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08/16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於今(2021)年6月30日發布一份依其職責作「適度」修正的主席版修正版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簡稱該草案文件),將作為7月15日召開的部長會議之談判基礎。   在一次非正式的代表團團長會議上,威爾斯主席和WTO秘書長伊衞拉(Ngozi Okonjo-Iweala)鼓吹修正後的彙編草案文件,相較今年5月11日發布的第三版主席版漁業補貼彙編草案文件僅作「適度」的修正,但伊衞拉秘書長表示,該草案文件反映威爾斯主席的「最佳判斷」。   威爾斯主席在會中表示,「該草案文件不是將我們討論過的所有內容作簡單的複製貼上的彙編,而且未納入該草案文件的內容並沒有被忽視或擱置。」   再者,會員們在幾週前開會時已就4項新提案進行富有成效的討論,包括(1)巴西的補貼金額上限(2)臺灣的爭端解決(3)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States, ACP)和非洲集團(Africa Group, AG)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4)美國的強迫勞動。   此外,還收到印度、斯里蘭卡和臺灣提出的書面提案以及會議期間針對草案文件提出的建議,包括部長宣言草案,但「這些不能全部複製貼上到該草案文件中,係因尚未就這些提案或議題完成討論或將我們的想法具體化,因此隨著我們向前邁進,我們需要持續進行討論。」   威爾斯主席表示,「該草案文件不會影響任何會員的立場或觀點。這意味著,與先前三個主席版草案文件一樣,整份文件應放在括號內,故該草案文件所有議題未被解決前則無法達成協議。」威爾斯主席還提供一份17頁的註釋來解釋該草案文件。 開發中國家   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該草案文件似乎與開發中國家的利益背道而馳,而且這些國家既未導致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capacity and Overfishing, OFOC)問題,也未導致全球魚群資源枯竭。   此外,該草案文件顯然既不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4.6條規定的適當且有效的S&DT,也不符合必須禁止的有害補貼。   該草案文件持續對包括歐盟、美國及其他工業化國家在內的十大主要補貼國適用S&DT。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該草案文件仍有若干具爭議之議題未被會員接受,包括開發中國家(第5.5條)、中國(第5.2條)、歐盟(第5.3條)以及美國和歐盟對燃料補貼的範圍(第1.2條)有異議等議題。   該草案文件若干條款的文字已導致漁業補貼規範的不對稱,因此在7月15日召開的部長會議取得會員共識的可能性很小。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7/01)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8/13
農委會茶改場建置「台灣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提供全台主要茶區即時、歷史及預警氣象資料及每月更新五大茶區10處監測茶園管理資訊,提供包含茶樹目前生長狀況、推估當月生長情形、茶園病蟲害、推薦用藥及專家建議等資料,茶農朋友能查詢該茶區預測的採茶期的茶芽葉片數及重量,可提供茶農田間管理及採收排程參考。
2021/08/13
水是養殖漁業發展的根基,因其優良於否會直接影響水中生物的健康狀態,為此各國無不投入大量經費來進行水資源之循環利用研究,來自瑞典的研究團隊篩選出了兩種海洋微藻來進行實驗,希望透過高效節能藻類培育系統的建立,來對改善水產養殖產業生產用水的品質做出貢獻。
2021/08/12
「台灣版氣候變遷報告」昨揭示台灣未來夏季恐拉長、冬天將消失。學者示警,台灣將因氣候變遷受全方面衝擊,農損加劇、用電增高卻又面臨減碳大計,恐承受巨大壓力。專家疾呼減碳勢在必行,卻也憂心台灣光是應付現階段乾旱、水災都很吃力,基礎建設都不到位,如何因應未來氣候變遷下的更大挑戰。
2021/08/12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農業談判主席哥斯大黎加大使佩拉爾塔(Gloria Abraham Peralta)已發布一份新報告,概述在今(2021)年11 月下旬舉行的第12屆WTO部長會議(The 12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前可能達成的農業貿易協議的輪廓。貿易談判人員對佩拉爾塔的評估表示歡迎,並在6月21日和24日舉行的非正式談判會議上分享他們的看法。   佩拉爾塔主席的報告是針對刻正談判的各項議題進展情況的獨立評估,包括境內支持、市場進入和出口競爭、出口限制、棉花議題、部分開發中國家以管理價格購買糧食所面臨問題的「永久解決方案」作為以糧食安全為目的之公共儲糧(permanent solution public stockholding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s, PSH)、擬議的新「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以協助開發中國家解決突然進口激增或價格下跌。   在佩拉爾塔主席要求會員支持其確定談判可能取得進展的前景後,各議題協調人還提交了關於自2020年9月以來與會員諮商的最終報告。   