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5/10/02
根據主計處綠色國民所得帳統計,稻草年平均產量約167萬公噸,稻殼有65萬噸,是國內最大宗的農作生產剩餘資源。各界為了讓農業資源有效去化,努力讓稻殼和稻米再度轉化成有用的資材。
2025/10/01
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和環境壓力加劇,育種對於糧食安全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傳統育種有其侷限性,導入機器學習技術協助分析高通量多體學數據並建立預測模型,有助於提升育種精準度及效率,加速選育高產、抗逆境的品種以提升農業生產力。
2025/09/30
面對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現象,基因編輯技術對於動物農業之永續性及韌性,提供可更迅速有效培育家畜機會,達成改善其健康、動物福祉及生產效率,促進人類動物性蛋白質營養。畜產動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體即有高度基因重組現象,產生一如基因編輯之結果。目前國際在畜產動物基因編輯的規範,逐漸有共識,在第一類定點核酸酶(site-directed nuclease-1, SDN-1)及淨體子(null segregant)動物,歸屬於非基因改造,視為傳統育種方法培育之動物。
2025/09/30
隨著酪農業對於牛隻產乳效率的追求,東京理科大學開發了一種利用多攝影機系統精確追蹤乳牛行為的新方法,能跨攝影機監測牛隻且準確率達90%,相較於傳統方法提升50%,未來將進一步增強對健康問題的辨識能力,協助農民更有效管理牛群健康。
2025/09/26
探討檸檬果實發育過程中DNA甲基化與檸檬酸生合成及累積的關係,發現CHH序列甲基化顯著增加,與檸檬酸生合成酵素高度相關,為高品質柑橘育種奠定基礎。
2025/09/25
位於哥倫比亞太平洋海岸的奎爾瓦爾(Cuerval)社區,正因紅樹林退化和砍伐而面臨重大挑戰。 紅樹林對當地居民的生計至關重要,特別是漁業和採集皮亞瓜(piangua,一種貝類)。同時,紅樹林在碳固存方面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然而,非法的砍伐和土地使用變更已使這些生態系統退化,增加了它們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 這個專案旨在透過參與式保育和監測策略來恢復紅樹林,賦予當地社區能力,使其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同時,促進和平與永續生計。
2025/09/25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今天在農業部舉行記者會,介紹新研發成功能自主巡場的智慧幫手,會拍照還能辨識作物病蟲害及自動精準噴藥,不但降低農民工時,也減少噴藥對人員造成傷害。
2025/09/24
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了蠶豆蛋白結構如何影響人類口腔觸覺細胞的細胞模型,這些感覺細胞對壓力等機械刺激做出反應,並在食物和飲料的質地與口感感知中發揮關鍵作用。
2025/09/23
大豆胞囊線蟲造成大豆產業嚴重的損害,來自蘇力菌之Cry14蛋白能夠成功被線蟲攝入並造成腸道中細胞膜破裂,有效控制線蟲族群,期望未來能有更多相關研究並應用至其他線蟲防治。
2025/09/22
以新抗病品種咖啡為材料,探索農林混植的可行性,結果顯示混植模式有助於提升產量、減少植株死亡率並提高咖啡對於環境的韌性,期望未來能應用於產業,使產地向低海拔地區擴展,並促進停產區復耕。
2025/09/19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接骨木果汁可能是體重管理和增強代謝健康的有效工具,並將文章發表於《營養學》(Nutrients)期刊上。
2025/09/18
在喀麥隆可可產區,原住民巴卡社區透過永續農業證明生計與野生動物保護可以並存。26歲的 René Etoua Meto’o 在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支持的「剛果盆地景觀倡議」協助後,無需砍伐樹木就能生產優質可可。該倡議旨在提高農民產量,同時保護這片巨大的碳匯雨林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