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研究前沿分析-2012Q2報告
2013/03/15
摘要 本計畫將利用Thomson Reuters出版ESI資料庫所提供之「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功能,定期提供農業領域與動植物領域前十名之熱門研究前沿主題。主要期望科研人員能了解各研究前沿之核心文獻,有助於獲知目前全球農業領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重要發現,更能反映出當前科學家重點關注的方向。另外也會透過資訊加值分析,提供各前沿主題之研發跨領域分布,以作為科研人員進行研發策略規劃之團隊組成之參考。   作  者: 陳郁文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ESI資料庫 - Thomson Reuters 相關連結:   關鍵字: 研究前沿 2012 農業 動植物 報告檔案: 動植物研究前沿分析-2012Q2 農業研究前沿分析-2012Q2
抗稻熱病基因的發現,水稻品種改良邁入新里程碑
2013/03/15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在愛知縣進行研究,發現新型抗稻熱病基因(pi21),並利用基因體資訊培育出新品種「中部125 號」,兼具口感佳且抗稻熱病的優良特性。過去研究使用旱稻作為交配親本,雖然可抗稻熱病,但會降低水稻的口感。研究人員發現抗稻熱病基因附近有影響口感的基因,在育種時篩選僅含抗病基因而不含影響口感的基因的子代。此項研究不僅應用基因體資訊而發現重要基因,並闡明水稻抗病機制,有助於穩定生產,此外利用基因定位資訊可去除不必要基因而留下重要性狀,對品種改良將有很大貢獻。
2040年全球農業與食品之發展契機
2013/03/14
評析結果 為協助產業、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瞭解目前全球發展趨勢怎麼驅動東亞農業的發展,美國穀物協會進行研究,分別從五大主題深入探討:一、消費趨勢,探討亞洲的中上階級,二、競爭與管制,探討發展議題與規範,三、食品科技,探討生物科技與農業創新,四、農業與食品業的配銷與包裝,五、環境與資源,探討全球人口成長的影響,剖析東亞農業、食品業與消費者的趨勢。另外,針對五大研究主題列出重要發現,觀察有哪些領域,趨勢和動因可能會相互影響,每一組趨勢假設,再整理成六大「契機」,最後分析6個契機的影響性為何。由Informa Economic此單位建構需求分析模型,而Foresight Alliance負責專家延攬以及問卷調查與訪談等工作,共超過80位專家學者投入,透過個別訪談、德菲法、線上專家討論與日本參訪活動等參與此研究。該報告指出未來30年,農業有機會擴充生產,以應付節節攀升的需求,舉凡肉類、乳製品、植物油、蔬果、魚類等食品,主要原因為:消費購買力提高,人口增加與飲食習慣改變。考量現今之決策將會對於未來農業體系有長期影響,該報告以2040年為目標,可作為農業領域遠程規劃與決策之重要參考。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Food 2040: The Futur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in East Asia - U.S. Grains Council 相關連結: http://www.grains.org/images/US-Grains-Council-Food-2040-Report-FINAL.pdf 關鍵字: 中產階級 食品安全 糧食安全 基改食品 生物科技 糧食需求 報告檔案: 2040年全球農業與食品之發展契機
西班牙消費者對基改食品的態度與接受度
2013/03/13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西班牙消費者對基改食品的態度與接受度。以方法論來說,假設消費者的知識、態度與購買意願三者間的因果關係,來進行消費者行為三個方程式模型參數值之推估。由此推估模型可得知,消費者對基改食品的看法與購買意願是如何產生的。教育程度高的消費者,比較在乎食品標示,而不在乎價錢;一般有機食品消費者,較瞭解基改技術(但不一定支持)。不過,教育程度低的消費者、不在乎食品安全的消費者、沒有資源回收習慣的消費者、喜歡光顧速食店的消費者,對基改食品比較有好感,購買意願自然比較高。   作  者: 陳郁文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Angulo A. M. and J. M. Gil. 2007. Spanish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Acceptability towards GM Food Products. Agr Econ. 8(1):50-63 相關連結: http://ageconsearch.umn.edu/bitstream/42142/2/Paper4-Gil%20(B).pdf 關鍵字: GM foods Spain consumers’ attitudes econometric model 報告檔案: 0821-西班牙消費者對基改食品的態度與接受度
