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主題專區
要進行溫室氣體減量,首先需瞭解排放情形,包含排放源、排放係數,透過精準掌握農產業碳排資訊,針對熱點投入資源進行滅量工作,建立低碳的耕作與養殖模式,推動農機電動化與設施設設能效提升,建構低碳農業。
食農教育
日本都市農業六大機能
2021/11/12
日本農林水產省為了更加瞭解國民對都市農業需求性與認知,以三大都市圈特定2000位市民為調查對象,實施「都市農業相關意向調查」。其綜整都市農業具有地產地銷、創造交流、防災空間、景観綠地、環境維護、食農教育等六大功能性,並分別就功能性說明相關調查結果。【延伸閱讀】打造全方位自然體驗的療癒都市                               圖1-都市農業六大功能性 一、 供應新鮮的農產品(地產地銷機能) 提供都市居民新鮮的農產品,促進在地自產自銷和城區振興相連結。 調查結果:約有5成的都市居民認為都市農業與都市農地,扮演提供新鮮農產品的重要角色。此外,有超過7成的人,想在日常生活之活動範圍內購買當地生產的蔬菜。                               圖2-新鮮農產品重要程度與當地蔬果的購買情形 二、 提供切身的農業體驗與交流活動之場所(創造交流機能) 透過切身的農業體驗等活動來增進交流,以達到社區的維護與形成。   調查結果:願考慮提供都市農地與農業,作為農業體驗及交流活動之場所的都市居民,大約在4成以下。                               圖3-農業體驗與交流活動的重要性 三、 確保災害時的防災空間(防災空間機能) 防止火災時延燒,並提供災害時之避難場所和開放空間的重要角色。地方政府可藉由農家和相關組織的合作,致力於「防災合作農地」1推展。 調查結果:都市居民有8成認為,「防災合作農地」有其必要。此外,也期盼「防災合作農地」更能扮演緊急避難場所,以及供應農作物等各式各樣的角色。                      圖4-作為災害避難場域與開放空間的重要性與防災協力農地的必要性 四、 提供寧靜與雅緻的綠地空間(景観綠地機能) 創造城市具有寧靜與雅緻感受的空間。 調查結果:約有5成的都市居民認為藉由都市農地可帶來「寧靜」與「雅緻」感受。                     圖5-作為災害避難場域與開放空間的重要性與防災協力農地的必要性 五、 國土、環境之維護(環境維護機能) 能降低城區的氣溫,帶來涼爽空氣感,藉以整治城區的環境也能維護生物的多樣性。 調查結果:約有5成都市居民認為都市農地可扮演水土保持、國土及環境等保護之重要角色。                       圖6-都市綠地的雨水保水性與地下水補給與生物保護之重要性 六、 培養城市居民對農業的理解 (食農教育機能) 作為農地與農產物的食農教育的場所。 調查結果:在附近有農地的都市居民認為須保留殘存的農地。因都市農業進而對農業及「農山漁村」2抱持興趣的人,其中約有八成的人希望透過前往「農山漁村」之訪問、停留與交流。此外,因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都市居民中約有五成,認為都市農業和農產品直銷正在提升所帶來功能性。                    圖7-都市農地存留的必要性與因都市農業影響對農鄉的興趣比率                   圖8-新冠性病毒影響下都市農業與農產品直銷的重要性 【備註】 1.何謂防災合作農地?  平成七年的阪神、淡路大地震以來,所謂都市農地之開放空間的防災機能,已被再認知。 2.所謂「農山漁村」(のうさんぎょそん),是農村,山村,漁村的總稱。是將農業和漁業等第一次產業作為主力的地區。日本政府透過定期選定「農山漁村之寶」的活動,以發掘農、山、漁村的潛力,來實現“最強的和最美麗的農山漁村”,以振興地區,增加收入。
城市綠化區是生活的重要一環,因為存在土壤裡的微生物!
2021/11/03
城市綠化區雖然是一個人工的生態系統,但它在環境和我們的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首次發現城市綠化區內有微生物組存在。這項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發現,即使是馬路邊緣也會產生一系列重要的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群落對於維持生產性生態系統服務至關重要,像是它們能過濾污染物和隔離二氧化碳。   任職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生物、地球和環境科學學院生態系統科學中心的共同研究者David Eldridge教授表示,綠化區並非我們認為的均質生態沙漠,相反地,它們是活的生態系統,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為城市綠化區擁有重要的微生物,所以需要有大量的公園和綠地來維持一系列的生態系統服務。此研究採集了六大洲17個國家裡56個城市的土壤樣本,分別來自不同類型的城市綠化區和附近類似的自然生態系統。被作為研究的城市綠化區包含了北京的奧林匹克公園、布里斯本的昆士蘭大學校園、西班牙馬德里的雷提洛公園和瑞典烏普薩拉城堡周圍的公園。   在2050年,全球68%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此研究顯示城市綠化區對於促進身心健康極為重要。例如公園和花園為城市的綠化區,構成了大部分休閒社交活動的開放空間,而且這些綠化區在控制污染、減輕噪音和降低氣溫方面皆有其重要性。此外,人類接觸土壤微生物後,能促進有效的免疫調節功能和減少過敏,有益人體健康。此研究發現綠化區供養著許多生長快速的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透過肥料和灌溉用水,可以在裸露的土壤上繁殖。這些微生物包含了重要的菌絲型真菌病原體,像是鐮孢菌、能夠從污水中除氮的微生物及許多以細菌為食的變形蟲。   此研究更進一步發現,綠化區中還藏有更大比例的真菌寄生蟲和植物病原體,而它們通常是經濟上主要的害蟲。某些國家的綠化區還存在人類病原體,例如李斯特菌和白喉棒狀桿菌。Eldridge教授表示,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額跟導致人類疾病的微生物數量間存在高度相關性。其中一個可能原因是發展中國家更頻繁地使用抗生素,導致微生物對抗生素的抗性更強,加上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污水來澆灌綠化區。因此雖然綠化區對人體很好,但各個城市仍須注意,特別是在較貧窮的城市,綠化區中的部分土壤確實含有有毒微生物。【延伸閱讀】土壤微生物如何幫助植物抵抗疾病   這結果呼應了另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紐約中央公園和全球的微生物多樣性相比是一樣的。原因是城市綠化區擁有一系列不同於自然生態系統的微生物群落。該研究還發現,即使是馬路邊緣也充滿了重要的微生物。我們認為路邊是應該相對貧瘠的,但卻在一些路邊發現了各式各樣的微生物,所以路邊根本不是貧瘠的荒地。一些歐洲城市如瑞士的伯爾尼,有政策來保護人行道和路邊的自然植被。藉由串聯這些路徑形成迷你綠化區,再連接成更大的綠化區。我們需要更多元的景觀,像是分隔地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等,讓我們能擁有更多不同的微生物。   這份研究顯示世界各地的城市綠化區其實非常相似。他們通常有草坪和類似的管理措施,使得生活在全球不同城市的微生物均質化。團隊的下一項研究將探索苔蘚類在城市綠化區中的重要性,以提供健康的土壤和重要的微生物棲息地。
把大自然搬到頂樓-你想「屋頂綠化」嗎?
