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臺灣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聚焦永續研發,展示AI結合綠色設計的多項創新成果。從廢衣再生布纖板、精準塑膠分類技術、菌絲纖維皮革,到牡蠣殼紡織與再生殼模砂,展現台灣產業在循環經濟與低碳轉型上的實力,推動環保與產業創新的雙贏發展。
示意圖
全球正在面對資源有限與環境變遷的長期挑戰,因此除了AI科技之外,「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另一大焦點就是永續議題。今年智慧永續館以「AI創新技術結合綠色設計」為策展主軸,攜手國內外企業展現循環創新亮點,無論是廢棄衣纖製成零廢水再生布纖板、鑄造業廢棄殼模產製低碳高值再生殼模砂,或是利用菌絲纖維成功研發的非動物性皮革技術,充分展現台灣廠商如何運用多元創新材料,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循環商業模式。
專注於零售產業陳列與視覺展示逾40年的午洋集團,近年來積極投入環保議題,現已成功研發出「環保再生布纖板與纖維粒子」技術,提供廢棄衣物纖維全面回收再利用的解決方案。此項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挑材質,所有衣物纖維皆可回收利用,且製成的產品在使用後還能被再次回收,重新投入生產,真正實現材料的全循環。
午洋表示,該技術製成的布纖板保留了衣纖的天然色澤,生產過程中不使用染劑、不產生廢水,符合友善環境的基本原則。同時,生產出的纖維粒子則具備多產品應用的潛力,為合作品牌提供了豐富的用途選擇,有效減少資源浪費。每片布纖板可減少約 15-20 公斤CO2e,相當於一棵成年樹一週的固碳量。
這項技術與產品推出後,已受到零售品牌的廣泛關注,成功將廢棄衣纖應用於店面佈置、纖維太陽眼鏡、衣架等相關產品,展現了企業界共同宣揚環保理念的決心。午洋企業致力於將消費後的紡織品、塑膠瓶等廢物,以及和咖啡渣、稻殼等農業廢棄物賦予新生命,積極履行降低地球廢棄物產生的社會責任。
2018年10月睿成塑膠有限公司成立於花蓮,專營各類廢塑膠原料回收再利用處理服務,讓物質能不斷循環再利用,形成「資源再生、原料製造、辬織系統研發等」為發展方向,使整個系統產生極少廢棄物,最終達到零廢棄終極目標。
為了應對廢塑膠回收難題並提升再利用價值,睿成塑膠開發出「廢塑膠再生精準辨識分類技術」。這項創新技術的核心是結合AI人工智慧與光譜辨識,能夠即時分析廢塑膠的光譜特性,並根據其中的添加劑與種類進行精確分類,快速挑選出單一與複合材質。此舉顯著改善了如廢電器塑膠等複合材料再利用率低的問題,同時透過材料與能源化的再利用,實現源頭減量與再生能源的創造。
相較於傳統方法,睿成塑膠的技術具備即時、無輻射、精確辨識及高速分選的優勢,並能有效處理大尺寸廢塑膠,以及同時辨識深色塑膠材質及其添加劑,顯著提升了回收效率與材料利用價值。此項技術的創新性已獲得肯定,曾獲得2023年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績優企業新創服務組銀質獎。該系統搭配自動化控制,可即時監測廢料特性並調整檢測模組,實現對大尺寸及深色複合塑膠的高效分選;而系統產生的數據也有助於回收業者制定優化策略,未來潛力可拓展至智慧回收站及大型廢棄物處理場域,睿成塑膠表示,希望能成為「花蓮循環經濟促動貢獻者」,透過資源回收再利用達成永續應用及發展。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紡織所)近期成功開發出革命性的「菌絲纖維皮革技術」,為非動物性皮革市場提供了一項高強韌、可量產的創新材料。菌絲皮革是一種生物培養的新材料,與牛皮革相比,每平方米碳足跡僅約2.7公斤CO2e,不到傳统皮革的1/10。這項技術的核心在於採用獨特的營養纖維基布培育方式,促使菌絲緊密交織,有效提升了材料的強韌度與耐用性,直接解決了菌絲皮革在強度上的挑戰。
