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農業生技產業化-農業未來新發展
2013/10/24
摘要 由農委會、國科會、中研院、經濟部、衛福部、及教育部所共同推動「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發展方案」,於10月30日至31日為期2天,在中研院人社館國際會議廳,舉辦「農業生技產業化成功模式論壇」暨「2013年跨部會農業生技豐年慶」實體展示,會中特別頒發12座「登豐獎」,肯定近年來在農業生技產學合作表現優異之標竿學者。其中國立中興大學與台大同列得獎數最多的學校。 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推動辦公室,強調上中下游產業化串連與發展推動,研究重點聚焦在畜禽、水產、植物、微生物及跨領域等5大產業,中研院主任李德章指出,創新科技的研究要結合產業是相當不容易的事,產研兩條平行線的交集,需要靠很多的心力來促成,如今產業化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了,中研院在農業創新支持方面依然會繼續努力,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的成果展現在眾人面前。  關鍵字: 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   登豐獎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E8%BE%B2%E6%A5%AD%E7%94%9F%E6%8A%80%E7%94%A2%E6%A5%AD%E5%8C%96-%E6%88%90%E6%9E%9C%E8%B1%90%E6%94%B6-20131104000162-260210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36329.aspx#.UndeJ3Cnrh0
台灣外貿新里程碑-台紐經濟合作協定
2013/10/17
摘要 立法院在10月29日通過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及配套的貿易法修正案,未來協定將有助台灣與紐西蘭更緊密的經貿合作,據中經院評估,台紐經合協定生效、降稅實施後,預計將使台灣實質GDP增加3.03億美元、就業人數將增加至6255人,受益最多的產業為半導體、光電材料、電子零件、石油化工原料等行業,服務業及水、電、燃氣部門等多數產業產值也皆會呈小幅成長。 製造業的產值預估將可成長新台幣300億元,而農業部分在談判時,已爭取到479項農產或農產加工品,以2至8年時間分階段消除關稅,或採關稅配額,並將11項稻米相關產品列為排除項目,以維護農民權益,但農業產值預計還是會減少約35億元。台灣目前有95.2%產品項目在協定生效後能立即降稅,但如奇異果還必須等3年後才會降至零關稅。 外交部發言人高安表示,台紐經濟合作協定,是台灣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在WTO架構下簽署的第一個高品質、高標準的經濟合作協定,他認為這項協定,具有重要指標意義,有助台灣未來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等機會。 在另一方面,台灣可望於近期內和新加坡簽署FTA。高安表示,外交部會持續爭取和更多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同時為台灣農業拓展更多市場和商機。  關鍵字: 台紐經濟合作協定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資料來源: http://www.cier.edu.tw/ct.asp?xItem=20756&ctNode=52&mp=1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1029/288338.htm
理性決策思維個案輔導-油茶產業化計畫
2013/10/15
本會承辦農委會-委託協助建立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計畫,提出「協助建立農業科技前瞻決策支援體系」之構想,由本學會於2013年10月2日舉行油茶產業化計畫-理性決策思維(個案輔導) 本專案輔導之目的: (1)建構一套計畫檢視模式,協助研究人員熟悉計畫「問題分析-目標設定-執行」之思維。 (2)研究人員透過自我檢視計畫「投入-產出」,促進人員互動與知識交流。 (3)協助整合型計畫呈現執行效益,扣合計畫總目標。 