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鼓勵友善耕種 農委會:慢慢解決問題非一蹴可幾

2017/09/05 @臺灣

示意圖

鼓勵友善耕種 農委會:慢慢解決問題非一蹴可幾

鼓勵友善耕種 農委會:慢慢解決問題非一蹴可幾-1

農委會表示,新農業政策推廣有機、友善耕作,提供補助僅是提供誘因,讓農民從用化肥、農藥的慣行農法,改友善土地的耕種方式,至於農民與地主契約不明,這是長期以來的問題,並非這次推廣友善耕種才有的。

農委會農糧署主秘翁震炘表示,現有有機面積有7000多公頃,這是過去10多年來,一步一腳印透過教育、宣導、慢慢推廣增加的,年底前這7000多公頃要躍升為1萬公頃,不僅有機面積要增加,還包括友善耕作的面積,他也坦承,增加面積、鼓勵耕種並非一蹴可幾。

翁震炘表示,農民反應和地主契約問題,他表示,長期以來,包括天然災害救助、災損補助、或者對地補貼、休耕補助,都必須要有個憑據,地主與農民之間是否有契約,這是長遠的問題,並不是這次推廣有機、友善耕作才有的,基層單位要核發補助,總是要有個憑據,究竟要「發給誰」、如何證明這塊地是某人種的,一定是拿土地契約、合作憑證、耕作協議才行。

翁震炘說,民間房屋租賃也會有一定的契約,不論屋主是否報所得,都一定有個憑證,這個憑證就是登記的依據。

他表示,提供農民每公頃三萬元,是鼓勵農民從慣行農法轉型為有機,產量第一年一定銳減成一半,農民收益會有減損,補助三年,是補助農民收益減損的部分補貼,僅是政府輔導農民,給一點資源與力量,他認為,農民只要撐過這三年,絕大多數都不會再轉回去使用慣行農法。

他認為,現在除了慈心有機驗證機構外,也有五六家開始提出申請,讓農民成為一個合作社、農民團體、農民組織,透過相互監督鼓勵友善生產,一方面解決小農小戶驗證費用昂貴的問題,團體驗證可以減少支出;另一方面團體驗證也能導入農機,以及其他耕作所需,逐步解決現階段農民的困境。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