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11/01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受到防疫外出和店家經營多重限制下,造成人們應對外界內心壓力遽增,尤其是面臨防疫第一陣線的醫療與社福團體更是不可計量。而園藝療法作為替代療法(輔助醫學)的一種,利用庭院、陽台所種植的植物,正能藉由種植到應用過程,延伸至減緩壓力、認知功能、身體機能,語言交流,以及恢復社會適應性等功能。對於非疾病的從事醫療人員也能帶來相當利處,而本篇則介紹日本園藝療法的源起與實際輔助的效益。
2021/10/29
經過10多年育種,農委會農試所育成台灣第一個本土咖啡品種「台農1號」。「台農1號」可在中低海拔培育,品種強健,是台灣首度自行育成的咖啡品種;咖啡豆烘焙磨粉後經品評,分數達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杯測量表80分以上「精品咖啡」等級,風味獨特,目前已經種植中,預計兩年後可正式上市。
2021/10/29
根據統計,全球約有25%的蔬果浪費,食物浪費造成的損失接近9400億美元。Apeel Sciences公司開發出以植物脂質製成的無色、無味、可食用的粉狀塗料,與水混合並噴灑到蔬果表面,可防止氧化及水分流失,進而延長產品儲架壽命。ImpactVision公司開發出涵蓋高光譜影像、AI和機器學習技術之系統,於加工過程中利用相機捕捉產品影像,再以軟體模型分析影像,預判食品內部的品質。
2021/10/28
天啊! 我種的小黃瓜葉子上怎麼會有白色的食痕? 我該怎麼辦呢?   別擔心!民眾若有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只需加入「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的LINE@,即可透過線上提供照片和資訊的方式,將由客服人員做初步詢問與確認,像是作物種類、栽培面積以及是否為有機栽種等,確認後再請病蟲害專家協助判斷問題並由輪值專家回覆民眾。   由於病蟲害的問題牽涉廣泛,除了病蟲害的專家外,還包含栽培土壤及作物營養專家,希望透過此種方式能提供即時服務外,也能藉由專家諮詢提供民眾適當的處理方式,期望達到盡量減少用藥量之目的,同時對農民、消費者以及地球盡一份心力。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LINE@,請搜尋LINE ID:@034768216.ai
2021/10/28
繼中國於今(2021)年9月16日遞交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後,臺灣於今年9月22日宣布,正式提交加入CPTPP申請書。   臺灣經濟部長王美花(Wang Mei-hua)近日表示,臺灣一直在與CPTPP成員國就加入CPTPP進行非正式談判,並檢討相關法規,已完成9項法律修訂,4項法案(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數位通訊傳播法)持續推動中。   美國是原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簽署國,但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卻在其上任後退出TPP。   除了中國,英國也已於2月1日正式申請加入CPTPP。   美臺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 USTBC)支持臺灣尋求加入CPTPP的決定。USTBC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表示,CPTPP成員國應根據其自身的經濟利益進行考量,而不應受中國的影響。   USTBC刻正要求美國公開支持臺灣加入CPTPP,並呼籲美國政府與臺灣啟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談判。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9/2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10/28
為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環保署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循環經濟新創展覽」,有年輕團隊用咖啡渣加壓製成隨行杯、便當盒,獲得不少知名企業青睞大量採購,有人開發菱角殼做成除臭碳或精油,希望打造循環農業。展覽也找來「永續材質圖書館」,目前已經搜集國內400種永續材質,如牡蠣殼、甘蔗纖維等,讓設計師激發創作靈感。
2021/10/27
透明木材複合物為新興建築材料,可使光線穿透並可儲存熱能,其形成關鍵在於去除其中會吸收光線的木質素,並以其他物質替代。早期透明木材複合物所使用的替代木質素物質為石油衍生聚合物,後來改用更加環保的檸檬烯-丙烯酸酯,其可由柑橘皮等農業廢棄物提煉而成,對於廢棄物去化提供額外新選擇。透明木材複合物擁有優秀的負重能力,適合用於建築材料,目前團隊與光子學專家合作探索透明木材複合物更多的加值利用。
2021/10/26
加拿大全球糧食安全研究中心 ( Global Institute for Food Security, GIFS ) 成立精準農業及新組學研究部門 ( Omics and Precision Agricultural Laboratory, OPAL ) 結合微生物、植物及動物基因特質數據分析和精準農業科技,與多領域專家合作,加速植物育種進程、強化數位農業、增進作物產量及構築植物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保障世界上每個人的糧食安全。
2021/10/25
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發展下,農業跨域結合科學技術涵量,以多元創新模式,促進糧食多樣性生產與環境永續經營。日本農林水產省依據每年所制定《糧食・農業・農村基本計畫》內容,以「智慧農業」、「友善環境」、「生物經濟」等三大主軸,擬定未來研究開發方向,並綜整作為強化產官學與農業生產現場研發環境之應用方向。本戰略,企圖稟全球創新觀點下,以「挑戰型農業新戰略」,全力支持今年(2021.05)《綠色糧食戰略》之推動。
2021/10/25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於今(2021)年於9月24日表示,美國希望「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成員國積極看待臺灣近期申請加入CPTPP。   儘管美國在原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談判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前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卻在其上任後就退出TPP,並表示他更偏好雙邊貿易協議談判。   其餘11個國家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仍持續推動TPP談判,並於2018年3月8日將TPP更名為CPTPP後簽署以及同年12月30日生效。   中國和臺灣先後於今年9月16日和9月22日正式向存放國遞交加入CPTPP申請書。   普萊斯發言人向記者表示,「臺灣並非CPTPP締約國,因此,必須向其成員國徵詢對臺灣潛在加入CPTPP之看法。」   「而美國也期待,依據臺灣以往在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負責任作為的紀錄,以及其強烈擁抱民主價值觀等,皆得以作為CPTPP成員國評估臺灣能否加入此協定的相關考量。」   而臺灣若能成為CPTPP的一員必然會激怒中國,係因其並不將臺灣視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沅融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1/09/2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1/10/22
唐氏症是一種染色體異常的疾病,會導致身體和智力殘疾,比利時和西班牙研究團隊分析含有EGCG的綠茶萃取物對唐氏症臉部發育的影響。在基礎實驗部分,以小鼠研究不同劑量EGCG 補充劑對面部發育之影響,發現從胚胎時期以低劑量治療幼鼠有正面影響,高劑量的萃取物反而會破壞臉部和骨骼的發育;再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三歲前服用綠茶萃取物可以減少唐氏症兒童的臉部畸形,但對於青少年則無顯著改善效果。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充分了解綠茶萃取物的作用,並於符合食品安全攝食建議劑量及醫生專業醫療監督下服用。
2021/10/21
嘉義縣青農組成水上鄉果樹產銷(木瓜)班,運用農業智慧科技度過極端氣候考驗,透過物聯網及LINE機器人就能達到病蟲害、氣象等預警及產期預測功能,並升級降溫及肥灌模組,運用太陽能天氣探長天眼站偵測田間氣象資料,將數據串接到智慧農業開發系統再透過程式與結合即時通訊軟體,自動接收各項氣象通報及種植決策建議等智慧化通知,並驅動灌溉灑水設備,達到果園管理自動化目的。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