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針對養殖漁業發展新碳捕捉方法,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

2025/03/26 @國際

摘要

針對漁業等低氧水生環境發展新的碳捕捉模式,為全球碳排問題帶來重大變革,在確保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促進環境永續發展。

示意圖

針對養殖漁業發展新碳捕捉方法,兼顧環保與經濟效益

  近期研究發現一種嶄新的碳捕捉模式,特別針對漁業等低氧水生環境,有望解決全球暖化問題,還具有可觀經濟效益,為當前的碳減排困境提供新解決方法。由於傳統減排方法已無法確保全球溫度上升可維持在巴黎協定設定的2℃以下,因此科學家開始轉向碳捕捉技術,美國康乃狄克大學與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個新模型,試圖從工業源頭直接捕捉排放的二氧化碳,透過在養殖漁場等低氧水環境中增強硫化亞鐵的形成,以此提高鹼度,預計每年至少可捕捉1億公噸的二氧化碳。
  這個模型之所以選擇養殖漁場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環境直接受人為活動影響,既可實現碳捕捉,又能降低有毒硫化物濃度。研究發現,添加鐵元素會與累積的硫化氫發生反應,提高環境鹼度,增加碳酸鹽飽和度,加強對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捕捉效果。這個模型在擁有大量養殖漁場的國家,如:中國和印尼,可發揮最大效益。以中國為例,利用這個模型,預計每年可從大氣中清除近1億公噸的二氧化碳,且這種方法還可降低養殖場中的硫化氫的毒性,減少魚類死亡率,提高養殖成功率和整體經濟效益。
  與其他碳捕捉方法相比,這種方法的優勢在於可以達成長期的碳儲存,捕捉的碳可以儲存數千年之久,遠超過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存在時間。雖然只是眾多碳捕捉方法中的一種,若能實際應用將可為養殖漁業的碳排放問題帶來重大改變。這項研究不僅為了全球暖化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更展現了如何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同時,促進漁業養殖的永續發展。透過這種新穎的碳捕捉模式,未來養殖漁業有望在確保產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可為地球環境做出正面的積極貢獻。【延伸閱讀】-在農田中「種植」火山岩可能會改變碳捕捉模式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