2021/07/22
「屋頂綠化」是綠建築「生物多樣性指標」的評估要項之一。「屋頂綠化」一詞許多人都耳熟能詳,其實並不新鮮。只是近年來臺灣都市化嚴重、過度人工開發,使得原本的自然綠地變成了水泥叢林,許多都市問題,諸如熱島效應、都市洪水、空氣汙染等隨之而生,再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等議題發酵,使得人們開始思考各種綠色設計的可能,「屋頂綠化」就是眾多綠色設計技術之一。   屋頂綠化不僅在視覺上帶來綠美化的環境,植栽能夠淨化二氧化碳、粉塵與空氣中的重金屬,也有減緩都市熱島效應、調節微氣候、增加保水性能、增進建築節能等功能,因此近年來備受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重視。其中德國與日本更訂定屋頂綠化的推廣與獎勵政策。   以德國為例,推廣生態屋頂的政策起自1989年,規定建商必須以屋頂綠化的方式規劃一定的綠化面積。漢諾威市更頒布「屋頂綠化建築規劃指導方針」,明確規定屋頂綠化的規畫設計、施工、維護管理等內容。   日本東京都政府更明文規定,面積超過1千平方公尺的新建建築,五分之一的屋頂必須以綠色植物覆蓋。在美國則是以銀行低利貸款及減少稅徵的方式鼓勵建造生態屋頂,最知名的例子是芝加哥市政廳在其屋頂建造了超過3千平方公尺的綠化屋頂,種植約1萬5千種植物,對都市環境降溫、雨水貯留、創造生物棲地等都有正面的影響。 屋頂綠化的分類   在屋頂綠化的分類上,由管理維護與土壤層厚度的角度來看,可區分為密集型、半密集型與粗放型。密集型的屋頂綠化可看成是位於屋頂的花園,其覆土較深,可種植喬木、灌木等較大型的植栽,需要大量的人工維護與管理。而粗放型屋頂綠化,覆土較淺,保水不易,以種植耐旱的草種、低矮灌木與地被植物為主,屬於低維護型,幾乎不需要密集的維護或一年一次即可。通常這類型的綠化是不允許人們在上面活動的。   半密集型屋頂綠化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需要少量的人工澆灌與維護,植栽則以滴灌的方式給水,同時以輕重量的陶粒做為土壤介質,除可減輕屋頂荷重外,陶粒本身多孔隙的特徵也可幫助保水。另有一種綠化方式是根據屋頂載重,在既有的屋面利用盆栽或擺放盛土栽植容器做簡易綠化,這種方式最省工,但植栽的根系成長易受局限。 屋頂綠化的構成   屋頂綠化不若一般裸露地的綠化,由於位處建築物樓板上,需要考量對建築物的荷重負擔。若應用於既有建築的屋頂上,可覆以較淺的植草以避免大幅增加樓板的荷重。此外,在與建築的整合上,尚需確實做好對建築物屋頂層的防護,避免因施工導致屋頂防水層破壞而漏水。 屋頂綠化的成敗與否與以下幾個要素相關:植栽選種、生長介質、防水與防根措施、排水與過濾層。 1.植栽選種:   植物種類是屋頂綠化最為關鍵的因子,會影響屋頂所欲呈現的景觀。在選擇上以多肉型植物如馬齒牡丹、馬櫻丹、佛甲草等為主,因為它們肥厚的根、莖、葉可有效保有水分,又具植株低矮、生長快速與繁殖容易的優點,且對氣候的適應性強。除了多肉植物外,一些匍匐生長的地被植物,如翠玲瓏、蔓花生等,也常用於屋頂綠化。 2.生長介質:   介質除提供生長的基層外,還有提供養分與保存水分的功能。常用的介質有泥炭土、珍珠石、椰纖塊、粗河砂等。此外,陶土粒因有優良的保水性且重量輕,也常添加在土壤中或單獨做為屋頂綠化的介質層。 3.防水與防根措施:   防水層位於最底層,直接鋪設在屋面上,以防止水分滲透至屋頂樓板內而破壞結構,其材質包括PVC、瀝青、合成橡膠、PU等。防根層則位於防水層上方,主要防止植物根系穿透防水層導致屋頂漏水,使用的材料有合成橡膠、PVC、厚瀝青等。 4.排水與過濾層:   排水層位於過濾層下方或防水層上方,當土壤介質中的水分達飽和時,多餘的水分便藉由排水層緩慢排出,避免植栽因積水而浸泡其中造成根系腐爛。目前市場上更有兼具蓄水、阻根與導水功能的模組化排水板可供應用,優點是重量輕且施工容易。此外,為了防止介質、碎屑滲入排水層內造成排水管堵塞,常在排水層與介質間鋪設一層過濾層,其材質通常是防水的不織布。 屋頂綠化的好處 1.提供都市生態跳島與多樣生物棲地:   都市環境的人工化、均質化造成生物的食物來源、棲息地、交配區等減少,無法維持適當的棲息環境,造成都市裡生物種類減少。據統計,近年來臺灣各都市每人平均擁有的公園綠地面積,臺北市是4.95平方公尺、高雄市4.88平方公尺、臺中市8.72平方公尺,比起歐美都市每人可達約30 平方公尺的綠化面積,臺灣的都市綠地顯然嚴重不足。   都市裡預留均質分布的綠地是維繫都市叢林中生態的要件,在密集的都市環境中,倘若建築物的屋頂能夠綠化,成為都市平面綠地的延伸,不但使得都市綠地面積增加,其分布也較都市公園廣泛,可成為都市裡的生態跳島,小動物得以自由遷徙於都市水泥叢林內,而有助於都市裡物種的交流與小棲地的形成。 2.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都市過度人工化、水泥化會導致都市高溫化,這就是所謂的都市熱島效應。根據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的實測結果,臺灣大都會區中心和郊區的夜間空氣溫度差竟可高達攝氏3至4度,導致夏季時都市空調耗能的增加。   都市熱島現象的起因,包括大量人工構造物的吸熱放熱、不透水鋪面的增加阻礙了水循環、都市綠地減少與大量的人工排熱等。屋頂綠化的植栽層可以減少人工鋪面曝曬於烈日下,減低水泥屋面的吸熱,植栽葉面的蒸散作用又可調節周遭空氣的溫溼度。   經實測,在綠化屋頂上方約30公分處的夜間空氣溫度,比裸露的水泥屋頂上方平均低約攝氏2度。然而在白天時反而高約攝氏1.5度,但是就表面溫度而言,綠化屋頂的表面溫度比一般平板屋頂最大可低約攝氏19度,顯示確可大幅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3.減少都市洪水發生:   都市不透水面與人工構造物的增加使得都市裡裸露地減少,當暴雨來時不利於雨水的自然入滲,因而造成都市排水系統的額外負荷,如排水不及則易導致都市洪水現象。綠化屋頂由於有土壤層,可以吸收降雨並延遲暴雨進入都市排水系統的時間,能減輕都市下水道的負擔,其作用有如位於自家屋頂上的小型滯洪池。   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報告,屋頂綠化可使保水量提高約17%,能降低洪峰流量,並延緩約20分鐘的雨水排放,在都市防洪上有重要貢獻。 