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應用區塊鏈建立番茄供應之物連網

2018/05/04 @國際

示意圖

應用區塊鏈建立番茄供應之物連網

  甜度、口感、質地、顏色、尺寸、品種、栽種者、栽種地、生長環境是否優良、如何催熟、運輸時間以及營養價值多少等,究竟怎樣的番茄才是消費者想要的?一篇公開在農業未來(Future of Agriculture)網站的評論文章中,作者提出了未來農業區塊鏈(Blockchain)可能的雛形。過去科學家們叫針對農產品本身進行改良,透過強化作物的遺傳特性以符合鮮食、烹調或加工需求;若農產品的生產能夠配合大數據及區域經濟模式之應用,將能為農業帶來新一波革命。

  文章中以番茄為例,農夫可以透過不同感測器對作物生長狀況(如溫度、濕度、光照等)進行監測,資料輸入至雲端後能成為每一顆番茄的生產履歷;而餐館、零售商或蔬果供應商則將消費者採買數據連結到番茄種植數據庫,使農夫更能準確依品種、條件等市場需求種植,平衡供需關係。美國新創公司Ripe.io就是透過這樣的服務,收集特定種植者的生產數據,並分享訊息給餐館或消費者。

  雖然一般的交換資訊只存在於訊息雙方,並不需要用到區塊鏈規模,但面對多方消費者及多方供應商的情況,區塊鏈應用優勢就會浮現,搭配自動化感測器將數據隨時上傳到雲端,也能減少生產者不斷紀錄的麻煩。

  此外,作者於另一評論提到區塊鏈在農業的五個潛在角色:

(1) 提高食品安全:提高供應鏈透明度,間接淘汰條件不良之供應商,也可以在發生食品安全事件時快速查明問題來源。

(2) 建立可追溯性:不論消費者於何處購買商品,均能了解商品來源與加工運輸過程,防止仿冒產品充斥市面。

(3) 降低交易成本:透過區塊鏈資訊的幫助,創建更透明和高效率的供應鏈,集中原來散落四方的貿易能量。

(4) 開放新市場:資訊透明化之後,就不需要額外評估各方的可信度和執行能力,也不需要中間人和額外的保證金,直接建立信任和責任制,有效打開陌生市場。

(5) 便利後勤調控:農產品的保質期通常很短,透過建立在區塊鏈上智慧物流系統,就能提供更有效率的運輸與分配貨品。【延伸閱讀】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區塊鏈平台-OpenSC以增進供應鏈透明度

  然而,距離區塊鏈真正應用於農業區域經濟還有一段路要走,不僅需討論農場內部的優化流程及數據處理責任,還要取得明確的監管共識;此外,系統整合也需要花費的人力與物力,因此需要再經過更多的評估,審慎進行為宜。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