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30
現代農業朝向精緻化及企業化發展,不少農企業獲利能力已有上市櫃的實力,經過農委會的輔導,在公開市場籌資,讓經營規模持續擴大。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國內農企業過去多為家族企業,體質較弱或者經營規模較小,農委會透過全方面的輔導,來改善農企業的財務、會計、內控、行銷、公司治理,逐漸強化他們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擴大規模。
過去農企業上市櫃比率不高,主要是因為外界將農企業大都定義在狹義的農產品,但廣義的農企業,包括農業生技、檢驗試劑、農業機械,溫室環控系統或設備,都包含在內。台灣農業逐漸轉型為「綠金」產業,尤其農業生技更讓不少創投公司趨之若鶩。高科技業處於微利時代,但農技業卻是獲利多有兩位數以上,未來充滿希望。
陳保基強調,要發展台灣生技產業剛開始一定要是雙向的,彼此有利基才能把生物技術變成產業化,而不是從研發成果到市場行銷全都要自己來做,這就像高科技的專利盤點一樣,取別人的長處來搭配。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