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0/02/15
面對今(2020)年6月達成漁業補貼規範的最後期限,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於今年1月13日至17日召開今年度第一次漁業補貼談判週會議。基於在WTO第12屆部長會議(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前的有限時間內仍有大量工作待完成,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敦促會員應更加投入參與談判。   據瞭解,在MC12召開前,漁業補貼談判預計進行六次談判週會議,以致力於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4.6條之要求,於2020年前,禁止對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的補貼,並禁止某些會導致產能過剩和過漁的補貼,以及給予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適當且有效的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   在1月17日本次談判週會議的最後一天,會員們主要討論加拿大所提出有關禁止補貼導致產能過剩(overcapacity)和過漁(overfishing)的新提案。加拿大表示,在錯失2019年12月完成漁業補貼協議的期限後,會員在許多問題上仍然缺乏共識,其提案在此關鍵時刻提出,期能對談判有所貢獻。加拿大提案主要建議,會員應原則上禁止任何在沿岸國管轄海域內及由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協議(reg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rrangement, RFMO/A)管理之可能導致過漁和產能過剩的補貼,惟其中有關導致過漁和產能過剩的認定,係建議由沿岸國會員及RFMO/A決定,倘若某些補貼有助於捕撈的魚類資源已超過可維持永續的水準則應禁止,至於其他會員如何瞭解這些永續水準的決定方式,在加拿大提案中的註腳提及需仰賴會員提交相關通知文件來確保透明性。另外,對於沿岸國管轄海域外且沒有RFMO/A管理的海域則應一律禁止對任何漁業及漁業相關活動予以補貼。   在會議中有超過20個會員對加拿大提案表示意見,其中多數會員樂見加拿大提案的簡潔性,但在部分內容上,會員看法並不一致,包括摩洛哥、孟加拉、印度、印尼和歐盟等贊成加拿大所提議會員們可有彈性地決定其捕撈的漁業資源是否超過可維持永續的水準,但其他包括阿根廷、澳洲、哥斯大黎加和美國等會員則對此表示擔憂,認為給予會員自行決定永續水準的彈性,恐降低追求永續目標的企圖心。   另外,阿根廷、澳洲和美國也對於部分會員希望能有綠色措施(green box)來豁免禁止過漁與產能過剩補貼規定的建議表達疑慮,而哥斯大黎加更批評加拿大提案將使其他會員無法去質疑會員自行決定的永續水準之合理性。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朱安雅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1/2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2020/02/15
法國最新最新發布的生物經濟戰略對於循環經濟的議題更加關注,其中農業與食品產業的領域將其產業所產生的廢棄物用於建築物的隔熱效果研究,如利用稻米、小麥、蕎麥等副產物開發天然絕緣材料,比起一般的隔熱材料更能促進碳平衡。
2020/02/14
德國知名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為找出符合永續性的農耕方法,開發整合演化論的計量模型,以不同季節的土壤品質、產量、農家現金收益等參數進行模型計算,其研究結果闡述長期輪作可穩定收穫與減緩病原進化。
2020/02/13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預計於今(2020)年1月24日,在瑞士達沃斯(Davos)召開非正式小型部長會議,預計約有30個國家貿易部長與會,預期會後部長們會發表聲明以呼籲儘速結束爭端解決體系停擺之僵局,以及應確保今年6月在哈薩克努爾蘇丹所舉行的第12屆WTO部長會議(The 12th WTO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上通過漁業補貼新規範。   今年1月15日在瑞士代表團所舉行的午餐會議上,與會貿易官員(包含貿易部長或貿易談判代表等)指出本次小型部長會議應優先討論的事項,主要包括應儘速解決WTO上訴機構停擺的僵局,以恢復爭端解決機制小組與上訴機構組成的二階段審理程序,以及應完成漁業補貼協議,以對禁止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漁業補貼及禁止導致過漁(over fishing)的補貼。   雖然部分與會貿易官員皆認同進行WTO改革之必要性,惟其對於改善WTO功能的關鍵要素和所需採取措施的看法不盡相同。而某些與會貿易官員也強調,應取得有關電子商務、投資便捷化,以及服務業國內規章之非正式複邊聯合聲明倡議(joint statement initiatives, JSI)之進展。   WTO秘書長阿茲維多(Roberto Azevêdo)亦在會中表示,由部長們通過漁業補貼協議對於多邊貿易體系的合法性和WTO信譽至關重要。   美國貿易代表署副代表兼駐WTO大使習達難(Dennis Shea)呼籲,應就漁業補貼達成強而有力的協議。