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5/09/18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研發一項「精準營養」技術,透過降低家禽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1%至4%)並補充必需胺基酸,實現家禽養殖的淨零減碳。此技術不僅不影響肉雞、土雞和蛋雞的生長與產蛋品質,更能大幅減少糞便中的氮與氨氣排放,每隻雞的年碳排放量可降低約12.6%至17.4%。此外,每公噸飼料還能節省成本,達到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這項創新技術為永續發展和友善環境的家禽養殖業開闢了新方向。
2025/09/17
"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的研究團隊指出大蒜和橄欖等地中海植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促進心血管健康之功效,在治療動脈粥狀硬化、降低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方面顯示出希望,並將文章發表於《食品生物科學》期刊上。 "
2025/09/16
透過掌握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植物氣味交流中的調控機制,善用植物的天然防禦生理機制,降低農藥使用,為未來的糧食安全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2025/09/15
本文介紹「速效稻草分解固液態發酵量產暨應用技術」,透過農科院研發的液態發酵菌劑,可快速分解稻草,減少農田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技術特色包括:提升土壤有機質、降低人工成本、配合無人機或農機施灑,提高作業效率。此技術能在短時間內促進稻草腐熟,改善土壤結構,達到節能減碳與循環農業的目標。
2025/09/12
採後寒害(PCI)是園藝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因為水果在低溫儲存時容易腐爛,導致重大損失,因此美國國家食品技術創業與管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探討了ATP 在水果收穫後寒害耐受性中的訊號調節作用。
2025/09/11
空氣和水的污染,最終的受害者,竟然是默默承載我們生活的——土壤! 我們腳下的土地,平常不吭聲,但當空汙、水汙與廢棄物不斷堆積,它的自癒力也會「撐不住」,這時就需要靠「土壤整治工程」來幫它找回健康! 然而,最好的治療方式不是事後補救,而是防止汙染發生。空、水、廢、毒只要源頭控管好,土壤自然就能少受苦。 我,是土壤。我不會說話,但我一直在守護你的糧食、你的水、你的生存。只要我們互相照顧,一定能讓世界更加美好。
2025/09/11
台南區農改場研發「稻田乾濕灌溉」技術,每公頃可省水約21%、減少逾3成甲烷排放,並改善根系健康,降低病害風險。技術簡易僅需設置水位管,即能兼顧節能減碳與作物品質,適用於慣行與有機稻作。農改場正積極推廣,期望助力農業永續發展。
2025/09/10
巴西的研究團隊在釋迦葉中發現具有鎮痛、抗發炎、抗過敏和抗關節炎的物質,並將文章發表於《Pharmaceuticals》期刊。
2025/09/09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部分玉米品系內含有天然的殺蟲化合物,能保護玉米免受玉米螟幼蟲的侵害。
2025/09/08
美國哈佛大學及麻省總醫院的研究團隊指出,柑橘類水果對憂鬱症的發病率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並表示腸道微生物及其代謝活動可能調節柑橘及其類黃酮對情緒的影響。
2025/09/05
英國亞伯泰丹地大學 (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 的研究團隊與食品生技公司合作,利用酒糟發酵技術製造出可以增加可可風味,並減少其使用量的產品,以減緩可可短缺的問題。
2025/09/04
亞洲乳品需求快速成長,臺灣酪農卻面臨人力老化、氣候挑戰與低價進口衝擊。工研院攜手產業鏈,打造智慧牧場解方,涵蓋自動化清糞、健康監控、精準餵飼與環境巡檢,降低成本並提升效率。國產設備具價格優勢與快速維修特性,符合亞洲小型畜舍需求,助臺灣酪農轉型升級,拓展國際市場。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