圖 計畫檢視模式 本專案輔導特別感謝下列各領域先進的參與與支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張孝仁技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蘇登照技正、陳采晴專員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黃裕星所長、吳俊賢主秘、黃國雄組長、許富蘭副研究員、許俊凱副研究員、吳家禎助理研究員、謝靜敏研究助理、陳溢宏研究助理 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李雅琳副研究員 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陳右人場長、邱垂豐課長、羅士凱助理研究員 行政院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孫文章分場長 行政院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施清田課長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朱燕華主任、王素梅研究員 金椿茶油工坊:陳有倫總經理、黃捷櫻經理   檔案下載: 理性決策思維個案輔導-油茶產業化計畫 活動照片(點圖下載)
海峽兩岸之油茶發展概況
2013/10/11
評析結果 近年來世界人口持續成長,已經突破七十億人,各國的經濟發展也持續提升,使得全球面臨更加嚴重的糧食問題,許多國家所需物資需要依賴進口才能滿足,尤其是屬於海島國家的台灣,對於進口的依賴度更是高,在食用油方面,幾乎都是仰賴進口。這個問題在中國大陸也備受重視,雖然大陸的食用油自給率為46%,但他們認為此已危害到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因此近年來政策積極朝向提升食用油自給率,降低進口量,其解決的方法就是種植「油茶」。   作者: 邱智聖 副研究員 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試所油茶產業發展規劃及調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局,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 關鍵字: 油茶  食用油自給率 報告檔案: 海峽兩岸之油茶發展概況
自由經濟示範區 打造MIT品牌
2013/10/11
摘要   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第一個重大經濟政策將「農業」納進去,過去經濟政策中的農業只有福利政策,例如老農津貼,示範區內利用進口原料加工再出口,建立「MIT品牌」(Made In Taiwan),是台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武器。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自由經濟示範區將以專案方式進口管制大陸農工原料(例如茶葉),加工再出口,並以建立外銷,此一創新營運模式,對農企業走向國際及產值提升,大有潛力。陳保基強調,大陸農工原料來台涉及到修法,因此第一階段將依照現有規定辦法,並不會開放。陳保基說:『大陸的農工原料,我們就按照現有的規定處理,進口以後全數外銷,農科園區本來就是保稅區,關、貿、檢疫都有設站,是完整的控制系統。』 台灣的技術、創意、精準度可以從事很多農業加值。陳保基說,加入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TPP)後,農產品免稅且開放市場,若沒有自經區先框住作為緩衝區,一下子在全區開放,台灣很可能會失去農業。 關鍵字: 自由經濟示範區   MIT品牌   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E9%80%B2%E5%8F%A3%E5%8E%9F%E6%96%99%E5%8A%A0%E5%B7%A5-%E6%89%93%E9%80%A0mit%E5%93%81%E7%89%8C-213000228.html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0808/KH9MTX6SSR1UU.shtml
國內坡地水土資源保育之國內外趨勢
2013/10/09
評析結果 山坡地佔臺灣土地面積73%,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使得山坡地土地利用由農業漸轉型為休閒遊憩使用型態。因全球氣候變遷,高重現期距降雨發生的機率愈來愈頻繁,衝擊山坡地土壤流失、造成洪水與土石流發生。在此嚴峻的環境應力下,山坡地水土資源保育顯得相形重要。 水土保持局致力於山坡地管理、集水區保育治理、土石流防災等水土保持工作,本研究以現行制度為基礎,水平觀測國際於坡地水土資源保育、監測、治理、防治等措施與決策思維,思考臺灣在極端氣候及社會經濟環境改變下,執行全方位國土規劃、集水區經營與管理等調適策略與作為,期對策略與技術研發方向等能有所裨益,以落實「因應氣候變遷與社經環境改變,在多元利用的前提下,透過國土規劃從事集水區水土資源永續經營與管理」之願景目標。     作者: 陳銘漢 副研究員、陳建翰 副研究員、黃文政 技正 關鍵字: 永續觀點  水土資源保育  極端氣候   報告檔案: 國內坡地水土資源保育之國內外趨勢