佩拉爾塔主席指出了農業談判的三個主要挑戰:時間、信任和透明化。距離MC12召開的時間很短;信任需要恢復;透明化受到所有會員的重視。 其對7項談判議題的評估如下: (1)境內支持:可能無法就新規範達成共識,會員應聚焦於納入境內支持架構協議的要素或MC12後談判的工作計畫。 (2)市場進入:會員應就提高透明化的步驟以及MC12後市場進入改革之前進方向達成共識。 (3)出口限制:會員應通過「不對WFP因人道性質之糧食採購實施出口限制」提案。此外,應提高會員實施出口限制的透明化,包括提前通知或加強對現有WTO要求的遵守。 (4)出口競爭:會員應就提高透明化的步驟達成共識。 (5)棉花議題:主席同意協調人意見,目前應聚焦於提高透明化,並持續尋求MC12後削減具貿易扭曲效果之境內支持。棉花議題之成果應透過WTO秘書長所提的棉花議題諮商架構機制處理。 (6)以糧食安全為目的之公共儲糧:談判人員刻正尋求一項永久解決方案,以解決部分開發中國家在以管理價格購買糧食時所面臨的挑戰,同時透過SSM因應進口激增和價格下跌之影響,並提高會員出口限制措施透明化,讓糧食淨進口國低收入消費者買得起糧食。 (7)特別防衛機制:會員在部分SSM基本議題的立場仍存在嚴重分歧,許多農業出口國持續將SSM的進展與市場進入關稅減讓連結,SSM支持者認為SSM應是單獨的成果。 會員對該報告之回應   多數會員對主席的報告表示歡迎,並認為它代表了對農業談判形勢的準確評估。若干代表團強調,MC12取得成果的急迫性,並警告失敗可能會使會員實現集體目標的能力付出代價。   提高透明化是跨議題,多數會員盼在MC12取得成果,儘管會員對此議題應如何達成仍有歧見。雖然部分會員表示,不應將透明化的討論轉移至境內支持等實質性議題,但其他會員則將透明化視為程序和實質性議題,這對未來的談判至關重要。   境內支持:美國再次根據其2020年2月所提文件,即分析如何計算和報告會員之境內支持。部分會員支持在MC12就境內支持架構達成共識的想法,但應包括某些參數,例如補貼目標、原則和方法。其他會員表示,境內支持的根本改革涉及公平競爭,應刪除超過微量比例之具貿易扭曲效果之境內支持,即與該會員農業生產總值(Value of Production, VOP)的特定比例掛鉤(原則上,已開發會員為5%,開發中會員則為10%,在特定產品別或非特定產品別的基礎上所提供之境內支持措施均適用之)。此外,應保留農業協定第6.2條提供投入和投資補貼。   糧食安全和生計仍是許多會員之首要議程,尤其是在疫情蔓延下。貿易官員們對PSH、WFP購買的人道主義糧食援助與其他擬議的糧食出口限制措施、境內支持、棉花議題、以及擬議的新「SSM」。   數個會員表示,PSH是當前疫情蔓延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實用的工具。部分支持者表示其刻正研議一份選項文件(將在暑休前或暑休後立即分發),並就這個問題達成一項協議。這涉及單獨的永久解決方案,其透寧化要求較少。其他會員建議,此議題的工作計畫可成為解決懸而未決之境內支持問題整體方法的一部分。   許多會員表示,若會員能確定最終妥協文字,WFP提案應是MC12農業成果的潛在要素。數個會員還再次強調,有鑑於COVID-19疫情蔓延之經驗,需就提高會員出口限制措施透明度取得成果,係因這些可能會阻礙糧食淨進口國的低所得消費者負擔得起購買糧食的能力,並導致其價格波動。   SSM支持者再次要求一種易於使用的綜合工具,允許開發中國家暫時提高關稅,以應對進口激增和價格下跌的影響。部分會員表示,其刻正透過WTO現有SSM措施以及過去提交的文件和談判協議的藍圖草案中提取有用的要素,據以提交此議題之技術性文件。   部分成員重申應進一步開放全球農產品市場的重要性,同意主席的觀點,即在 MC12 成果中納入市場進入要素以實現整體平衡。部分會員表示,在 JOB/AG/198聯合提交文件的基礎上,未來市場進入談判架構應可在MC12取得成果。   數個會員依據JOB/AG/185/Rev.2 中建議的方法,提高產品運輸途中關稅改變透明化。會員還表示應支持MC9有關關稅配額管理決議之成果。然而部分會員表示,佩拉爾塔主席主席對MC12之市場進入可得成果的評估過於樂觀。 後續前進的方向   佩拉爾塔主席指出,會員在7項農業談判議題的立場仍存在巨大分歧,因此要求會員在未來幾週內應加倍努力。會員應聚焦於如何運用新想法和解決方案來彌合會員歧見。佩拉爾塔主席將於7月分發第一版主席版談判文件草案。下次COASS將於7月19日召開。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TO News(2021/06/24)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8/11
日本沖繩的養豬產業蓬勃發展,但其排放含大量硝酸鹽的廢水仍無妥善處理的方法,而硝酸鹽污染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與環境,為使畜牧業的硝酸鹽排放量有效降低,沖繩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新型電營養脫氮系統處理養豬業廢水,其具有陰、陽極二個艙室,並以豐富的菌群來協助處理廢水,陽極管表面之細菌可與原廢水中的有機物反應並釋放電子,電子轉移後,陰極管表面的細菌接受這些電子,並淨化已經由曝氣處理並含有大量硝酸鹽的廢水。
2021/08/10
世界特有種蘭嶼豬是臺灣唯一的原生種小型豬,歷經漫長40年保種有成,在今年誕生第一代豬寶寶,創下家畜豬回流成功的先例。   蘭嶼豬起源於60萬年前,是臺灣特有本土豬,具有黑色小耳特徵、體型小,又稱小耳種豬、迷你豬。民國69年臺東種畜繁殖場自蘭嶼引入蘭嶼豬飼養,發展原生種蘭嶼豬的保種、選育以及推廣應用,協助蘭嶼豬種原回復原生地。   畜試所保種40年,歷程艱辛,終於在今年(110年)讓純種蘭嶼豬落葉歸根,在歷史傳承邁向新的里程碑,未來將透過地方創生及跨領域合作,持續協助種原回復原生地,守護珍貴蘭嶼豬的永續存在。
