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11/12
日本農林水產省為了更加瞭解國民對都市農業需求性與認知,以三大都市圈特定2000位市民為調查對象,實施「都市農業相關意向調查」。其綜整都市農業具有地產地銷、創造交流、防災空間、景観綠地、環境維護、食農教育等六大功能性,並分別就功能性說明相關調查結果。
2021/11/11
台糖公司落實循環經濟理念,投資興建牡蠣殼生技材料廠,回收廢蚵殼,萃取碳酸鈣製成產品再利用,嶄新的循環商業模式深獲肯定,並於近日獲頒行政院環保署「資源循環績優企業」一星級獎殊榮。台糖會持續努力,引領產業追求資源永續循環。
2021/11/10
Manolin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大數據軟體分析公司,其總部位於美國。而該公司旨在於構建疾病檢測模型以提高水產養殖的永續性。且該公司於近日宣布其機器學習軟體可檢測水產養殖場的疾病風險且準確率超過 93%。希冀,該技術可提高養殖作業的資源效率和減少對海洋野生動物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 Manolin軟體更能協助養殖業者於水產養殖管理上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2021/11/09
這兩年健康意識抬頭,酪梨也跟著受到注目,但大家一直都以為酪梨是進口水果,其實我們臺灣也種了很多!種植酪梨的土壤以砂質壤土為佳,PH值大約在5.5到7左右最適合酪梨的生長,而臺灣中南部的氣候和土壤都很適合種植酪梨。   臺灣常見的酪梨品種可分為早生、中生和晚生,產季從六月開始一直到隔年的二月都有不同的品種產出,若以種植面積與產量來看則以黑美人品種居冠。此外,由農試所研發出的台農一號紅甘跟台農二號綠金口感也各有不同,臺灣的酪梨口感QQ的略有蛋黃味,美味度一點都不輸進口貨!   究竟臺灣有哪些酪梨品種?快跟著神農的腳步,來到嘉義竹崎 ,看看酪梨怎麼種出來的以及模範農民沈世政不藏私分享小撇步!
2021/11/09
距離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第十二屆部長會議(the 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還有42天,會員們於今(2021)年9月30日召開的貿易談判委員會(Trade Negotiations Committee, TNC)和代表團團長會議中就WTO因應疫情蔓延、漁業津貼、農業以及90國集團(Group of Ninety, G-90)所尋求的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 等議題之談判立場仍存在嚴重分歧。   WTO秘書長伊衞拉(Ngozi Okonjo-Iweala)在會中指控部分會員不希望MC12能有成果。   伊衞拉秘書長表示,漁業補貼談判已進行20年,但仍未達成共識。她並建議,若MC12不能獲致任何成果,會員可選擇其他貿易自由化的途徑。   伊衞拉秘書長首次明確表示,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IP)必須成為WTO因應疫情的其中一個議題。   伊衞拉秘書長在會議引言時就漁業津貼、農業、WTO因應疫情蔓延以及S&DT改善的談判進展,因會員的意見分歧而作出嚴肅的評價,但在會議總結時因會員發表的聲明而信心倍增。   據一個新聞通訊社報導,伊衞拉秘書長刻正計畫辭職,係因其有感於談判缺乏進展,而這是她在會議總結時已顯示出跡象。 主席的報告黯淡無光   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就漁業補貼、農業以及S&DT的具體改進等議題所提出的報告顯得暗淡無光。   與會人士表示,威爾斯主席談及部分提案可能會使談判停滯多年,而此番陳述引起會員的關注,並對談判的完整性表示關切。   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印度對主席的聲明提出質疑,暗指主席並沒有保持中立,反而認為某些提案對談判不利,並傾向某些集團的立場。   40多個會員在會中表達各自的立場,而美國始終保持沉默,並未發表任何聲明。