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世界首次發現誘使蜜蜂幼蟲成長為女王蜂的蛋白質
2013/03/2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1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 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富山縣立大學在蜂王乳的成分中領先世界首次發現「royalactin」蛋白質,可誘使蜜蜂幼蟲成長為女王蜂,可望開發穩定供給蜜蜂的飼育法。 蜜蜂族群由女王蜂與工蜂組成階級性社會,只有攝取蜂王乳的幼蟲會分化為女王蜂,其中的機制尚未完全解開。 本次的研究從蜂王乳的成分中發現「royalactin」蛋白質,可透過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EGFR)誘導幼蟲分化為女王蜂。 若將royalactin餵與果蠅,透過royalactin與EGFR作用,可以使果蠅成長為女王蜂一樣的大小、產卵數與壽命都將增加。 此結果證實royalactin不僅作用於蜜蜂,甚至可作用於蠅類,將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個體,誘導成表現形完全不同的個體,可視為劃時代的研究成果。
澳洲昆士蘭州的牧場管理
2013/03/27
摘要 昆士蘭州總面積1,727,000平方公里,其中超過80%都用作為放牧地,範圍從潮濕的熱帶地區延伸到乾燥的西部牧場,牧場的氣候型態分布差異性大,氣溫的變化、劇烈的降雨、以及蒸發率的上升,對放牧的動物、牧草產量和放牧地貌的健康都可能會有不利影響。因此,為了確保牧場生產力的延續,通盤性管理策略擬定是必要的。 其中,成功管理牧場之策略關鍵在於降低「總放牧壓力」,即如何維持牧場內擁有長期性且具高生產力的物種。原生動物如袋鼠、野兔,都會明顯提高放牧壓力,而且會與牲畜搶食飼料。管理總放牧壓力、牧場利用率、監測牧場動植物的組成及使用不同乾草補給物進行餵食等都是管理牧場的重要方法。 此外,在牧場管理中,觀察土壤表面的水蝕及風蝕的情況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溪流和溝渠的出現、露出底土或因水或風造成的土壤沈積。改善方式可藉著利用藍藻、苔蘚和地衣等植物提高總地表覆蓋率,此法不僅有助於固定土壤內的氮,更可以提升土壤對抗風蝕和水蝕的能力,並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總而言之,維持健全的生物多樣性,將有助改善抵抗氣候或牧場本身復原生態系統能力。因此以維持良好生物多樣性方式進行牧場管理,應為確保牧場生產力之不二法門。   作者: 陳亭安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http://www.nrm.qld.gov.au/land/state/rural_leasehold/pdf/managing_grazing_lands_in_qld.pdf 關鍵字: 牧場管理 生物多樣性 報告檔案: 澳洲昆士蘭州的牧場管理 1210Queensland
21世紀農業所面臨的課題
2013/03/26
摘要 21世紀農業並非只是單純生產糧食的場所而已,它還有著多方面的機能。因此,強化農業實為今日的莫大需求。為解決本世紀人類所面對的重要問題,農業研究雖面臨重大挑戰,但也不失為一個實現永續社會的絕佳契機,這才是農業研究真正的價值所在。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農業委員會有一項名為農業系統中的生物資源(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me:Biological Resources in Agriculturral Systems)之國際共同研究計畫,該計畫為了推動OECD成員國間的國際研究及交流,而舉辦各種赴外研究及國際會議。目前(2005~2009年)計畫將於今年結束,明年度將展開新的5年計畫(2010~2014年),召開此次會議是為了因應農業環境變遷及國際形勢的劇變,除了介紹近年來農業研究的主要成果外,還會就各國政策需求及社會需求、討論今後的課題及研究方向。 明年度研究方向: 國際穀物價格變動與糧食需求急速擴大 非食用農作物需求的擴大 如何因應農業需求增加 農耕地的擴張與破壞環境 提升農穫量所造成的環境負擔 第二次綠色革命   作  者: 李亮欣 副研究員整理 資料出處: 農業と環境No.111 (2009年7月1日)独立行政法人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 相關連結: http://www.niaes.affrc.go.jp/magazine/111/mgzn11107.html 關鍵字:   報告檔案: 21世紀農業所面臨的課題
石斑魚、蝴蝶蘭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分析
2013/03/26
