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10/21
儘管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秘書長伊衞拉 (Ngozi Okonjo-Iweala)呼籲三十三國集團(G33 Group, G33)貿易部長們應就農業議題套案成果達成共識,然而印度鐵路、商業和工業部長(Minister of Railways, Commerce and Industry)部長戈雅(Piyush Goyal)於今(2021)年9月16日由印尼召開的G33部長會議視訊會議中明確表示,除非針對糧食安全目的之公共儲糧計畫(Public Stockholding Programs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s, PSH)提供永久解決方案,否則其他議題將不會作出妥協。   印度還表示,除了PSH永久解決方案成果之外,針對「棉花四國」(Cotton-4, C4)的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和棉花也必須有成果,以大幅削減具貿易扭曲效果之境內支持補貼。   印尼和坦尚尼亞、奈及利亞等國還呼籲應針對PSH與SSM提出永久解決方案。僅瓜地馬拉支持WTO農業談判特別會議(Special Sessions of the Agriculture Committee, COASS)主席哥斯大黎加大使佩拉爾塔(Gloria Abraham Peralta)於2021年7月29日提出第一版共27頁的農業談判主席文本草案(Draft Chair Text on Agriculture)(以下簡稱「主席文本」)(Job/AG/215)。   G33部長聲明指出,該集團成員國對「目前在協商過程中達成若干共識上缺乏進展表示高度關切。儘管面對各種具挑戰性的情勢,我們非常歡迎各會員以建設性的參與方式致力於在MC12取得積極成果。 高度關切COVID-19疫情影響   G33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表示高度關切,尤其是對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the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LDCs)在糧食安全與生計安全所導致的影響,並呼籲應解決對G33具重要意義且懸而未決之議題。」   G33集團40多位貿易部長表示,「使G33集團成員國凝聚在一起,並在務實的選擇基礎上為農業談判取得進展具政治重要性。」   G33集團部長們重申其「將致力推進農業談判所有授權議題,並迅速解決作為關鍵糧食安全工具之一的PSH和SSM永久解決方案,並使開發中國家免受價格突然下跌或進口激增之影響。」   G33集團部長們並表示,「未來所有的工作計畫皆必須解決開發中國家和LDCs的發展議題,並享有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以作為國際貿易談判的一部份。」 平衡成果   G33集團表示,應就「透明化」與「通知」持續討論,並期待能取得考量開發中國家和LDCs發展需求的平衡成果。」   G33集團強調,「應建立一個對全球農業貿易至關重要的具普遍性、以規則為基礎、開放、非歧視、公平、以WTO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系。」   G33集團成員國包含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貝里斯、貝南、玻利維亞、波札那、中國大陸、象牙海岸、剛果、古巴、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格瑞那達、瓜地馬拉、蓋亞那、海地、宏都拉斯、印度、印尼、牙買加、肯亞、韓國、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蒙古、莫三比克、尼加拉瓜、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塞內加爾、斯里蘭卡、蘇利南、臺灣、坦尚尼亞、千里達及托巴哥、土耳其、烏干達、委內瑞拉、辛巴威、尚比亞。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9/1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10/20
斯里蘭卡主要的外匯來源之一是茶葉,但目前仍使用傳統方法生產,為提高茶的品質並提高生產效率,需要在製程中加入新技術。ANANKE IoTea是一個半自動化的網路監控系統,用於在萎凋過程監測茶葉的溫度和濕度,協助監控茶葉水分含量,其利用物聯網從感測器收集數據,若溫度差異不在標準內,螢幕會發出警報,提醒操作人員立即採取措施以維持茶葉品質。目前該技術已推廣到茶廠,可將萎凋過程的效能提高25%,未來將持續改良監測與輔助功能,期可達到全自動化,以降低勞動成本並提高生產力。
2021/10/19
