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農業改革看台灣 微生物研發與應用

2021/01/04

示意圖

農業改革看台灣 微生物研發與應用

  台灣農業因各地區的氣候、資源環境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農業生產樣貌,而農作過程中所產出的農業副產物又該如何妥善應用,方可達到農業永續生產經營目標呢?

  現下以中部地區的有機農場作為農業循環示範園區,使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研發的複合式堆肥發酵菌種接種技術,再搭配菇蕈生產的剩餘物質,其過程為:太空包堆放→噴灑菌→翻動攪拌→混入米糠作雞舍墊料,製成抑菌墊料應用於雞舍養殖,並且初步分解雞隻排泄物,降低臭味提升飼養環境品質,可將雞隻存活率從80%提升至90%以上,養殖後所清出的雞糞可以用來縮短堆積發酵的製程。

  而初始提到的技術所製程的畜禽糞堆肥,再搭配臺中場開發的高肥效性有機液肥,施用在小松菜跟萵苣的栽植,可提升20%至30%的產量,並且早於生長期的3至5日採收,而農場採收後的殘枝或是格外品也可製成堆肥或是有機栽培介質,再用於農場。

  經由這樣的操作模式,農場生產的農業生產剩餘物質都可以100%的循環,其經濟效益經過估算,每0.1公頃可省下14,000元至14,500元肥料支出成本,而透過農業循環示範園區的演示操作、資源整合與技術推廣方可落實成果產業化,達成農業循環經濟政策之目標。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