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於上週與伊衞拉秘書長會晤時表達美國對於此次會議的期望,尤其是就漁業補貼、WTO因應疫情蔓延和WTO改革取得有意義的成果。   與漁業補貼和其他議題相較,在會中發言的多數會員將《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RIPS)豁免提案視為應在MC12要達成的核心議題。   模里西斯貿易官員卡納巴迪(Usha Canabady)大使代表非洲集團(African Group, AG)表示,自印度與南非提出IP/C/W/669文件要求豁免某些TRIPS條款(著作權、工業設計、專利以及未被揭露的資訊),以預防、遏止以及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經間隔一年之久。   她對會員在「正當人們垂死之際仍持續進行討論」表示關切,非洲的COVID-19疫苗接種率僅為5%,並且成為新變種病毒的溫床。   AG也警告,「任何曠日持久且不能獲致成果的爭辯只會讓情勢惡化,而無法解決疫苗短缺與分配不均的問題。」   卡納巴迪大使表示,「若WTO想向世界證明其刻正有效因應疫情蔓延作出貢獻,儘早達成TRIPS豁免提案成果將至關重要,亦即TRIPS「豁免」提案將是MC12可得成果之一。」   印度、南非等共同提案國明確表示,TRIPS豁免決議是MC12的必要條件。   中國貿易官員李成鋼(LI Chenggang)表示,「中國支持WTO因應疫情蔓延而作出的政治承諾,並在某些領域作出具體決議,包括COVID-19疫苗的TRIPS「豁免」提案。」   歐盟、加拿大等10個國家代表渥太華集團(Ottawa Group)呼籲WTO因應疫情蔓延以解決出口限制、貿易便捷化和市場進入提案應取得成果。   而總理事會(General Council, GC)任命的WTO因應疫情蔓延的協調人沃克(David Walker)大使將於下週提交因應疫情蔓延的相關報告。 會員對漁業補貼的談判立場分歧   會員對漁業補貼若干議題存在明顯且無法彌合的歧見,尤其是第5.1.1條對大型補貼國家持續進行工業化規模漁業享有反向S&DT待遇案和嚴重減少的S&DT。   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n,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of States, ACP)、AG與印度所提交強而有力的提案,正朝著平衡的方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矯正修訂版主席版漁業補貼彙編草案文件(該草案文件)的不平衡和不對稱的問題。   南非貿易官員彼德(Xolelwa Mlumbi-Peter)對該草案文件的不平衡表示關切,特別是針對大規模工業化漁業對於海洋永續性所導致的莫大威脅。   雖然許多工業化國家和若干南美國家對該草案文件仍滿意,但中國表示,「其支持最終漁業補貼規範應達成公平和平衡的成果。」 會員對農業談判相關議題仍有歧見   在農業議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印度則呼籲,應針對糧食安全目的之公共儲糧(Public Stockholding Programs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s, PSH)提出永久解決方案,並表示,PSH是MC12的首要優先事項,以及支持三十三國集團(G33 group, G33)與AG集團有關永久解決方案之提案。    南非表示,應改革具貿易扭曲效果之境內支持;棉花(Cotton)議題長期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也是其關切的焦點;PSH永久解決方案也是必要的,而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的討論取得進展亦是一大關鍵。   相較之下,澳洲代表凱恩斯集團農業出口會員則呼籲,在2030年前就應削減50%具貿易扭曲效果之境內支持。若干南非國家也要求應進行市場進入(Market Access, MA)談判。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10/01)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11/08