抗稻熱病基因的發現,水稻品種改良邁入新里程碑
2013/03/13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在愛知縣進行研究,發現新型抗稻熱病基因(pi21),並利用基因體資訊培育出新品種「中部125 號」,兼具口感佳且抗稻熱病的優良特性。過去研究使用旱稻作為交配親本,雖然可抗稻熱病,但會降低水稻的口感。研究人員發現抗稻熱病基因附近有影響口感的基因,在育種時篩選僅含抗病基因而不含影響口感的基因的子代。此項研究不僅應用基因體資訊而發現重要基因,並闡明水稻抗病機制,有助於穩定生產,此外利用基因定位資訊可去除不必要基因而留下重要性狀,對品種改良將有很大貢獻。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農業發展方向
2013/03/13
摘要 今日,全球農業必須生產更多的糧食來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但科學界的評估顯示,氣候變遷對農業產量和糧食安全已是個日益嚴重的威脅。最近在非洲南端、俄羅斯、巴基斯坦以及澳洲的乾旱或水災,皆影響全球的糧食產量與價格。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預測此種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會增加,若再加上軟弱的管理、利益衝突或市場通路不順暢,將導致饑餓和飢荒。同時,土地開墾、肥料過度使用,以及其他會增加溫室氣體施放的農業行為,都會加劇氣候的變化。 儘管遭受極端氣候影響,各國政府仍針對不同地區提出農業替代做法,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並保持或提高糧食產量。在尼日,5百萬公頃的農林地每年可吸收超過125萬戶家庭的總碳排放量,並產生超過50萬噸的糧食。在丹麥,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減少了28%,同時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儘管對於農業適應與減緩氣候變遷的完善方法逐漸受到重視和支持,但多數國家在財務與政策上的措施卻遲遲未能落實,包括聯合國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FCCC)。在哥本哈根的第15屆FCCC會議上,各締約國闡述了農業主題但並未達成任何共識。到2011年底南非德班的第17屆FCCC會議中,締約國對FCCC附屬機構(Subsidiary Bod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ice, SBSTA) 在農業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工作規劃上,才提高了政治上的支持,並同意要在2015年談判出具體的減緩制度,並使之能在2020年生效(Durban Platform, 德班宣言)。 達成共識的7個優先行動: 1) 完善全球和各國對糧食安全及永續農業的政策,包括農業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 2) 增加全球對永續農業及糧食系統的投資。 3) 持續提高糧食生產,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其他環境影響。 4) 制定幫助弱勢族群的目標方案與政策。 5) 重塑食品通路與消費以確保基本營養需求得到滿足,並促進健康及可持續的飲食習慣。 6) 減少供應鏈上的糧食損失和浪費。 7) 建立人類與生態的綜合訊息系統。 圖1. 科學界對氣候變遷影響糧食安全的限制、門檻及動態的概念架構示意圖 (修改Beddington et al., 2011) 從氣候變遷、全球糧食生產與全球糧食需求這三個面向之間的相互關係,可匯集出一個糧食安全區塊。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丁川翊整理) 關鍵字: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     發布日期: 2013/03/13 資料出處: What Next for Agriculture After Durban? http://www.sage.wisc.edu/pubs/articles/F-L/Jahn/BeddingtonScience2012.pdf
2011年商業生技作物與基改作物的全球現況
2013/03/12
