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3/03/19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已成功解開稻熱病菌迴避水稻防禦系統的感染相關機制,由於病菌會覆蓋讓水稻防禦系統無法偵測到的物質,彷彿是「隱形戰機」的反雷達塗料一般,解開這項機制後,可望能開發出新的防治技術。病菌侵入水稻後,水稻防禦系統可由病菌的幾丁質、β- 聚葡萄醣得知受到入侵,而分泌酵素來對抗,然而稻熱病會在表面覆蓋α- 聚葡萄醣,躲過防禦系統的偵測;若能找到具分解α- 聚葡萄醣的植物,或使病菌無法生成α- 聚葡萄醣,即能有效防治病害。研究計劃負責人西村麻里江並表示,不只是稻熱病,其他病原菌可能也擁有同樣的機制。
2013/03/19
摘要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設法使用並管理自然資源(這些人類活動包括農業、林業與漁業),滿足日常所需,兼顧人和自然的平衡。人類一邊維持生計,一邊提高生產力。可惜最近幾年,人類和自然互動不良,這些受到人類影響的自然環境,以及永續實踐與知識都危在旦夕,因為世界許多地方面臨都市化、工業化、人口驟增或驟減。  《里山倡議》的目標,就是實現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為了維護並重建自然景觀,也為了秉持永續的精神,使用並管理土地與自然資源,《里山倡議》提出三摺法:首先,吸納各種知識,延續多元生態系的運作與價值;其次,吸納傳統生態知識與現代科技,鼓勵創新;最後,尋求新的共管體制,改良「公共財」的管理框架,並尊重傳統的土地公有制。  為了達成上述目標,《里山倡議》從社愧|與科學的角度出發,針對受到人類影響的自然環境,觀察人類和自然的關係。所集結的16份個案研究,可以套用到諸多危機與社愧|經濟變遷上,例如2008至2009年,日本環境省與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從事個案研究,研究主題是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以及全球相關活動。個案研究中特別強調《里山倡議》的五大觀點(1. 取用資源時,不超出環境的承載力與恢復力;2. 循環利用自然資源;3. 體認地方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重要性;4. 自然資源暨生態系運作的管理,必須開放各種利益關係人參與,促進彼此合作;5. 鼓勵永續的社愧|經濟)。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Biodiversity and Livelihood-The Satoyama Initiative Concept in Practice 相關連結: http://satoyama-initiative.org/wp-content/uploads/2011/09/biodiversity_booklet_en_web.pdf 關鍵字:   報告檔案: 生物多樣性與居民生計---里山倡議的實踐理念
2013/03/1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已成功解開稻熱病菌迴避水稻防禦系統的感染相關機制,由於病菌會覆蓋讓水稻防禦系統無法偵測到的物質,彷彿是「隱形戰機」的反雷達塗料一般,解開這項機制後,可望能開發出新的防治技術。病菌侵入水稻後,水稻防禦系統可由病菌的幾丁質、β- 聚葡萄醣得知受到入侵,而分泌酵素來對抗,然而稻熱病會在表面覆蓋α- 聚葡萄醣,躲過防禦系統的偵測;若能找到具分解α- 聚葡萄醣的植物,或使病菌無法生成α- 聚葡萄醣,即能有效防治病害。研究計劃負責人西村麻里江並表示,不只是稻熱病,其他病原菌可能也擁有同樣的機制。
2013/03/1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傳說中極美味的霜降牛肉種牛「安福」,由於配種所得的子代肉質美味、價值高,對於推動日本牛品牌化有著重要貢獻,被稱為「飛驒牛之父」,目前繼承此血統的種雄牛,全日本僅存150 頭。日本岐阜縣畜產研究所和近畿大學利用13 年前死去後冷凍保存的牛體,從精囊中取出細胞進行複製,成功培育出「安福」的複製牛,並命名為「望安福」。以往體細胞複製技術通常只用在活體動物上,能從未經特殊處理下冷凍保存的殘體中,取出僅存的活細胞成功複製,意義十分重大,也讓已絕種的動物重新復育的夢想不再遙不可及。
2013/03/1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由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美國伊利諾州大學和英國劍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跨國研究,已完成家豬基因體98% 的定序工作。定序品種為農牧業者十分熟悉的杜洛克(Duroc),該品種肉質優良,在日本亦廣泛用於配種。隨著科學儀器和技術的日新月異,核酸解碼速率大幅加速,也使基因體定序的競爭日益加劇。基因體定序完成後,基因和肉質、瘦肉率、抗病性等的關係,尚待進一步研究釐清。未來可望利用DNA 資訊推動優質性狀家豬品種改良,以及醫療用實驗動物的開發。
2013/03/18