為了解決傳統培養方式的產量限制,紡織所導入了自動澆灌系統,成功將菌絲皮的培養模式從盤狀升級為捲繞式,大幅提升了生產的穩定性與效率。目前,此技術已能做到每批培養面積可達5平方公尺,比現有競爭產品大上十倍,並已協助國內業者進行商品試製,逐步邁向商業化量產。
此項「菌絲纖維皮革技術」不僅獲得業界高度關注,其創新成就更獲得國際肯定,包括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獎以及2025年德國iF設計大獎,目前該技術目前已申請國內外共4件發明專利,全面布局未來「純素皮革」市場。
為貫徹循環經濟理念,誠佳科紡專注於材料研究發展,創建與國內牡蠣養殖戶合作,結合牡蠣殼和再生聚酯的多功能複合材料,賦予廢棄牡蠣殼全新的生活使命,開發具有吸濕和速乾特性的海毛紗線布料海毛紗(Seawool)織物與保暖棉(Smawarm),以創新、實用和減少廢物的概念設計和製造各種功能性紡織品,並在多個國家註冊專利和商標。
牡蠣廢殼堆積不僅汙染環境,還會產生巨大的惡臭,對海洋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過去牡蠣殼再利用,主要應用於飼料、堆肥及育苗栽培介,單價及附加價值並不高。近年因牡蠣殼結構及成分,為98%以上為碳酸鈣(CaCO₃),其餘為蛋白質及醣類等特性,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工業、食品、醫療及農業等各項產業。誠佳科紡透過高溫煅燒加工處理方式,將碳酸鈣轉變成氧化鈣(CaO),並產生二氧化碳,利用高溫高壓改質技術製備有機酸鈣粉,除了可作為營養膳食補充品外,也可結合各式各樣的加工方式,開發多元化的高鈣產品,不僅使牡蠣殼的利用更趨多元化,同時也可提昇牡蠣殼的附加價值。誠佳科紡發展牡蠣殼升值回收應用,利用所開發的牡蠣殼粉與回收寶特瓶抽紗技術結合生產海毛紗與保暖棉,具低導熱可讓禦寒效果加倍,具紫外線防護,遠紅外線可達深層皮膚,保暖效果佳,陸續獲得創新研究獎、國家發明獎、IF獎與紅點獎等多項國際大獎肯定,還推出量產塑料級「Hulk浩克生物陶瓷抗菌粉」,以加速海洋廢棄物回收,大大解決牡蠣殼棄置的問題。
致力於城市採礦與廢棄物轉化的李連資源科技,本次代表環境部於智慧永續館參與展出。李連資源研發出「以廢殼模產製低碳高值循環再生殼模砂技術」,為鑄造業的永續發展提供了解決方案。此技術核心在於首次整合了回收陶瓷殼模的脫黏熱處理與物理級篩模組,有效克服業界廢殼模難以重製為優質鑄砂的長期難題,顯著提升了材料的再利用價值。李連資源採用的模組化製程,使其再生砂能適應多種殼模材質與鑄件需求,產出的再生砂具有熱穩定性高、雜質低的特點,適用於要求精確的脫蠟精密鑄造,有助於維持鑄造的穩定性。李連資源指出,公司專注於將廢棄鑄砂等工業副產物轉化為再生材料,如再生鑄砂、再生耐火磚,再生殼模砂技術這項技術在環境永續方面效益顯著,生產每公斤再生砂的碳排放量僅為天然砂的10%,展現了高減碳效益,李連資源將透過此技術協助鑄造業具體實踐循環經濟和ESG發展的承諾。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已成為跨國技術行銷的重要舞台,透過創博會與國際廠商交流並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將加速台灣循環永續產業的發展腳步。
【延伸閱讀】- 藉由光學感測器及AI模型,協助即時監測食品乾燥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