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1
台灣切花產業的發展先天上,即具有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的優勢,符合國際切花產業物流呈現由南向北的趨勢,近幾年來國內生產規模已趨於穩定,2011年底種植規模達3,748公頃,占所有花卉作物比重的30%,其生產總值約為新台幣70億元,占全部花卉作物產值45%,為台灣花卉作物產值的最大來源。
台灣切花主要種植品種為蘭花、菊花、百合、玫瑰、火鶴與其他切葉類,種植區域則以台中、南投、彰化、嘉義、台南等中南部區域為主。目前台灣對國外鮮切花產品進口課徵20%的進口關稅;再加上國際運輸費用,進口鮮切花產品在國內消費市場價格不具競爭力,因此除少部分切花種類,如玫瑰、康乃馨、菊花與鬱金香有部分進口外,國內市場消費幾乎以國產花卉為主。國外出口市場則以蘭花、菊花、火鶴與海芋等切花為大宗,全球主要的切花消費國家除亞洲的日本外,其餘皆為歐美的高所得已開發國家,其銷售通路以傳統花店為主且每人年平均約消費超過新台幣1000元。
我國目前切花出口以文心蘭市場規模最大,2011年出口值達4億2千萬新台幣,其次是火鶴與洋桔梗,分別有1億7千萬與1億4千萬台幣的出口規模。主要出口國家均以對日本為主,占我切花產品出口90%以上。先天合適的地形與氣候條件、交通位置、生產技術與政策推動的花卉生產專區為台灣切花產業主要的競爭優勢。然而以小農為主的生產型態,缺乏規模經濟、較高的生產成本與國內專業人才的不足,不利產業競爭,再加上國內市場飽和與出口產品集中於特定品項且過度集中於對日本出口,未來發展受限。面對開發中國家的低價競爭與技術先進國家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威脅,我國應積極利用貿易自由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以及和緩的兩岸關係當可進一步提供切花產業未來發展的機會。
作者: |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李俊杉博士 |
---|---|
報告檔案: |
關鍵字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