生命的泉源 國際水合作
2013/10/02
摘要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副署長格林斯潘在8月20日至21日,塔吉克斯坦舉行的國際水合作高級別會議上指出,國際層面的水合作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確保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民眾能夠獲得寶貴的水資源來說至關重要。格林斯潘強調,水和衛生問題應當在2015年後的全球發展議程中佔據重要地位。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7.7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25億人無法享有基本的衛生條件。為解決與水資源相關的各種問題,並推動各國加強在水資源管理方面的對話與合作,2010年,在塔吉克斯坦的建議下,聯合國大會宣佈將2013年定為”國際水合作年”,而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在水領域開展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因為合作能夠保證對於水這一基礎資源的公平分配,而且有助於在不同人群間並在其內部形成和平友好的關係。就政府層面而言,在水領域的合作可以表現為相關部門間的協作。而在地方層面,水資源的使用者可以通過相關消費者協會進行合作,可以設立一些共同管理機構以對多國共有資源進行管理。在國際層面,聯合國各專門機構共同努力,在全球範圍內推動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 在臺灣,雖然為島國,但因為氣候關係,水資源尚充沛,但由於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的產生,可能會造成嚴重缺水問題,使農業、工業與民生用水發生衝突,因此在水資源上可能須共同討論水合作的議題,以因應水資源問題的發生。     關鍵字: 國際水合作   國際水合作年    資料來源: http://np.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998:2013-09-09-06-34-44&catid=33:2009-07-12-14-35-34&Itemid=26 http://www.unesco.org/new/fileadmin/MULTIMEDIA/HQ/SC/pdf/IYWC_presskit_CH.pdf
農業轉型-以企業形式闖入國際市場
2013/09/30
摘要   現代農業朝向精緻化及企業化發展,不少農企業獲利能力已有上市櫃的實力,經過農委會的輔導,在公開市場籌資,讓經營規模持續擴大。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國內農企業過去多為家族企業,體質較弱或者經營規模較小,農委會透過全方面的輔導,來改善農企業的財務、會計、內控、行銷、公司治理,逐漸強化他們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擴大規模。   過去農企業上市櫃比率不高,主要是因為外界將農企業大都定義在狹義的農產品,但廣義的農企業,包括農業生技、檢驗試劑、農業機械,溫室環控系統或設備,都包含在內。台灣農業逐漸轉型為「綠金」產業,尤其農業生技更讓不少創投公司趨之若鶩。高科技業處於微利時代,但農技業卻是獲利多有兩位數以上,未來充滿希望。 陳保基強調,要發展台灣生技產業剛開始一定要是雙向的,彼此有利基才能把生物技術變成產業化,而不是從研發成果到市場行銷全都要自己來做,這就像高科技的專利盤點一樣,取別人的長處來搭配。     關鍵字: 綠金產業   農企業   資料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E5%84%AA%E8%B3%AA%E8%BE%B2%E4%BC%81%E4%B8%8A%E5%B8%82%E6%AB%83-%E5%B0%87%E6%8E%80-%E6%B3%A2%E7%86%B1%E6%BD%AE-213000638.html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3-09-22/finance1379827265d4710563.html
(農環)評析OECD之農業用環境風險指標(六)野生生物棲息地指標與各國趨勢
2013/09/26
