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5/04/20
摘要 光合作用所儲存的兩種型式之能量,是用來提供植物新陳代謝的動力。能量流入的總額必需完美平衡以符合植物每項新陳代謝所需,否則植物將會自我毀滅。這個研究團隊首次發現這種調節植物光合作用的轉換器。   資料出處: sciencedaily 關鍵字: 光合作用能量  新陳代謝
2015/04/17
摘要 氮肥使養活全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人口成為可能。然而,過度的使用也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一個包含科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及農業專家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如何能生產更多糧食同時又能降低污染。它們稱之為'Mo Fo Lo Po':更多糧食、少汙染(More Food, Low Pollution)。   資料出處: sciencedaily 關鍵字: 氮肥  糧食生產
2015/04/16
摘要 植物的根系會生長並伸展進土壤中,擷取所需的水分及礦物質。 植物的根尖是一個細胞分裂活躍的位置,藉由細胞延長的作用,分布在不同區域的根尖會同時工作使根系伸入更深的土壤層中。 最佳根系生長速率的達成是植物存活於乾旱環境下的關鍵,新的研究成果報導了共同影響根系生長速率的機制。   資料出處: sciencedaily 關鍵字: 根系細胞分裂  賀爾蒙
2015/04/14
摘要 未來,研究人員會利用基因轉殖的煙草植株來生產酵素,將它用來分解天然森林原料中的某些生物物質。研究人員說,這能創造一個更有效率、經濟性和持續性的生質燃料的生產。   資料出處: sciencedaily 關鍵字: 生質燃料  煙草
2015/04/08
新科技改變植物生長、運輸、販售方式,已經吸引矽谷投資公司的關注。據市場研究公司Dow Jones Venture Source指出,儘管與網路公司相比,農業和食品創業公司所募集的資金仍然很少,但去年農業與食品領域獲得的風險投資金額激增54%,達到4.86億美元。 推動農業和食品投資增長的因素包括,廉價的無線技術,收集資料和監測糧食生長的工具的改進,以滿足新的市場需求和為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提供食品為己任的企業家。越來越在意健康的消費者也在關注食品安全,推動廠商提高它們供應鏈的安全。 報導整理出五個關鍵的投資領域,分別是精準農業、植物工場、食物安全、替代食品、農場機器人: ・精準農業 許多美國農夫已經開始利用精確與即時更新的數據做為生產標準,佛羅里達州的柑橘園使用由AGERPoint公司開發的一款移動式雷射掃描設備,通過分析柑橘樹的反射光線,瞭解包括從樹冠的高度和密度,哪些樹需要澆水或有病蟲害在內的各類資訊,每天能掃描300英畝的柑橘園,所有資訊將匯出成為一張圖表,農民可以用來針對不同柑橘樹採取不同措施。通過收集更多資料,減少了人力的浪費,並獲得挹注的資金,可讓團隊規模擴大至12人。 ・植物工廠 美國企業家利用全國各地的舊廠房與各式建築內種植蔬菜,所謂「設施農業」領域的相關企業包括 The Plant、Farmed Here、Green Spirit Farms,聲稱可以節省蔬菜跨州運輸的時間成本和損耗,並讓食物保鮮。 Freight Farms 的作物生產是一個很有趣的概念,他們在貨櫃中裝設 LED、感測器,與水培系統生產生菜與香草,擺在都市的空地與巷弄當中,平均一周可以產 500 株生菜,每一個貨櫃售價 7.6 萬美元,且種植過程不需使用農藥。 ・食品安全 美國食品安全也曾出現漏洞,使得執法人員決定加強食品安全立法,也啟動相關投資熱潮,每年食品安全檢測與追蹤技術投資超過上億美元。許多公司希望從更嚴格的食品安全檢測和追蹤制度中受益。舊金山Icix North America開發軟體幫助食物零售業者追蹤從生產到販售的路徑;Invisible Sentinel Inc.開發的系統能迅速檢測食品和飲料中的病原體,例如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RapidBio Systems Inc.稱,該公司的可擕式設備能在數分鐘內快速檢測綠葉蔬菜和其他食物中的致病性病原體。 ・替代性食品 年輕消費族群愈來愈重視食品生產過程對環境造成的傷害,以及是否過度使用水、土地與其他在生產過程必須消耗的資源。因此,投資者認為,利用可替代性生產方法生產的食品將會暢銷。