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農業2011年至2020年的優先發展戰略
2016/10/12
至2020年的具體目標在2011 - 2015年期間:實現恢復性增長,提升農業生產效果;推進草根民主發展,動員共同力量開發農村;增加收入,降低貧窮比例,保護環境。農業穩定增長速度為3.3-3.8%。利用科學技術應用,顯著擴大每戶的平均生產規模。創造人力資源培訓的突破口。使農村勞動者增加農林漁業和非農業經營的知識,提升相應生產技能。在生產-加工-經營之間按行業使經濟合作發展、協會、一體化發展有著明顯轉變。農村農業得到發展。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建成基礎設施。集中保障食品安全衛生,預防農作物和牲畜疾病,預防天災,從而改善農村基本生態環境。農村居民共同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目前20%農村居民已達到新農村標準。特別是貧困戶,50%以上的各縣都顯著減少了貧困比例。在2016-2020年期間:農業發展應面向現代化、大規模商品生產以及可持續化;農村發展與工業化及國家的城市化密切相關,應增加農村居民收入,改善基本生活條件,同時保護生態環境。確保農業增長速度維持在年平均3.5-4%。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越南的頂尖生產經營行業。農業生產機構和農村經濟按市場需求進行轉變。發展畜牧業、漁業和林業。使工業、服務業和城市經濟,與農業經營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實現有效的結合。把大多數農村勞動者從農業、農業勞動中轉移出來,剩下30%為社會勞動者。形成生產和管理技能的專業農民隊伍,將其安排在各類型的經濟合作中,與市場相結合。將建設新農村作為社會發展標準,使其中至少50%實現蓬勃發展。與現在相比,使農村居民收入提高2.5倍。將人口規劃、農村領土規劃與城市、工業發展相結合。發展林業,增加森林覆蓋率至43-45%,保護生物多樣性,確保內地和沿海地區水產捕魚業的再生和發展,減少農業生產中的污染現象,克服和減少自然災害、流行病和氣候變化所引起的損害。科學技術解決方法從科學管理題材轉向科學技術產品,施行有關政策和組織創新科學技術管理機制的突破性辦法。根據先進國家在該區域平均水準的相對比例,增加農業研究和科學技術交流的投資比重。在研究活動和科技應用中實現突破,將行業科技和管理比例提升至50%以上。計畫在河內市和胡志明市這兩個城市的研究院和農業大學內,成立兩個能夠有效地開展物質基礎和幹部隊伍集中研究培訓中心。使商品作物的發展保持較強的競爭力,並能高效滿足國內市場及出口需求繼續在果樹、蔬菜、花卉等方面進行科學技術研究,以擴大果蔬生產為突破口,進行科學研究,以形成系統化和集體化技術對策,獲得先進科學技術,生產越南及多個國際品種果蔬,在2015年提高蔬菜產量至1500萬噸,2020年提高至1800萬噸;在2015年提升輸出獲利,並在2020年出口1200萬噸。合理發展具有競爭力的中等或低等作物,替代進口作物發展作物替代進口的工作必須建立在適應生物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各類作物在何等條件下生產最為有利,並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為加工行業完成部分生產,並提供部分原料。同時在自我平衡範圍內,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堅決運用市場機制,用最低價格進口生產飼料的原材料,或者主動組織投資生產一些在越南沒有優勢的農業商品以出口國外。在合理計算經濟效果的基礎上,在當地專門領域規劃適合的土地面積來組織生產玉米、大豆、棉花、煙草、食用油等替代進口作物。
【國際】氣候大幅的變化,使作物育種超出原本適應的範圍
2016/10/05
劇烈的氣候變化,將造成糧食產量在未來十年呈現下降的趨勢。這是必然的現象,除非立即採取行動,能引進新品種並改良品種。專家們不斷發出警告,但並沒有明顯的改變。許多研究員表示若要預測未來氣候的狀況是很困難的。利茲大學做的研究結果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的雜誌中,主要是關於非洲的玉米和所有造成跨熱帶作物的影響。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在英國利茲大學普裡斯特利國際氣候中心的安迪‧查利諾教授表示,非洲溫度已逐漸上升,且面臨許多由氣候變化引起的乾旱與熱浪。而這些變化將對玉米產生影響,且影響逐年增加。查利諾教授說,此計劃特別觀察溫度對作物產期的影響。作物產期影響到農作物種植及收穫的時間長短。較高的溫度將造成產期縮短,這表示累積生物量和產量的時間也將縮短。培育新的作物品種,可能需花10到30年的時間。而當新作物被開發出時,並將其種植在比生長時更溫暖的溫度下,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問題。