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國際
隨著CRISPR-Cas9編輯基因技術逐漸普及,脫靶效應仍會造成疑慮,因此科學家以優化sgRNA設計、Cas9修飾、改善遞送方式等面相開發多種方法,有效降低脫靶效應,使CRISPR-Cas9在醫學和農業上的應用更為安全且精準。
示意圖
CRISPR-Cas9源自於細菌和古細菌的免疫系統中,當受到病毒感染時,細菌會轉錄出特定短重複序列的RNA以辨識具互補序列的病毒DNA,再引導酵素破壞病毒DNA,成功抵禦病毒入侵。科學家利用這套系統設計基因編輯技術,首先設計一段嚮導RNA(gRNA)以辨識目標序列,再結合DNA裂解酶-Cas9將DNA斷開,插入或刪除序列使基因改變,簡而言之,CRISPR-Cas9是由RNA及酵素製成的分子剪刀。儘管這項技術在醫學及農業上皆極具潛力,仍存在脫靶編輯(off-target editing)的風險,意指分子剪刀錯誤辨認序列導致非目標基因修飾,造成非預期的基因啟動或去活化如啟動癌症相關基因、細胞毒性、免疫反應、降低治療的潛力等疑慮。
為減少基因編輯的脫靶效應,科學家開發了多種策略包含脫靶檢測、sgRNA優化、Cas9核酸酶修飾等方法
以下簡介4種方法:
1.脫靶檢測:
基於演算法開發的電腦工具如CasOT、Cas-OFFinder等能夠預測由sgRNA導致的脫靶效應風險,同時開發多種定序方式如Digenome-seq、CIRCLE-seq、SITE-seq能夠辨認基因體中裂解的位點,Discover–seq甚至能 在活體組織中偵測脫靶效應。
2.sgRNA優化:
針對嚮導RNA進行修飾,如設計短序列的gRNA、提升GC含量至40%-60%、添加2'-氧-甲基-3'-膦醯乙酸酯(2′-O-methyl-3′-phosphonoacetate)進行化學修飾等方式降低脫靶效應。
3.Cas9核酸酶異構體:
例如Cas9切口酶(Cas9 nickase)與一般的Cas9不同,僅會切除單股DNA,或者修飾Cas9中序列鄰近構形(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 PAM),降低非標的位點辨認及結合,以降低脫靶風險。
4.改善遞送方式:
基因編輯的活性取決於編輯系統在細胞內的時間及表達程度,因此將CRISPR-Cas9送入細胞中的方式同樣影響脫靶效應,常見的方法如病毒傳導、核醣核蛋白電穿孔(ribonucleoprotein electroporation)、植體轉染等,其中以核醣核蛋白電穿孔脫靶效應機率最低。
隨著這些新興技術的開發與優化,CRISPR-Cas9 正朝向更安全與精準的方向發展,未來有望在治療疾病及改良作物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延伸閱讀】-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系統調整甘蔗葉片角度提高生物質產量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