摘要 全球不斷暖化、珍貴資源日漸枯竭、生物多樣性也飽受威脅,這已不再只是科學觀察現象,而是在社會及經濟上,法國所要面對的問題;如何建立一個具有生產性又重視環境安全的社會,這也是目前最重要的議題。法國面臨著各種挑戰,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農業與林業所面臨的挑戰。為了滿足糧食不斷增加變化的需求,同時兼具保護環境與永續發展,勢必需要採取行動。因此2020年土地利用目標計畫應運而生,詳加探討新的農業模式。 在計畫中,首先針對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做分析,再加上成功案例的展現,深入討論各種可能解決之方法;本計劃書中共提出法國農業環境五大挑戰(包含水資源有效運用與儲存、生物多樣性與土壤保護以及節能減碳等議題)與其對策方法,並且設立可明確評估之十大指標,以創造一個具有經濟效益,同時符合生態效益之農業模式。而法國農漁部部長更認為,2020年土地利用目標計畫,可使法國可以結合政策目標及個人努力,達到永續經營的農業與林業。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Objective lands : 2020 Towards a new french model for agriculture 關鍵字: 農業 糧食安全 環境保護 報告檔案: 2020年法國土地利用目標計畫
2013/03/16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將稻米磨粉後製作麵包,被日本視為在西式飲食浸透的現狀下有助提升糧食自給率、擴大農產品內需的重要戰略,但以往生產米麵包必須在原料中另外添加麩質(Glutenin)和食鹽,有造成部份消費者過敏、鹽份攝取過多的疑慮;然而日本行政法人「食品總合研究所」開發出改添加穀胱甘肽(Glutathione)的新製程,每280克米粉中加入0.75克穀胱甘肽進行烘焙,即可得到膨鬆程度無異傳統麵包、質地更加光滑的米麵包,而無需添加麩質和食鹽。由於穀胱甘肽是普遍存在人體內的物質,甚至具抗氧化效果、可做為保健食品,故這種新式米麵包製造技術倍受各界期待。
2013/03/1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名古屋大學芦苅基行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能提升稻米產量的關鍵性基因,並命名為「WFP (Wealthy Famer’s Panicle)」,以表達透過此一發現提升農民收益的期望。日本常見的稻種「日本晴」,每株約有10根枝梗,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選擇一次枝梗數達30支的Indica品種長米(在來米)「ST-12」,加以解析、定序其基因後,得到WFP基因能控制稻米能結穗枝梗數目的發現。此研究成果的應用不僅限於水稻,對於同樣具有WFP基因的禾本科作物(麥、玉米等),亦可望有助於開發新型高產量品種。
2013/03/1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已成功解開稻熱病菌迴避水稻防禦系統的感染相關機制,由於病菌會覆蓋讓水稻防禦系統無法偵測到的物質,彷彿是「隱形戰機」的反雷達塗料一般,解開這項機制後,可望能開發出新的防治技術。病菌侵入水稻後,水稻防禦系統可由病菌的幾丁質、β- 聚葡萄醣得知受到入侵,而分泌酵素來對抗,然而稻熱病會在表面覆蓋α- 聚葡萄醣,躲過防禦系統的偵測;若能找到具分解α- 聚葡萄醣的植物,或使病菌無法生成α- 聚葡萄醣,即能有效防治病害。研究計劃負責人西村麻里江並表示,不只是稻熱病,其他病原菌可能也擁有同樣的機制。
2013/03/1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對於受重金屬鎘污染的農地,日本「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利用「鎘吸收水稻(indica 品種長米)」開發出大規模的土壤淨化、復育方法,可望使成本降為以往土壤復育技術(客土工法)的七分之一。 實驗結果顯示,此技術可使受污染水田的鎘濃度降低20-40%,所種出的食用米中,鎘濃度更降低40-50%。對於鎘吸收水稻在栽種、收穫、儲藏等環節上,研究團隊分別採用了「早期湛水直播」、「稻穀、稻桿分開收割」、「現場乾燥」三大關鍵技術,不只灌溉用水需求少,也能以現有的農機進行大範圍、低成本的操作。
2013/03/1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在愛知縣進行研究,發現新型抗稻熱病基因(pi21),並利用基因體資訊培育出新品種「中部125 號」,兼具口感佳且抗稻熱病的優良特性。過去研究使用旱稻作為交配親本,雖然可抗稻熱病,但會降低水稻的口感。研究人員發現抗稻熱病基因附近有影響口感的基因,在育種時篩選僅含抗病基因而不含影響口感的基因的子代。此項研究不僅應用基因體資訊而發現重要基因,並闡明水稻抗病機制,有助於穩定生產,此外利用基因定位資訊可去除不必要基因而留下重要性狀,對品種改良將有很大貢獻。
2013/03/15
摘要 本計畫將利用Thomson Reuters出版ESI資料庫所提供之「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功能,定期提供農業領域與動植物領域前十名之熱門研究前沿主題。主要期望科研人員能了解各研究前沿之核心文獻,有助於獲知目前全球農業領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重要發現,更能反映出當前科學家重點關注的方向。另外也會透過資訊加值分析,提供各前沿主題之研發跨領域分布,以作為科研人員進行研發策略規劃之團隊組成之參考。   作  者: 陳郁文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ESI資料庫 - Thomson Reuters 相關連結:   關鍵字: 研究前沿 2012 農業 動植物 報告檔案: 動植物研究前沿分析-2012Q2 農業研究前沿分析-2012Q2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