摘要 隨著世界人口增加、全球氣候變遷,糧食危機成為各國亟需面臨的問題之一。 首要解決之道便是糧食的增產。隨著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且有鑒於傳統育種 之時程較長,基改作物興起已成為必然的趨勢之一。本文件揭露各國基改作物 種植情形,並從不同面向進行剖析:1.基改作物所帶來的益處2.基改作物發展 的機會3.未來上市之基改作物4.全球糧食安全危機與全球經濟危機的共通點及 未來之基改作物發展趨勢等做初步的探討。   作  者: 陳郁文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Clive James. (2011).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1. ISAAA Brief No.43. ISAAA: Ithaca, NY. 相關連結:   關鍵字:   報告檔案: 2011年商業生技作物與基改作物的全球現況
農業各領域國際前瞻議題資訊
2013/03/12
摘要 由於網際網路資訊技術急速發展,人才、事物、資金等資訊快速流動,使各國間打破界限走向「全球化知識密集新世紀」。農業要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扮演重要角色,並同時發揮提供糧食外的多樣機能,將是各國政府優先思考的政策課題。農業科技的發展需有長期規劃與共識,以便因應大環境趨勢的變動。雖然目前各界對國內農業亟需轉型皆有共識,但如何轉型,卻尚無明確的策略目標與方向。為提升農業科技資源之效益,並提供能與國際接軌之科技發展方向,本學會藉由農業科技前瞻之方式,作為產業經濟轉型為知識經濟的導引工具之一。前瞻規劃的優點之ㄧ,是意見領袖們能透過參與以形成共識,作為共同努力的目標。或許能透過科技前瞻的規劃,對農業、農民、農村願景提出更具體的科技發展方向。 本學會參考全球農業主要大國如中國大陸、日本、英國、德國與韓國等之近年前瞻議題,將其分類為13個領域後(分別為農糧、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科技管理、防疫檢疫、農業環境、坡地防災及生態復育、E化、森林及生物多樣性、食品、漁業、牧業、國際合作與生物技術產業化等領域),藉以分析國際農業的發展趨勢與需求,同時反思國內農業現況和重要問題,作為優先科技發展議題之參考基礎。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英國、德國、中國、與日本之科技前瞻報告書 台灣農業科技前瞻體系之建立計畫成果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農業前瞻 農糧 農業政策 農民輔導科技管理 防疫檢疫 農業環境 坡地防災及生態復育 E化 森林及生物多樣性 食品 漁業 牧業 國際合作 生物技術產業化 報告檔案: 國際合作-各國前瞻議題 坡地防災-各國前瞻議題 森林與生物多樣-各國前瞻議題 漁業-各國前瞻議題 生物技術-各國前瞻議題 畜牧-各國前瞻議題 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各國前瞻議題 農業環境-各國前瞻議題 農業科技管理-各國前瞻議題 農糧-各國前瞻議題 防檢疫-各國前瞻議題 食品-各國前瞻議題
日本農業與食品之未來
2013/03/08
摘要 近年來的糧食與農業環境已大幅改變。糧食生產條件因氣候變動或水資源枯竭而造成變化、大量使用糧食為原料的生化燃料之興起、新興國家人口的增加及對食材需求的變化,以上種種要因使得糧食生產環境必須重新被評估。此外,在日本國內,糧食自給率的低減、農業工作者後繼者缺乏、棄耕地增加等等農業生產潛力退化的狀況也浮上檯面。為解決此問題,施政時需要考慮糧食安全保障措施,並以國際觀點考量糧食的供給與需求狀況,以消費者而非業界生產者的角度出發。 以此情況描繪日本在2030年時應有的糧食及農業之遠景如下:首先要確保穩定的糧食供給、制定能滿足健康飲食的指數及分析模型,並充份瞭解當今趨勢對未來造成的影響;次者則以提升糧食的質與量出發,思索提高農業生產潛力的改革方法,並做出實施這些改革後所產生的未來預想。   作  者: 李宜映 研究員 資料出處: 出處: 三菱綜合研究所所報(2011.3.11出刊) 相關連結:  http://www.mri.co.jp/NEWS/magazine/journal/55/2036714_1697.html 關鍵字: 農業 食與農 食品 報告檔案: 日本食料及農業的未來視野
高產抗病低成本之製粉/飼料用水稻開發成功
2013/03/08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農研機構九州沖繩農業研究中心開發出新品種稻米「瑞穗之力」(Mizuho Chikara),不只產量高,且不易倒伏、對稻熱病的抵抗力強。以往用米粉製造麵包時,麵團發酵的體積往往不夠理想,但瑞穗之力比其他米品種更容易做出膨鬆有彈性的麵包。「瑞穗之力」也擁有台灣和韓國稻米品種的特性,產量比日本一般主食用米多兩成,使得此品種在未來可望應用於飼料生產或生質酒精的開發,備受各界矚目。
農業組織OECD與FAO 2010-2019年農業展望
2013/03/07