食品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導致食物中毒案例頻頻發生,同時也造成人體健康嚴峻危害。為了提昇了食品的品質與安全,近年來,食品可追溯的資訊系統服務需求趨勢也不斷增長。根據美國環球訊息公司(Global Information),日前所公布「全球2025食品可追溯」市場調查報告顯示,食品可追溯市場規模將以9.1%的年複合成長率,從2020年的168億美元,預計至2025年將成長至261億美元。
2021/11/05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呼應後疫情時代人們渴望擁抱自然的心情,即日起至明年2月28日在大勇區C5倉庫當代館,推出「植爽相談吧Re:Plant-植感創作展」,打造了一處布滿綠意、以植物創作為主題的展覽。倉庫前打造成一處自然秘境的入口,邀請觀眾一探究竟。
2021/11/05
挪威Nofence公司開發出一種虛擬圍欄技術,可應用於放牧牲畜的管理,該技術結合了GPS、行動數據網路、音頻訊號和太陽能,以建立虛擬牧場的方式,透過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進行牲畜的監控和移動。
2021/11/04
木瓜如何判定熟不熟?現在拍張照片,就能知道。高雄市農業局與AIFab開源智造團隊「愛.AI」合作,經由AI影像辨識的輔助,能從照片判定木瓜的熟度。農業局將導入「高雄農來訊」Line「@kh_agrinfo_bot」,農友、採購人員及消費者,都能輕鬆辨別。
2021/11/03
城市綠化區為人造區域,除了是生活中人類休閒活動的空間之外,它還是「活的」生態系統。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發現,城市綠化區的土壤中存在有各式各樣的微生物群落,透過這些微生物有過濾污染物、隔離二氧化碳、促進有效的免疫調節功能和減少過敏等益處,因此已經有國家以政策來保護人行道和路邊的自然植被,藉由串聯這些路徑形成迷你綠化區,再連接成更大的綠化區,提供微生物更好的棲息地,健全生態系統。
2021/11/02
為什麼世界需要更多的牡蠣礁?看似不起眼的牡蠣,實際上可能是抵禦海平面上升的有效功臣。牡蠣從1600年代到1800年代於紐約蓬勃發展,牡蠣礁沿著海岸線覆蓋了超過220,000英畝的土地。然而牡蠣被過度捕撈,幾乎不復存在,專家估計在過去的200年裡,我們已經失去了世界上85%的牡蠣礁。   雖然牡蠣看起來不起眼,但牡蠣對世界各地的海灣和水道至關重要。被稱為spat的小牡蠣會附著在老牡蠣甚至是死掉的牡蠣上生長,這些牡蠣世代相傳的繁殖,形成了牡蠣礁。在某些地方,堅固的礁石可以抑制海浪來襲的力量,幫助保衛海洋。此外,牡蠣是過濾系統,它們透過吸入大量的水來進食,吃掉藻類、氮和其他汙染物並排出乾淨的水。一隻牡蠣每天可以過濾多達50加侖的水,隨著海水清澈度提高,海草開始生長,魚類回歸,其他海洋生物將牡蠣礁的裂縫作為他們的家園。   隨著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蝕海岸線,將導致整個海岸退後,危害家園並破壞土地穩定。因此近年來世界各組織都在努力恢復牡蠣礁,紐約的一個組織將回收的貝殼放在籠子裡,供牡蠣卵生長;孟加拉國和美國各團體在海上放置大型混凝土屏障供牡蠣卵生長。因為牡蠣不僅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它們還可以達到防波堤的作用,在海浪沖上岸之前使海浪偏轉,從而保護我們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2021/11/02
儘管會員們在各項議題仍缺乏共識,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秘書長伊衞拉(Ngozi Okonjo-Iweala)將訪問美國華盛頓和紐約,並努力遊說其重要官員,以期能於今(2021)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12屆WTO部長會議(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取得實際成果。   