Hampton Creek Inc.、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以及其他創業公司開發出以植物而非動物蛋白為原料的漢堡和蛋黃醬; Rosa Labs則開發利用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合成的營養飲料。這些企業聲稱,這些產品的適口性一樣好,更能避開動物福利方面的擔憂,提高了食品生產效率,由於比飼養動物消耗更少的水和其他資源,因而也更環保。 ・農業機器人 大多數農業活動都要倚靠人力完成。農用機器人公司Harvest Automation Inc.認為,通過使機器人可以使用更低的成本種植更多農作物,並且減輕農夫負擔。通過採用機器人技術管理盆栽農場,可增加每畝農作物產量達 50%。   資料出處: WSJ 關鍵字: 農業科技
2015/04/03
・災害 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1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臺灣的總降雨量沒有因為氣候變遷而有劇烈變化,降雨形式卻呈現大雨越大、小雨越小的現象,導至洪水與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機率提高;而自1980年之後,侵臺的颱風在其生命週期中達到強烈颱風的比例也明顯增加。 極端的降雨提升淹水的風險,加上台灣脆弱的地質條件,極易導致毀滅性的水土複合型災害;而更長的乾旱,會影響高度用水的產業,如半導體,和人民生活。洪災、旱災、坡地災害等災害在氣候變遷後將會變得更為嚴重。 這不僅衝擊防災體系之應變與復原能力,也因氣候變遷導致降雨豐枯期的差異增大,以致乾旱及洪水發生情況更加嚴重、用水調度更具困難。 ・維生基礎設施 氣候變遷不僅對人身安全直接造成衝擊,亦會影響維繫我們生活的各種基礎設施。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考量我國實務上相關維生設施間之重要性與脆弱性,將可能受衝擊的維生基礎設施分為四個部份: (1)能源供給:建築、煉油、發電設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備受考驗,尤其是海岸地區的能源供給設施。 (2)供水及水利:水庫、攔河堰、淨水廠、自來水管網系統、水利系統等。極端降雨會對上述水利設施造成壓力,降雨時沖刷的泥沙更會使水質混濁,並降低日後的供水功能。另外,極端的氣溫上升可能會讓混凝土因熱漲冷縮的原理,造成壩體扭曲。 (3)交通:港口、鐵路、公路、橋梁、機場等。極端降雨和土石流會破壞公路和鐵路,堵塞港口和機場。而不穩定的氣候更會影響港口的進出與飛機起降。 (4)通訊:通訊品質降低、通信設備成本增加。 ・水資源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訂定水資源調適總目標為「在水資源永續經營與利用之前提下,確保水資源量供需平衡」。 豐愈豐枯愈枯,一語道盡氣候變遷對臺灣水資源部門的影響。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連帶影響了水資源的型態。研究結果顯示,未來臺灣的降雨量、逕流量及蒸發散量皆呈現增加趨勢,且逕流量與蒸發散量增加幅度大於降雨量增加幅度,進而導致地下水入滲量呈漸減趨勢。降雨形態及分佈的改變,不僅衝擊了水文特性、河川流量、供水系統、灌溉及用水等,也因河川豐枯差異提高而造成豐水期的復合性災害風險提高,以及枯水期乾旱及河川汙染問題加劇。這不僅使河川水質受到影響外,也令水資源部門的調適更加困難。 ・土地使用 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使得環境脆弱度及敏感度相對提高,隨之而來的旱澇災害、地層下陷、土地鹽化、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等課題,皆將大幅衝擊國土空間使用分布與城鎮維生機能等課題。 台灣超過八成人口聚集在都市地區,氣候變遷對都市地區帶來的危害勢必因此加劇。舉例來說,極端降雨所產生大量的地表逕流,能輕易使都市的排水系統失去作用;電氣設備也特別容易暴露於危險中,造成都市機能喪失或降低;由於熱島效應,高密度都市與周邊地區的溫差可能達到 10°C;都市地區也面臨空氣污染問題。因此,如何運用各種方式來增加因應能力,都是都市必須積極面對的嚴峻挑戰。 為規劃及管理臺灣地區及所有離島之土地,既有規劃體系及配套之管理機制亦應為土地使用領域之重點;換言之,規劃體系、計畫、法規、行政程序及規劃範型(paradigm)應如何因應氣候變遷之現象,調整規劃機制使我們的生存環境安全、並減低其脆弱度,均屬土地使用領域應討論之範疇。 ・海岸 氣候變遷將會使海岸部門面臨的衝擊有: (1)海平面上升:不僅直接造成海岸侵蝕、海岸線後退、海岸棲地喪失與海岸變遷,也因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地區淹水機率增加、海水倒灌導致地下水鹽化之虞。 (2)颱風暴潮:因低氣壓颱風使海水面上升的颱風暴潮,使海水倒灌的頻率增加、河川洪流宣洩不易、洪水位上升、土壤鹽化等問題。 (3)極端降雨事件:據推估,未來豐水期與枯水期之降雨量分布將更為懸殊。降雨集中趨勢使得排水、河川宣洩防洪、禦潮之困難度增高。枯水期也因時間變長,加上因農民種植翻土,使得河川揚塵現象影響加劇。 (4)海水水溫上升及酸化:因溫室效應,海水暖化與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改變了海洋的溫度及酸鹼值,影響眾多已碳酸鈣作為外骨骼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了使珊瑚變得非常脆弱的白化現象,甚至可能導致珊瑚礁崩解,減低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緩衝自然災害的能力。 (5)海岸地區不當使用與人工化:海岸地區受氣候變遷影響所面臨的災害程度,隨著經濟發展向海爭陸之開發導向模式更為加劇。自然海岸的減少,可能造成沿岸地區自發性調適能力的喪失,而海岸趨於人工化,災害帶來的損失將隨之逐漸增大。 臺灣沿海地區除了因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外,隨著經濟發展與海爭地之開發導向模式更為加劇,這不僅阻礙物種與棲地與其分布範圍,也大大降低了臺灣沿岸環境的調適能力。 ・能源供給及產業 極端氣候/天氣事件對能源供給設施的衝擊最為直接明顯。未來熱浪(日最高溫≧35℃)在夏季出現的情形將愈趨頻繁,故配電系統運作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氣候的變化,直接與間接地影響了各產業之能源成本、供應、企業的投資損失、裝置成本的增加等,這可能引發能源需求的變化,使得無法滿足能源的尖峰負載需求。影響範圍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1)降雨量變化所導致的旱澇災害之產業損失。 (2)都市熱島效應所導致之空調系統裝置成本、操作成本及節約能源投資增加。 (3)地質災害敏感地區、洪泛區及海岸地區的電力、油氣供應設施之安全威脅。 (4)整體能源供需平衡的影響。 ・健康 氣候變遷勢必改變氣溫與降雨,而氣溫與降雨正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 研究資料顯示臺灣地區整體溫度變化對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影響,發現低溫的衝擊比高溫的危害大;而在極端高溫或低溫下,造成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相對於因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風險高;而倘若臺灣地區未來平均增溫1℃時,登革熱發生之高風險鄉鎮區將增加為86個,約七百萬餘人受到影響,另中度風險地區亦增加為203個,而未來的增溫狀態會使登革熱在台灣地區之流行範圍明顯提升。 此外,臺灣地區溫度的上升亦將可能使相關傳染性疾病發生風險提高,而雨量變化對傳染性疾病之影響,則在“日極端降雨”大於200mm時較為顯著。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公共衛生範疇所必須考慮與準備的調適,至少可歸為傳染性疾病、慢性非傳染病及緊急醫療三大面向。而主要的調適政策基本上則可由強化及預防兩種角度思考。 ・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 農業生產是高度依賴水、土、生物多樣性物種等自然資源的生物性產業。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溫度升高、降雨量不均等,不僅打亂作物生長、影響生態系原有棲息地,也影響農產品產量、品質,危及糧食安全及生產力,並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 1.