4.建築節能效益:   屋頂綠化由於有厚厚的土壤層覆蓋在屋頂表面上,可以增加熱阻成為建築屋頂隔熱的一部分,留滯在土壤內的水分更可提高土壤的平均熱容量,延緩熱量進入室內的時間。此外,植物葉面提供的日射反射與遮蔽效果,也使得土壤層的表面溫度遠低於裸露的一般屋頂,這效果在葉面密度高、種植間距密的情形下更為顯著。因此可以大幅減低室內日間的空調耗電量,有助於空調節能。   除了上述對都市與建築上的生態與節能效益之外,屋頂綠化對都市生活品質、延伸生活綠地與休憩空間也有正面的功效。更有醫院、安養院利用屋頂露臺建構花園的方式應用於園藝治療、復健上,因為綠化的環境可以紓解現代都市人的壓力與焦慮,可見其影響與各種應用上的可能性。   臺灣都市的景觀通常缺乏特色,比比皆是的水泥建築搭上五顏六色的鐵皮屋頂,構成了一幅醜陋、難登大雅的都市景觀。倘若屋頂綠化能夠推廣,匡正國人對屋頂的利用僅止於加蓋鐵皮屋的觀念,將有助於都市景觀的改善與永續都市的實踐。   臺灣的屋頂綠化風氣仍處於起步階段,雖已有許多民間公司開始綠化屋頂的志業,周邊支援的產品、施工的廠商更是不在少數,然而真正讓大眾卻步的仍是擔心屋頂漏水、管理維護與成本問題。惟就永續都市的角度來看,屋頂綠化不啻是增加都市生態、改善都市熱島、減低都市洪水、增進建築節能與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之一。【延伸閱讀】打造全方位自然體驗的療癒都市 深度閱讀 Osmundson, T. (1999) Roof Gardens: His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W. Norton & Company, Inc. New York, NY. Wong, N.H., P.Y. Tan, et al. (2007) Study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extensive rooftop greenery systems in the tropical climate.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2(1), 25-54. 廖朝軒、蔡燿隆(2009)屋頂綠化建構技術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臺北。
新加坡國立大學開發 SmartFarm模組,收集空中水氣用於都市農業灌溉
2021/07/02
SmartFarm項目負責人Swee Ching TAN教授表示:「大氣中的水氣是未充分開發的豐富淡水資源,我們試圖同時緩解糧食和水源的短缺。我們開發了一種吸水性極佳的銅基水凝膠,用它來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然後將這整合到一個全自動的太陽能驅動灌溉模組中,該模組每天利用銅基水凝膠釋放的水自動進行植物灌溉。」   SmartFarm模組的關鍵技術是銅基水凝膠,它是藉由經濟且省時的工藝生產。這種材料吸水性極好,可吸收高達自身重量三倍的水分。吸收水分後,水凝膠會從咖啡色變為深綠色,吸飽水時變為淺綠色。在陽光下每1克銅基水凝膠每小時可釋放2.24克水,研究員測試了銅基水凝膠釋放後收集的水,發現其符合WHO的飲用水標準。因此,由銅基水凝膠收集的水可適用於飲用和農業用途。   晚上時,SmartFarm太陽能全自動灌溉模組頂蓋打開讓模組內銅基水凝膠吸收大氣中的水分,白天到設定的時間頂蓋關閉,銅基水凝膠中的水開始蒸散釋放,在模組內部表面-特別是頂蓋處凝結成液體,當儲存在銅基水凝膠中的水分完全釋放時,頂蓋會自動打開,隨著蓋子開啟,壓克力刮水器會將頂蓋冷凝水集中,使其沿著內壁滲入土壤進行灌溉。研究團隊使用此模組已成功種植了空心菜。Tan教授表示:「 SmartFarm模組大量減少對淡水的需求,適用於大規模屋頂農業等都市農業技術,可以減少水資源需求並緩解食物短缺問題。」   HI-SEAS是位於夏威夷莫納羅阿火山火山熔岩區上的一個偏遠實驗單位,主要在模擬月球和火星任務。SmartFarm研究團隊和HI-SEAS團隊進行合作,在模擬外星環境的小型實驗溫室中使用銅基水凝膠控制濕度以生長可食用的微綠植物。經實驗證明這些微綠植物仍然充滿了營養、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作為太空探索新鮮補給品。HI-SEAS實驗室表示,由NUS開發的銅基水凝膠提供了低成本、低重量和低耗能的解決方案可用於自給自足的農場。   NUS團隊在SmartFarm模組投入商業化生產之前,希望完善模組附加功能。例如,可以設計多層結構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屋頂空間來增加糧食產量;如果植物易受溫度影響,則可以在模組中添加冷凝器。此外,為防止長時間陰天,可以將加熱系統嵌入銅基水凝膠的容器中,以提供足夠的熱能來使水凝膠釋放水氣。 SmartFarm模組亦可合併無線網路功能,使用戶能夠使用智慧手機進行遠端監控。【延伸閱讀】都市農業在星國推廣之現況與成效
自己的菜自己種! 輕鬆當個「城市農夫」 打造可食地景、自家小農場
2021/06/03
隨著健康意識逐漸抬頭,消費者愈來愈重視食安與環境保育,因此有機與自然耕種成為消費者選購食材的考量之一,而要如何挑選健康的食材呢?有一部分人則回歸到最根本的做法-自耕自食,透過自身雙手將餐桌上的綠意化無為有,原料來源皆能親自把關,這正是在全球各地漸漸成為的「農耕熱」風潮。 為食安把關 也為環境盡一份力   小至個人家中陽台花圃、大至社區公共空間都可以是當個「城市農夫」的起始點,而自己種菜除了能夠為食安把關,更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城市中遍布的高樓大廈、柏油路面以及空調設備排出的熱氣,讓都市叢林逐漸高溫化,透過紅外線觀測可以明顯發現都市中心的溫度大幅高於近郊,此現象稱為「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而緩解熱島效應的方法其一便是-綠化,增加綠地面積讓蒸散作用幫助城市降溫。除了在都市巷弄間的畸零地種菜,部分公家機關也會開放屋頂供民眾打造成另類農場,種植的蔬果更能成為社區內長輩共餐的材料,成為友善家園的城市農夫。   