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最新研究發現渤海特定的漁業資源正在減少當中

2019/11/20 @國際

摘要

中國科學院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中國渤海地區之漁場因近來的過度捕撈面臨生態系結構遭受破壞,當地大型魚類的生物量從原本的80%降至50%,進而產生遠洋捕撈、擴大捕撈範疇之船長效應,建議應進行永續管理措施,達到永續漁業之目的。

示意圖

最新研究發現渤海特定的漁業資源正在減少當中

  渤海是位在中國東北部的內海,內含有大量的漁業資源,是捕撈的重要漁場,然而經多年過度捕撈下,當地漁場似乎發生漁業資源不足的現象。在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共同的研究下,發現渤海當地漁場已發生「漁獲物種漸趨海洋食物網底層」(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d,原文簡稱:fishing down effect)現象,即漁獲物種由原本高級消費者的漁獲組成,已逐漸由食物鏈中初級、次級消費者所取代的現象。研究團隊認為當地的生態系結構已因近年頻繁的捕撈行為遭受破壞。

  研究團隊在蒐集1959—2010的捕撈數據及當地的生態調查報告,且分析其中的捕撈魚種與數量後發現,雖然歷年的漁獲捕撈的數據顯示漁獲種類穩定,然而生態調查的報告卻發現不同的現象。根據生態調查研究後發現,雖然大型魚類在上世紀中葉仍占當地生態系的生物量(biomass)的80%,然而截至2010年的數據發現,大型魚類僅占當地生物量50%的組成,其餘則由小型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所取代,顯示自1950年開始在當地的過度捕撈確實對漁場的生態系造成衝擊,進而產生「漁獲物種漸趨海洋食物網底層」現象,即渤海當地的大型魚類資源在這些年正持續減少中。而歷年捕撈數據之所以顯示漁獲種類穩定,乃受船長效應(skipper effect)的影響下逐年保持穩定。

  船長效應係指船長為了盡可能的補足缺少的大型標的漁獲,而進行較深、較大範圍、較長期、遠洋等撈捕措施。在這樣的措施下,隱藏了原漁場中已受影響的漁業資源,忽略了過度捕撈的事實。

  研究團隊認為船長效應已長期掩蓋在渤海漁場所發生的「漁獲物種漸趨海洋食物網底層」現象,應透過更有效的永續管理措施,達到永續漁業的目標。【延伸閱讀】蔓性馬纓丹覆蓋梯田邊坡 友善農業結合綠色旅遊

  該研究已發表在<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