摘要 背景 所有土地(包括農地在內)都是野生生物棲地(包括動植物),但土地特徵與品質不盡相同。農業活動可能直接影響野生生物及其棲地(例如把自然棲地轉為耕地),也可能間接影響(例如增加污染排放量)。 大家逐漸發現農業棲地具有環保休閒價值,於是OECD國家正在提升農業棲地的品質。政策重心主要有兩個:保護瀕絕的農地棲地,鼓勵農民採取有利棲息地保護的管理措施,有些政策甚至是國際承諾,例如<生物多樣性公約>。 指標與近期趨勢 OECD目前針對農業與野生生物棲地,設計六項指標。其中五項指標,專門監測下列三種棲地的狀態與趨勢:密集農業棲地、半自然棲地、自然棲地。密集農業棲地對生物多樣性影響很大,半自然棲地通常富含多種生物。第六種指標是棲地基質(habitat matrix),可以看出野生生物如何利用各種農業棲息地。 棲地及其長期變化(例如數量與品質),都是農業環境政策的考量重點。OECD國家逐漸重視農業棲地的保護與復育,因為大家發現野生棲地具有環保休閒價值,也是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 政策重點擺在保護農業區瀕絕棲地,指定自然保護區,鼓勵農民採取有利棲息地保護的管理措施。有的國家全面保護棲地,擬定全國生物多樣性策略計畫,而農業部門經常是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保護棲地的生力軍。     作  者: 陳銘漢 副研究員 譯稿 資料出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相關連結:  http://www.oecd.org/tad/sustainable-agriculture/40680869.pdf 關鍵字: 農業環境  水土保持  永續農業 報告檔案: OECD_1999_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for agriculture_Methods 7 Results (1)
造紙新突破 秸稈紙問世
2013/09/20
摘要 造紙不再砍樹!紙業集團永豐餘宣佈突破造紙技術,經過12年研發,利用農業秸稈(npulp)做為紙漿原料,並培育特殊「菇種」。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強調,永豐餘不再只是造紙廠,也將跨入農業領域。 據統計,2009年大陸農業秸桿高達9.52億噸,不是掩埋、就是燒掉,利用率僅20%,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霾害來源。永豐餘利用稻米秸稈進行分段、分篩技術,分開細屑和纖維。分出的纖維再利用熱能、機械力、和酵素,以無化學添加的製程,生產出生態秸稈生物槳Npulp,但也只能利用秸稈的50%。 有鑑於此,永豐餘將整根秸稈利用到極致,將剩餘5成資源化,培育出特殊菇種,再交由原交給永豐餘秸桿的農民種植,等菇長成後,再由永豐餘收回,永豐餘不再只是一個造紙廠,也將進入農業領域。剩餘的部分富含有機質,也可以再度成為天然肥料回到田間,讓秸稈資源還原肥田,符合與自然生態循環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則。通過Npulp的製造過程,同時達到產出綠色環保材料與農業循環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 從全國減排的大方向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農業年報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每畝因為農業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將減排達0.675公噸二氧化碳。製紙方面較化學製漿的碳排放減少近3成    關鍵字: 秸稈   npulp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2013/09/18/320-2987780.htm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3091800078.html
全球飼養趨勢-丹麥的動物福利理念
2013/09/17
隨著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動物的福利狀況越來越受到關注,消費者對於畜牧產品的需求從數量逐漸轉向質量。30年前,臺灣豬農從丹麥手中,搶走日本市場,30年後,台灣是口蹄疫疫區,丹麥卻成為世界第一大豬肉出口國,產品除了供給鄰近的英國、德國,甚至傾銷到中國。 而丹麥養豬的策略只是「快樂」兩個字而已,在丹麥的農場非常注重舒適的設備,讓豬隻有好的生活環境,早期集約化養豬中常見的問題有環境髒亂、空間狹小、限位飼養、漏縫地板等,使豬隻生理與行為異常,這勢必降低豬隻的免疫力,導致個體對各種應激源和病原菌極度敏感,進而大量的使用疫苗、抗生素等藥物,不僅增加生產管理成本,而且影響動物食品安全。 而改善豬的福利可以大大降低異常行為發生,提高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改善繁殖性能,降低仔豬的死亡率,福利養殖是未來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途徑。中國大陸在母豬分娩哺育欄做了新的設計,不僅可以降低仔豬被踩踏的死亡率,更可降低母豬的不適性。 而丹麥再進行屠宰的過程也做到降低痛苦的處理,在運送途中不讓豬隻擁擠踐踏,等待屠宰時,讓保持環境安靜,降低豬隻的不安情緒,之後送進二氧化碳處理機,讓豬迅速暈倒,15分鐘內一刀斃命,不折磨豬隻。這不僅是人道的做法,更可提高肉質的美味,根據屠宰業研究,豬生前如果緊張焦慮,會讓肉變酸,品質嚴重下降,相反的,豬肉則嚐起來味甜,價錢較高。