說到城市農夫,則一定要提到「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ing或稱Foodscaping)」這個概念,意即將可食用的植物景觀化,不但具有花園的美感,還能兼具食用價值,同時更能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增加左鄰右舍溝通交流的機會並強化都市人缺少的農耕體驗及知識,以新北市政府為例,除了針對社區、鄰里閒置空地以及學校機關等空間推動可食地景,更與企業合作「公私家菜計畫」,期望利用新北市高達27萬家企業辦公大樓的屋頂推廣種植可食地景,不僅讓員工可以就近在公司種菜達到減輕碳足跡、縮短食物里程、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等環保的功能,也能讓員工透過農耕活動舒緩身心、降低工作的疲憊感。 在不到1%的可耕面積中 找出農業新模式   關於「城市綠化」以及「可食地景」,或許可以借鑑高人口密度的新加坡,全國可耕種面積不到1%,超過九成的農產品必須透過進口,而在這樣一個與農業絕緣的國家,卻有一個社會企業「Edible Garden City」選擇在水泥叢林中為農業尋找一線生機,倡導著「Grow Your Own Food」理念並在水泥夾縫中種下一片片綠意,或許只是停車場、人行道、大樓屋頂,各個閒置空間都有機會打造成食物產地,以科技為輔助,包括垂直農法(Vertical Farming)以及空中苗圃(Rooftop Farm)的農業模式蔚為流行,重新塑造新加破農業地景的里程碑。   不僅社會企業的參與,新加坡政府的推動更是不遺餘力,由國家公園局推行的租用園地計畫(The Allotment Gardening Scheme)開放10餘座公園,提供超過1000個租用園地,在承租的空間內,可以自由種植蔬果、香料、草藥或任何觀賞性植物,宛如現實版的開心農場,而此計畫的推動也間接地鼓勵民眾走出家門與大自然相處,尤其成為銀髮族退休後的一大樂事,藉此機會也認識周遭的農友,為生活增添姿色。【延伸閱讀】打造符合高產、高效之永續都市菜園 在都市也能當農夫 為自宅增添綠意   若想要當一名城市農夫卻苦於無地可耕,別擔心,自家陽台與盆栽便可成為一方天地,不用大動干戈便可輕鬆體會農作樂趣,不假他人之手的食材也吃得安心,而既然自耕自食,當然要種些實用或自己愛吃的,以下推薦幾種適合種植於盆栽的作物,讓你輕鬆打造出自家小農場。 1.番茄   種植番茄需要充足的陽光,每天日曬5-6小時為最佳,並且需要疏鬆、排水性佳的土壤,適合深栽,最好要將根莖的2/3掩埋,也可以運用架子或爬藤架,讓蕃茄的藤蔓往上攀爬避免倒伏,不同品種的番茄結果以及生長的速度都不同,可是要細細呵護哦! 2.辣椒   如果是愛吃辣的朋友,種辣椒絕對適合!茁壯後的辣椒產量高,但因其根系較大因此需要一個大且深的盆栽,陽光的照射需要循序漸進,使其漸漸習慣,土壤則適合排水良好的沙質土或者腐植土,小技巧是浸泡過水的種子較容易發芽哦! 3.香菜   香菜是台灣常見的調味配料,種植方法也是相當的簡單,將種子外的硬殼搓開後均勻撒至土中並撒上一層細土,選擇的土穰建議為腐植土,香菜種子喜歡濕度較高的土壤,一定要將土壤澆透,在種子出苗前在陰涼處放置即可,出芽後便可以搬到太陽下面曬曬太陽囉! 4.迷迭香   迷迭香也是常見的香料植物之一,在家種植能夠隨時為料理增添風味實在方便,迷迭香喜歡全日照環境且乾爽的環境,待土讓快乾了再將盆栽澆透即可,若要讓其更美觀,一個月灑一次肥料就可以囉!是個簡單好上手的盆栽作物。
奧林帕斯高塔農場-運用環控農業垂直耕種模式生產高營養價值麥草來飼餵牛群
2021/03/05
大眾對於糧食的需求和食品安全的要求隨著時間的進展不斷在上升,但氣候變遷的日益嚴重會造成農業作業風險加劇,使得永續耕種技術對農民來說已越發重要,而室內垂直農場的發展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已經成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生產者應對不斷上漲的飼料、人力成本和諸如供應鏈中斷、水資源短缺和溫室氣體排放等挑戰。   Grōv Technologies公司日前公佈了其於環境控制農業(controlled environment agriculture,CEA)領域中最新的研究-奧林帕斯高塔農場(Olympus Tower Farm),這是一種能用於生產新鮮動物飼料的商業規模自動化室內種植系統,結合微感測器、大數據分析和科學化的種植策略,意旨在為乳製品和牛肉生產商尋求以永續為基礎,並於經濟層面上可行的飼料生產解決方案。研究團隊耗時多年開發出的科學化麥草生長技術,可以生產出富含高密度營養素(high-density nutrient,HDN)的麥草飼料,而改良飼料在實驗測試過程中也顯示出不論是對於動物健康或是提高生產效率皆有所益處。   而一座奧林帕斯高塔農場僅佔用857平方英尺的空間,每天約可生產5,000至6,000磅發芽的大、小麥草,與傳統的耕作模式相比,每座垂直農場的灌溉用水量不到原本的5%,故可代替35至50英畝的土地使用,而自動採收種子技術的研發意味著人力投入的減少,植物的生長狀態則是能透過垂直農場內所設置的感測器來收集數據進行分析,並由研究人員實際進行測試,藉以調整、優化垂直農場的營養來源、生產性能和麥草產量。 【延伸閱讀】採用智慧化氣耕栽培的垂直農業技術   目前Grōv Technologies已與猶他州最大的乳品工廠合作,運用奧林帕斯高塔農場系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具商業規模的CEA飼料生產中心。其初步的實地場域試驗結果令人為之振奮,研究員從600多隻對照組動物的身上發現,餵飼添加改良HDN發芽麥草飼料的乳牛能以更少的飼料攝取量,更有效的生產牛奶,而另一個試驗結果顯示,HDN麥草飼料還改善了肉牛的肉質表現。
以色列最大連鎖超市將開設店內垂直農場
2021/01/27