農委會本於「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施政理念,提出「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是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方案之ㄧ。 卓越農業是利用台灣農業科技研發優勢,結合優越地理條件,建立品種智財權保護制度,發展農業生物技術、蘭花、石斑魚、觀賞魚、種苗及種禽畜等產業。 在知識經濟衝擊下,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亦逐步轉型,關鍵人才的培育與引進,也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之重要課題,擬先針對蝴蝶蘭、石斑魚等深具發展潛力之產業先行調查,並訪查與該產業發展相關之大專院校、公協會、地方政府及重要廠商等單位,以獲得未來3年產業鏈人力供需數量及素質需求分析,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策略、資源投入與人才培訓規劃之參考。 調查分析報告由此下載: 檔案下載: 石斑魚產業之人才供需調查及分析初步結果 蝴蝶蘭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分析  archive/file/flowerflower.pdf
102 中綱計畫議題蒐整方向之關鍵字對應
2013/03/25
為求資料蒐整切合需求,針對國內外之趨勢資訊,如全球社經與農業發展趨勢、國際農業科技熱門焦點議題、國際農業科技政策發展動向等有用資訊的等等議題的蒐整方向,綜合參酌前期計畫『科技前瞻資訊網』的設計,歸納強化資訊內容蒐集彙整方式與方向,有鑒於農委會內資訊提供意相當豐富,因此支援平台除了加強蒐集之外亦加入議題評析作法,規劃評析的流程,讓平台功能不僅限於資料蒐集,更落實加強資訊的加值與溝通功用。作法如下圖所示: 圖 資訊內容蒐集彙整的架構 有別以往的方式,此作法將可提供以下效益: 提升農業科研人員在農業科技國際趨勢之重要發展資訊廣度。 提升研究生針對各領域重點發展項目更具國際觀,亦有教育實習的功用。 使諮詢專家在協助科技發展規劃能與中綱施政方向更為契合,有效提供決策單位更佳的客觀參考依據。 最後的議題評析,由專家訪談的方式進行,可在實際大型會議討論前,提供一個管道,讓各專家間提前交換看法意見形成共識,讓後續的協調溝通更有效率。 本資訊對應特別感謝下列各領域專家的指導與建議: 農藝作物:劉景平 園藝作物:宋妤、羅筱鳳、謝慶昌、葉德銘、黃光亮 政策與輔導:萬鍾汶 防疫檢疫:陳昭瑩、路光暉、楊平政、沈瑞鴻 森林及保育:李玲玲 牧業:徐濟泰 漁業:李國添、周宏農 食品:孫璐西、顏國欽 生物技術:黃鵬林 E化:艾群 檔案下載: 102中綱計畫10新聞收集領域
OECD國家環境績效報告
2013/03/25
摘要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目前在多數因風和水的土壤侵蝕情況已有改善或有穩定控制。這表示在相對於中度至重度侵蝕風險內區域已有減少,並且在可承受的侵蝕風險分級內的農業土地有增加,尤其對土壤侵蝕是一個重要的環境問題的國家,如加拿大和美國。易受到侵蝕高風險影響的農業土地減少的主因是土壤保育作法的提升,如採用減少耕作或不耕作的作法,以及將農業土地轉換為林業用途。然而,侵蝕風險仍是大家相當關心的議題,如持續在脆弱和邊際土壤進行栽種、過渡放牧,特別在丘陵和山區,以及未完善的土壤保育作法。此外,有些區域的土壤侵蝕加劇的因素是受到乾旱和暴雨嚴重程度的影響(如澳大利亞、義大利和西班牙),而某些國家(如墨西哥和西班牙)則是因為清除了天然植被和森林。   作  者: 李宜映 研究員 資料出處: OECD 相關連結: http://www.oecd.org/greengrowth/sustainableagriculture/agri- environmentalindicatorsandpolicies/40808769.pdf 關鍵字:   報告檔案: OECD國家環境績效報告
開發水田用小型除草機器人「鴨子機器人」
2013/03/2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1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 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岐阜縣資訊技術研究所開發了小型水田用的除草機器人(鴨子機器人),由於其前後都裝有攝影機以感應條列種植的水稻,可使自動地在水稻間帶狀行走,踐踏破壞水田的雜草,且使水混濁以阻礙雜草的光合作用,並在幼雜草或種子上覆蓋土壤,以抑制雜草的生育與發芽。又可以鏈子破壞容易殘留於株間的雜草,實現株間除草。   本研究實際在菜園中進行水稻的條間與株間的除草試驗,與未處理的區域相比,約可達到九成的除草效果,與過去的鴨稻農法的除草效果接近,但可減省鴨子的飼育的勞動力,期望導入後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朝向環境友善農業發展。   未來將針對各種水田的條件進行機器人的改良,並整備操作手冊,預定於平成25年上市販售。   發布日期: 2013/01/24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人類首次見到天然的鰻魚卵---解開2000年的鰻魚產卵場之謎