在2009年有一顆衛星環繞著地球,有計畫性的掃描和揀選從地表反射的波長。研究人員原本在尋找二氧化碳的光譜特徵,但他們意外發現了一種來源不明的波長。研究人員發現地表被不同亮度的紅色光芒所覆蓋,因為這個波長無法穿過太陽的外大氣層,所以不可能是太陽光的反射。尤其發光的地點大都集中在有很多植物的地方,像是亞馬遜盆地、北方的常綠林、 美國中西部的農田,全都在發光。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   植物利用光進行光合作用並產生氧氣,在這過程中陽光會接觸到植物細胞內葉綠體的構造,當葉綠素分子吸收光後,部分的電子會被激發。這些電子經過一系列反應,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過程中將二氧化碳和水轉換成葡萄糖,這是一種植物生長所需要的單醣,但植物通常會吸收超過它所能消耗的陽光。舉例來說,冬天長青樹上結冰的葉子無法像平常一樣進行光合作用,但他們還是會照到陽光,若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多餘的光會破壞光合作用系統。因此,第二種植物使用光的方法就是將其轉換為熱能,然後從葉子散熱。第三種植物與光的作用則是用不同波長,將它反射回去,產生所謂的葉綠素螢光。   在光合作用中,葉綠素內的電子會經過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但當部分電子還原到它們的基態時,它們會將光能釋放出來。整體來說,大約百分之一被吸收的光會被排出,成為光譜上紅色端的波長。當全世界的植物在行光合作用時,都會發出紅色光芒,這就是地球產生神秘紅光的原因。這個意外發現讓我們能即時看到地球在呼吸,並監測全世界生態系統的健康。 因為植物遇到逆境時會變色或落葉,過去研究人員利用綠色程度作為植物健康的指標,但這個方法並不可靠。透過葉綠素螢光能夠直接地測量光合作用的狀況、推估排出的氧氣量以及有多少碳被吸收。目前科學家已使用葉綠素螢光來監測有害浮游植物的增生、追蹤亞馬遜和大平原的乾旱所造成的影響。
2021/10/19
日本政府為確保糧食安全,因應接踵而來環境變異與挑戰,加速推動「綠色糧食戰略」,以長期視野規劃攸關人民健康飲食生活、永續生產與促進消費市場、擴大ESG消費市場等目標策略,並參照國外有關環境與健康戰略目標與趨勢脈動,結合創新科技能量,共同實現提升農業產值與環境永續發展。
2021/10/18
現今追求成分含天然蔬果的食品之消費者有增加趨勢,而能量飲料具有增強能量、減緩疲勞、提升表現等效用,廣受年輕族群青睞,但其含有的天然成分較少。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濃縮蘋果汁、茶萃取物、草本萃取物及假馬齒莧來製備經殺菌的能量飲料,並以反應曲面法(RSM)優化各成分的濃度條件,以量化不同變量對能量飲料各種理化特性和植物化學物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能量飲料理想的成分條件為15 %濃縮蘋果汁、9.15 %茶萃取物、5 %草本萃取物、0.57 %假馬齒莧,望想值(desirability)達0.81。
2021/10/15
延續自21世紀初台灣推動兩兆雙星產業以來,不僅成功導入2D/3D自動光學檢測設備,提高產品良率。到了邁向工業4.0時代,機器視覺更扮演了傳感器角色,在製程中蒐集資訊,並結合協作機器人、自動導引車自主移動;如今還可望結合人工智慧,擴大於投入PCB、Mini LED等次世代產業應用來提升價值。
2021/10/15
國際乳業聯盟在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的預備峰會首日發布了乳品業永續展望(Dairy Sustainability Outlook)特刊,內容包含全球乳品業的案例研究,說明乳品業如何透過永續生產系統致力於為全球人口提供安全和營養的食品。
2021/10/14
你聽過「牽豬哥」(台語)嗎?這是台灣早期農業社會常見的豬隻育種,由趕豬人手持長竹竿,吹笛為信號,趕著品種優良的大豬公,在鄉村間巡迴與母豬配種;時至今日,種豬已有專車直送養豬場、拍賣場,去年更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及工研院的合作下,研發國內第一台「3D自動量測種豬體型機」,透過專車巡迴量測,為國內709億元的養豬市場,提供科學化、自動化的育種決策輔助。
2021/10/13
日本大阪YMS公司和東京CDEX公司相繼於水產養殖業市場上推出新產品,其產品分別為魚類自動計數系統和影像識別系統。YMS的魚類自動計數系統是專門為鮪魚養殖而設計,該系統應用AI圖像識別技術來計數魚的數量。且該系統能替水產養殖業者省下人工計數之時間及人力成本。而CDEX的影像識別系統則利用圖像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來識別目標物及檢測異物。此兩項新技術皆有助於水產養殖業者之營運及管理養殖場。
2021/10/12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利經五年針對翻車魨進行觀測研究,紀錄範圍從臺灣東部外海到中南太平洋,直線距離長達6952公里,創下最高資料量的蒐集紀錄,科學家藉此透過資料分析,揭開呆萌可愛的翻車魨洄游生態。   研究人員運用衛星遙感紀錄技術,提供漁業管理組織所欠缺的生態訊息,進行解析魚群移動特徵與習性,並創下翻車魨跨越赤道的首次記錄,翻車魨標識放流的研究調查工作,不僅能加強漁業管理並善用這些寶貴資訊,讓瀕臨危物種的翻車魨能夠永續利用,一同保護海洋生態資源。
2021/10/12
IPM 病蟲害綜合管理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源自1980年代的歐洲,至今仍是歐洲農業作物生長的重要策略之一。 直至 1990 年代才傳入日本,對當時的日本來說是相當新穎的觀念,而近年來因環境永續的推展下又再高度受到關 注。
2021/10/08
為了支持酪農業數位化、提升業務效率和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澳洲政府提供 20萬美元協助昆士蘭酪農組織推出“智慧項圈”。該項圈可以偵測牛隻體溫、活動狀況等並協助酪農更準確地預測牛隻發情期、疾病預測和牛隻之情緒管理等,從而協助農民採取相對應之措施,以提升產乳量、動物福利和健康品質。同時,亦能減少農戶的勞動力。酪農業數位化對整個產業鏈和相關行業也有很大幫助。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