摘要 農業展望報告(Agricultural Outlook),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兩組織中的各種專家,再加上各政府機構的合作,利用Aglink-Cosimo模型,對未來長期全球大宗商品的市場,進行分析。該報告並不是對未來趨勢進行預測,而是考慮到未來十年的總體經濟環境,提出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並且提出目前全球的農業政策及貿易環境的未來展望。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OECD,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相關連結: http://www.oecd-ilibrary.org/agriculture-and-food/oecd-fao-agricultural-outlook-2010_agr_outlook-2010-en;jsessionid=5edocbj6rn928.delta 關鍵字: OECD FAO 農業展望 報告檔案: 農業組織OECD與FAO 2010-2019年農業展望
高產抗病低成本之製粉/飼料用水稻開發成功
2013/03/06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9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農研機構九州沖繩農業研究中心開發出新品種稻米「瑞穗之力」(Mizuho Chikara),不只產量高,且不易倒伏、對稻熱病的抵抗力強。以往用米粉製造麵包時,麵團發酵的體積往往不夠理想,但瑞穗之力比其他米品種更容易做出膨鬆有彈性的麵包。「瑞穗之力」也擁有台灣和韓國稻米品種的特性,產量比日本一般主食用米多兩成,使得此品種在未來可望應用於飼料生產或生質酒精的開發,備受各界矚目。
歐盟執委會基改作物共存建議書
2013/03/06
摘要 隨著基改作物利用率逐年增加,為避免基改作物之汙染問題,各國皆紛紛擬定共存措施(co-existence measures),以防基改作物意外混入傳統作物與有機作物。本文針對基改共存所應注意一般原則,如防止基改作物無意間混入傳統作物與有機作物、基改作物種植的經濟考量與環境風險評估的科學考量等進行概述,以供各界學者參考。     譯者:陳郁文 資料出處:歐盟執委會 關鍵字:基改共存 報告檔案: COMMISSION RECOMMENDATION of 13 July 2010 on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existence measures to avoid the unintended presence of GMOs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crops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o-existence measures to avoid the unintended presence of GMOs i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crops (Recommendation) 0223-歐盟執委會建議書(審稿)
人工肉品研發-實踐人道管理糧食安全之平衡
2013/03/05
評析結果 製造肉品與奶製品所需的土地、水源、植物與廢水處理,比其他食物需要用到的資源都還多,因此早有科學家呼籲人類「少吃肉」,以保護環境。但在2050年前,全球對肉品的需求預料增加六成,若不想辦法因應,傳統畜牧業勢必得更擴大使用自然資源,才能達到人類對肉品的需求。這種以動物細胞培育新鮮肉品的最新技術或可有效解決全球糧食不足的問題。它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培養皿培育,再也不必屠殺牧場養殖的牲口。 荷蘭研究團隊先將幹細胞分裂30倍,讓每條細胞組織帶有四到五個幹細胞,之後再將這些幹細胞放在含有重要營養素與牛胚胎血清的液體中,供給讓這些細胞成長所需 支持人工培育肉品的意見認為,動物畜牧環境往往不理想,人工培育肉品將可降低對動物的依賴,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此外,對蛋白質的需求也因世界人口成長而日增,在滿足這些需求同時,人工培育肉品也可調配得比牧場肉品更健康。「未來食物」一書作者、英國生物學家福特指出,「植物素肉」(quorn)等肉類替代品廣受認同的現象顯示,「人工肉品是時候了」。為仿造漢堡肉的口感,研究團隊另以不同種類的幹細胞,製造出帶脂肪的肌肉組織,最後混合兩種肌肉組織絞碎,做成口感幾可亂真的漢堡肉。該團隊已在實驗室培育出長3公分、寬1.5公分、厚0.1公分的牛肉薄片,顏色約桃紅色至黃色。若以這種肉製作漢堡,一個漢堡需要三千片肉和數百片脂肪組織。的「食物」,之後就能培養出類似牛肉的肌肉組織。 現有技術可製造出類似加工肉品的人工肉品,至於牛排或雞胸肉之類的肉品,目前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例如,培育肉排不僅涉及肌肉細胞,血管、脂肪和結締組織也必須一併培育。倘若肌肉細胞培育過多,肌肉內部細胞將無法吸收培養基養分,繼而死亡,因此相關研發技術需要進一步確認。不過,這類的人工肉品的成本可不低,也是未來需要突破的地方。 資料相關連結: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13/today-int4.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feb/21/today-int3.htm http://cbs.ntu.edu.tw/threadread.php/board=BudaXfile&nums=6951