(農環)評析OECD之農業用環境風險指標(五)生物多樣性指標與各國趨勢
2013/09/17
摘要 農業政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物多樣性。有愈來愈多OECD成員國,把生物多樣性維護與增進,視為國內外農業環境政策的目標。這些政策主要是因應民眾的擔憂:自然與半自然生態系所受到的環境壓力逐步升高(原因很多,但農業活動就是其中一個)。長期下來,生物多樣性流失也會危害人類福祉,可惜這層影響複雜難解,不為人知(Smith, 1996)。土地利用方式一旦改變,就可能破壞環境條件 。農糧與纖維生產,也很仰賴生物,例如藉由基因改造,研發品質更好的作物與家畜品種;昆蟲交叉授粉;利用微生物提高土壤生產力。 [生物多樣性]原本主要只是研究自然環境的課題之一,其核心意義在於生態系中不同物種間相生相剋達成之生態系平衡狀態,而當生態系中的物種越多這平衡狀態越不容易打破,但隨著人們對生物多樣性越來越了解並將[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納入農業生態系,[生物多樣性]成為一種風險指標。用來評估農業生態的穩定性,與農業相關生態系的穩定性。   作  者: 陳銘漢 副研究員  譯稿 資料出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相關連結:  http://www.oecd.org/tad/sustainable-agriculture/40680869.pdf 關鍵字: 農業環境  水土保持  永續農業  報告檔案: OECD_1999_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for agriculture_Methods 7 Results (1)
(農環)評析OECD之農業用環境風險指標(四)溫室氣體指標與各國趨勢
2013/09/05
摘要 目前普遍認為,溫室氣體會造成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農業對氣候變遷有影響,氣候變遷也會影響農業,兩者都需要農民與政策制定者關注。農業產生的溫室氣體主要為CO2: 二氧化碳,N2O:氧化亞氮,CH4:甲烷。政策制定者必須監控農業對溫室氣體的影響,因為農業是溫室氣體的「源」(source)與「匯」(sink),一來可以評估國內政策,二來有助於達到國際排放標準。至於農業對溫室氣體的影響,相關資料有助於制定更適宜的政策。 雖然農業總排放量佔全國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比重很小,但農業卻是製造甲烷與氧化亞氮的主要來源,分別佔了OECD全體會員國總排放量的40%與58%。氧化亞氮的比重可能更高,因為目前提供資料的國家有限,甲烷的資料相對充足。農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來自石化燃料焚燒,但比重很低,只佔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不過,農地使用與土地使用方式改變,而排放或移除的二氧化碳,因為缺乏資料,並沒有計算進去。   作  者: 陳銘漢 副研究員  譯稿 資料出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相關連結:  http://www.oecd.org/tad/sustainable-agriculture/40680869.pdf 關鍵字: 農業環境  水土保持  永續農業  報告檔案: OECD_1999_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for agriculture_Methods 7 Results (1)
畜勢待發 誰漁爭鋒-農業科技研發成果發表會
2013/08/29