2013/03/2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1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 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獨立行政法人水產綜合研究中心與東京大學大氣海洋研究所根據過去鰻魚產卵場的調查結果,精確推算日本鰻的產卵日期與產卵場所,在關島西方海域,以大型浮游生物網密集調查,領先世界首次成功採集到31顆天然的鰻魚卵。 此成果解明了鰻魚的產卵生態與仔魚的生長環境,可望應用於幼鰻人工種苗生產技術的開發,加速完全人工養殖的實用化。實為國際上保育與管理快速減少的鰻魚資源的重要資訊。     發布日期: 2013/03/25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甘蔗多功能利用技術:砂糖/酒精複合生產流程已進入實用階段
2013/03/2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朝日啤酒株式會社(Asahi Breweries, Ltd.)與九州沖繩農業研究中心合作開發生質能源產量高的甘蔗新品種,相較於以往品種,新品種的生質能源產量高出50%,糖產量高出30%。且由於新品種使用多次發芽栽培技術,在採收後仍會從地下部發芽,故可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此新品種搭配砂糖/酒精複合生產流程的最大特色,在於不減少砂糖的產量之下,同時能大量生產酒精,免除生質能源排擠糧食生產的疑慮。本技術若能廣泛實用化,除有助於解決糧食及能源問題之外,也可促進日本西南部農業的復興,並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                                     發布日期: 2013/03/25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以水稻的乳白粒發生比率進行收穫前預測稻米的損害程度
2013/03/24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1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 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獨立行政法人農研機構九州沖繩農業研究中心與ケツト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可於收穫10天前預測預測稻米損害程度之機器。 透過糙米橫斷面的白濁部分的畫面解析,可分析水稻的乳白粒發生比率,此比率可反應水稻成熟期是否遭受颱風、日照不足或異常高溫等損害,可用於農業互助制度中農業損害申請的損害確認。 在收穫前10至現場採樣糙米,以此機器檢驗乳白粒的發生程度,亦可應用於倉儲品質管理,防止購入受過損害的稻米。
育成具根瘤病與黃化病抵抗性之大白菜新品種「????」
2013/03/24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1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 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獨立行政法人農研機構野菜茶業研究所與日本農林社股份有限公司利用DNA標誌的篩選共同育成抗根瘤病的大白菜新品種「あきめき」。 根瘤病為白菜主要的土壤傳染性病害,此品種對於目前了解的所有根瘤菌都具有強力抵抗性,且對尚未有有效防除藥劑的黃化病亦有抵抗性,可望降低病害防除的成本,減少藥劑處理的勞動力。 日本農林社股份有限公司將於平成24年6月以後開始販售種子。
韓國的親環境農業
2013/03/22
摘要 在貿易自由化的壓力下,韓國農業與日本同樣承受了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強大壓力。韓國自GATT(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協議之後,採取了一連串改革農業的方案,以預防國外農產品進口所帶來的衝擊。親環境農業政策便是韓國政府所提出的因應對策之一,韓國農業政策之所以向親環境農業傾斜,其中關鍵原因,是因為認識到用擴大規模的方式強化國內農業競爭力有其極限。本文就韓國及日本相關的農業現狀以及農業結構政策進行概觀,再針對親環境農業政策整理出相關議題。   作  者: 陳郁文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岩澤聰。2004。韓国の親環境農業。レファレンス(59)9:43-59。 相關連結: http://www.ndl.go.jp/jp/data/publication/refer/200409_644/064403.pdf 關鍵字: 親環境農業 環境保全型農業 報告檔案: 1203-韓國的親環境農業(平台版)