國際再生能源發展現況-風力發電之可能性
2013/03/05
摘要 全球煤炭價格將持續上漲,到了2017年將追過石油,成為世界上最貴的能源,隨著煤礦價格的飆高,風力發電在世界各國也將越來越有競爭力。 以歐洲丹麥為例,其所使用的總可再生能源,絕大部份用於生產電力和集中供熱。2011年,再生能源共生產出174 千兆焦耳(PJ)電力,其中113 PJ使用於電力和集中供熱。另外風能占35 PJ,生質能源佔77 PJ。 據了解,丹麥約28%的總電力是由風力渦輪機所生產,能源協議預期在2020年時,風能所占比例將增加至50%。能源協議規定,新設海上風電場、陸上風力發電廠及新設備等所生產之電力,將增加1500兆瓦。丹麥政府補貼投資者投資小規模的熱電聯產電廠,及規定大型發電廠轉換成生質能源發電。電力市場開放後,政府利用上網電價補貼大型發電廠轉換成生質能源發電之費用。 澳大利亞的風力發電每兆瓦小時的成本為80澳幣,遠低於新的燃煤發電廠(每兆瓦小時148澳幣)和天然氣發電廠(每兆瓦小時116澳幣)。這個價格已將澳大利亞政府去年推行的碳排放稅計算進去;就算排除碳排放稅,風力發電還是比新的燃煤發電和天然氣發電便宜14%。2011年起,澳大利亞風力發電成本已經降低10%,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更銳減29%。相反地,火力發電的成本則大幅攀升。在澳大利亞這個全世界第2大煤礦出口國,風力發電卻比火力發電便宜這個事實,顯示乾淨能源正在改變遊戲規則,並將給發電系統的經濟調度帶來新前景。 中國與印度,將會在未來5年內消耗大量的煤礦。單只中國1國的需求量就會超過世界其他所有國家加起來。因此中國大陸計劃於2013年正式加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希望透過加強能源利用技術領域的國家間合作,促進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建立,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能源利用成本,促進國內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近年來,中國大陸在節能減排、調整能源結構及加快新能源開發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與措施卓有成效,目前中國大陸的風能發展居世界首位,裝機容量超過6300萬,太陽能設備製造能力和技術也居世界前列。 反觀當台灣99%能源仰賴進口,核能充滿安全疑慮,發展再生能源,無疑是未來方向。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E化 農業政策與科技管理     發布日期: 2013/03/05 資料出處: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8821 http://www.nownews.com/2013/02/19/91-2903939.htm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檢測最新發展
2013/03/05
摘要 繼愛爾蘭食品安全局調查出漢堡含有馬肉成份後,整個歐陸包括德、法、瑞典、奧地利等歐洲12國也都淪陷。為了追查馬肉是在哪個環節被混入牛肉當中,檢調意外發現歐盟內複雜且難以追溯的肉品供應鏈。為了挽回消費者的信任,歐盟各國均已積極介入調查並進行肉品檢測。 愛爾蘭食品檢驗單位發現牛肉產品內含馬肉成份;十天後英國又檢驗出含有馬用止痛藥「保泰松」(phenylbutazone)成份的馬肉在去年被銷入法國食品鏈中。儘管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兩起事件有直接關連,但歐洲市場的肉品供應鏈就此蒙上一層陰影。 美國的食品衛生安全近來也亮起紅燈,根據最近一項調查發現,美國有許多超市或是餐廳販售的魚類,有標示錯誤、魚目混珠的情形,特別是有高達84%的餐廳,把便宜的「油魚」當成高價的白鮪魚販售,但其實「油魚」吃多了會造成腹瀉,在許多國家都被要求要加上警語,或是甚至禁止販售,現在業者為了牟取暴利,罔顧消費者權益,也引起美國社會震驚。 儘管食品安全危害事件層出不窮,如何研發普及消費者之食品檢測工具,將為食品領域的重要研發課題。現有常規檢測技術大多依賴大型儀器,效率低、成本高、時效差,檢測要好幾天的時間,束縛了食品安全的監管。目前中國大陸天津科技大學研發出來的家用食品測試紙,只要把需要檢測的食品打成液體後,滴到檢測試紙上,短短幾分鐘就能準確判別食品中的有害物質是否超標。這項食品檢測試紙的研發被認為相當有商機潛力。這款試紙的問世突破了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的技術瓶頸,降低檢測成本,使食品監管從「事後處理」變為「現場反應」,提高食品安全水準,也奠定技術基礎。 