農業生產的衝擊: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畜牧等方面。 (1)農業:全球暖化不僅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如夜間氣溫若超過35℃,則會導致稻米無法授粉;還會使病蟲害的影響加劇,影響農作物的收成;高溫多雨會使得土壤無法保持養分,也降低農作物產量與提高生產成本。 (2)漁業:海水暖化與酸化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系,如使甲殼類生物的殼軟化甚至分解、珊瑚礁白化等,皆會導致漁獲量降低。 2.生物多樣性的衝擊:分為生態系、物種與基因、保護區、外來入侵種與病蟲害等。 (1)生態系:包含森林生態系、河川與淡水溼地生態系、海岸與鹹水溼地生態系、海洋生態系等都會受到影響。 (2)物種與基因:影響生物的分布範圍、生態需求、播遷能力,以及現有分布範圍邊緣等。此外,遷移性動物也可能改變遷移棲地、渡冬地或繁殖地,影響了物種的生殖與存活。除了個別物種的存活與否外,物種間的互動或相互依存的關係,亦可能連帶引發更多的連鎖反應。 (3)保護區:因高溫、乾旱、水患、颱風、野火等極端天氣與災變發生頻率、強度的增加,使得病蟲害、外來種入侵或擴大範圍的情況更加嚴重,保護區將面臨更多經營管理的挑戰。 (4)外來入侵種與病蟲害:雖然許多物種可能因為受到衝擊而數量下降或分布縮減,但另一些物種卻可能反而擴大分布範圍,尤其是一些適應性廣、遷移性強、入侵能力強的物種。   資料出處: 共築方舟 關鍵字: 氣候變遷  領域
2015/04/02
摘要 據估計,人們每年消耗約9兆立方公尺的水,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水資源正日益成為寶貴的資源,目前已有數百萬人每天必須步行超過1英哩,才能蒐集到他們所需的日常用水。以下所揭露的創新技術,未來將有希望能解決全球缺水的危機。 ・人造冰河 ・不需要水的沐浴(乾洗澡) ・強效節水蓮蓬頭 ・救命水壺 ・雷射人造雨 ・折疊式馬桶 ・防漏水監測系統 ・太陽能淨水器   資料出處: The Guardian 關鍵字: 氣候變遷  水資源
2015/03/27
在英國衛報在一個近期的報導中提到,面對氣候轉變與愈趨激烈的糧食競爭,一群專家提出了關於永續農業的未來發展,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十件事。 1.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農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占整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合夥人表示:若能維持現有農耕地並保護現存的森林,同時試圖解決產生溫室氣體的主要環節(例如養牛、使用肥料等),將能有效減少農業溫室氣體的排放。 2.人口暴增?情況沒那麼悲觀     雖然世界人口總數不斷增加,但過去幾十年來,生育率隨著女性受教育與生育計畫的推行而驟降。以非洲政府為例,他們便將教育視為對抗人口壓力與食物需求的首要投資。 3.變更作物種類是未來趨勢     面對氣候變遷,短期來說氣候智慧型農業(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是解決之道,但長期來說,改變種植作物的種類才是治本之法。 4.需要更多的農業研究資金     若想針對氣候變遷研發出適合的作物,勢必還須更多的資金投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預測,未來全球每年至少需要450至500億美金投注於農業研究。 5.在農場種樹可增加作物產量     某些樹的樹根(例如相思樹)可固氮,同時保護土壤免於自然災害侵擾,與一般農田相比,農林並存地區的作物產量可增至兩倍。 6.小規模農戶對國內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過去20年來,英國的國內糧食自給率從87%降為68%,其最重要的大宗糧食─小麥的生產量在過去15年來並未增加。相關人士認為政府、銀行與企業應該多投注心力,提供小規模農戶在法律、政策、市場以及資金上的協助。 7.都市農耕適合栽種蔬果而非放牧     如果都市農耕能減少運輸、冷藏與包裝的成本,則可成為種植蔬果的永續替代方案。不過豢養家畜則較不適用這樣的做法。 8.把肉類從菜單中替除     達成生育率的遞補水準,減少食物的浪費及生物燃料的需求,並調整我們的飲食,將能縮小食物需求與供給之間的落差。同樣地,把生產過程中消耗過多糧食的動物食品移出菜單也是一項有意義的改變。 