百餘國農業首長承諾將審視農作物基因庫
2013/03/22
摘要 來自超過一百個不同國家的農業部門官方首長,於2011年3月14至18日齊聚印尼峇里島展開會議,共同承諾在「國際糧食及農業基因資源條約 (International Treaty on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的架構之下,對於農作物基因庫重新進行審視,並公開督促尚未簽署條約的國家能儘速加入,以維護生物多樣性資源、因應未來潛在的氣候變遷及糧食危機。 (註:國際糧食及農業基因資源條約目前共有127個會員國,我國尚未加入) 「國際糧食及農業基因資源條約」主要目的在於建立國際性的多邊系統,使各國得以分享64種重要農作物的種原及基因資源,這些作物佔全球糧食供給總量80%以上。本條約書記官Shakeel Bhatti表示:「若國際糧食及農業基因資源條約能更有效率地保護作物資源,人類將能有效面對未來糧食危機的挑戰;以全球生物多樣性重要據點─印尼為例,印尼持續在條約中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並且向各國展現農業可以和環境保護共存共榮。」 今日這項基因資源系統擁有超過130萬項獨特的作物樣本;此外,西班牙、義大利、挪威、澳洲等國也在條約架構下提供「利益共享基金(Benefit-sharing Fund, BSF)」給予願意配合的農民,使他們在自家的農田保育生態和基因多樣性、調適傳統農作物以因應氣候變遷。 在這次會議中,各國農業首長已宣示認同氣候變遷對農作物基因資源產生的風險,並主張基因資源的保存無論在農民選種、傳統育種乃至於先端生物科技等面向,均具有關鍵影響力,同時也蘊藏未來市場商機。預期會員國將宣佈更多新投資與保育計劃,使行動擴及全球,讓更多人能藉此受益。 關鍵字:基因庫 國際糧食及農業基因資源條約     發布日期:   資料出處: Ministers commit to review the world crop gene pool; Website of FAO 2011/3/11 http://www.fao.org/news/story/en/item/52635/icode/ 相關連結:
中國面臨糧食安全危機
2013/03/21
摘要 長期以來,中共政府將中國糧食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定為政策「紅線」,認為糧食自給率低於此可能出現糧食安全問題。近日中共「兩會」討論時中國糧食安全又成焦點,中國糧食供應已經跌破95%自給率安全線,自給率水平不足90%,另外中國16%耕地已遭重金屬污染,中國糧食安全令人擔憂。 以糧食生產而言,去年儘管中共政府稱糧食產量連續9年增產,但與此同時,小麥、玉米、稻穀和大米等穀物進口量卻大幅上升,淨進口1296.7萬噸,增長3.1倍。而且大豆的進口逐年遞增,2012年,中國進口大豆5838.5萬噸,同比增10.9%,再創新高。中國表示,2012年包括大豆在內的糧食進口量突破了7000萬噸,如果按照糧食生產總量1.2萬億斤計算,中國的糧食自給率水平已經不足90%,越來越多地需要依靠國際市場,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糧食越來越依靠外部進口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自產的糧食由於農藥和耕地受重金屬污染等原因,安全也令人擔憂。在中國全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面積在16%以上,而專家普遍認為,食用在受污染耕地上生長出來的糧食將會導致人體出現健康問題。為了片面追求糧食產量,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和農藥,糧食增產速度遠遠不如化肥和農藥的增長速度,農業成為了最大的污染來源。 因此如何同時兼顧糧食生產與農產品安全,將是中國本年度重要的農業發展課題與挑戰。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農政 農糧     發布日期: 2013/03/21 資料出處: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3/13/n3821895.htm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3bcacf04-aebe-4b2b-b0f2-5717fe47645e#ixzz2O4j0BvMC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應策略-以韓美FTA為例
2013/03/20