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嚴重,許多地方運輸業受限,農業糧食危機因而浮出水面,未來需要開發一種都市農業方案,使都市居民能夠以最少的人力操作且不依賴偏遠地區的運輸來獲取食物,縮短食物運送里程。   以色列農業技術公司Vertical Field 總部開發解決方案並試點成功。Vertical Field 公司已與以色列最大的連鎖超市Rami Levy簽署協議,將在數十個超市附近建立“垂直農場”。該協議估計價值達數百萬美元,並持續五年。   此垂直農場能讓農作物在垂直分層堆疊壁上的土壤中垂直生長,此方式可提高生產效率並最大程度地減少水資源的消耗和土壤的使用。農作物在無病原菌的室內環境中生長,無需使用化學農藥或肥料。因在受控條件下生長,不受季節或天氣影響,可確保農作物全年產量,並以高競爭力的價格出售。農作物收成後,客人可以直接購買最新鮮的農產品,如:生菜、羅勒、歐芹、羽衣甘藍和薄荷,甚至客人可以選擇購買帶有其生長土壤層的產品,以提供更長的保鮮期。    連鎖超市Rami Levy行銷副總裁Yafit Attias Levy在一份聲明中說:Rami Levy連鎖超市了解其對客戶食品安全負有的社會責任,將提供最優質農產品。我們的客戶在測試點試營運期間購買了Vertical Field公司的農產品,並願意回購更多產品。因此,我們公司決定將與Vertical Field公司拓展合作,於更多的超市建立垂直農業,為客戶提供最新鮮、優質和無農藥的農產品。【延伸閱讀】都市農業新方向—垂直式水耕栽培
日本川崎市的都市農業與商工聯手齊頭並進
2021/01/19
川崎市位於東京都與橫濱兩大都市之間,為日本人口最多的六大城市之一。由於地理位置之便,產業結構主要以重工業以及商業為重。曾經在明治初期農業一度興盛過,隨著都市化發展逐漸沒落。如今的川崎市不管是農地或農家仍持續在減少當中,耕地面積僅占都市總面積4%。   為了保護僅有的農地,以發揮鄰近都會區消費市場,兼顧環境永續,以及蘊含著良好生活環境之功能性,川崎市於2016年制定了『川崎市農業振興計畫』,並以①支援永續自律型農業經營;②促進農業振興地區活性化;③「共創」多樣性主體,創造「新產業價值」;④維持與保護都市農地多面向機能之應用,作為該計畫的四大基本策略。   此外,由於川崎市為工商重鎮之地,產業密度高,合作社和大學相關參與者也多,正能藉由各領域的串聯創造出新產業模式,而農商工合作促進計畫正是『川崎市農業振興計畫』其中一項。以下介紹該計畫產出案例模式: 蘆筍的跨域新模式   由明治大學農學部與生產合作社共同合作,利用新的定植器具,成功研發將蘆筍從種子繁殖後到隔年即可採收的新蘆筍栽培方法,大幅減少栽種過程。成功研發之後也透過校內研討會和生產合作社研習會、示範驗證等各管道努力推廣。   加上,都市農業場域大小有限,為能創造出高產值,願意導入高產值的設施栽培農家較多。因此,同年也與ICT企業合作,掌握該土地環境研發出搭配適合作物生長的培養液供給系統,以減輕農作業並提升產值之效益。   除了設施栽培技術的跨域合作外,也促進農家與社福團體間的媒合,利用原有設施或農地讓身心障礙者也能開始學習投入農事活動。除此之外,也與在地餐廳合作,讓在地的餐廳利用川崎市本地所生產的農產品,並在餐廳進行販售,達到在地自產自銷的宣傳效果。 六級產業的跨域新模式   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六級產業中,這個案例從購買農產格外品,由民間企業與和光大學合作農產委託加工,並與市內的甜點店合作生產果醬,同時也運用學生美感能力設計產品包裝。最後在銷售這方面,則是利用大都市地利之便與各大公司行號與團體等合作,連結各種銷售管道。   跨域產業合作模式的成功,同時也逐步有信心讓川崎市其他農產品加入,甚至增進市民的高度參與,更進一步促進市民對農業瞭解之外,同時也發揮各產業的最大效益。【延伸閱讀】都市農業在美國紐約都會區推行之現況及挑戰
建築綠化有成! 新竹市打造85處城市森林
2021/01/14
隨著都市開發密集、大樓林立,氣候變遷日益劇烈、熱島效應愈發嚴重。新竹市府今指出,為因應氣候變遷,2015年起力推「建築綠化」,迄今共計補助機關、學校與社區等85處,落實綠屋頂、綠牆、節能設施汰換、雨水回收等低碳措施,共同打造城市森林。   市府配合環保署政策祭出200萬元低碳永續家園執行行動項目補助,去年輔導5里、4間學校、2個社區共11處單位,執行建築綠化改造及節能減碳措施,新增綠化面積470平方公尺,且每年可節電超過1萬6千度、減碳量超過8公噸,成果豐碩。   環保局長江盛任說,一般建物裸露的屋頂或牆面因日曬雨淋,容易因熱漲冷縮產生龜裂,若透過建置綠屋頂、綠牆等,可提供一層保護,達到隔熱降溫效果,又可減少能源消耗並延長建築壽命;種植花草植物還可創造微棲地,吸引鳥、蝶、昆蟲等生物棲息,同時淨化空氣提升居住品質。【延伸閱讀】想當都市農夫 農耕作物檢索表助一臂之力   環保局表示,竹市每年積極輔導區、里參與環保署評等認證,協助軍功、仙水、關東、光明及東園等5里報名成功,輔導海濱里、育英里、士林里、科園里等4里獲得「銅級」認證,並輔導香山區獲得鄉鎮市層級最高「銀級」榮譽,帶動全市低碳家園風氣。   獲環保署最高銀級認證的香山區,亮點成果包含建置超過6500kW太陽能光電系統、推動香山濕地環境復育工作、以「低強度、低開發」原則改造青青草原活水生態池等,並致力於生態綠化、綠色運輸、低碳生活、綠能節電、資源循環、永續經營等六大面向,讓認證審查委員留下深刻印象。   育英里利用廢資材組裝仿生菜畦,打造面積45平方公尺的「社區農園」,育英里長郭銘澤分享,社區農園依不同季節更換作物種類,不僅落實在地飲食及資源循環行動,里民也能在都市生活中體會農家樂,成效良好。再次向環保局申請補助,在集會所外牆建置超過60平方公尺的植生綠牆,將環境綠化得更徹底。   海濱里建立面積約18平方公尺的「植生綠牆」,可作為生物淨化器,吸附空氣污染物及行光合作用,改善空氣品質,同時能減少日曬達到建築降溫、節能減碳效益;士林里大力推動節能設備汰換,集會所照明全面使用節能燈具,且冰箱、電扇、冷氣等皆使用環保標章產品。   科園里於三福宮與集會所共設置5.5kW太陽光電系統,產生電力自產自用,年均產電約6千度,減碳量約3公噸。科園里長徐兆生表示,太陽光電系統除可產電自用,省錢又減少碳排放,還可用來作為再生能源之教育教材,帶動里民建構低碳環境。
日本JA全農與順天堂大學利用科學方式驗證農事體驗有效減輕壓力
2021/01/07