摘要 漁業及畜牧業一直位居我國農業經濟產值前茅,惟我國漁業及畜牧業多為小農經營,又多仰賴國外進口飼料進行漁禽飼養,以致總生產成本遠高於國外,有鑑於此,為提升產業競爭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暨所屬機關針對產業需求長期投入研發資源,不論從漁業之種苗培育、餌料及飼養管理、運輸技術,或畜牧業之飼料品種及添加劑開發、繁養殖管理、畜禽智慧型生產監控系統建立、食品加工等技術,皆有顯著研發成果。 其中石斑魚模廠、觀賞魚及周邊產品、飼料添加物、動物疫苗、檢測檢驗技術等產業領域更被農委會選為10大亮眼產業之一,針對核心技術進行全球智財布局策略,本次成果發表會特選定石斑魚模廠及周邊技術產業應用、觀賞魚及周邊產品、畜禽飼料開發應用及智慧型生產監控系統共4大主題面項,進行全方位技術介紹,並藉此廣宣農委會最具產業商品化潛力之綜合性技術方案,以期經由授權之效,達到輔導產業升級、提升市場競爭力之政策目標。 活動時間:102年9月27日(星期五)下午01:00~05:00 活動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2樓 第二會議室 線上報名:請點選報名系統。 聯絡窗口:農業科技產業策進辦公室,呂孟慈,02-23418787#23     關鍵字: 石斑魚   漁業   畜牧業  資料來源: http://www.inventaipei.com.tw/
澳洲土壤管理政策報告
2013/08/27
摘要 澳洲因為位置上的因素,使得氣候變遷對於該國影響較其他地方劇烈。因此幾年下來澳洲也致力於在環境保護來降低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此篇文章為2008年澳洲政府所出關於土壤政策管理方面的報告書,從土壤議題發展的歷史開始,點出土壤在過去不重視的原因-過程緩慢不易察覺,因此在1997年建立國家土地及水資源統計系統,利用數據來證明環境對於澳洲土地的衝擊,並且根據研究報告提出土壤與氣候變遷的關係,以及該如何營造永續發展的農業與其政策手段。   作  者: 陳建翰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相關連結: Soil-Discussion-Paper 關鍵字: 澳洲土壤政策  土壤保護  土壤管理  氣候變遷 報告檔案: 澳洲主壤管理政策 澳洲主壤管理政策簡報
澳洲耐除草劑基改作物栽種及永續雜草管理─探討基改作物、傳統作物與有機作物農民如何共存
2013/08/27
摘要 本研究從七個不同觀點切入,從澳洲永續雜草管理觀點出發,再以國際之基改作物基因科技、有機及共存政策發展做現況概述,並以此來探討澳洲基改作物與傳統及有機作物之間,應如何共存,及未來可行之因應策略。   作  者: 陳郁文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Sadler, J. (2013). Sustainable weed management and the use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herbicide tolerant crops, Grain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43. 相關連結: http://www.nuffieldinternational.org/rep_pdf/1373427982SadlerJemmafinalreport.pdf 關鍵字: 基改共存  永續雜草管理  報告檔案: 澳洲耐除草劑基改作物栽種及永續雜草管理─探討基改作物、傳統作物與有機作物農民如何共存
蜜蜂消失 農業的根本危機
2013/08/26
摘要 《時代雜誌》報導,過去6年來,全球各地約有數以百萬計的蜂巢崩壞、大量蜜蜂離奇死亡,但是原因至今仍不明。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簡稱CCD),典型的狀況為:蜜蜂離開蜂巢,並莫名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樣的情況似乎是隨機在世界各地發生,是蜂群逐漸消失最終完全滅亡的漸進式過程,而且難以發現死亡蜜蜂的屍體。雖然蜜蜂的消失,並不會影響到人類全部的飲食(小麥和稻米不需要透過蜜蜂授粉),但不可否認的是,蜜蜂死亡確實已經破壞了部份重要主食。 蜜蜂死亡可能是各種不良條件集合所造成的結果:類尼古丁(neonicotinoids)殺蟲劑和營養不良使它們虛弱,難以抵抗害蟲身上的病原,並感染而亡。這也表示,蜜蜂的問題並沒有單一解法。美國國家科學院 2006 年報告指出,許多野生授粉昆蟲數量都嚴重下降,其中又以野生蜂類為最。它們面臨的問題與養殖蜜蜂相同,但它們不是人類保護的對象。蜜蜂消失之謎雖是人類關心的議題,但沒有人討論關於野生蜂群默默減少的問題。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資深科學家賽斯(Jennifer Sass)指出全世界最重要的100種農作物裡,約有70種都是經由蜜蜂授粉,而這100種農作物,負責供應全球90%的食物,蜜蜂授粉減少的對農業經濟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關鍵字: 蜂群崩壞症候群   類尼古丁殺蟲劑      資料來源: http://www.nownews.com/2013/08/22/334-2977596.htm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0823/KH9Q11095ACOZ.shtml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