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2
發布日期: | 2011/07/26 |
---|---|
資料出處: |
|
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德國柏林市克羅伊茲區(Kreuzberg district)形成多種不同民族的大熔爐,而伴隨而來的文化多樣性,造就其獨特的都市農場計畫,種植來自世界各國的水果、蔬菜與香草作物。
紀錄片導演Robert Shaw與職業攝影師Marco Clausen從2009年開始,在柏林市打造一處面積達6000平方公尺的農園,命名為「王子花園(Prinzessinnengarten)」,原先這片土地已荒廢數十年,在當地居民的協助下,清除了多年來堆積的兩噸垃圾,作物種子由鄰居從自己家鄉帶來,有時也從型錄上訂購。Shaw在親自前往古巴考察之後,利用從古巴哈瓦那 (Havana)學得的知識,打造這處能讓社群充分參與的農場計畫。
然而古巴都市農場的規模可說是完全不同的級別,單僅2010年第一季就生產高達多達362608噸的蔬菜,同時創造近三十萬個工作機會;基於都市農場政策的大成功,古巴政府已經提出更具雄心的計畫,企圖將郊區也納入農場體系中,進一步降低糧食進口需求,以實現「糧食主權」的終極目標。
「這處農園不屬於任何人,我們只是管理者,有意願參與的民眾都可以自由加入。」Shaw解釋:「我們的目標是在地生產有機蔬菜,並從中鼓勵居民從事社群活動。」農場中不使用任何化學物質,作物種類歧異性相當高,包括15種不同馬鈴薯、15種番茄、10種蘿蔔及各式各樣的香草;只要在農場工作,就能取得價格遠低於市價的有機蔬菜,這種以周邊居民為基礎的供應鏈,也同時大幅降低了食物里程及碳排放。
王子花園是歐洲有機都市農場的其中一例,這種風潮正在全歐洲廣泛蔓延,柏林另有其他案例採用水耕法結合魚類養殖,這種稱之為「container farm」的生產模式,是將廢棄工廠的工業容器轉換成魚池,作物溫室則建造於上方,魚池中排泄物被細菌分解成硝酸鹽後,就變成優秀的作物肥料。瑞士非政府組織「UrbanFarmers」正積極推動這種生產模式,UrbanFarmers執行長Roman Gaus說明:「像瑞士巴賽爾這樣的城市,就有200萬平方公尺的屋頂可輕易轉換成魚池和菜園,只要能利用其中的百分之五,就有潛力供應當地居民百分之二十五的蔬果和魚類需求,並且幾乎不需使用任何外加化學物質」
「container farm」的生產模式中,除了魚飼料、作物種子和濾水設備需要投入之外,其他物質都能回收循環,電力需求也能採用太陽能來供應,除了德國和瑞士之外,類似的計畫正在法國巴黎以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等歐洲城市萌芽中。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