日本JA全農(社團法人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会Central Union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JA Zenchu),為都市農業復甦方案,持續提供農園所需的種苗與農機具,另一方面也持續指導相關栽培技術,以促進體驗型農園之推廣。而在過程中也不斷收到來體驗者「好舒壓」的反饋聲音,因此,開啟了利用科學驗證方式來驗證是否真的能紓壓的契機。   2018年11月透過NPO法人農園協會的協助下,JA全農與順天堂大學一同針對體驗農園的農作業究竟能帶來什麽相關影響性,進行相關研究調查。   這次研究場域設定在東京都的練馬區「百匁之里」(Heartstrings) ,獲得40個同意實驗者(男性23人、女性17人、年齡平均坐落在20~70歲間、平均年齡53歲),分別在農作業採收前後檢測唾液成分(催產素oxytocin,OXT、澱粉酶α-amylase、皮質醇cortisol、嗜鉻粒蛋白A Chromogranin A),再利用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的分子生物技術法進行解析之外,也同時進行心情指數的問卷調查。   其研究結果,因壓力上升造成皮質醇、嗜鉻粒蛋白A等體內荷爾蒙不平衡有明顯下降,而象徵幸福賀爾蒙的催產素雖然因性別和個人因素雖有些微差距,但整體仍平均增加。另外,因壓力上升所分泌酵素成分的澱粉酶α-amylase也有明顯的下降。關於心情指數問卷調查,在憤怒、混亂、壓抑、疲勞、緊張等情緒因子也有減少傾向。   透過科學驗證,闡明農作業體驗能有效增減賀爾蒙指數,進而減輕壓力。   最後,在這次召開記者會,JA全農和順天堂大學也分別表示『期盼藉由這次科學驗證,能促進體驗型農園的普及,讓更多人體驗農事活動,進而拉近國民對食農的親近感與瞭解』,以及『在現代社會壓力膨脹下,農事活動是一種紓壓的方式,除了療育效果,同時農業療癒與農醫社福共存共生也成為與時俱進的關鍵詞。』,再再強調農事體驗的意義與重要性。【延伸閱讀】打造全方位自然體驗的療癒都市
Capacitivo智慧桌巾變身生活好幫手
2020/12/16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研究團隊發明可偵測不同種類的水果、水杯及信用卡等非金屬物品的Capacitivo智慧桌巾,其技術應用則是操作者將感測物品放置於Capacitivo智慧桌巾上,進行電場影響電極中電荷的變化,藉此感知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內容物的物品,感測的數據與資料庫做比對,進而可以判斷其為何種物品,再搭配機器學習、資料庫,其判斷能力能夠更加精準,目前準確率可達到94.5%。電腦科學助理教授Xing-Dong Yang說:「此次研究有潛力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   Capacitivo智慧桌巾不單單只能用於辨識物品,結合人工智慧以及物聯網科技用途變得非常廣泛,舉例來說,鋪有Capacitivo智慧桌巾的餐桌上擺滿了食材,桌巾先辨識所有物品,可藉由語音助理依照擁有的食材範圍中提出料理的建議,搭配餐點的飲料,可以感知內容物,提醒攝取的熱量,在用餐完畢後,Capacitivo智慧桌巾感應桌上有空的碗筷,可以提醒你要記得洗碗。這對家庭主婦、控制飲食的人提供非常多的協助;除此之外,Capacitivo智慧桌巾也能提醒你遺忘的物品放在哪,像是車鑰匙、化妝品等小型物品,對於健忘的人可說是一大福音。【延伸閱讀】如何藉由物聯網技術之應用以解決糧食損失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Capacitivo智慧桌巾也可與都市農業有相關聯,許多人常在家中的廁所、廚房、陽台及客廳桌上等地方,擺上自己賞心悅目的小盆栽,既可美化環境,也能療癒身心,但有時一忙碌起來,時常忘了澆水,導致植物枯萎,有了Capacitivo桌巾,它能感應盆栽中的土壤是否還含有水分,提醒你是時候該幫你的盆栽澆水了。   隨著Capacitivo桌巾自身的機器學習能力,加上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各種科技逐漸的進步,Capacitivo桌巾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Oceanus投資新加坡Universal Aquaculture室內白蝦立體養殖場
2020/12/01
歐聖集團(Oceanus Group)欲拓展水產養殖業務,投資新加坡環球水產養殖公司(Universal Aquaculture),計劃構建陸上垂直養殖場,以進行南美白對蝦(vannamei shrimp)的立體化養殖。目前該公司在一個1,300平方米的室內設施中,設置33套「公寓樓」,每「樓」中都設置獨立的水管,可防止交叉污染,且一棟「樓」中的每個「房間」(即:水箱)都能獨立運作,視需求將白蝦與其他蝦類和魚類(如:吳郭魚和鱸魚)混養。   公司執行長Jeremy Ong領導水產養殖專家團隊耗費了六年優化立體化養殖系統,研發出專有的節能水處理系統—混合生物循環系統(hybrid biological recirculation system, HBRS)技術養殖活蝦。傳統的循環水養殖系統使用機械過濾會消耗大量功率,純生物系統(如:生物絮團技術,Biofloc technology, BFT)則主要仰賴生物過濾,較少機械過濾;而HBRS系統同時使用機械和生物過濾技術,藉由特選微生物強化生物過濾,消耗更少的能量,促進零換水(zero-water change)並顯著降低飼料轉換率(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延伸閱讀】新菸鹼類殺蟲劑對蝦群影響   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HBRS設施,HBRS減少了對大型水處理池和設備的需求,從而節省空間、能源和水的消耗,同時可提供理想的水質環境,縮短收穫白蝦所需的時間。COVID-19大流行突顯新加坡在地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而室內立體養殖場結構易於擴展,高密度養殖能夠帶來高產值,極大地拓展了海鮮市場,並可以提升新加坡的糧食自給能力,用有限的佔地滿足龐大的需求,在永續都市糧食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高科技農民於杜拜沙漠播下綠色革命種子
