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遠端控制機器人 吸睛

2021/03/11 @臺灣

摘要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受到新型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改採數位化形式,1,900家廠商轉戰線上,這是國際展會的重大里程碑,也揭示後疫時代的防疫、智慧與自動新需求。疫情為全球供應鏈與經濟帶來挑戰,產業需要更靈活彈性的機器人投入,加速產業轉型智動化生產,機器人躍升為產業重要布局,本次CES展上也看到機器人應用遍地開花。

示意圖

遠端控制機器人 吸睛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受到新型肺炎疫情影響,2021年改採數位化形式,1,900家廠商轉戰線上,這是國際展會的重大里程碑,也揭示後疫時代的防疫、智慧與自動新需求。疫情為全球供應鏈與經濟帶來挑戰,產業需要更靈活彈性的機器人投入,加速產業轉型智動化生產,機器人躍升為產業重要布局,本次CES展上也看到機器人應用遍地開花。
  機器人依應用類型可分為工業型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在工業型機器人方面,根據工研院IEK Consulting資料顯示,國際機器人聯盟(IFR)預估,202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裝置量為40.6萬台,2026年將達59.2萬台,協助產業因應市場挑戰。服務型機器人方面,市調機構富士經濟預測,2025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攀升至415億美元,應用領域涵蓋智慧家庭、醫療康復、農業、無人配送、無人巡檢等需求。 【延伸閱讀】機器人能加速農業數據收集
  今年CES仍圍繞在5G、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自駕車、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由於疫情尚未趨緩,非接觸式的智慧科技也成為展覽亮點,許多廠商都推出具結合AI的機器人應用,在疫情催化的智慧製造需求下,台灣廠商應展開跨域合作,聚焦利基市場,掌握疫後商機。
  今年CES展所展出的機器人,多以服務型機器人為主,像三星與LG兩家南韓大廠就以服務型機器人各自進軍市場。三星亮相家事機器人「Bot Handy」,與陪伴機器人「Bot Care」。Bot Handy除配置三軸手臂,同時內建AI演算法,透過各種感測器,可精準辨識環境與物品外觀形狀與材質種類,更可調整手臂夾爪力道進行夾取,避免損傷物品;Bot Care可提醒使用者各種代辦事項,也能與家中電器連結;LG推出的CLOi UVC Robot能自行偵測環境,以紫外線進行消毒,因應防疫需求。綜觀今年CES的機器人可發現因應疫情帶來防疫、隔離等問題,已成為廠商設計功能的重要考量,如消毒、陪伴機器人都屬於此類,透過機器人、AI與各種智慧化系統強化防疫能量,已成為廠商重要布局。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副組長張彥中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機器手臂最高為單臂六軸,通常只能搭配專屬客製化夾具使用,使機器人可互動的物件形狀受限。為協助產業突破瓶頸,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過去十年積極投入支持前瞻智慧機器人技術持續研發,為台灣持續深耕先進機械手臂和關節核心關鍵技術。像今年在CES展示的工研院類人雙臂機器人(DARS),能提供彷彿人類的彈性作業能力,具幫助產業完成多元的工作任務潛力,就是這十年累積的機器人技術的成果。
  工研院新開發的「類人雙臂機器人」,擁有兩隻七軸手臂和仿生手掌,動作更靈活,能拿書、筆、名片、手機、鑰匙或寶特瓶等各種物件,還能用電子琴彈《小星星》,除具備應用在智慧製造潛力外,也可應用於專業服務領域,以減輕人力負擔。未來,結合AI人工智慧、以及導入視覺感測器和觸覺感測器等功能,將能賦予機器人更多能力。
  整體而言,2020年初延續至今的疫情仍未降溫,帶動各種非接觸性技術的需求,具備AI、遠端控制功能的機器人將成近期主流,在照護、醫療、製造等不同領域扮演重要角色。機器人應用場域是臺灣廠商還須強化的方向,應以客製化設計,加強少量多樣的藍海市場競爭力,掌握後疫情時代的機器人商機。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