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印度農業科技公司如何幫助應對氣候風險

2020/05/15 @國際

摘要

印度面臨氣候變遷、蝗蟲侵擾、農藥濫用、水資源過度開發等天災與人為,印度農業科技跨多方領域及產業,建立可預測氣候的數據驅動模組、執行節約資源的方案,以數位科技帶領農業減少碳足跡,朝向永續發展前行。

示意圖

印度農業科技公司如何幫助應對氣候風險

  氣候變遷可從多個面向發現,如洪水、乾旱和極端溫度的發生率增加。根據奧緯咨詢公司最新報告預估僅金融服務公司因氣候相關的風險使其損失達1萬億美元。另外,在SEEDS and CRED的報告指出南亞地區-印度、尼泊爾、緬甸和孟加拉等國家共發生232次洪水、129次暴風雨、48次極端溫度和7次乾旱,這四個國家的人口約16億,佔世界人口20%以上。最近,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邊界出現了大批蝗蟲,導致兩國的農作物大量損失。造成這種情況其中一個主因是氣候變化,其包括雨季延長、風向變化與印度洋氣旋活動加劇。

  事實上,人們面臨了大量蝗蟲的干擾,也面臨因高溫與化學農藥的濫用使蜜蜂種群量迅速下降,導致異花授粉作物的生產力下降等許多問題。各階層的社會都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其中小農將會歸類於嚴重風險類別。印度的小型與邊緣農民擁有的土地不到兩公頃,但卻佔印度農業人口的85%,其平均每年收入約1,500美元。印度這些小農和世界上約4.5億的其他小農皆面臨到氣候變遷造成的巨大挑戰。

  由於印度農業高度依賴地下水與季風灌溉,氣候變化易產生極大的風險。中央地下水委員會(CGWB)的研究顯示印度5,723個地下水評估單位中,有839個被過度開發,而226個則為臨界狀態,這對數百萬農民的用水造成不利的影響。印度80%的水消耗量約7,000億立方公尺(BCM),印度農業60%的用水來自地下水,其排放率遠遠高於進水率。估計未來10年,50%的水井(4,500萬口)將會枯竭。【延伸閱讀】日本推動智慧農業、友善環境、生物技術綜合戰略

  因此,解決氣候變遷需要各方合作,共同整合出合宜的方法,如政策制定、投資與開發新技術等。下列為過去幾年中印度農業為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風險所開發出的創新成果,這些農業技術的創新不僅僅是為解決氣候變遷而開發的,其也為改善農場和經濟的價值鏈,故彼此產生很大的協同作用。印度農業科技涵蓋了數據科學、生物技術、生態學、社會學及許多其他的領域,儘管仍為起步的階段,但顯然需採取多個跨領域的方法來解決面臨的挑戰,以擴大並增加農民採用新技術的意願。以下為與氣候風險相關的3個農業技術類別:

1. 建立可預測氣候的數據驅動模組

  長久以來人們利用氣象站與衛星來預測天氣,過去幾年的變化是改善硬體、電腦運算處理能力、雲端儲存,以及更重要的是深度學習模組的應用。考量到天氣模式高波動性、預測準確性和將模組進行預估的及時性測試,印度農業科技具有初創企業的精神、模組數據的風險處理和以用戶為中心的方法等優勢。這些初創企業中試圖將天氣參數和其他關鍵數據聯結起來,如水資源問題、土壤營養和作物健康等,他們透過感測器物聯網設備和智慧手機收集農地現場的數據,而這些數據需經無人機、衛星與氣象站的數據進行交叉比對,以建立出高準確性預測模組。雖然這種複雜的數據處理需要資訊工程師、數據科學家、氣象學家、水文學家和農藝家共同合作,也需要大量資金方能執行,但印度的初創公司克服此項困難,他們以各自的專業領域為起始點,逐漸融合多硬體與多變量模型,同時與公共機構合作,如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印度農業研究理事會(ICAR)、印度氣象部門(IMD)和農業大學,如此可加快新模型的開發。印度農業科技初創公司,如SatSure、CropIn、Farmguide和Skymet已使用衛星圖像和氣象站為大片農田開發新型模組,而BharatAgri、Fasal、Krishitantra、Cultyvate、Senseitout和AgSmartic等初創公司使用感測器、物聯網與智慧手機以提供水、肥料、作物健康和預防措施的精準建議。將這兩項數據模型與方法融合來進一步推動氣候風險預測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從而有利於農民和其他價值鏈的相關人員。