他說,如果漁業補貼最終僅達成簡略內容的協議,恐將會非常令人失望。同時他也表示,電子商務的聯合聲明倡議也是美國政府的主要優先事項。在WTO改革上,美國希望WTO能加強談判功能,以更具透明度、更有效遵守WTO通知要求,且應區別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開發中國家。其表示,美國政府希望擴大WTO貿易規範的範圍,以處理因非市場經濟而造成的貿易問題。   依據其他與會者的補充,習達難大使在會中指出,美國希望各會員國能回歸WTO設立宗旨,其認為WTO應是由一群以市場機制為改革基礎和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國家所組成的機構。另外,習達難大使堅稱,上訴機構不是爭端解決系統的核心,也不是貿易爭端的國際法院。上訴機構不應該進行事實調查。   這些貿易代表亦會於1月24日參加WTO非正式小型部長會議,要求與會者回應MC12的主要優先事項,以及他們打算如何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第14.6條,和取得WTO漁業補貼協議的關鍵要素。 除了非正式小型部長會議外,電子商務複邊聯合聲明倡議小組亦將於1月24日舉行部長級早餐會議,以討論電子商務談判進展。投資便捷化複邊聯合聲明倡議小組的部長級會議則將於1月23日舉行。另外,澳洲將於1月23日主持由農產品出口國組成之凱恩斯集團(Cairns Group)的部長級會議。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朱安雅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1/2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2020/02/13
伊利諾大學以無人機與立方衛星,進行玉米田間碳肥監測管理實驗,選定玉米葉綠色含量進行變化測量,其監測數據與田間葉片採樣的測量值非常接近,新技術盼能協助農民即時進行更有效率的肥量施用策略制定。
2020/02/12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針對印度西高止山脈的森林,進行人造林與天然林固碳與緩解氣候變遷效用之研究,發現人造林的固碳效用未能達到如同天然林的長期穩定性,其碳儲存量低於天然林30%至50%間。
2020/02/11
為配合《可再生能源指令》,葡萄牙於2019年將生物燃料使用率提升至10%,與里斯本的公共運輸公司展開合作計畫,使用生物燃料B100(其原料為100%使用過之食用油),該燃料不但與柴油相似,還可減少8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2020/02/10
2017年美國馬里蘭州進行豬隻比賽,由於有些參賽豬隻健康欠缺,其病徵為發燒、鼻水、眼睛紅腫,當地的養豬戶進行通報;另一方面,當地的衛生署正觀察著一群生病的參觀人員,有些人直接碰觸豬隻,另一些人則靠近豬圈,這些生病的人當中有些人被診斷出罹患豬流感。若以一般情況來說,生病的動物並不會將病菌傳染給人類,倘若傳染至人類,跨物種間的感染意味著病毒宿主的轉變,如此一來是有可能引發具致命性的流行病疫情。   病毒是如何跨物種間傳染?又是是甚麼使得病毒宿主轉變如此危險?   病毒會經歷三個階段:接觸宿主、感染與複製、傳染至其他個體,若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作為舉例,流感病毒接觸到新的宿主並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倘若要在新宿主的體內存活,必須要在新宿主的身體進行免疫反應之前完成傳染,而人類流感病毒有著能與人類呼吸道細胞受體結合的蛋白質,病毒一旦進入細胞內,便會開始複製病毒基因體,只要避開宿主的免疫系統,等到病毒複製足夠的量去感染更多細胞,此時流感病毒就有可能藉由飛沫進行新宿主間的傳播。   當病毒不斷地接觸並且試圖傳染新物種,有可能因為宿主間的基因差異甚大而失敗,但病毒有可能隨機突變,時間一久,若新物種與舊宿主間的近親關係(例如哺乳類動物間)增加,或許僅需要少許突變病毒即可傳染,例如愛滋病的感染途徑即由HIV病毒感染猴子,再傳染至黑猩猩,接著再到人類身上。   一旦病毒成功在不同物種間的宿主傳染,病毒就會變得更加危險,同時在兩個宿主身上進行感染,就有機會突變為更具威脅性的病毒,對於新宿主都有引爆傳染的可能。
2020/02/10
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運用食物殘渣進行生質能源轉化,運用酵母菌與特殊技術分解食物殘渣,其轉化氫氣的效率可達20%至25%,免除爆炸風險,也能與太陽能技術連結,進而供給農業與運輸業應用。
2020/02/07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團隊針對植物萃取精油中的化合物進行傷口癒合效用進行探究,透過動物實驗發現Beta-caryophyllene可使得實驗小鼠得傷口細胞增生等現象,係藉由多種協同作用進行修護而非只透過CB2機制。
2020/02/06
史丹佛大學海洋解決方案中心於美國西岸進行採樣,並以收集eDNA樣本進行監測數據、視覺調查、拖網調查等資料比對,發現eDNA可為海洋調查提供更多海洋物種訊息,但未能直接計算各種物種的數量、豐度、物種年齡。
2020/02/05
2019年歐盟農業展望會議中,提及有機農業永續性的議題,可減少集約化耕作與降低農藥與化肥的使用,但在歐盟成員國對於有機農產品消費率低於10%,顯示有機農產品價格高於慣行農法所栽培之農產品,形成消費障礙,應該有適當的干預手段以支持有機農業。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