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1 @國際
英格蘭東安格利亞大學和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研究利用渦流協方差技術顯示,南極夏季的CO2吸收量比先前估算高出25%。未來觀測面臨冬季數據缺乏的挑戰,需擴大測量範圍並部署更多浮標,研究人員呼籲加強資助以支持全球氣候政策。
示意圖
南大洋在吸收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這對於控制地球氣候至關重要。然而,這一過程的通量大小和變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估算主要依賴船上的測量數據,包括研究船和航海無人機收集的海洋表面CO2數據(SOCAT)、部署在海洋中的剖面浮標數據,以及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學模型。這些不同方法導致了估算結果的顯著差異。
英格蘭東安格利亞大學和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最新研究利用渦流協方差技術,通過船舶前桅上的通量系統直接測量了南大洋的空氣-海洋CO2通量。這些數據涵蓋 2019 年和 2020 年南極夏季(11月至4月)約3300小時測量,集中在一個高度動態的鋒區。每小時進行一次測量,相較之下,浮標的測量頻率約為每 10 天一次。結果顯示,夏季南大洋可能是強大的CO2碳匯,研究發現南極洲周圍的海洋吸收的CO2比先前基於船上統計的數據多出25%。這些船上數據主要基於浮標數據和模型估計,可能大幅低估了實際的二氧化碳吸收。這些差異可通過上層海洋的溫度變化和有限的數據解析度來解釋,目前的模型和浮標數據未能捕捉到小型、強烈的CO2吸收事件。
未來擴大CO2通量觀測面臨的挑戰為冬季數據缺乏,因為船舶難以進入該地區困難。浮標可以部分解決此問題。研究指出,目前巡航數據僅涵蓋夏季南大洋的部分地區,持續高品質觀測對改善海氣CO2通量估計至關重要。這可能包括擴大測量範圍至更多船隻及部署浮標和風帆無人機,特別是在冬季。近期,通量系統已轉移到破冰船 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上,並在威德爾海進行觀測,以便更好地監測氣候變化。近年來,因新冠疫情和資金減少,船上海洋表面CO2數據數量急遽下降,SOCAT年度資料從2017年到2021年減少了35%,南大洋減少了40%。研究人員強調,持續和擴大對表層海洋CO2測量及其 SOCAT 合成的資助至關重要,這將支持全球溫室氣體觀察監測倡議並為氣候政策提供重要資訊。【延伸閱讀】- 農業經營海洋藍碳應用前景與展望:台灣契機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