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5/11/13
AI 正加速滲入各領域,農科院開發「豬事問AI」讓豬農以文字或語音快速查詢健康與環境資訊,提升養豬效率。在「TAIWAN AI RAP暨TAIDE亮點成果發表會」中,多項醫療、教育、農牧與企業 AI 應用同步亮相,展現政府推動「AI新十大建設」下的跨域成果,包含智慧診所搜尋、急診交班自動化與在地化 AI 教學等,全面展示台灣 AI 技術的落地實力。
2025/11/13
把「廢物」變「黑金」:彰化咖啡農將咖啡渣做成驅蚊香、燃料棒與清潔品;團隊以自動化設備把鳳梨葉萃成紡織纖維;清大校友用廢木打造一條龍循環;南投茶商把茶渣做成除臭貓砂。從農廢減碳到商業模式,實踐ESG與在地創新。
2025/11/12
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以及聖保羅研究基金會為了解決傳統確認地下作物(例如:花生、馬鈴薯)成熟方式所造成的碳排放問題以及達到作物精準灌溉,利用遙測系統(無人機、衛星)、人工智慧以及結合農業機械上的感測器,開發出一套模型估算地下作物的產量與成熟度,藉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及降低不必要的農業碳排,促進精準農業發展及環境永續。
2025/11/11
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團隊針對改善小麥穗計數和疾病檢測的精準度,利用深度學習模型中的機率密度注意力機制改善其準確度,模型針對任何干擾疾病檢測的複雜因素以及高密度區域進行特徵萃取,以密度損失函數提升檢測效能,透過多種模型比對與實證研究後,發現該模型與機制執行結果最為準確,同時提供精準農業的發展提供新方向與工具。
2025/11/10
美國John Deere農業機械公司針對2024年玉米、大豆、棉花生長季中使用See & Spray 技術保護作物的應用中,提出該技術之優勢與挑戰,See & Spray 技術由過去對單一雜草進行點噴轉變為根據雜草生長範圍進行均勻式噴灑除草劑,預計節省800萬加侖除草劑,不僅節省種植成本,更減少化學藥劑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
2025/11/07
昆士蘭大學與Loam Bio合作研究發現,內生真菌接種技術為農業帶來三重效益:顯著提升土壤碳封存、增加作物產量,並促進土壤再生。田間試驗證實,將特定真菌微生物接種於大豆種子後,植物根部會釋放富含碳的分泌物至土壤,有效將大氣二氧化碳固定於地底,同時改善土壤結構與養分吸收。這項創新技術不僅有助於減少化肥使用,更能強化農業系統的氣候韌性,為永續農業提供創新且實用的解決方案。
2025/11/06
AO於羅馬舉辦統計部80週年紀念會,慶祝其在全球糧食與農業數據上的八十年貢獻。活動強調數據對消除飢餓與推動永續農業的重要性。FAO展示新統計年鑑,揭示全球飲食供應增長、農業排放上升與林業貿易規模擴大。與會者呼籲加強國際合作、人工智慧應用與數據開放,以提升政策決策的精準度與包容性。
2025/11/06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聚焦永續研發,展示AI結合綠色設計的多項創新成果。從廢衣再生布纖板、精準塑膠分類技術、菌絲纖維皮革,到牡蠣殼紡織與再生殼模砂,展現台灣產業在循環經濟與低碳轉型上的實力,推動環保與產業創新的雙贏發展。
2025/11/05
由國際畜牧研究機構與學術單位共同在非洲推動智慧育種,提供培訓、技術支援與數據分析,促進區域性育種計畫的協調與創新。探討非洲動物育種網路(AABNet)如何透過基因技術與協作機制,推動非洲畜牧業的轉型。
2025/11/04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AgriLife研究所與IBM合作開發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土壤與水資源評估工具虛擬擴展助手」,協助使用者應對土壤侵蝕、污染控制、災害風險緩解等挑戰。
2025/11/03
越來越多的印度農民開始採用AI技術,許多企業也開發出先進的AI應用系統,然而如何提升農民數位素養以及降低新興技術與設備的成本仍然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2025/10/31
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探討了不同農業實踐對土壤碳儲存的影響。研究顯示,施用有機肥料(如堆肥或糞肥)的土壤能比施用化學肥料或不施肥的土壤儲存更多碳,並且揭示了這些有機增強劑如何改善土壤健康和微生物多樣性。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