻米中含有多少蛋白質含有量,透過此解析,使農場在採收時可事先明瞭產出多少優良稻米,可易於篩選出高優良米質。此外,利用隔年度的農作業計畫(施肥等)的施行,促進各地區提升品質。 藉由農作業資訊、環境資訊、生物資訊之連續計測與資料庫系統化之開發,節取熟練農作業know-how與傳承方法之建立。 運用大數據,進行系統銷售,除可提升農家產質,並與其他施策合併,如Iturn人口增加等,活絡地區性之界限村落(Marginal village),還可增加縣市收益。   資料出處: 株式会社イーラボ・エクスペリエンス 關鍵字: 大數據 BigData  報告檔案: 日本農業Big Data活用事例
2015/05/07
摘要 隨著雲端運算技術的進步,應用雲端服務不僅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更逐步打造新的生產型態,過去總是看天吃飯的農民,在日新月異的資通訊技術發展應用下,管理生產量變成可能,而在各國將雲端技術應用於農業的案例中,以下將針對日本對於農業雲端服務提出的創新發展進一步介紹,因台灣農業的生產背景與氣候條件與日本農業的發展相似,故未來可參考日本農業雲端服務系統之經驗,為台灣的農業雲端服務發展開啟新扉頁。 應用於農業的雲端服務,日本的富士通集團與日立集團分別推出雲端服務的創新發展。2012年10月由富士通集團推出秋彩(Akisai)農業雲,整合多種為農業量身訂作的雲端服務,並將生產者和消費者整合為一線;而日立集團於2013年3月推出栽培君(SabaiKunn)農業雲,整合2004年推出的農業資訊管理系統GeoMation Farm,加上日本全國農業協會與NTT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的通力合作完成栽培君研發,提供農民最適切的農藥施用建議與農場管理服務。 應用於農業的雲端服務,日本的富士通集團與日立集團分別推出雲端服務的創新發展。2012年10月由富士通集團推出秋彩(Akisai)農業雲,整合多種為農業量身訂作的雲端服務,並將生產者和消費者整合為一線;而日立集團於2013年3月推出栽培君(SabaiKunn)農業雲,整合2004年推出的農業資訊管理系統GeoMation Farm,加上日本全國農業協會與NTT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的通力合作完成栽培君研發,提供農民最適切的農藥施用建議與農場管理服務。 ・日本秋彩農業雲端服務系統介紹 ・栽培君(SaiBaiKunn,さいばいくん)農業雲端服務系統介紹 ・農業雲端服務的發展與應用趨勢 ・結語   資料出處: 102年農業資訊科技應用發展電子報 關鍵字: 農業雲端  報告檔案: 日本農業雲端創新服務介紹
2015/05/01
摘要 根據研究人員表示,在上個世紀期間,玉米的選育目標是創造出有良好發芽特性且能增加產量的雜交種,這個過程可能對於玉米根系能更有效率獲取營養的進化有間接的貢獻,像是從土壤中獲取氮。   資料出處: sciencedaily 關鍵字: 氮肥利用
2015/04/27
摘要 科學家們已經辨識出一個細胞內的「路經規則」, 這個發現改變了我們對於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如何移動的認知。 以染色體為模型來說明這個導航系統,該研究團隊證明這種信號機制如何藉由分子轉運子的移動來決定路徑。他們透露,微小管上存在的特定信號扮演了細胞內路徑的角色,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指引染色體移動的方向途徑。   資料出處: sciencedaily 關鍵字: 微小管  染色體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