2021/08/10
根據美國環保署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食物浪費每年給美國造成的損失估計為 2180 億美元,而全球則損失近 9400 億美元。位處加州的處理食品廢棄物公司Apeel將收購ImpactVision軟體公司,而該被收購之公司主要是應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高光譜成像技術於產品供應鏈上,以確定其產品之品質、新鮮度、成熟度及、植物營養含量。 希望結合ImpactVision的高光譜成像技術與Apeel的塗層保值期延長技術減少產品收穫後之損失、優化分銷和延長產品保存期限,進而於根本上改變產品供應鏈之型態。
2021/08/09
日本推動地方創生起源主要因人口結構改變下所受到衝擊提出的因應政策。原本人口數排行落後的日本四國高知縣,正首當其衝面臨這嚴峻的挑戰。根據數據顯示,高知縣的人口數全國倒數第二名(人口數約72.8萬人),高齡化比率高居日本全國第2高(32.5%),眼前所見數據猶如戰前1920年情況一般。身為這項衝擊前線的高知縣,卻擁有鮮少人知的富有自然環境與傳統歷史文化底蘊。
2021/08/09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委員於今(2021)年6月22日在審查亞太地區貿易政策的聽證會上一致認定美國應尋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但為達此目標必須透過大量前置工作來贏得國會議員和公眾的支持。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國際貿易小組(Finance's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rade)共和黨及民主黨參議員皆認為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沒有得到國會的支持就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的決定是一大錯誤。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國際貿易小組主席暨德拉瓦州民主黨參議員卡珀(Tom Carper)表示,「我承認CPTPP協議並不完美,它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特別是在勞工權益及環境保護等議題。TPP談判自2008年開始,並於2016年簽署。自此美國發生許多變化,包括獲得兩黨壓倒性支持的《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其涵蓋了美國所有貿易協議中最嚴格的勞工權益和環境保護條款。」   卡珀主席和國際貿易小組副主席暨德州共和黨參議員科寧(John Cornyn)於上週致函要求政府加入CPTPP。   科寧副主席於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必須在亞太地區的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而CPTPP正好提供此機會,並成為美國對抗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重要途經。」   南達科他州參議員圖恩(John Thune)指出,中國刻正試圖加入最初由美國主導並完成談判的CPTPP。   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圖米(Pat Toomey)表示,「有鑒於目前拜登政府不太可能啟動加入CPTPP的談判,就部分較快速或容易達成共識的部門議題開始談判似乎是近期不錯的選擇。」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6/2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08/06
傳統畜牧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例如飼料、土地、水等,且飼養過程中,畜禽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對其環境產生極大影響。另外,工業化養殖之下,關於動物福利與人道主義保護的相關爭議問題始終存在著。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細胞農業」之技術來製造人造肉能夠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減少工業化養殖之下所衍生而來的爭議性問題以及民眾能不必為了道德和可持續性之相關議題而犧牲飲食的樂趣。同時,也能透過該技術更加了解其細胞生物學,從而推進醫學、基礎科學及細胞農業之未來發展。
2021/08/05
台灣農業人力長期不足且面臨老化,缺工現象更顯嚴重。在技術處及農委會科專計畫支持下,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服創所)與長生製茶廠及茶業改良場(茶改場)合作,開發「農機智慧管理系統」,實現茶園規格化、機械化及數位化的目標,成功吸引日本採茶機市占六成的農機企業-落合刃物青睞,並在資策會台日產業推動中心協助下,透過台日產業數位轉型(DX)線上講座完成第一階段成果露出。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