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國際永續水產養殖科技發展方向
2013/04/30
摘要

文章資訊
臺灣
刊出日期:2013/04/30
資料來源
國際永續水產養殖科技發展方向

摘要

水產養殖業是世界上增長最快速的食品生產行業,目前也供應全球近一半食用魚類數量。在各種需求驅使下,FAO預期水產養殖業的版圖將繼續擴大,又特別是在亞洲和非洲的水產養殖業。永續水產養殖科技,主要是提升水產養殖生產力,並須在不消耗更多水和土地資源前提下,持續增加產量,以滿足國內和區域對魚類大幅增長的需求。

小本經營者擁有土地規模小,因此養殖水池也通常都較小。由於缺乏資金,因此小型經營者極度仰賴養殖場的可用資源,來彌補他們不具生產力的養殖池,以賺取微薄的盈收。國際組織必須要確認有助於農民保有營利性質的資產的方式,進行合宜技術的開發,增強管理模式,確保基本投入資源(優質種苗、肥料和飼料,及可負擔的費用)的可取用性,以及增強與市場的連結,是當前首要之務。

一般而言,養殖者都希望能即時取得健康且富生產力的魚苗。而選殖魚類的繁殖技術,近來也已獲得持續的改善,每一代的繁殖至少都有5-10%的增長,因此在相同養殖條件下,養殖者的收成都比以往更好。因此,如果在不需要更多的土地、水和飼料的情況下要使養殖業成長,若能透過主要魚種的基因改良計畫,就能有效分配種苗。但目前能取用基因改良種苗的機會有限。

實際上,因為養殖業者無法負擔優質肥料和飼料的資金,使得優質種苗短缺的情況加劇。此外,由於魚獲量減少、競爭需求和價格急速攀升的緣故,魚粉和魚油等主要的養殖飼料原料的取得也越來越不易。因此,如果水產養殖海鮮要成為環境上可持續維持食物和營養安全的方式之一,那麼生產者就必須更加依賴以植物為主的飼料養分,如此既不必妥協養殖產品的養分品質,也不用和直接消耗物質的窮人抗爭。

為了減少貧困和飢餓,同時減少對生態服務的影響,因此世界魚類中心(WorldFish Center)以合作達成下列項目為目標: 

  • 在焦點國家實施基因改良計畫,持續開發具繁殖力的魚類種系和水生無脊椎動物,以滿足貧困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需求
  • 減少疾病傳染的風險
  • 實施有效且具成本效益的計畫,繁殖和傳播優質魚種,並且讓貧窮的生產者可方便取用
  • 改善與養殖業者有關的資金貸款制度
  • 改善具有收益和對環境無害的肥料和飼料,並採用較佳的肥料和飼料管理制度
  • 使用永續水產養殖產品科技,並開發安全和養殖業者可負擔的生產價值鏈,以滿足貧困消費者的營養需要。

為了發揮影響和達成預期成效,下列主要議題將需要進一步解決:

  •  如何在焦點國家建立最完善的基因改良計畫,以便能持續改善生產、提高生產力、獲利能力和營養價值,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焦點國家的貧窮生產者如何最易取用基因改良種苗,並且從中獲利?
  • 如何確保焦點國家能取得較佳的飼料和肥料,以及發展相關的管理制度?
  • 如何提高養殖水產商品數量及可用性,以滿足窮困消費者的營養需求?
  • 如何確保焦點國家的中小企業可獲得持續發展的業務和必要相關服務?
  • 如何提升水產養殖生產力和產量,且不會擴大人類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

如何確保相關知識轉移和網絡系統在採用世界魚類中心技術的焦點國家之外,亦能作為一個廣泛影響的基礎?

世界魚類中心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先尋找這些區域可能發展的資源,進而讓相關技術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最終確保能提升養殖漁業的產量。並致力利用能提高糧食和營養安全的技術,來發展營養食品,以滿足貧困和社會邊緣化的消費者的需求。

發布日期:

2013/04/30

資料來源:

www.worldfishcenter.org/our-research/research-focal-areas/sustainable-aquaculture-technologies

 


相關文章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