研究關於養殖與監管政策、市場和技術等數據,除了研究出平均數值,也調查出作物育種系統最好及最壞的情況。研究員發現至2018年,某些地區的作物產期呈現明顯短少。而至2031年非洲的玉米種植範圍內將產生急遽的變化。研究表示,若養殖、政策、市場與技術一同運作時,在未來10年內能培養出新品種,作物將能適應至2050年之間的溫度。而為了跟上不斷變化的氣候,研究員必須想出新的方法來因應。此研究小組由農業、氣候、和社會科學專等家所組成,他們多種類型之研究,以確保作物能快速地開發並至實地種植。如改進生化篩選技術及社會為主的措施,例如政策上提高育種檢驗及農民得到市場的准入量。國際熱帶農業中心安迪•賈維斯博士表示,為了開發及推廣新種子技術的農業研究投資,是為能適應氣候變化的最佳的投資。氣候投資能幫助農民,且對全球糧食帶來保障。研究員希望運用全球氣候模型,確保未來的溫度,藉由提高溫室的溫度之實驗來幫助開發新作物品種。查利諾教授表示,須瞭解未來的排放量,以確保某些氣候模型能基於此排放,產生準確的未來溫度資訊。在普裡斯特利中心,研究員持續透過改善氣候模型來解決問題以面對挑戰。
【國際】氣候改變的其中一個因素是食物的浪費
2016/10/05
生產出的食品有近三分之一都被浪費。在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研究員現在已證實一項令人震驚的預測,其研究中顯示人們浪費的食物量相當可觀,還包括生產時所產生的有害氣體排放量。為避免食品浪費造成對氣候的影響,主要作者塞倫希克表示,不要將食品當成垃圾處理的話,我們或許能減緩極端氣候和海平面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十分之一是農業造成,發現食品浪費主要是在本世紀中葉所導致。全球仍有許多發展中國家不斷與營養不良的問題奮鬥。若我們節約糧食,不僅能解決此問題,地球也會更安全,且更能持續維持糧食保障。共同作者的普加‧普拉丹表示,在2010年全球農業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20%以上。研究員分析了過去食品需求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他們將人口結構的變化、需求與供應和相關的排放量等要素,加入分析做參考。而研究顯示,人的需求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糧食供應急劇增加。普拉丹表示,富裕國家需要更多的食物。在2050年與食物垃圾相關的排放量,將增加至18億噸二氧化碳。現今我們每年創造約0.5億噸。這些數字只包括農業產生的排放量,且是完全可以預防的。是共同作者也是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之研究領域氣候影響的副主席,爾根‧克洛普表示,每年有近13億噸糧食被扔掉。在發展中國家中所產生的食品損失,主要是因為無法有效利用農業基礎設施。克洛普表示,以中國和印度為例,預計將因生活方式的改變,產生更多的食物浪費。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西化會影響到環境,也因其他國家開始生產同類的食品,使地球處於危險之中。現今人口逐漸增加,為提高世界糧食保障,必須採取行動。以大型動物為來源的產品比例有上升之趨勢,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成長更多且更快。要讓消費者知道評估購買的物品與時機是非常重要的。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對食物的需求也增加,養活大量的人口並不容易,若我們不開始以聰明的方式飲食,將很難維護地球。
【日本】農研機構(NARO)2015技術 總目錄
2016/09/21
01作物-①-控制地下水位,實現水田的高度利用02園藝-①-環境友善及利於生產者之蚜蟲防治研究03園藝-②-取代溴化甲烷劑,環境友善的病害防治技術04園藝-③-防範小黃瓜黑色根腐病之指南05園藝-④-可達到高品質、高產量的新栽培技術06園藝-⑤-視日照量調整灌溉水量之裝置,減輕灌溉水作業07園藝-⑥-判斷園地中溫州蜜柑葉的水壓程度08園藝-⑦-可同時進行葡萄激勃素處理與花糟去除作業 09園藝-⑧-引進時保存期限之保證10畜產・動物衛生-①-以“Ear-corn Silage ”自給精料! 11畜產・動物衛生-②-可利用豬舍污水製造磷肥12畜產・動物衛生-③-汗水滲透時,從絲線溶出,發揮抗菌性13共通-①-善用電腦、智慧型手機,將資訊儲存在雲端上14機能性-①-可查詢富含機能性成分農作物資訊的資料庫15加工與微生物利用-①-可利用就近材料,製作無麩質的米粉麵包!16加工與微生物利用-②-不需使用刀刃可將不同形狀的杮子去除果皮17加工與微生物利用-③-起司附加機能性成分18加工與微生物利用-④-能降低成本與環境負擔的蔬果物流技術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