2. 節約資源的方案

  印度的節水方法中,常見的為滴灌和微灌,但僅達15%的應用潛力。隨著腐植質儲量和土壤肥力的下降,不僅需要水,而且還需要立即注意土壤保護,因此通過定制肥料來改正氮磷鉀比例以改善土壤肥沃度。印度農業科技藉由數據驅動模型,使用無人機並盡可能利用生物農藥替代傳統農藥,從而進一步維護水土保持。在這種情況下,其需要從基礎面大量創新,以輔助政府在促進微灌、土壤健康和規範農藥使用方面的努力。過去幾年中,印度農業技術的範例如下:

a. BoreCharger:一種低成本的井筒補給模型,可提高深層含水量的產量。
b. Distinct Horizon:深層尿素機,對於水稻可減少40%的尿素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並使產量增加10%至60%。
c. aQysta:開發Barsha泵,利用河流和運河中的能源以零燃料和電力消耗來抽水。
d. EF Polymer:以生物廢棄物開發出一種聚合物,可在作物根部保留更高的水分。
e. Barrix:使用信息素開發出環保型作物的保護方法。

  除此之外,在許多其他領域中也可看到創新技術,如農業廢棄物轉化為可用能源等,這些初創公司的創新技術皆需要資金等各方支持,以搭建農民間的橋梁,使這些新產品可成為主流。

3. 減少碳足跡

  過去大多數印度農業科技的創新以某種方式為減少碳足作出貢獻,如Ninjacart、DeHaat、SuperZop、ShopKirana、Kamatan和WayCool等公司彙整相關需求、科學存儲和優化供應鏈路線來提高能源效率。此外,藉由脫水、冷鏈、物流解決方案與農場級加工,如S4S Technologies、Ourfood、Ecozen、Tessol、Promethean、Inficold、Agrigator和Tan90等,減少了能源與化石燃料的使用。溫室農業與水培法的結合不僅提高了單位能源和水的生產率,而且由於此類企業靠近印度的主要消費中心,因此也縮短了食品里程,如: Clover Ventures、Triton Foodworks、Absolute Foods、Kheyti和Kosara等。

  在這三項類別中,可看到因應氣候變遷而新興的印度農業技術可及時的協助整體環境,同時,與氣候相關的保險則有潛力成為新型模式。一般而言,有必要為解決氣候變化的初創企業建立強大的公共生態系統並獲得政策的支持,如:電動汽車的問世、處理汙染的技術等。另一個重要的區塊是透過政策的制定和教育以提高農業社區對氣候風險的認識和敏感性,進而增加相關新農業科技技術的採用率。此外,可為印度所有60多萬個村莊建立氣候風險指數(CRI),或至少建立15個農業生態區,並根據CRI的嚴重程度為農民提供一系列因應辦法,CRI也可作為作物輪植的政策制定之參考,並於最後階段可將CRI納入農民信用評分、保險費和直接受易轉移的依據,以照顧他們在氣候風險下的生存。

  如上所述,過去十幾年中,許多企業陸陸續續建立起農業科技生態系統,吸引保護自然資源的投資脈動,使農業可永續發展,同時為投資者創造價值和可觀的回報,如美國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及現任董事長兼執行長-Jeff Bezos將投入100億美元於新地球基金會以因應氣候變遷。真正的本質是需要重新調整投資者的思維模式,以在投資農業供應鏈的同時保有氣候適應力和單位經濟的雙重目標。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