2020/11/20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 UAE)因豐富的原油產量而獨一無二,但其夏天乾燥炎熱,耕地稀少等特性,在過去很少會有貝都因人(在沙漠曠野過遊牧生活的阿拉伯人)居住於此,但自1970年代以來石油的發現和其帶來的龐大財富,讓許多僑民蜂擁而至。杜拜目前約有330萬居民,其中包含200個不同民族,飲食方面的需求不斷在增長且力求多樣化,除了依靠昂貴的淡化水外,其糧食供應嚴重仰賴進口,根據官方統計比例高達90%,農產品會透過飛機從世界各地運往杜拜,但因COVID-19疫情的大流行破壞了全球供應鏈運輸,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糧食安全不得不被重新檢視。【延伸閱讀】垂直農場矗立沙漠,杜拜綠色革命確保糧食安全   沙漠中部一個超現代垂直農場的建立,證明了杜拜決心發起一場「綠色革命」以克服對糧食進口的依賴。位於阿爾巴迪亞(Al-Badia)市場的花園農場能生產多層的蔬菜作物,除了精心控制的光照和灌溉外,也回收90%的使用水。農場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希望再仰賴進口,期望全年都能在本地生產糧食,不必擔心突發降雨或乾旱之氣候變化,垂直農場皆由電腦控制,每棵植物都會獲得所需的光、濕度、熱量和水;而另一位農民也參與了創新農業模型的建立,使用水耕栽培技術在溫室中種植鳳梨,並透過電子商務網路平台出售農產品,在較冷的月份還能在自己的農場裡種植試驗水果、蔬菜甚至小麥,為家人生產足夠的糧食。   此外在距離杜拜海岸線和耀眼的摩天大樓不遠,也能看到有幾家牧場在裝有空調的棚屋中飼養乳牛,這有助於向當地市場提供新鮮的乳製品。或是在巨大控制水箱中,模擬挪威當地生態環境,監控養殖鮭魚的生長狀況,所以儘管外面環境炎熱難耐,鮭魚仍能在水箱中悠游成長。   杜拜食品安全委員會主席表示,這類的模式農場通常是由私人來經營,但其相當受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當局的支持,有關部門已經啟動了一項計劃,期望到2021年能促進農業技術的使用,將國內農業生產提高15%。
想當都市農夫 農耕作物檢索表助一臂之力
2020/11/12
都市高樓大廈林立,民眾想嘗試當都市農夫並非不可行,農委會推出「都市農耕適栽作物檢索表」,建立50種可在都市收成的蔬果及香藥草作物,依照生長不同環境,供民眾檢索。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指出,台灣目前有近7成的人口集中六都,在大樓林立的景觀中,地方政府普遍重視都市環境綠化營造,加上國內蔬果食安問題、都市的食農教育等,都讓不少民眾嚮往居家種菜。   不過,由於大樓環境不同,光照時間和強度有明顯差異,恐造成作物收成不佳,因此桃園農改場推出「都市農耕適栽作物檢索表」,民眾只要上網點選想要種植的環境條件檢索,都市農耕愛好者選種作物的困擾便能迎刃而解。   桃園農改場表示,農改場利用不同光照強度觀測作物生長量,並評估其耐陰性,連續監測民國107至108年都市建築物栽種盆栽植物環境光度週期變化,建立50種蔬果及香藥草作物在都市環境的適栽條件資訊,包括參照日照、建築樓層與居住方位等。【延伸閱讀】打造全方位自然體驗的療癒都市   桃園農改場指出,民眾只要透過官網提供的「都市農耕適栽作物檢索表」,就可搜尋了解自家環境適合栽種的作物。   桃園農改場也強調,WTO估計2050年全球有70%人口會居住在城市,伴隨著糧食安全與環境問題以及都市現有空間多樣利用、發展多功能農業生產系統、強化食農教育、解決食安問題等已是全球趨勢,都市農耕適栽作物檢索表推出後將持續建置、擴充資料庫,以發展更豐富的內容,提供對都市農耕有興趣的民眾使用。
日本樂天以靜岡有機蔬菜農場,開拓首都圈銷售通路
2020/07/31
隨著有機蔬菜市場的崛起,日本愛媛縣大洲市的樂天農企業為樂天集團的子公司,其主要任務為擴大有機蔬菜栽種面積與銷售業務,除了助於休耕地復甦,也期盼新農民的加入,而樂天農企業的農場據點分別於:愛媛縣的大洲市以及伊予市、廣島縣神石高原町等地,總耕地面積合計約莫15公頃,已擴增四倍耕作面積。   樂天農企業已於靜岡縣的伊豆國市設立生菜工廠,強化網路銷售的定期供應能力、在愛媛縣也加設置青花椰菜和白花椰菜的冷凍工廠,未來樂天農企業將開拓靜岡縣約50公頃的休耕地,做為農場經營業務。   樂天農企業農場從生菜葉菜類,到胡蘿蔔根莖類,甚至水果,高達一百多種類蔬果,也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每週一次或每月兩次,宅配自家農場所栽種的有機蔬菜和生菜到府服務,目前多以東京的消費族群為主。為了拓展東京的銷售通路,樂天農企業也持續進行農場擴大計畫,不僅在靜岡縣御殿場市承租37公頃休耕地,同時在伊豆市與伊豆的國市也有13公頃的農地已全面栽植,規劃後續取得JAS有機認證。   樂天農企業將拓展業務的標的據點訂在靜岡縣,預計將雇用100名員工,除了可控制大消費地就近的運輸成本之餘,靜岡縣的氣候條件也與愛媛縣相似,栽培技術可進行兩地移植。此外,也選定位於伊豆國市的一間廢棄工廠,改裝為專門生產生鮮蔬菜工廠。農場內也有有機耕種的蔬果,但因不施用農藥,作物外觀容易受到蟲蛀或是外觀外型不佳,難以以蔬果生鮮品的型態進行販售,故採用加工的方式為有機農產品找出新的販售樣態,同樣加入蔬果宅配的商品,進而滿足客群更多面向的需求。【延伸閱讀】歐盟新任農業專員發言欲促進有機農業   依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所統整資料顯示,日本國內休耕地於2015年為42萬公頃。其2017年有機食品市場規模約為1,850億日圓,相較於2009年增加四成,即使如此,日本人有機蔬果的消費額仍不到美國的一成,由於日本消費者重視商品陳列,對於品項不齊全的有機蔬菜並未留下深刻印象,況且有機蔬菜也不如一般的蔬果能在JA農協進行販售,這也是有機蔬果市場版圖難以擴張的原由之一。   然而樂天農企業想要擴展有機市場的主因,係受到東京有群重視健康的女性族群關注,因此想以這塊潛力客群切入市場。此外,樂天農企業僱用休耕地的有機蔬菜農場的新農民作為員工,並確保穩定的收入來支持這些新農民,作為他們未來獨立前的後盾,主張讓樂天農企業全力成為「培育新農戶的企業」,讓有意從事就農這條路能更順暢。樂天農企業希望未來在愛媛縣和廣島縣能夠每年增加數十公頃的農地,並且建設新式蔬果工廠。