摘要 韓國為了提升生產性並進一步發展經濟,自2003年以來,積極地進行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稱FTA)。本篇文章針對韓國農業現況、面臨問題、「韓國農林部2007b、c」等政策以及相關因應措施等作描述與整理,希冀藉由韓國因應自由化所推動一連串的農業政策改革經驗,做為我國未來欲推動FTA農業產業政策調適的參考。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相關連結:   關鍵字:   報告檔案: 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與韓國農業因應策略總整理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應策略-以日本為例
2013/03/20
摘要 日本國民於日常生活中,常有日本產農產品及加工品的價格較國際價格高出甚多的感受,且日本非農業部門常以日本農業有過度保護之嫌,進而建議日本當局宜將農業貿易朝向自由化方向發展。日本農林水產省針對此議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推估,藉以預測日本農業完全實施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同時,現今日本農業和台灣一樣也面臨了如農業就業人口減少且老化、廢耕地增加以及糧食自給率偏低等問題,本篇文章也就日本農林水產省為解決上述問題所提出之「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日本21世紀新農政(2006年)」等政策進行論述,希冀藉由日本因應自由化所推動一連串的農業政策改革經驗,做為我國未來欲推動FTA農業產業政策調適的參考。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相關連結:   關鍵字:   報告檔案: 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因應策略-以日本為例
一劑雙效的豬用疫苗
2013/03/20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動物衛生研究所與動物疫苗微生物化學研究所,共同開發出世界首創可以同時預防豬丹毒症與黴漿菌肺炎的新型疫苗;這兩種對日本養豬業影響甚大的傳染病,過去必須分別注射疫苗,如今新型的二合一口服疫苗,不但能降低疫苗生產成本,也省去不少業者在注射作業上的辛勞。然而此新型疫苗運用了基因重組技術,產品尚須先進行實驗室及田間試驗,並經食品安全委員會審查通過,故距離正式實用化仍需一段時間。
全球農業百大問題對我國農業之啟示
2013/03/19
評析結果 從全球農業百大重要問題,顯示未來的農業環境將會產生重大改變,除了糧食安全、氣候變遷、經濟全球化、跨國企業等因素,皆會影響農業發展。未來的農民也不再是傳統農民;滿足消費者需求、追求創新、安全及品質管理、規模化生產將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然而,更重要的是,未來的知識型農業是講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即在對環境永續與健康安全前提下進行糧食生產。但是,必要注意的是,做為全球人類家族一份子,我國對全球百大問題應有全般了解與把握,但是,由於農業乃立腳於「立地條件」的產業,百大問題中不適合於我國農業立地者,或以我國經濟與國力不合適研究的大問題不少。是故,以百大問題全般為背景,找出其中符合我國農業自然立地及政治與社會條件的問題予以深入探討,就是運用這一研究成果的要義。筆者的淺見認為,為建構我國永續農業體系,技術性問題少而經營體系的問題多。例如,問題29, 31, 39, 41, 67, 68, 70, 71, 72, 75等指出的農業經營目標與方式的改換、主題8指出的禽畜生產的問題等,都是我國應該注重者。又於第73提到的BRIC等新興國家之中,中國將是影響我國農業型態最大的經濟體故,必要研究政治、經濟、社會等全面性對應策略。舉一例,過去我國為促進產量與管理效率的提升而設立密集的「生產區域」,卻發生動物廢棄物(如豬糞尿與雞糞)與植物廢棄物(如稻稈)的區域分隔集中產生,導致兩者做為污然物處理,或回收為資源都難行。另一方面,集中以單一產物為生產標的的農村經營型態,不利於就地包裝食品加工業的成立,因而我國已經四通八達的物流業,對農業經濟的提升發揮效益有限(問題100)。具有動植物的一級生產、二級加工(包括動植物廢棄物的就地處理與利用)及三級運銷等功能的農村,做為我國將來農業經營單位,將是前節所提我國的「新農業型態」。為建立新農業型態而研發的硬軟體技術,以及其經營所累積經驗,公表於世做為島國熱帶農業發展範本,將是我國對世界的一大貢獻。因此農業研發體系勢必有所調整,得以迎接新農業型態的來臨。   評析專家: 蘇仲卿榮譽教授 職稱: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教授 資料相關連結: http://ucanr.org/blogs/food/blogfiles/5698.pdf 報告檔案: The top 100 questions of importance to the future of global agriculture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