天津科大相關科系對此進行創新研究,開發7項具有智慧財產權的「可視化快速檢測核心技術」,研發出針對60多種化學危害因子可視化的快速檢測產品,檢測效率平均提高200%,而檢測成本僅為常規儀器方法的20%。該項產品已獲13項國家發明專利,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進入實用階段。但目前正繼續研究如何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使產品上市後一般消費者都能夠負擔得起。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食品 防疫檢疫     發布日期: 2013/03/05 資料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E9%A6%AC%E8%82%89%E9%A2%A8%E6%B3%A2%E6%8C%81%E7%BA%8C-%E6%AD%90%E7%9B%9F%E9%A3%9F%E5%93%81%E5%AE%89%E5%85%A8%E7%8F%BE%E6%BC%8F%E6%B4%9E-100900411.html http://tw.news.yahoo.com/%E7%BE%8E%E9%A3%9F%E5%93%81%E5%AE%89%E5%85%A8%E4%BA%AE%E7%B4%85%E7%87%88-%E9%AD%9A%E7%9B%AE%E6%B7%B7%E7%8F%A0%E7%8B%80%E6%B3%81%E5%A4%9A-035547277.html http://tw.news.yahoo.com/%E9%99%B8%E7%A0%94%E7%99%BC%E9%A3%9F%E5%93%81%E8%A9%A6%E7%B4%99-%E5%8F%AF%E6%B8%AC60%E7%A8%AE%E6%AF%92-213000267.html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需求調查-分析報告
2013/02/28
農委會特於本(101)年度委託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簡稱本學會)執行「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之建立」計畫,除聯結既有之前瞻資訊外,101年度將協助農委會建置一個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透過各種網站與資料庫結合,設計為具有資訊提供與互動回饋功能之介面,以利農委會科技審議會之領域評議會成員、推動小組成員以及規劃委員(智庫),獲得領域議題形成所需之背景資訊及意見交流,加速科技議題之聚焦。 在平台建置之前,本學會參考國內外農業科技相關網站的功能規劃,整理出符合本計畫平台應有的功能項目。為能更貼近利益關係人需求,因此根據資訊蒐集面進行需求調查, 本次調查針對平台利益關係人,發出50份以上問卷,共收41份問題。 本次問卷結果可由此下載: 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平台需求調查報告
農友產銷資訊雲端化- e卡搞定
2013/02/27
摘要 農委會29日舉行年終記者會,除了回顧過去一年的農業政策外,陳保基於會中也提出今年的施政要點,主要包括推動農業經貿自由化、建構雲端服務、活化休耕地、推動黃金廊道以及培育新一代的青年農業經營者。農委會主委陳保基29日於年終記者會上發佈,將於下半年推動農友IC卡,初期先將農機用油和肥料等補貼措施與記錄納入,未來「農友智慧卡」會儲存農民耕作、使用肥料、政府補助等資訊,並匯整在雲端,以利了解農業產銷資訊、提供多樣性服務。 「過去農業的政策多是偏向福利補助,因而稀釋了農業發展的可能。」陳保基表示,面對經貿高度自由化、氣候變遷加劇的時代,台灣農業政策必須從產業輔導來取代過去的農保、老農年金等福利政策,並擴大價值鏈的農業型態。 主委陳保基提出多項新政策,其中一項則是要推動「農友智慧卡」,要結合作物種植登記以及購買肥料資料,來管理全國的農業生產資訊。主要原因在於不管是農民搶種,還是氣候太好大豐收,國內每年都要上演農產品生產過剩、產銷失衡的狀況,為了設法改善長久以來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農委會決定建置「農友智慧卡」,要結合作物種植登記與肥料購買資料,進一步掌握所有生產資訊。 未來這張農友IC卡將能非常清楚地記錄農民生產的樣態、生產資財、各項補貼和救助等資訊,透過這張IC卡,讓農業的產銷資訊予以整合,未來農民在種植作物上會更加制度化,政府也可利用科技雲端服務,提昇施政效率。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農政 E化 發布日期: 2013/02/27 資料出處: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8821 http://www.nownews.com/2013/02/19/91-2903939.htm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