9.好飼主的定義因文化而異     一個好的標準對另個人來說可能是不好的,舉例而言,豢養密度在動物福利學中可能是一個負面指標,但從資源管理的角度來看卻是正面的。 10.貢獻一己之力     據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報告指出,到2050年,我們需要比現在多70%的食物以養活96億人口,這是個很大的挑戰,但人人若都能盡一份心力,減少食物浪費、攝取對環境影響較低的餐食,或者是投資永續生產——不論是國家、企業及消費者,都能夠為農業的永續帶來改變。   資料出處: The Guardian 關鍵字: 永續農業  氣候變遷
2015/03/26
摘要 藻類在未來將可以被發現在飼料槽裡? 藻類被作為動物用飼料是大有可為的,因為它們可持續生產含大量的蛋白質且產出比雞蛋及牛奶更多的Omega-3。 還有證據顯示,它們可以幫助年輕的牛隻成長得更好,這是目前正深入進行研究的課題。Wageningen大學的Nevedi、Natuur與Milieu將已分析完成和開發藻類機會圖附隨著明確列出海藻作為動物飼料的潛力報告進行發表。   資料出處: Wageningen UR 關鍵字: 藻類  動物用飼料
2015/03/23
摘要 水是永續發展的核心,並且對社會經濟發展、健康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本身非常關鍵,對於減少全球疾病負擔、增進人民健康、福利和人口生產也都至關重要,同時,水資源是氣候系統及人類社會與環境間的關鍵環節,亦是氣候變遷調適的核心。 永續發展這個詞是由布倫特蘭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明確被推廣且帶入文中的,永續發展的定義是,『在無需妥協或無損及未來世代滿足他們需求的能力下,去進行滿足人類現下需求的發展』,布倫特蘭委員會聚焦於人類福祉的三大支柱:經濟,社會與政治和生態環境條件。基本概念支持落實強有力的措施,來鞭策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同時確保對未來世代和環境完整性是永續的。 水資源是有限且不可替代的資源,也是人類福祉的基礎,唯有管理得當,水才可再生循環使用。如今,超過17億人生活在河流流域,其中水資源的使用超過自然補給,帶來水源的消耗,直到2025年,這個趨勢將會造成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國家。   資料出處: United Nations 關鍵字: 水資源  永續發展  氣候調適
2015/03/17
法國清真試紙檢驗食物中豬肉的存在 一個新的檢驗試紙已經在法國開賣,由法國新創公司Capital Biotech研發上市,可以在各種農產品中檢測豬肉或酒精的存在。該試紙主要銷售及應用在清真迅速檢測任何膳食中豬肉的存在。 豬肉及酒精是回教嚴格禁止的項目,該檢驗套組不僅可以用來檢測食品,也可用於飲料,化妝品和藥物的檢測。 該試紙為單次拋棄式使用,單張價格6.9歐元,每包25張價格為125歐元。目前全世界約有15.7億回教徒,占全球人口23%,試紙上市也為清真食品認證帶來更方便的確認方式。   資料出處: RT network 關鍵字: 清真食品
2015/03/16
摘要 本篇介紹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與自動化裝置如何應用於「智慧型農業」。首先必須先闡明日本農業現況之上來探討智慧型農業的意義與議題。其次是說明智慧型農業相關產業與預算,並列舉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農業與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以下略稱「農研機構」)之研究與開發案例,以及彙整智慧型農業在政策上之課題。 在此背景之下,列舉日本農業現況與技術發展現況: ・農業現況 (1)農民減少與高齡化 (2)推動農政改革 ・智慧型農業的定位與現狀 (1) AI農業 (2)精緻農業 (3)網際網路 (4)資訊末端 (5)雲端運算 (6)遙感探測 (7)自動化裝置 ・智慧型農業相關計畫與預算 ・推動智慧型農業面臨課題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產省 立法と調査No.359 關鍵字: 智慧型農業  ICT  報告檔案: 推動智慧型農業― ICT與自動化裝置之應用―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