熟悉會議的與會人士表示,伊衞拉秘書長偕同WTO秘書處員工於今年9月17日召開的市政廳會議中,提及她即將訪問美國華盛頓與紐約的行程,但並未說明細節。   她還談及「麥肯錫報告」(McKinsey Report)有關WTO改革的建言,其中包括執行面的建議。   另一項進展是,伊衞拉秘書長在與三十三國集團(G33 Group, G33)貿易部長們於9月16日召開的G33集團部長會議視訊會議中表示,她不願見到MC12徹底失敗。因此,她要求部長們達成「B計畫」的協定。   一位不願具名的G33集團官員表示,由於會員對包括漁業補貼在內的許多議題缺乏共識,使得MC12失敗的可能性與日俱增,伊衞拉秘書長將想方設法在MC12取得成果。   伊衞拉秘書長懇求G33集團部長們在MC12達成任何成果時保持彈性,以確保WTO在當前動盪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和貿易環境中能繼續發揮作用。 實體會議的考量   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因為會員反對以混合會議(實體會議與視訊會議並存)方式召開MC12,且若以視訊會議方式召開,將使得各貿易部長僅會照本宣科、單方面表達想法,不太可能取得任何共識或成果。因此伊衞拉秘書長目前傾向有條件式開放以實體會議方式召開MC12。   以實體會議方式召開的現實考量,係因COVID-19疫情使各國人民的健康和經濟危機惡化,且日內瓦當地的衛生條件也令人擔憂,導致許多部長不克參加MC12。   但這些不克參加的部長們也能以視訊會議方式參與MC12,暗指即使MC12沒有以混合方式召開,也能以此形式變通參與。   當許多貿易部長不克出席會議時,若干會員擔心實體會議會有許多限制。   會員們也害怕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召開會議,將會導致決議成果「被操縱」。   熟悉會議發展的與會人士表示,若COVID-19疫情在瑞士和歐洲持續惡化,將無法如期舉行MC12實體會議。   伊衞拉秘書長、哈薩克貿易部長蘇丹諾夫(Bakhyt Sultanov)以及總理事會(General Council, GC)宏都拉斯大使卡斯蒂約(Dacio Castillo)於9月6日寫信給各會員表示,由於MC12召開地點從哈薩克努爾蘇丹移至瑞士日內瓦,為遵守日內瓦的衛生法規,並降低疫情因會議召開而蔓延的風險,故需嚴格限制與會代表團的數量。   該信指出,「每個代表團最多只能派出4位代表進入會場,而會議的與會人士僅限於代表團團長加上1~2位代表。」   「此外,WTO秘書處將會實施一系列具體的措施,以確保MC12與會人士的安全,例如一旦與會人士要進入會場,必須測量體溫、強制配戴口罩和手部消毒、保持社交距離以及會場周遭皆會進行系統性的消毒。」   該信並指出,「有鑒於無法預見COVID-19疫情在MC12舉辦前會如何的演變,因此將被迫採行前揭所述措施,若真的發生,將會立即通知各代表團。」   信中表示,「今日,多邊貿易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刻正面對全球貿易與多邊合作的重要時刻,亟需以政治決心、建設性作為和對話。我們誠摯希望MC12能取得成果,有助於恢復國際共同體對多邊貿易體系的信任。」   「我們深信應不遺餘力地確保MC12能獲致具體和有意義的成果。」  GC非正式會議   卡斯蒂約主席於9月16日召開GC非正式會議,討論MC12結束後正式發布的成果文件,他並表示,許多會員亟欲一份包括兩部分的成果文件。第一部分聚焦在多邊貿易體系在疫情蔓延下的當前現況,第二部分則涉及部長會議決議。   不願具名的與會人士表示,由於時間有限,部分會員建議跳過第一部分的討論,係因其他領域議題已密集召開會議討論,但目前成果文件尚不明確。   由GC任命的WTO因應疫情蔓延的協調人紐西蘭大使沃克(David Walker),報告其分別在9月的第一週和9月15日與會員們的諮商情形。   沃克大使在9月15日召開的會議中表示,其討論兩項議題,即WTO與其他政府間組織共同合作以應對COVID-19疫情蔓延,以及解決未來疫情蔓延的架構協議,但並未提供任何諮商的相關細節。   沃克大使在9月稍早召開的會議中曾討論出口限制議題,會員對此議題之談判立場仍歧異。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9/2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