類似樂高積木般可組裝的垂直耕作系統
2020/02/17
CES是邁向世界的創新舞臺,屬於全球最大的資訊技術和家用電器展覽會,而在CES 2020當中,出現了許多花園,其中最大的花園便是由韓國的智慧農場公司n.thing推出。n.thing的執行長Kim Hye-yeon表示,若是客戶提出土地和銷售計畫,公司就能根據其需求提供針對作物和生長環境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客戶都是需要種植大量植物的公司,使用了Plant Cube種植的蔬菜。   Planty Cube是一個模組化的垂直農場,形狀長得像貨櫃箱,能夠像樂高積木一樣進行拼接,減少安裝成本,客戶也能隨市場需求輕鬆擴大規模,在封閉且精確控制的環境中種植高品質蔬菜,並確保單位面積的產量比普通農田高出數十倍。而內部是由一排排架子組成的水耕系統,植栽架的寬度、長度和深度大約為2英寸,在播種後,電腦能監測植物健康並適當調整不同波長的LED光源、溫度和濕度來控制環境。   另外,使用感測器收集植物數據的Planty cube系統也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進行控制,內部由 CUBE OS根據耕種數據自動運行,所有伺服器均通過網路連接進行管理,感測器也能通過物聯網可快速測量環境並回報環境變化。【延伸閱讀】捷運站裡有「地下農場」,效率比傳農快40倍!   這樣的生長系統可以在許多不同的環境中使用,不受外在氣候條件影響,可幫助農民生產當地無法種植的植物,且因自動化程度高,可減少持續監控植物狀況的人力,有效降低垂直農業的進入門檻與人工經驗的偏差性。另外,顧客可掃描產品上的QR code檢視作物的生產過程,所生產的作物也因免除外在條件的汙染,可以不經洗滌直接食用,相較於傳統農業而言,這類準確控制資源投入的方式或許更加具有永續性。
透過小型植栽減少工作壓力
2020/01/30
依據日本厚生勞動省(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2016年對產業安全與健康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9.5%的員工遇到與工作有關的問題,可能會感到高壓、困擾和焦慮。在日本,預防工作者心理健康失調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隨著對改善心理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大,在辦公室環境中從事綠化布置的情形也越加普遍。   日本兵庫縣立大學(University of Hyogo)此次針對實際的辦公室環境進行研究,探討33位男性與30位女性辦公室人員進行桌面綠化的壓力改善情形,受試者可以依據自身喜好選擇喜愛的盆栽(bonsai)、空氣植栽(air plant)或苔玉(kokedama)並學習照顧植物,在感到疲勞時凝視植栽3分鐘。而研究人員則利用特質焦慮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與脈搏頻率,在為期4週的實驗中收集參與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壓力感受資訊。   研究發現,在辦公桌前放置小型植栽有助於降低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且與受試者年齡或喜好植物選擇並無相關,推測讓受試者自己選擇與照顧植栽的方式可以增進與植物的互動關係,這樣的參與模式可能會促進人們從壓力中恢復,且3分鐘的休息時間也能讓受試者將注意力從工作中轉移到植物,改善心理健康。【延伸閱讀】打造全方位自然體驗的療癒都市   以上結果對從事室內植物種植和銷售的企業而言,透過植物協助維持上班族的心理健康或許具有市場潛力。另外,未來也將進一步研究其他的紓壓方法以及對不同工作場所的影響,例如專注力、任務績效和生產效率的改善。相關研究發表於< HortTechnology>。
降低城市草坪除草頻率的益處
2020/01/23
目前認為修剪整齊的城市草坪與城市綠地所提供的生態環境服務並不相符,因集約化管理的草坪大多種植低矮的一年生植物與經歷頻繁修剪,故生長速度較慢的物種在頻繁修剪後無法和其他物種競爭,因而減少了授粉媒介的花卉資源,使得城市中的植物和昆蟲多樣性減少,不但降低了城市生態系統的適應力,定期維護管理亦需要大量資金,但目前尚無大量研究城市草坪割草制度對生態的影響。魁北克大學(Université du Québec)研究人員使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研究北美和歐洲的數據,發現城市草坪(包括公園、圓環和道路邊緣)的除草頻率增加,受到的干擾越多,蟲害和雜草入侵的可能性就越大,會對生態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無脊椎動物和植物多樣性將受到威脅。         減少除草頻率能夠帶來許多環境效益:包含增加傳粉媒介、增加植物多樣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植物對病蟲害、雜草和乾旱的抵抗力更強。另外,以豚草(Common ragweed)為例,豚草是在北美和歐洲地區常見的植物過敏原,過往研究估計,魁北克地區的豚草過敏費用為每年1.55億加元,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每年為1.33億歐元。由於豚草繁殖能力非常好,能夠在高頻率除草的干擾下生存,僅降低除草的頻率就可以適當減少如豚草等入侵種,並降低受花粉症影響的人數和醫療費用。【延伸閱讀】研究發現綠化程度越高的地區所需支出的醫療保險費用越少         此外,為了解密集除草的經濟成本,研究人員對魁北克的Trois-Rivières進行探討,評估了草坪維護的經濟成本,發現高度使用區域(如公園、綠地)的除草頻率從每年15次減少到每年10次,低使用區域的割草頻率(如一般空地)從每年3次減少到每年1次時,公共維護成本可減少36%。目前研究人員正擴大研究範圍,並開始將研究結果應用於草坪健康改善,相關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